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大饥荒,大分裂,文艺复兴真相大揭秘!︳艺术闲聊

作者: 谢拉克洛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5-16 20:30:00 浏览:195034 次

黑死病,大饥荒,大分裂,文艺复兴真相大揭秘!︳艺术闲聊

海南下单:
台湾地区的西洋史学生路过。这篇算是中文世界(尤其是大陆地区)比较罕见,能把中世纪-文艺复兴,不偏不倚以事实为依归来呈现的影片了。感谢up主驱散各种偏见。 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觉得可以补充两点:1.天主教会以及不只一任教宗,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的最大赞助者之一(但我没有研究过,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是否减少了对艺术与人文主义运动的支持)。2.「教会贪腐」或许是很多宗教改革者及其追随者造反的藉口,但不代表后代史家也该相信「教会贪腐无可救药,活该被革命」。 (利申:我非天主教徒)

【回复】是的,教宗同样是艺术的大赞助商,拉斐尔很多画就是教廷的订单,宗教改革期间的赞助力度尤其大,因为需要对抗。只需第二点,从各种记录来看,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毕竟但丁,薄喀秋他们都是忠实的天主教徒,但还是对教廷重拳出击。
【回复】我觉得反而是你只看表面的现象没有深入下去看到本质,然后就说偏见。还有你补充的第一点,教宗的赞助多少本身和文艺复兴的本质也没有多少关系。其一是不同的教宗也代表着不同的阶层利益,有代表传统教会的也有代表新生的资产阶级比如美第奇家族也有教宗,其二是就算教宗为了扩大影响力而赞助,但是艺术本身的形式从神性向人性的转变也是反映了社会本身的需求变化:再只强调神性就更没人信了。最后这些其实都起到了反教会的宗教。其最核心的本质还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在向教会代表最大封建主争夺权力。
【回复】草,利申這句好有港台feel
打草稿的笔记本:
蛮好的,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阿维农之囚和黑死病之外,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于教会乃至天主教权威的打击也非常大,毕竟千年上帝保佑的东罗马首都竟然被异教徒攻陷了,让教徒们相当破防

【回复】是的,很多希腊学者逃去了意大利,顺便也带着古希腊的文化去的
【回复】回复 @二十一黑桃A :东正教也是基督教之一啊,而且也不是一直都是敌对,罗马这边主要管辖的还是日耳曼蛮子,东正教主要是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利益上不冲突罗马教廷也没必要和东帝国信不信天主教义的问题上你死我活
【回复】回复 @谢拉克洛瓦 : 东罗马灭亡之后 大量的原古希腊罗马文化书籍被穆斯林大量的以阿拉伯语翻译并保存了下来 掀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 尔后西班牙在阿拉伯的统治下富强而文明 吸引了欧洲各国学者前来学习 十字军征讨西班牙后 又把大量的阿拉伯文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书籍带回去重新翻译成拉丁文 古典文化再度进入欧洲人的事业 宗教改革和科学发展的种子再度萌芽
乱夭夭:
其实现在高中历史也有在阐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概念,会讲到艺术创作的主题并不是由“神”转为“人”,而是发现并刻画人;也会强调是反教会而非反宗教,倒也没特别偏激(仅代表个人曾在高中课堂上听到的,我只是爱好者,并非历史或艺术史等相关专业学生,请轻喷[脱单doge]

【回复】总之就是想说现在高中历史教材倒也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烂,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新且深入
【回复】确实,高中教材挺好的,再加上我们历史老师的部分补充,up主讲的这些我竟然在高中都听过()
【回复】对对是这样的,教文艺复兴的时候讲的还是很清楚的,老师还特地强调了是教会不是宗教这个考点[脱单doge]
裂空の訪問者:
7:00所说的三杰的宗教题材,我学习的知识是以生活中的生动人物来塑造宗教形象,让宗教形象更像真实生动的人,也更科学

【回复】没错呀,但最终还是为宗教服务嘛
【回复】回复 @裂空の訪問者 :[笑哭]我理解的是,反对教会神权至上,不等于反教会。毕竟牛顿也是神学家。文艺复兴这些人只是反对神职人员压制人性,压制自身利益。
【回复】回复 @莎勒巴-基德-小猫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是这样,但大学美术史表述就不是绝对地说是反教会了
bili_93324050813:
高中教材就学了[doge]这个考点真的是,反封建,但是不反神学

田园牛头人:
非常认可,我在前段时间给学生讲建筑史讲到这里,也是这么说明的,所谓的艺术和设计由“为神”转变为“为人”,人文主义至上这种说法,看上去是多么的虚假,为什么艺术和建筑表现形式的主体还是宗教,为什么最后文艺复兴中诞生了巴洛克, 终于看的一个up跟我想法一样了,老话说的好,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反复去读的时候,很多的潜藏的矛盾就察觉出来了,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内容

【回复】在之前的为神的艺术和设计中本来是是神在上,没有人空间,然后开始用人的生动形象来反映神性,虽然目的是为了宗教服务,但是当人的空间出现后,客观上就开启了人的解放。也反映了教会力量的衰落,必须要借助人的力量来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参与人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发展背景,当然表现形式主体还是宗教。艺术家的个人的主观不可能超越当时的历史局限,但是在客观上或者无意识中开启了对人的发现。
D_Lllllllll:
up主可以把参考文献的名字发一下吗,对艺术感兴趣的真的会很有帮助谢谢

莵道三室戸:
关于文艺复兴的名字我有一个猜想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就开始用汉字写“文芸復興” 所以很有可能是这之后的中国学者直接用了日语词汇

【回复】感觉很有可能,当时很多词都是直接从日语词汇用过来的,好像“哲学”也是
【回复】回复 @sakura·HYR :对的艺术史的课上老师也讲ルネサンス,然后会提一嘴旧称文芸復興。当时我就好奇这个旧称竟然和中文叫法一样
【回复】回复 @sakura·HYR :这个我知道,因为日本已经把这个“文芸復興”弃用了,现在用的ルネサンス是Renaissance的音译
吹牛皮:
画家们采用宗教的题材并不等于反抗宗教反思上帝的思想不存在。乔托马萨乔瓦萨里米开朗基罗都在表达方式上与传统维护宗教题材的绘画的区别挺大的。举个不太贴切的例子好比西游记阿难迦叶收费等情节对当时的宗教讽刺意味挺明显的,框架是在宗教下的但实质是在反 宗教。另外自行地切割人文主义属于比较静态的看待思想流派发展历程中某时期的特征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你从传播角度出发这样子更容易吸引眼球,但是作为科普来说这样更容易加深误解。我本人是在佛罗伦萨大学修的文艺复兴艺术史。

ShawnWangTech:
个人成长,也需要经历一场“文艺复兴”

南滨渔樵Ho:
老实说,我不是历史专业,但up讲得这段历史让我还是有些疑惑的。首先,“该去啦去啦的”是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是新教之一,和原本那个有区别的吧,我不知您出处是哪,不敢妄言。其二,教廷当时确实有很大实力,但并不是可以对当地百姓随意号召那么强,当地百姓隶属于当地领主而不是国王,国王和教廷都没有当地领主的号召力大。三,黑死病是相关的,但不是直接影响教廷势力下降的原因,贵族和国王一直在试图减弱教廷的影响,所谓新教的背后资助者和保护伞就是贵族啊,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只不过期间发生了黑死病而已。战争教皇死后,实际上教廷连一战之力都无了,所以神罗的选帝侯们敢肆意壮大新教对抗教廷。四,文艺复兴和我以上提及的观点是相关的,希腊文化的引进与盛行就是天主教文化影响力的减弱,实际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化。整个社会所有群体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了。复兴文艺,重塑价值,所以用文艺复兴来表述这个时期其实没问题吧。五,现代人文主义和经验科学主义反而可能是不相关的,我不知道你阅读的出处是哪,但现代性特征是二元分离,价值和科学是分开发展的,两边知识生产方式并不同,尽管实际上还是杂合体。六,大多历史学家也没敢给文艺复兴下定论吧,只是同意用文艺复兴这个名称指代社会价值变化的一段时期。我也不是历史专业的,更不是文艺复兴相关的,以前学习时涉及过相关的知识,个人浅见,请勿计较。

court玖月:
瓦子哥,留学归来研究艺术史的人,还能具有人民史观,传达超正的价值观和思考,爱了爱了[爱心]

平成宅叔: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现代简中互联网的语境中,文艺这个词很常见,但更多是个形容词,意思有点介于小清新和小布尔乔亚之间,比如说这部电影很文艺,这个人很文艺,而且无法找到对应的英语词汇准确翻译。

【回复】“文艺复兴”中的“文艺”本来就是泊来词我对其理解是“文化(或者文明)和艺术”。 人们用“文艺青年”这词时,多数是形容具有一定特质的群体。所以我对这个“文艺”的理解,会更趋向于它的古代含义。“文”是“文章(《诗》《书》《礼》《易》《春秋》)”的文,“艺”是“六艺(琴、棋、书、画、射、御)”的艺。拥有这些知识储备和才能的人往往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随着他们的社会阶层上升,渐渐与底层劳动者脱离,部分会出现无法与底层共情,理想可能会变成空想的情况。
【回复】回复 @洛宁顾氏我老家 :阿对,我把“文房四艺”搞混到“六艺”里了。[笑哭]
【回复】回复 @mamamimimeme :请问,这个六艺是指什么时候到六艺呢?西方我记得是七艺天文算数几何音乐修辞文法辩证法,六艺我们国家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时候是礼乐射御书数,你说的这个六艺是哪里的六艺呀?
fatalxiao:
对中世纪感兴趣的还可以去看看@卢格杜努姆的奥古斯丁 [吃瓜]

AI视频小助理:
实名羡慕up这溢出屏幕的才华[点赞][点赞][点赞],YYDS!快来一键三连吧[热词系列_优雅] 一、但丁的《神曲》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文艺复兴的误解和客观性的解释。同时,作者还宣传了自己的留学咨询机构。 00:04 - 追寻美德与智慧,但丁的神曲地狱篇 00:48 - 打捞古典文化,采用平民方言写成,抨击天主教会专制与腐败 02:34 - 还原文艺复兴,强调客观历史,广告时间介绍RAF留学咨询机构 二、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和黑死病带来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强调了宗教在欧洲文化中的重要性。 03:36 - 文艺复兴的起源要从中世纪讲起 04:35 - 14世纪的欧洲面临着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的双重打击 05:58 - 黑死病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大洗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主题的创作,以及教会在中世纪的权势和垄断,以及黑死病对教会形象和权威的破坏。 07:13 -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主题创作占比高 07:48 - 天主教会掌握着基督教的唯一最终解释权 09:04 - 1378年,欧洲再次动荡,教廷从法国搬回罗马,教宗额我略11世去世,引发了西方教会大分裂闹剧 四、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崛起,以及它们对艺术的影响。资本主义促使艺术成为有钱人的专属,人文主义则对艺术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10:45 -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都是天主教徒 12:03 - 商人阶级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14:08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现在的人文主义有所不同 五、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关系,以及文艺复兴这个翻译的误区。强调历史不仅仅是关乎于大人物们的故事,绝大多数人才是文艺复兴的真正主角。 14:21 - 人文主义pro是由科学理性的方法论和经验论主导的,而人文主义的根基则是古典的文化和哲思。 15:21 - 人文主义带来的文学发展实现了著名典籍的通俗化,从圣经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都被翻译成了世俗的语言。 16:19 - 文艺复兴是一个社会全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广度涉及到了科学、文学艺术、航海政治等等各个方面。 --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视频总结、高能空降欢迎召唤热心市民@AI视频小助理

若与非言书:
结尾弹幕说平民史观 但我看到的却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平民 亦如古罗马的最高机构元老院 元老院的人是平民么? 显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平民” 那是一种层层递接的连锁反应 不是那个“大人物”大笔一挥的结果 这种解释就好像以前的名人大多是后来才成为名人 这种原本是逻辑缜密的关系产生的反应后现代甚至变成了一个梗,人们常常顺口就说只有死人才能出名 这里的理解不是说那个后来出名的名人贡献不够,更不是说他个人贡献巨大 有点像四大名著,其实所谓的作者只是最后他署名了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说法可能以为是要抹去署名作者的贡献,实际上并没有这样说,只是说明这这巨著是很多人的贡献产生的 这种意境可能真的不好解释 就像古罗马最高机构的元老院一样 那是一群人妥协后的结果 不像古代皇帝一样,结果有时候可能滑稽的就是皇帝做了一个梦 虽然说古代有很多时候是皇帝群臣共治 但最高机构就是皇帝的个人想法

梵天一梦世间千年:
就像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说的,每一次人类的新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从中获取新的火花。

十字路口的骑士:
七分多说,千年以来天主教掌握着基督教唯一解释权,这句话有问题。除了天主教,中世纪还有东正教占了将近半壁江山。

意大利 历史 文化 文艺复兴 人文历史档案馆 人文主义 资本主义 宗教 瘟疫 古典艺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