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up主,我为什么说没必要少看日本文学?

作者: 张伊布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26 12:24:30 浏览:102848 次

作为文学up主,我为什么说没必要少看日本文学?

nar235:
“但是不读烂书,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在这个意义上,我十分推荐大家去读林少华的译本。” 结尾的这段话真猛

【回复】海大听过几次林老师讲座,他自己也知道外边诟病他林家铺子的说法,我觉得多少还是有影响的
【回复】回复 @59000039254_bili :豆瓣知乎早期很多译文对比的文章,我记得当年主流观点都是说林少华翻译得最烂,但无奈上海译文拿到的版权最多。
【回复】回复 @59000039254_bili :[脱单doge][doge]批判的论文估计都不少,想看你可以搜搜
白书筠:
本科日语教授直接给我们说,看不上林少华,果然哈哈哈哈,教授是北大博士

【回复】业内应该没几个瞧得上他的。
【回复】回复 @天下第一茗 :不是拉踩,只是陈述了个事实,知道翻译界的学阀吗,不懂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为他背书
【回复】这算哪门子拉踩[尴尬]一个译者,你花钱买他的译本,结果读起来很难受,其他译者的反而翻译得很舒服,完了他还摔碗骂娘,连基本的素养都没有,这种事光说出来就有鲜明对比的那叫拉踩?[尴尬]那我说国内食品卫生就是比印度好那也叫拉踩是吗[尴尬]
Fixshabee:
林视频里有个地方让我诧异:“莫言对森斯皮挠,余华对活着,我以为接下来要说“太宰治对人间失格了,结果是林少华对人的失格[笑哭]要和莫言余华平起平坐[笑哭]

【回复】他很狂妄的,曾经在文章里写要尝试写一篇《青岛的森林》,看得出他一直觉得自己也应当是和村上春树平起平坐的。
【回复】回复 @张伊布 : 好神经,模仿别人怎么可能成为“第一 ”
【回复】回复 @张伊布 :对对,我在某个采访视频里也看到林提到了“青岛的森林”[呲牙]
两仪与凑:
林在翻译里夹带的私货很多,一直以来争议就大,经常不懂专业名词就自己原创个名字。如果去看其他老师的译本,会发现村上的小说会很简洁流畅,完全不矫情和装。有的人讨厌村上,其实应该是讨厌他的译本...

【回复】正确的,出个村上译本只求不是林译[笑哭]
【回复】回复 @挚爱穗乃果 :去年年底赖明珠老师的译本在大陆出版了 可以去看看[给心心][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就像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我也不喜欢看陈德文译本的,拗口得我以为三岛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差别能有这么大
攸宁之:
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连译者都抱有偏见的话,他的翻译过后的文字还能真诚吗。

【回复】回复 @嘉树吃了吗 :翻译得早、翻译得多,不意味着他就是正确的,只是时代不同,换句话说只是早生了几十年而已。
【回复】故在“读原文本”这一点上,学外语有必要
【回复】他的文字个人风格太明显了 这样的风格适合作译者吗
寺十四:
别的就不提了,感觉评论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就前面up谈到林调侃男生说你们艳福不浅那段,弹幕说喷这个无厘头有点过,我想说一点都不[OK]本人看到那里的时候极其不适,直接皱眉头,无论哪个性别我都讨厌这种调侃,他认为在说俏皮话拉关系,我只觉得油腻冒犯,当然有人会觉得无所谓,我很尊重你,但up发声至少说明了就是会有人不适,你认为的无所谓有人是很难受的,加上林老师各种让我皱眉头的发言,我能刷到up的视频是我的福气

【回复】也许对他们那辈人来说是个常见玩笑,但放到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冒犯的调侃,我们就应该对此说不! “时代变了!老头儿!”
【回复】读书的本质就是读人,人都这样了,他的书可想而知。
【回复】他甚至还在采访中表示村上春树没有给他找艺伎陪酒很没义气
打工战士rika酱:
弹幕一堆你是?你是?的,跟尼玛弱智一样,一看就是畏威不畏德的奴才,急需一个主人来跪舔,普通人凭什么不能发表意见?何况作为一个阅读者有意见不是很正常?

【回复】畏威而不怀德吧,畏德是什么
早睡早起Pro:
先抛观点,如果你是想通过读书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好,那我认为所有文学类的书,都该少读,人的时间不是无限的,应该优先把时间花在历史类、社科类和哲学类的书上,这些书,能帮你理解当代社会的运行情况、实现机制以及底层原理,至于文学啥的,爱读啥读啥,家里盆花,能改善氛围,是啥花色啥味道,实际就那样。

【回复】我觉得楼主的观点的话等同于先预设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读书等于必须要学些什么,个人认为读书他跟普罗大众的其他一些娱乐手段是一样的,没必要把他神圣化,是个人兴趣,所以不必从书中获得什么,有收获自然是极好的,也不必强求
【回复】错误的,想让生活变好应该读职业相关书籍,而不是你所谓的文史哲,文史哲社这些书都是宏观层面的,读完了只能增加饭桌上的谈资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对改善生活起到的作用和文学基本没差
【回复】回复 @埃奇沃思框图 : 这因人而异,如果你有意爬上管理层那么楼主这些就有些用 但是你说的专业书籍除非你是在创新很少的稳固型产业(低情商:夕阳产业),不然不如看视频,我好赖被信科专业拷打了好几年了,课本上的东西有没有用我是很清楚的,基本上学长找工作都得实习/自行学习,那点空中楼阁的形制科学也就考研好使了
kancolle19:
說到底林少華要年輕人追求所謂的“大”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中國人是喜歡大的,或者說是宏大敘事吧。但殊不知這種宏大敘事中很可能不包括作為小的自己,這種反差,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挺黑色幽默的。

【回复】宏大是要靠微小来襯托的,谁说中国人一直追求大,先秦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昧追求大过,而且也强调“大”是见微见出来的,永远都有更大和更小,小大之辩而已。讲空话那当然是要追求大,因为细节没有,只有一具空壳,见微不就露馅了吗?
【回复】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聊宏大叙事,的确挺讽刺的。
张伊布:
日本文学,尤其是战后的日本文学的确相较而言更加关注自身,或者说是关注自我的存在方式,这也是为何中学生容易被日本文学所吸引,因为这同中学生首次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一意识的觉醒恰好相合。日本文学教会我的,是“我”应该如何存在,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我和他者的关联,必要时甚至可以从自我中抽离出去审视自我。中学生在面对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话题时,也许正需要这样的文学来帮助他们捋清思路。 比如芥川龙之介以刻画人性之恶闻名,但事实上其作品中更多可见的是他对自我的探寻和对接纳自我的尝试;川端康成作品的日式美学其他回答也略有提及,日式美学的根源可以往前追溯到《源氏物语》中的“物哀”「もののあはれ」这一概念,这里就不细说。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三大要素是“海、夏、死”,他则有通过告白来塑造自我的倾向;而另一位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则是在创作初期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逃避暧昧寻求“确定”的存在方式的诉求贯穿其作品之中。另一位我个人比较喜欢但可能国内不如上述几位知名度高的作家叫安部公房,同样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对于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关系这一话题的探讨尤为明显,与大江不同的是安部公房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回复】日本文学的风格也是复杂多变的。林少华作为日本文学领域声名在外的人,不该强化这种偏见。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考虑介绍日本文学中那些带有温情的、带有亮色的作品,去让大众了解更丰富的日本文学。
【回复】林是读过三岛的,三岛的书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二元对立统一结构——美与丑,生命与死亡,圣洁与亵渎,罪孽和救赎等等等等。但他还能说出艺术就是真善美。不仅如此你说的这些现代派作家他是一句都不提。
【回复】回复 @博尔赫斯7号 :关键问题在于,林作为一名日本文学研究者并没有展示日本文学的全貌以及相应的历史语境,普通人看了会产生误解,文学爱好者看了感觉有失偏颇——学生确实不应该少看,然后呢?普通观众留下“日本文学普遍阴暗小气”的印象后便不会再去了解日本文学。 这个引导性论调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起作用——年轻人要少看俄国文学,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太阴暗;年轻人要少看拉美文学,因为略撒和马尔克斯的书有太多历史的残酷;年轻人要少看中国文学,因为红楼梦过于矫情……这不是很荒谬吗?干嘛把锅甩到书上呢?看了本人间失格就自视清高不是自己的原因吗?他林少华可以这样建议,我同样可以这么批评,老逼登别把年轻人当软柿子,不激进我还当个屁的年轻人。
zombie今天也爱学习:
不应该提倡少看日本文学吧,而是应该提倡多看各国文学[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聪明的他大概知道"日本"二字是迎合某些人某些情绪的流量密码
雨上之虹:
害,反日排外情绪如此严重的当下你说什么包容开放海纳百川就是没用的,但是感谢发声。

【回复】跟这没有关系。我也反对他们反日。但这个视纯蹭热度的。原视频我看了。根本就不是他说的意思
伏见よよ:
up从读书层面上反驳可能会导致评论区一锅乱炖,我觉得林的发言属于对了一半的理论。 林说少读日本文学,不如说 不要只读日本文学 ,只读日本文学会异化我们的积极心境与情感,但少读日本文学也同样抹杀了我们取之精华,弃其糟粕的可能性。

【回复】日本文学的风格也是复杂多变的。林少华作为日本文学领域声名在外的人,不该强化这种偏见。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考虑介绍日本文学中那些带有温情的、带有亮色的作品,去让大众了解更丰富的日本文学。
【回复】回复 @李在赣神魔-_-_ :物哀的确是日本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物哀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是“哀”的,这是翻译的问题。物哀的意思更接近于物“感”,是感动、感慨、感触,而不只是哀伤。我有一期视频专门讲过这个概念,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回复】回复 @张伊布 : 不错,这种身份就意味着你话语的影响力
KYLINMAY:
记得以前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问我喜欢什么书。我说喜欢芥川龙之介老师,他说没听过芥川龙之介,但是少读日本文学。 连芥川老师的名字都没有听过的人,也来说“少读日本文学”这种话,真的很可悲。而且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他否定那段时间唯一的精神支柱,给我带来了极大痛苦,我几乎泣不成声。我非常不理解,对着一个会前来医院找心理医生的,为什么要说这种话来否定她。难道这是一种医嘱?心理问题就是看日本文学看得? 我不知道如今国民是否充满了这种偏见和误读,也不清楚如今文学界风向。但是我认为,林作为一个翻译者、文学工作者,不应当助长这种风气。他对日本文学负有一份责任,也就是说这也许是一种背刺。 昨天在首页刷到没敢点进去,我怕看到太多支持的评论,看到大家都这么反对我就安心很多。愿我们都能自由地阅读,自由地爱自己爱的每一种文字。

【回复】有些心理医生确实,我之前去医院第一个心理医生听我自己说我觉得得了焦虑症,然后他脱口就是“你听谁说的”(而且有点凶旁边还跟着实习的小姐姐),听我讲完症状之后他才来了句“哦你确实是焦虑症”,后来我再去换了个医生,那个医生特别会讲话安慰人,很肯定我帮我分析,很轻松的说“吃药就能好的”(全程特别舒适放松),结束之后我感觉我心理已经好了七分哈哈哈
死宅死的没救了: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负能量,负情绪,灵魂的黑暗面,兽性都是存在的,不是只有某个种族或者民族才存在,你不能把目光移开然后就当作这些不存在

【回复】即使初火旺盛的火之时代,黑暗灵魂也从未消失
【回复】那视而不见就是最好了?这不是深渊,这是盛着强酸的厚铁桶,你不能因为桶壁够厚就无视掉,到时候桶壁被蚀穿第一个受伤害的就是自己
【回复】但是整天看这些东西除了让自己更加容易陷入其中,凝视深渊然后被深渊污染
蒸汽的快车:
他那个视频纯粹是在迎合反日情绪,吃流量罢了

【回复】回复 @zedmid :二极管?反中![辣眼睛]
【回复】回复 @zedmid :日本网民那边应该还好吧
【回复】回复 @纱依的刀子 : 日本网民网暴日本人还少吗,有时候我都觉得,日本人跟日本名人可能是两种生物。
坐了五年牢明天就放了:
现在人间失格被青少年如此广泛地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需要一本这样的书,不是人读了阴郁的书后变得阴郁,而是人产生了体味阴郁的渴望,自己找到满足这种渴望的书来读,或者也可以说,有些青少年在那个年龄段就是渴望变得忧郁,因为忧郁往往使人觉得深沉,这种“忧郁”和病理性的忧郁是截然不同的。这只是成长的历程中很可爱,很常见的一种带着自恋色彩的行为。幻想普通人读了这样一本书会悲观厌世,是一种蔑视,将陷入真正的心理疾病的人的病因归结于一本书,则是一种残酷……况且除了人间失格,我还真的想不到比较有大众性的所谓阴郁的书了,如果这样就能将日本文学定义为阴郁的文学,那么读了恶之花和马尔多罗之歌之后,是否要将法国文学也定义为阴郁的文学呢。林发的那个“作为过来人的衷心劝告”,重点不在“劝告”,而在“作为过来人”,表演性很强。。。不过那条视频播放量已经接近150w,也许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回复】我在林的视频下说了类似的话,被骂了几百条评论
【回复】然而至少大多数人向深一点的日本文学发掘都是不说丧,至少是柔的风格。人间失格太好装b了所以你说的才是特殊情况,何况你说的都只是读书动机而非结果呢。就我而言我有点讨厌对人类似你说的表演性的评价,这不是讲的话不好的论据只是你不喜欢这种讲话方式和小心思而以,以揭穿人有的一点小心思为批驳方式真的有点讨厌,那我现在说你们骂lsh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爱看日本文学所以想反驳他呢?我就算同意他的观点我一开始听也有点不适,但这绝不可以当你话说错的原因
【回复】回复 @西河某人 :哥们你口水流膝盖上了哥们[大笑]

日语 文学 知识 日本 读书 太宰治 人文历史 2024读书日 林少华 423读书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