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有所专,对人无所求

作者: 硬核的HeyMatt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3-20 12:17:56 浏览:79664 次

对事有所专,对人无所求

陈肥仔0116:
我觉得up说的可以用超市里的货品来形容,你是什么都没关系,不用急着推销自己,你是面包,饿了的人自然就会来找你,你也没必要因为有的人不喜欢面包而难过,需求是多元的,成为更好的面包吧~

【回复】我会做那个躺在售货架上的折耳根味薯片[妙啊][妙啊][妙啊]
【回复】回复 @苏瑾芷黎 :也许有一天,有个人一脸震惊又饱含期待的把你从货架里掏出来
【回复】回复 @苏瑾芷黎 :[妙啊]接 那我就要当我喜欢吃的 好点(红袋的或者黑袋的辣的那个) 士力架也行 就是有点会牙疼
做一个猛男要猛:
我觉得社交中的自信来源于两方面: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包容。 所谓内在的自信是你在讨论某些你擅长的领域时,要会去表达。但不是瞎逼逼,学会在相互的交流中去让对方熟悉你,认同你的观点。 外在的包容是你在听到不同的意见是即便不同意也不要急着去反驳,可以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的出发点逻辑点是什么。正所谓求同存异。 但最根本的根本是要学会听对方说什么,学会倾听,不要急着去抢话。认真聆听,即便你没兴趣也要把对方当前的表达听完,这对方对方是一种尊重。 以上是我在书中领域与是实践相结合的理解,共享[doge]

【回复】总结的好好, 向你学习, 我也觉得倾听应该放在首位, 只有在倾听过后才应去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在他人说话时自己在脑海里想着等会要说什么才能更好的怎样怎样, 这无疑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更是自我的傲慢。共勉[doge]
【回复】回复 @Louis_the_Great :我偏向于得到里面顾恒老师的读书法,读书就是随性的,不需要做笔记。读书我的理解是让你站在多维度的思维去思考,而不是为了积累而读书。当然,你读到一定量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是共通的,所以我觉得以量取胜,等待质变,我个人是不做笔记的。如果你是写作爱好者或者从事文案相关的工作可以去积累自己喜欢的想法或者词句。
【回复】回复 @Louis_the_Great :原则,思考的快与慢,认知觉醒。但如果说最推荐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sprite_guide:
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就是:如何祛魅。明白人际交往是各取所需的道理并不足以达到祛魅。看过别人的一个观点是:对一个东西祛魅只能靠亲身经历。

【回复】只有你自己尝过了蛋糕的味道,就会知道味道也就那样,自然不会馋了。
【回复】就像你看着别人手中捧了一大块蛋糕,而你手中只有一颗糖,你明白别人肯定是不会跟你交换的,但是你做不到不馋别人的蛋糕。
【回复】是的没错,不要只远看而要近观,就拿我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说明。在操场锻炼时,我偶然发现一个特别自律,跑步特别厉害能一口气跑半场马拉松的同学,侧颜和身形也很戳我,心中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无比的好奇和好感,以至于后面几天大脑中无意识将他幻想出一个特符合我标准的美好形象。这种滤镜我很清楚需要自己去主动打碎,任何一个具象的人都不应该只有优点或缺点,否则他一定是不真实的。所以再一次碰到他时,我跟着他跑了¼圈追上他,然后礼貌地加上他的wx好友,也第一次看到他的全貌,和他一起聊天,了解他分享的细碎生活日常,他的形象也更加立体丰满,对他的评价也更理性。
Miss不可说:
之前很自卑,但是闺蜜超级自信,她也不是盲目自信,她的能力配的上她的自信。被她感染了,也开始自信起来。

【回复】你还是配的感太低了 她自信和有没有能力没有关系 你的存在已经很好了 自信点吧 与什么都无关
【回复】我是某一天突然意识到我没闺蜜优秀就在她面前很自卑,放不开了,心里也想着她会不会认为我没她新同事新朋友优秀就不要我这个没学历的好朋友了,自证预言吧最后崩了,后期和她交流都不自然就是有所求(别离开),搞得双方在这段关系里都不舒服
【回复】回复 @风铃珀 :不过她一直都在鼓励我,说:你值得一切好的东西,因为你本来就很棒。
150的苗子v_:
对事有所专,对人无所求,必满载而归

不认识是最大的幸运:
其实从matt叔的话看就是,你眼中所谓厉害的人,就算你卑躬屈膝的去讨好,如果你没有价值,人家也不会帮你,所以没必要用这种态度让自己更卑微[打call][打call][打call]

【回复】matt叔哈哈哈还是第一次看这样称呼的
壹只半解:
关注自己=向内探寻自我价值 关注他人≠探索自我价值 不等式秒了[OK]

开心的可达鸭:
不用摆脱自卑,要接受自卑,越是想摆脱,越会被自卑所困,你要知道自卑是一种情绪状态,谁都会有,你接受他,你就不自卑了,你想摆脱自卑,是你认为自卑是可耻的,怕被别人看见,你认为别人看见了会瞧不起你,其实是你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把别人看扁了,别人难道就没有那么大度吗?你怎么没想到别人看到你自卑的样子,他倒会觉得你可爱真诚呢?来帮助你呢?

-Cnc_c:
最近在读《爱的艺术》 有句话蛮有感触的 “任何人都不是他人的工具,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是目的且仅仅是目的,而绝不意味着互为手段。”

hzzzzzzzzzk:
一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价值的交换。

小焦爱吃薯条:
我刚刚突然想到,我在接触一个新的人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会想要了解他的各种喜好,包括他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根据他的想法调整我自己的状态,而且这是我无意识就进行的动作

韫丘:
朋友,请问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看天空、落日和云朵了?有多久没有驻足欣赏路边花草的美丽和鸟儿的歌唱了?有多久没有体会过饥肠辘辘时吃一口饱饭的那种喜悦了?有多久没和父母家人真诚地拥抱了?又有多久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近年来身心各方面的变化了?请不要急着回答,这不是考试,只是一位陌生人的问候。 你说你很自卑,我从你的言辞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和疲惫,我们正年轻,人生路还长,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放空自己,暂时放下心中的种种,腾出些许空间,让自己休息片刻?你说根本没有时间?真的是这样吗?朋友,时间是挤出来的,请千万别不把休息当作一回事,因为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是长途跋涉越是需要规律的作息。 你的一句「我总是天然地觉得很多人比我过得好」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什么是过得好?谁在觉得?谁在评价?又是谁在定义?我为什么一定要遵循这个定义?不按照这个定义生活到底会怎样?自我形象实现和真正的自我实现到底哪个更重要?天然真的天然吗?如果真的天然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么大的冲突?…… 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要成为谁,而是要认清自己到底是谁。不要总和人比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若是执着于比较,只会让自己陷入悲惨生活郁郁而终。相反,若是从认识自己开始,在生活的细微处、在名为环境和关系的镜子中认识自己,看看自己由衷喜欢做些什么、抗拒些什么,优势在哪儿、不足在哪儿,适合往哪方面发展……不接纳、不否认、不逃避、不改变,你的心自然会像指南针一样指引你成为真正让人仰望的人(实际上你并不需要被谁仰望,因为此时的你不会再轻易地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了),而跨出这一步需要勇气且取决权在你。 人生很长但也只活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属于自己的那辆车,车未到时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等待,但车来到跟前时是否愿意上车就得看我们自己了。总之,勇敢地做自己吧,朋友!只要全力以赴、自强不息就无所谓失败,因为成功(suc-ceed)就是继续(suc)走下去(ceed),共勉!

红烧肉补脑:
我发现一但我把这次交谈想象成我在谈一笔业务,就不会唯唯诺诺。因为我有目的了(让对方聊的开心),那至于我是怎么样的,或者你怎么样看我都不重要了。我奔着洽谈去就行了。

【回复】和up的观点有共同之处,谈谈个人理解,本身交流就是为了达成一个项目,有可能是疏解感情矛盾,有可能是金钱交易,有可能是互相学习对方的观点,我们都是有自己事的,有项目任务在身人,不必过于自卑或者高傲,因为没有这么多时间想,这个也没有用,大方从容摆出你的观点你的方案,面对什么场面依旧从容应对,因为我们在解决问题,谈项目,怎么能自己先情绪化,失去理智呢
Muzi25:
核心是等价交换,各取所需。总结大致要么是情绪价值要么权、钱。感恩,共勉!

97217675147_bili:
无所谓别人的认可 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都是过客 在每个人的世界里 别人都是假的

无梦自由:
matt叔有拥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思想,都是纯思考出来的,还是平时有运动加思考

【回复】回复 @无梦自由 :运动确实很有必要,尽量一天三公里左右,对身体大脑都有好处。
【回复】回复 @硬核的高中生 :看书是一方面,我看心理哲学书也有几年了,但是感觉运动太少了。不知道配合运动能不能促进成长[口罩]
尼小赞:
已经无感 现在就是遇到事就处理遇事就处理 不愿意和人纠缠了 对未来也不想了

kinocoool:
前段时间有一个觉察。一个“仰望”我的盆友可能转到一个很不错的职位,我很为ta开心鼓励ta向前冲,但同时又感觉一点点不舒适。我自觉不是那种见不得人好的人,对其他盆友都没有过这种感觉。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盆友建立关系的方式就是做低自己抬高对方,但直到真的感觉到了那种不舒服,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天然地被带到了那种我上ta下的位置,而且居然还会对这个位置可能变动感到不适应——这种潜移默化形成的权力关系很可怕。说这个是希望大家在面对另一个人的时候,最好带上那种对等的态度,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祝福。不要对抗人性。

小葵爱玩瑶:
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创建自己的价值,专注力放着搭建自己的事业上。对人无所求就是不肯求他人给你什么,而是一种交换思维,我们本身有价值,无法与他人比较,就是一个价值交换,各取所需

心态 心理 社交 思维 人生经验 自信 自卑 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 我的新成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