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去

作者: 洛天依上单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4-04-30 22:33:13 浏览:139273 次

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去

愛伯爵愛:
古人看到大为震撼,然后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现代人看到会说:

【回复】说这话的古人在古代地位也不低啊
【回复】现代人会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脱单doge]
金色的蜉蝣:
电影里的宇宙,璀璨夺目耀眼多彩,实际的宇宙应该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吧!

【回复】倒也不会都是漆黑一片,看处在宇宙哪个位置咯,如果恒星离得近就有明显光源,离得远就差不多是漆黑一片,微弱的光源对人眼来说有无差别不大。电影宇宙的炫目多彩是把距离尺度拉得无比接近的效果,这种已经不是人的视角看宇宙而是神的视角看宇宙了
【回复】银河系中心全是恒星 差不多就是你所说的样子
【回复】那就要看你在哪看了?[吃瓜]
不一样的惩:
我在想一种可能,比光速还快的宇宙膨胀速度,会不会就是“无限”这一概念的具象化表现呢[思考]

【回复】视频的缩放速度已经比光还快了,概念上来的就,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回复】回复 @嘤嘤嘤的凝聚态 :扣帽子小鬼收收味
【回复】真无限的概念是不可及吧?包括我这句话也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米酸雨侬:
原来我小时候的电视机黑白屏是在播放可观测宇宙

玛丽有点不安:
突发奇想:“可观测宇宙”和“地心说”、“日心说”某种层面来讲是一样的[藏狐]

【回复】可观测宇宙表述是严谨的 而日心说地心说表述是绝对的。
【回复】个人觉得明显不一样。后两者是建立在极其有限认知的前提下,斩钉截铁地断定这儿就是中心,或者那儿就是中心。而前者是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一定不是中心,但目前的科技进展使得我们只能在当前的位置观测。[思考]
【回复】回复 @你好2429 :那玉帝怎么说?
賢狼與勞倫斯:
人类也只不过是宇宙的细胞,或者说宇宙也是细胞。[笑哭]

【回复】我一直都觉得宇宙像很多个细胞组合在一起,说不定其实全部的宇宙就是个"人体"它从幼年到成年一直在长大,所以宇宙边缘才会一直膨胀[笑哭]说不定人类其实是"病毒",从一个细胞开始,最终突破这个细胞,向周围细胞探索,可能我们由于没有走出太阳系这个细胞,所以都没被发现[笑哭]
【回复】那么就是《泡泡宇宙假说》
把文艺复兴进行到底:
到了可观测宇宙的边缘,可观测的地方不就越大了,永远也到不了尽头。

【回复】能到现在可观测宇宙的边缘,文明都不知道提升多少个等级了,也许都能进入其他纬度的世界了
【回复】回复 @时之妖精 :但观测并不意味着要到啊,千百年前观测宇宙到如今的航天时代,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迭代过无数次的经验和记录。观测到边缘之外也许并不需要到边缘之外的技术,到数千年后才能开始,在文明进入到下一个人类预想的等级前,没准就已经能揭示了
【回复】光锥之外与我们无关[doge]
雨翊轻尘:
起点位置:法国-诺曼底大区-芒什省-瑟堡区-科隆比

食蜂酱0v0:
如果我围绕一棵树一直转圈达到光速,我就可以c到自己[星星眼]

【回复】一个物体再快也是一个物体,c什么?拿QQ搞笑表情包来说?
【回复】你是懂得怎么利用物理的
我不好这一口:
宇宙这么大,但人类可能连太阳系都走不出去,想到这里总是感觉万分绝望

【回复】这是可观测的,真正的要大得多[吃瓜]
【回复】哥们人就100年生命,活好当下
【回复】很大概率地球都没彻底探完人类就会因为战争自我灭亡或文明重启了,不过这都不是咱们要去想的事
pAGlxh:
好奇可观测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数量加起来能有一古戈尔吗

【回复】客观测宇宙原子总数量都没有一古戈尔,你说呢
奔向远方的引擎:
两个河系距离这么远,的达到几级文明才能跨越过去,中间全是空的没有任何物质补充,直接燃烧空间作为能量吗?

【回复】在科幻和理论物理学中,跨越星系之间的巨大距离通常被认为需要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技术。根据尼古拉·卡尔达舍夫的分类,文明可以根据它们能够利用和控制的能量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 I型文明:能够利用和控制其母行星上所有可用的资源。 II型文明:能够利用和控制其恒星(如太阳)的全部能量输出。 III型文明:能够利用和控制其整个星系的能量。 跨越星系可能需要达到II型或III型文明,或者更高级别的文明,因为这样的文明可能拥有以下技术和能力: 高效的推进系统:可能需要开发出能够以接近光速或超光速(如果可能的话)移动的推进技术,如反物质驱动、曲速驱动或利用虫洞等。 能量利用:高度发达的文明可能能够开发出利用空间本身作为能量来源的技术。例如,根据质能等价公式E=mc^2,物质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物质补给:在没有物质补充的广阔空间中,文明可能需要开发出能够从星际介质中提取资源的技术,或者能够循环利用其携带的资源。 生命维持系统:跨越星系可能需要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时间,因此文明需要有能力维持长期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食物、水和空气的再生。 先进的导航技术:在没有明显地标的宇宙空间中导航,需要非常精确的导航系统和对宇宙结构的深刻理解。 对宇宙物理的深刻理解:利用宇宙的基本原理,如相对论效应、量子现象和暗物质/暗能量的性质,可能为跨越星系提供新的方法。 社会和文化适应性:跨越星系的旅行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因此文明需要有适应长期太空旅行的社会和文化结构。 目前,我们人类文明还没有达到I型文明的水平,更不用说II型或III型文明了。跨越星系的想法目前仍然属于科幻领域,但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新的理论和技术出现,使我们能够以今天难以想象的方式探索宇宙。
【回复】回复 @用生命来喂食 :主要是河系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如果没有物质作为能源供应,即便有光速飞船要到达另外的河系几乎不可能
【回复】基本不可能存在,要不我们早就应该见到外星人了。首先科技文明,其次寿元,再有能承受得住光速的材质。
季态循:
很久以前我相信宇宙就像个模拟器,有一个未知的“程序员”运算着编码。 后来看到杨振宁的一次采访,他说也许会有造物主,但不是我们所谓的人形上帝。 科学的尽头不是神学,而是更高阶且未知的科学。

直而tz:
每当想到宇宙的伟大,就觉得地球上的人类太过于无耻,整天勾心斗角,地球上的生物不配生存在这片伟大的宇宙中。 一个普通的太阳就能影响周围的1光年星际,太不可思议了[打call]

【回复】我反倒觉得能有幸被以智慧生命的形式来到这个时空十分幸运,毕竟几乎相同的基本粒子构成,或许仅有几亿分之一的概率,其余都只能是泥土或宇宙尘埃。至于勾心斗角,那是太阳系生命几十亿年演化到高级阶段的自然表现,毕竟争夺生存空间和延续是生命的本质。而生命产生、竞争、进化,又是宇宙不均衡演化的主要分支之一。[doge]

宇宙 科学 天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