动画漫谈录第17期——从nana、轻音,到孤独摇滚、哭泣少女乐队。日本女子乐队背后反映了什么?

作者: 钉宫病中毒者分类: 动漫杂谈 发布时间: 2024-04-12 18:33:12 浏览:49785 次

动画漫谈录第17期——从nana、轻音,到孤独摇滚、哭泣少女乐队。日本女子乐队背后反映了什么?

百合骑士_莉子:
11:05 “因此从轻音少女开始的萌妹子加乐队组合,其实完全就是以男性视角为了应对性焦虑的产物罢了,也就是说这些角色其实都是你的老二”[尴尬] 一部轻松治愈的日常番这也能扯性焦虑,就硬扯呗,说难听点我看其实你母亲老婆女儿都是你的老二

【回复】回复 @钉宫病中毒者 : 1.你的观点只是将别人对战斗少女动画的分析平移到乐队少女动画上,两者题材内容本身有所区别,缺乏合理性。 2.轻音少女的出现并大火并不是因为萌少女满足了宅男的性幻想,在轻音少女前并不缺少比之色气的动画。 3.而题材就是关键所在,轻音少女带火的是“空气系”动画,其本身就与nana、魔力女管家有本质区别,“空气系”动画应对的是社会的高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只有取得很高的成就,坚持自己的爱好享受当下也是一种幸福。 4.轻音原作本身并没有什么人气,大火是因为动画化的改编,而动画主创团队几乎都是女性,导演山田尚子,编剧吉田玲子,人设作监堀口悠纪子无一不是女性,你一句原作者是个大老爷们所以角色就是他的老二的投射毫无逻辑。 5.当然轻音只是一个少女乐队的特例,而其他描绘少女乐队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是她们之中取得成功的因素绝不是对“强大主动或者是极度柔弱的女性”的描绘,她们的出现也不是为了解决宅男的性焦虑,即使在某些作品里有一些也不是主要因素,你的观点就是以偏概全。(kirakira是濑户口对摇滚青春梦想的阐述,旋转少女是对日本摇滚乐队“THE BLUE HEARTS”的致敬,轻音少女、孤独摇滚是芳文社日常系作品之一,bangdream则趋向于偶像大师、lovelive等跨媒体音乐/偶像企划) 6.至于为什么是少女乐队,而不是少男乐队、熟女乐队,只是因为对受众群体而言少女更具有吸引力,这是人性本能为什么要安一个性焦虑的标签。
【回复】我也觉得他说这话很恶心……媚宅就是媚老二?我喜欢番里的每一个人的性格、态度也都是下半身思考?那我看什么番,我看片炉管不好吗?
【回复】回复 @钉宫病中毒者 : 我觉得你简单的把性焦虑概括成少女乐队动画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以偏概全,举个例子,你跟你喜欢的女性结婚了,然后我分析你为什么跟她结婚,因为你对她抱有性幻想,她完全就是你的老二,这分析对吗,这就好像完全在否定她的内在。 我上面也说了这些东西的出现或多或少有这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而且性吸引是人性本能,为什么要安一个性焦虑的标签。
走一走看亿看:
就雨中抱吉他那段就别指望有多现实了,后面还是要到酒井喜欢的意识流情绪流的表达上去,表达的反叛的情绪仍然会是那种脚不沾地的反叛

【回复】这得看它是啥类型的现实主义。 如果是反应现实乐队的,专业性动画。这段肯定不妥(不过也不太可能是这个类型)。类似白箱之余动画界。 不过我的意思,以及其他观众的意思。这里的现实更多是人的现实生活。 轻音少女之后的乐队题材,很少有玩乐队,经济因素,家庭因素,收入因素,职业规划等现实问题。 gbc最大特点是,这帮美少女开始讨论起玩乐队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了。
【回复】第一集有说过nina不会吉他这事。她会啥保护都不做,直接抱着吉他雨中跑才正常。
【回复】回复 @辰凡时书 :花田在星团里也有现实元素,叶月恋和大主播的戏码又是妈私了,废校,商业合同陷井,最后端出来闹麻了,想写现实戏码真的看细节,只能说我不好说
fuyrhdj555:
这里对于有关“好女孩乐队”就是广大宅男性的幻想这个观点不是很认同,性幻想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这类“好女孩”的世界观之下,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强调的是一种温和,无坏人,理想的社会大环境背景,和前面nana的那种偏写实描写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只不过一个注重强调反抗而另外一个在讲述玩乐队人的理想,毕竟玩乐队是为了“打破传统”,但不会真的有几个人真的会热衷于“打破”本身,换句话讲,这类世界观不如说是乐队人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或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100643663:
我玩了碧蓝航线这么多年(开服)才知道指挥官和舰娘是情人和暧昧的关系 我一直当上下级关系 震惊!(我还一直抄CP 还在想她们未来会嫁给什么人 为什么没有她们男朋友的剧情 捂脸)

【回复】回复 @风实 :有感觉奇怪就想为什么是戒指?全赞这没用
【回复】不是兄弟,你真开服玩家吗?而且碧蓝可以誓约吧,你真的有玩过这游戏吗?[疑惑][疑惑][疑惑][疑惑]
犹莲:
我不知道各位说中国教育害人不浅的什么心态,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和国家的生产生活强相关的,中国的教育当然有大大的不足,但是这套教育是没能实现中国从零到有的大规模的工程师积累,要不要看看各位的手机电脑网络水电煤气食物都是哪里来的,你说中国教育亟需变革,人民的生活追求应该更丰富我是五体投地的认同,但是直接否定新中国教育我就真的有些不平了

【回复】说的好,中国这种“为读书高”的教育环境本质还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就是硬实力的发展,而日本、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已经不需要什么快速发展了,他们就可以把发展方向放在软实力上,因此在教育上也会向素质教育之类的靠拢。如果想要中国也搞日本、欧美同款素质教育的话,至少要等到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且不需要快速发展硬实力的时候再说吧。(虽然本人认为还需要解决人口问题而造成的“卷”的思维惯性等问题)。
【回复】赞同,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不解决,就算做出关于艺术方面的教育改变也没有用
nisicisin:
灯皇说的好:我的歌声是内心的呐喊。这句话我认为就是少女乐队最吸引人的地方。用歌去表达作品想说的话是最好的方式[吃瓜]音乐比言语更容易传达给观众,这样也更好的展现了“美少女”。所以音乐和美少女相辅相成的结果就是现在的乐队动画

【回复】乐队动画最能表达内心的呐喊基本都是故事最后的乐曲,比如相遇天使,翻滚岩石,return,这几首你单独听可能没啥感觉,看完动画再听完全就不一样了
【回复】回复 @staff_s :孤独摇滚最后一个ed,当然实际确实没演奏。这里我个人觉得这个作为收尾太棒了
【回复】回复 @nisicisin : 翻滚岩石在滚里面放了吗,好久没看不是记得很清楚了[笑哭]
jie121984:
这标题有点过了吧,轻音怎么说也是近代轻百,音乐少女队的起源,纯引流

【回复】讲个实话,我不知道百合这个B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但是我当初看轻音,现在看孤独摇滚可不是冲着百合去的,我也不理解什么样子的两个人在一起才叫百合,俩女的仨女的在一起组个乐队就叫百合?那俩男的仨男的一起组个乐队叫什么?南通?还轻百?那男的在一起不得是轻南通?从轻音少女到孤独摇滚我就没看出什么百合成分在里面,就是几个女孩组个乐队更类似于日常只不过他扩展出来了更多东西。什么东西都扣点帽子没意思真的
【回复】发这评论时没看视频吧,视频的主论点可是基于轻音是老二的玩具这一点上的,比标题更过分[doge]
【回复】回复 @夜龙欣 :百合啊。1971年开始的
随千阳:
呃。看二次元美少女搞乐队的也有女生啊,我不否认确实主要目标群体还是宅男,但是说老二的玩具有点过了吧。

【回复】这说法本来就是扯淡的,就这种还能单独拿出来举例就已经带眼镜了,动漫提成什么样的都有,主要还是看市场如何占大头的
【回复】回复 @钉宫病中毒者 : 但是你的观点也是认同这句话的吧。可能确实有一部分观众是这样,但是我认为更多人都是被青春美好的女孩子以及她们之间的友情各种关系吸引的。
【回复】不是我说的。 我引用的文献……
myzhysz:
现在女子乐队动画可能更应该被归类为“一群女孩在一起做什么”这类动画的子集。乐队或音乐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的东西,内核还是青少年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心理问题。

【回复】虽然登山钓鱼野营等等看上去都是轻百合。但是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差距太大了,尤其是具有一些相对沉重题材的作品,其他非音乐题材很难达到这种氛围感
【回复】回复 @夜龙欣 :轻百合一般就是女生之间「絆」友情,和真百合不同。轻腐就是男生间的,很多运动番比如黑子的篮球,蓝色监狱这种都算轻腐。
【回复】回复 @傲骨牛犢 : 本来我就不理解什么叫百合,难道百合的界定就这么简单么?俩女的一起野营或者一起组队唱歌,然后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学生时候都有经历过表现过的吧?难道学生时代两个女生手拉手去上厕所就说这俩人轻百么?太过了吧,这界定范围也太模糊了吧?从摇曳露营到轻音少女到孤独摇滚我看的这几个都是少女主题的番,但是我可没看出里面有一点百合元素,这不就是初高中生日常?那几个兄弟一起去厕所,去家里打游戏你总不能说这几个人轻南通吧。你们对百合的定义就这么,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两个人公布恋情或者是有恋人的举动,这样才是百合?难道百合跟女同还不是一个意思?
老硬币人了:
认可了,二次元受众就是男性多,现在别看b站女性cos多,都只是圈钱的,cos的谁可能都不是非常了解(什么火cos什么),更别说看过那个番剧或者制作组了,确实应该出些女性向的动漫,我更想看到动漫界百花齐放。

安静的无言以对:
如今环境下大家还是看不进去学术性强的动画杂谈了

【回复】深有同感。 从昨天到现在,一朋友揪着我提到的性焦虑不放。 我都说了,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名词,不带贬义色彩。 但就是不听[笑哭]
【回复】封面就想引战拉热度的东西谁看啊,就这封面我就看不出学术性
【回复】回复 @DODO鴹 : 是呀,那位和我吵了五十多条。 他甚至都承认,轻音少女里都是软妹子,有蓝白碗等大量的媚宅元素,是基于观众进行的反馈 我说,你这不都承认了轻音少女的改变是因为观众审美变化嘛 但他依旧要和我吵,说轻音少女不是性焦虑产物,是美好的,有作者内涵表达的作品 我都无语了,我也和他反复说了,这些就是转述的人家论文里的专有词汇,而且从社会分析作品变迁和作品本身有作者的表达又不冲突啊……
白井黑子是我老婆呢:
为什么中国没有这种美少女乐队,我是看了mygo以后喜欢上邦邦的,然后特别喜欢香橙,原因就是看ppp和pp那种元气少女的演唱会真的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几岁(本人目前25),我看了食贫道那个迷失东京一些日本老头都喜欢这种美少女乐队,我也是知道原因了,真的看完就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一样[BanGDream_灯-放松][BanGDream_爱音-不解][BanGDream_乐奈-困][BanGDream_爽世-微笑][BanGDream_立希-怒]

【回复】回复 @bili_90186571983 :没那么玄学 日本欧美支持。是因为他们经济发达,需要庞大的娱乐产业支撑,而且反过来说,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能支持一大批音乐人生计。 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比起培养娱乐人才,更加重视基础工业人才。 今年六月开始,全国新初中教改就开始了,中考加入了美术音乐。时代要变了
【回复】回复 @bili_90186571983 : 日本的音乐产业,无论是音乐品味还是音乐环境,说是世界第一都不为过
【回复】简述一下 我们的主流思想不支持这些 笼统归类为不务正业 娱乐 启蒙都费劲 更别提更进一步
KamiMoon-:
我认同性幻想的说法,但我不认同提到男性幻想就等于老二,更不能接受后面的少女动画就是老二的粗暴归因。

O熊掌拨清波O:
这种社会科学一通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不能说不对,但多少有些单薄,感觉还是形而上学那一套,其实娱乐泛化的今天这些文化属性越来越不明显了,商业属性才是活命的根本

可以邀请你一起去玩吗:
看封面我还以为up说的是在GBC下孤独摇滚、轻音,都是弟弟,然后就想看GBC到底有多牛逼了。结果这个弟弟是那个意思啊?不过有些无法理解。不过还是涨了知识 比如知道了原来日本中学生真是能组乐队的[支持]他们学校是真的教他们是真的会

【回复】tag甚至是MyGO而不是BanG Dream
【回复】封面确实是视频内容 引流是肯定的。 我要真写成《日本女性角色精神分析法—基于乐队少女的观察》 谁看呢?
【回复】说实话都是好番,up取这封面纯引流狗
handsome罗斯福:
真是乐了,有人觉得少女乐队和性焦虑无关,正因为和性焦虑强相关作品里才会尽力减轻对男角色的着墨甚至直接没有男角色,才会去搞百合作为男性主角的替代,不是搔首弄姿媚宅才叫性焦虑好吧

轻音少女 动漫杂谈 NANA lovelive mygo 女子乐队 轻音 孤独摇滚 Girls Band Cry 哭泣少女乐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