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蓟镇会战规划

作者: 震旦夜不收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3-03 19:54:41 浏览:98910 次

戚继光的蓟镇会战规划

划船从来不用桨-: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戚少保啊

【回复】揍过几次蒙古人后,无人犯边了[笑哭]
【回复】太能打,敌人都躲着走,哪来的战功?[呲牙][呲牙][呲牙]
【回复】回复 @辽金元X清 :宣大那头的会战组织也不差,不然俺答汗也不至于躲着不跟明军决战。
我不是萧羿:
会战部署,确如常山之蛇……我等的UP主终于更新了,你算算上次更新是什么时候,两个圆圆的东西给你,多更[doge]

【回复】[doge]本来只是想做一下车营,结果发现要放到会战里做,内容越做越多,没办法了
【回复】回复 @走失的1119号长生鸟 : 戚帅:来让你认识认识,什么叫时代变了,这个是鸟铳,这个是虎蹲炮[脱单doge]
【回复】我先来,击首则首溃,击尾则尾溃,击中则首尾并溃[呲牙]
xmms:
为什么战车旅只有秋季才会来 难道是因为这个时候蒙古入侵的规模最大?

【回复】明代有两防,秋防、春防,故此班军也两班。 而秋防压力最大,因为此时蒙古草原要么草长得好、牲畜吃得饱、好作战,要么遭灾、人活不下去、只能南下抢劫,不然就是过冬粮储备不足、为了抢过冬粮而南下。 同理,春防是因为蒙古可能在冬天遭灾而不得不南下,或者粮食不够吃而南下。 农耕民族通常秋收后打仗,以免与播种、收货起冲突。 都是看天吃饭的农业经济(农耕和游牧都是农业),大伙能抄家伙打架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回复】是的,秋高马肥这个时间段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最大。
前尘如梦亦如烟:
从这里可以看出明军基本继承了唐李靖之后的军事改革思路,但是为了避免步兵方阵不足以应对骑兵多波次冲击,所以选择用战车辅佐,同时在骑兵使用上也借鉴了蒙古人的使用。可惜这个改革在之后没有完成,不然,就如同唐初李靖完成改革后的恐怖一样,真的是屠杀啊。

【回复】成本和后勤要求太高 明朝后期火器进步淘汰了步弓手,偏偏又没进步到淘汰具装骑兵和超重步兵。
【回复】啊?完成了呀,只是財政不夠還有後勤能力問題(北方天災沒斷過)沒辦法大規模集中這種兵團而已
【回复】回复 @前尘如梦亦如烟 :这些东西本身是嘉靖年改革的延续,虽然各地细节上可能有些不同,不过这种多个营兵+中军单位联合作战的改革全国基本上完成了,比如视频里前面提到的大同边军,以及后面提到的来援助蓟镇的内地班军,都是改革的成果。
86261959911_bili:
若明军都能按照戚少保的军事学术去建设,老努至死都会是大明的忠臣,可惜他的军事遗产未能被继承,这是中国军事发展史上的重大损失,以至于近代落后于欧洲那么老多[大哭]

【回复】明军是因为明廷财政崩溃被拖垮的。边军欠饷三四十年,饿着肚子替皇帝打仗。
【回复】回复 @守护最好的UncleCherry :其实任何问题的根源都是财政问题…
【回复】回复 @撸猫撩妹任逍遥 : 财政问题的根源是官僚腐败,土地兼并。说到底,就是大明从根上烂了
srjhdj:
不敢想戚少保把军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是什么样子

【回复】戚继光曾经向朝廷提议让自己训练十万新军,军成之日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去草原和蒙古人打大决战。
【回复】回复 @此生最爱是龙儿 :练成了,还打赢了的话,又回到明初军功集团的天下了。问题是不像明初了,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已经是国内了
【回复】回复 @2e3477 :有了这训练有素的10万强兵,“冗兵可汰,冗食可裁。移修边墙(修建长城)之费以资供需,撤戍边之兵以资训练,而买马之费可省,屯田之政可修,凭此强兵得以富国”。戚继光连怎么帮朝廷省钱都考虑到了,你说厉害不厉害?[点赞]
恁恁恁恁要跳舞吗:
在下祖上就是永平卫燕河营的营兵,老家旁边山上就是长城

【回复】这不去内蒙自驾游一波[doge]
惟有情多似故人:
戚继光除了本身能打指挥强,练兵也很强,最重要是练兵成体系,还写书手把手的教你我为什么这么能打、你如何才能像我这么能打。 跟着他老人家亦步亦趋有样学样,应对古典军队到近代军队的水准是足够的。 解放军海军的新锐训练舰,就是戚继光号,也是对他老人家选兵训练水准的一种肯定。

【回复】甚至里面很多思路现在都还是有效的
赤色的夏日的风:
up你都读什么书啊,你讲解的明军极为清楚明白,我也想做到[星星眼]

【回复】视频简介里一般都有参考书目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回复】回复 @震旦夜不收 :豪德
AI视频小助理:
一、戚继光在蓟镇总兵任期内,面对蒙古人频繁进攻的困境,以及明朝军队的应对策略和战术,包括分兵作战和会战集结等。 00:01 - 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时,蒙古人多次进攻急诊 01:16 - 蓟镇防线宽270km,纵深只有20-50km,容易被声东击西 02:08 - 李家庄之战中,明军集结多个旅级单位应对蒙古大军 二、戚继光在蓟镇长城的防卫体系和军队编制,包括三个大房区和12个小房区,以及各个旅团的规模和结构。 03:01 - 于第二天从医院逃掉了,但被明军斩首4000多级 03:24 - 戚继光在明代营兵制度下做出了不少改进 05:30 - 戚继光将蓟镇分成了三个大房区,共计3万7892人驻守 三、明朝戚继光部下的军队配置和战术,包括蓟镇的正面抗线部队、反击集群、以及会战集结等。同时,还介绍了各个集群的构成和规模。 06:03 - 戚继光部下的旧部男兵被分散在长城的烽火台上。 06:31 - 蓟镇的正面抗线兵力为两个师,共约6万到7万7000人。 07:03 - 戚继光在蓟镇驻扎了1万5052人,包括两个龙骑兵旅和一个辎重车旅。 四、明代蓟镇演习中,戚继光军队的行军速度、后勤补给、战术阵型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的战例。 09:05 - 蓟镇的常备仓库是主要的后勤支持 09:17 - 明军使用自重旅作为补充,避免从仓库取量花费时间 11:12 - 明军使用空心方阵部署骑兵团和战车旅,以对抗骑兵攻击 五、骑兵作战时队列容易混乱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多层战线、轮流作战、留出重整地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2:05 - 骑兵队列在作战时容易混乱,需要两列战线布置 12:50 - 英军骑兵在混乱队形下被击溃,明军常用三叠阵 13:36 - 戚继光的龙骑兵旅和战车旅的配合,可以有效保护重整地 --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潘德拉克:
明军要真集结五六万人,蒙古人直接跑了吧,这种大方阵似乎用不上

【回复】回复 @飞青雾 :大部分时间配马也追不上,蒙古人听到明军大规模集结直接跑
【回复】追蒙古大营,蒙古人有城市板升和大车,把这些抓住烧了也能重创蒙古人
马克七世:
所谓的17-18世纪的步兵革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换装更好用的燧发枪,然后通过什么所谓的农耕文明的人口优势来大规模爆兵,而是通过部队的常备化,对于部队的指挥层级进行优化,从而使得部队能够在会战层面更好地执行各类会战命令,完成旧式军队所不可能完成的各种机动。由于游牧民生产和战斗高度结合的生存方式,他们无法建立这样行之有效的常备军机制,虽然机动力确实非常之高,在会战中却难以发挥。 燧发枪等武器的进步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步兵革命的全部。

【回复】兵制革新和军事技术革新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淘汰火绳枪与长枪的线列战术,就是建立在燧发枪之上。 大规模暴兵主要说的是燧发枪淘汰了几乎所有的冷兵器,大大简化了军事结构,统一为燧发枪,而且只需几个月的训练,普通人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枪手,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回复】没有燧发枪和套筒刺刀,密集化队列就点不出来,火绳枪时代火枪兵玩密集化就是找死,火力投射差一大截,没有刺刀就只能给队伍上加上长矛兵,叠指挥层级削弱组织度,火枪兵的勇气天生比燧发枪兵差一大截,你拿什么改革兵制? 脱离技术谈制度,自古就是取死之道
【回复】主要这个时期是开始有了参谋制度雏形,后面法、普完善后,游牧文明在战争态势上开始彻底崩溃。
历史地理杂学:
明朝的政府过度知识分子化,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陷入了管理中的鞭打快牛。当年袁承焕从辽东回援北京走了三天,被处死。这个问题又落到了吴三桂头上,你是他你会怎么处理,既然三天走到也是死,那么不如慢慢走,所有15天,他才走到半路。一听北京城破了,第二天就回到了山海关。我们在企业管理和教育上也经常陷入这样的模式中,结果就是导致员工摸鱼,孩子写作业磨洋工,做的再好也得挨骂,不如就混日子得了。别怪孩子,换了你自己上班,也是一样的。

【回复】袁崇焕在崇祯眼里有三条罪,一是杀毛文龙,二是建奴无声无息的就破关入寇,袁崇焕即没预警阻截也没有对建奴形成战略威慑。(当时北京城内的老百姓恨死袁崇焕了就是因为北京周边一片残破北京城内几乎家家都有血债)。三是跟当时的内阁首辅互为声援惹人猜忌。 最后多说几句就是袁崇焕被美化过多,崇祯一开始还是很倚重信任袁的。不过袁的能力很快就让他失望了,当然当时的明庭政治环境也是差到极点,君主没有战略定力大臣只知道弄权搂钱换戚少保来估计也玩不转
【回复】回复 @九十九丶九 :问题是袁崇焕之后也没出现做的比袁更好的人,当时的明庭除了袁,没有人能硬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其实也就够了,那样的时局指望一个做事的人一点错误不犯是不可能的,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会不犯错!而恰恰相反,从南明到今天都没人高估袁,只是觉得可惜,那样一个实心做事的人居然被凌迟了,要知道这是连严嵩都没有的待遇,可见崇祯凉薄寡恩程度。
【回复】袁崇焕是未招回京,视同谋反。没叫你你带大军回来谁知道你是勤王还是叛乱,你不是叛乱,这个头一开难保有人模仿,谁知道下次非调回京是不是想当皇帝了。
盐伯虎点松香: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少保丹心赤忱,千古流芳

【回复】浙江土著渔民,当兵的好苗子
弥多罗:
问个问题:从东往西走,蓟州城到底能不能绕过去,袁崇焕当年是没看见黄焖鸡过去了,还是黄焖鸡真的绕过去的?

【回复】回复 @我是来冲浪滴 :但事实是后金七次入关,都是走的喜峰口,然后跨越蓟州然后往北京山东,江苏方向都打过。要袁崇焕,祖大寿真有二心,完全可以安排个敌情,干脆不救北京,或者过分点,借着救援直接趁着山东守军空虚去打山东,割据一方。你叫他巴图鲁,就应该把他往坏点想,然后好好想想他真是后金方面的人会做什么?另外要是他带部队投降,起码当个王爷,三顺王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1万人,还当了王爷,关宁军可有几万人。
【回复】问得好贴吧为了验证这个一路拍照发帖 事实证明正常情况根本潜越不了 当然万古神将袁巴图鲁除外
【回复】能绕过去。 蓟州城东部有这很多山谷路段,在明代实际上有三条大路可以走(蓟州在西、玉田在中、永平在右),更别提小路了。 袁崇焕出城20里迎战,大概走到了马伸桥附近,本就不在蓟州城外,结果在野外被绕过了、没拦截到,被皇太极从别的路走、直接抵达蓟州城下。
富察琪雯:
确实,汉朝击垮匈奴部时,游牧民族还不了解汉朝内部政权结构,最多也就侦查一下边关兵力分布和那里财多。反而汉朝经常派商人和嫁媳妇刺探情报深入匈奴高层,匈奴王室也犯轻敌大意的错误,但后来游牧民族越来越精了

【回复】笑,阻拦汉匈的从来不是匈奴,取决的是汉朝什么时候大一统
【回复】回复 @天丛云剑挡不住 :完颜构还没给他金爹称臣啊? 金皇统(1142年)二年二月,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 南宋就差没跪下称奴了
【回复】回复 @天丛云剑挡不住 :你要不要去翻一下你妈的七年级下册历史书里面对于宋朝时期是怎么写的? 写的是你妈的大一统吗? 写的明明是辽金宋,北宋都没能一统,南宋直接称臣,你在发明你妈的历史啊?
良少课堂:
崇祯元年裁撤稽镇守军的袁崇焕真是大聪明。相当于淮海战役要开打了,蒋介石把黄维兵团裁掉了[笑哭]

【回复】崇祯下令的全国裁员、裁官,袁崇焕裁辽饷兵5、6万,其中包括在蓟镇的2.1万辽饷兵。 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地方军队被崇祯要求裁撤。 确实是“蒋介石”要求裁,而袁崇焕只是负责了部分裁撤工作。
【回复】指望饿肚子跑跑兵能有啥用,遵化城高三丈五尺,后金梯子只有三丈,硬是让城内投降明拉上去了,另外袁崇焕两次上奏调辽兵协防,崇祯都没让
【回复】回复 @我影随心 :但袁崇焕是蓟疗督师,全面负责对后金作战。京城不保,他不得完蛋?要裁军完全可以裁撤远离前线的山东河南内地驻军,或者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驻军🤓

中国历史 军事 历史 明朝 战争 人文 新年新知识 帝国时代3火与变革 戚继光 古代战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