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华尔街》(2010)【720P 10集全】

作者: 某咕咕咕的搬运工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7-08-26 07:02:52 浏览:2058959 次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2010)【720P 10集全】

丨丨丨丨丨1:
弹幕里的华尔街顶级交易员是真的多啊

【回复】这种视频开弹幕是折磨自己
【回复】那些无知的人还装作恨懂得样子,想想就尴尬[捂脸]
【回复】这种高质量的纪录片就应该关闭弹幕看
萧瑟秋风今又是丶:
[蛆音娘_吃瓜群众]如果不用写观后感,我觉得看这个还是不错的

【回复】看来看华尔街写读后感这是各大高校老师的常规操作
【回复】大一的时候 老师要求观看并完成1000字观后感一篇,and下节课的随堂提问[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啊哈同样是来写观后感的我流下lui水,老师们真的好喜欢这部
上帝遗产继承人:
这个纪录片相当火,应该算是央视纪录片里程碑作品,台湾一些电视台也经常播

【回复】这部纪录片上映的时间点很有意思,之后央视的风波也很有意思,在一个字斟句酌的部门,打造出一部指向性极强的纪录片,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回复】很多央视纪录片都比它火 谁在乎台湾啊?
【回复】回复 @尘埃同学 :其实???央视牛逼需要正名???国家队不牛逼才要被谴责好吗థ౪థ
飞向太空2050:
看到有人问,马克思有没有炒过股,我上学时候看过马克思的传记,记得马克思是做过一次投资的,而且赚了,还了债。马克思当年相当于逃难到伦敦的,穷逼一个,到处被房东撵着跑的那种,到处借债度日子,好像还死了两个孩子吧。恩格斯对他的资助是很重要的,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除了探讨,剩下的就是像我们常给父母发信息要钱的事。后面有个朋友去世,给他留了笔遗产,他用这笔钱尝试了一下。 下面是网上查到的资料,细节可能有出入,但大体应该是不差的。 马克思拿到600英镑后。马上投入到对股市行情的研究中去,他每天都要买份《金融时报》,认真研究上面提供的股票每日指数变化情况。终于。他看准了时机。果断地把600英镑分4次购买了不同类别的股票证券。之后便耐心观察和等待股票市场的变化。在股票价格开始上升一段时间后,他就毫不犹豫地迅速逐一清仓。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以600英镑的本金,净赚取了400英镑的纯利润,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让马克思无比兴奋。

【回复】马克思全家当时就在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中心伦敦,在伦敦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积累,也借这个机会,好好考察了一下伦敦这个当时世界的中心。
【回复】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就算不入股市。想要赚钱应该是不难的。
【回复】回复 @曦雷Й彻醒 :对呀,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资本主义的弊端。有理有据的去反。
银耳不想化:
弹幕实在是……既然抱着学习之心打开来看,就稍微放下点一直以来你所认为的那些理所当然吧,看到不和你心意的话,尝试想一想,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观念有所偏差,而不是一味嘲讽或指责……看个记录片,弹幕很容易让人想起来民族自卑感……夸别人的时候不能忘了自己,说别人历史重要性的时候非要扯上自己,别人稍微说一点我们存在的不足立刻跳脚……真的,别看了,什么纪录片都教育不了一个思维狭隘思想封闭的傲慢者,而这种傲慢之下恰恰体现出来的就是民族自卑心。这是央视纪录片,在我国权威媒体官方文化传播者的地盘里,就尝试抱着一颗客观而从容的态度学习一些知识,不好吗?说实话,那些在金融领域有权威,有建树的真正明白人,是不会看这种科普性纪录片的,所以真心希望那些在弹幕中指点江山****的专家们,要不移步,要不稍微谦虚一点管管嘴,给这个不错的纪录片留一个不错的弹幕环境吧,可好?

【回复】回复 @-踏着长路与短街- :不是低龄化,是低智化[微笑][微笑]
【回复】我一般看这种视频的时候都是关闭弹幕的[嫌弃]
账号已注销:
看这种视频我从来不发弹幕,我没有专业知识,我也没读过几本书,我也不配在键盘上挥斥方遒

【回复】终于找到一个同道中人。本是美术生。做了几年生意发现原来自己对经济金融这么感兴趣。可惜懂得太少。默默开始找东西开始看。
【回复】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优秀
【回复】回复 @警方年南非 :你这个观点我倒是不同意。现在这个年代没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得知识,做生意都难。不是每个人生意都只是小卖部。如果说是金融的话,确实不太有用,而且也不是老百姓一时半会儿能弄明白的。但是经济基础知识还是要有的。
第七个西红柿:
当年找这个纪录片,怎么找都找不齐……时代啊,现在的小孩子真幸福!

【回复】是真的,以前都是守着cctv9和上海纪实频道看纪录片,现在只要有心学习,基本都能搜到想学的
【回复】幸福的负面作用就是不珍惜。
【回复】资源多意味着压力也大了…
洛水之渊:
央视就算天天被愤青被黑成狗,但就凭纪录片片头动画的气魄国内其他平台卫视都得跪

【回复】废话,央视能动用的资源是其他卫视能比的吗
【回复】纪录片频道和很多老牌纪录片制作方合作,还有很多国外资深制作人合作,不好就怪了
【回复】央视还是央视,但央视里的某些人不是什么好人[吃瓜]
步真-不真:
才看了一集,弹幕智商吓人。 什么叫建筑工人是收租者的打手?你这么侮辱血汗劳动者吗? 什么叫真正的人才都在官场,你这么侮辱工作在航空航天高铁石油光伏核电等等等等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才吗? 还是网络靠电话线拨号的那个时代,网民素质较高啊。自从中国突破了独立生产手机cpu的技术令智能机的硬件成本降低了、以及连续发射卫星令4G网络高密度覆盖后,一些奇怪的弹幕也高密出现在视频和网络上了。 还是关弹幕欣赏纪录片吧。

【回复】想起99年第一次用qq,第一句都是你好,然后我能写一份信长度回复。网上交流没看到过骂人,吵架也是以理服人,没有现在动不动扣帽子,黑别人的概念。第一次见到互骂是在贴吧,觉得不可思议。扣帽子,不管对错只看立场是近十年的网络风气,现在蔓延到小孩子多的b站。
【回复】嘘,弹幕最低都是经济学学士学位,大部分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生,你这么说会被骂的[小电视_发愁]
莫生气生气伤肝:
兔子向来都是摸着鹰酱过河所以对资本的敲山震虎从王健林到马云一个没落下,想在中国挣钱就得听话,所以美国财团不喜欢中国的一带一路,所有的预言家无论中西方甚至连真假不明的外星研究所谓的外星人都说过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一百年前我们确实是沉睡的巨龙,然而我们并没有如她们所期望的那样一睡不醒,生而为龙,就算深陷泥潭被人抽筋断骨也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证明他才是天空的王者,让所有人臣服于他的王者之威,因为他本就是王者,抽筋断骨也终究折服不了他与生俱来的傲骨。

【回复】能不能践踏实地的干点事情,天天说这些毫无意义的虚空句子能创造啥?英国,荷兰,葡萄牙也曾经是世界霸主。现在还不是不吭一声了
【回复】傲骨不能缺,傲气还是不要有。
oy877253:
天啦,这部记录片真棒。 我看到第三集,前三集讲到很多东西, 比如现在资本市场的无比强大以及对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但同时也很脆弱,夹杂了很多历史,囊括英国崛起和美国的建立,实属佳片。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分析的很有深度,讲述方式也很棒,满分。

【回复】人类现代资本市场的形成和演化,造就了美国的急速崛起和富有强大。(⌒▽⌒)
【回复】看不懂[大哭][大哭][大哭]
幸运的人儿呀986:
美国可以说是依靠其金融网崛起的,从短短500米的华尔街延伸出的金融网将全世界的资本市场编织起来,这张网光明又黑暗、强大又脆弱。 正因为这个地方处在金融业食-物-链的顶端,其行业文化也是相当残酷的。能进的都是精-英,首先门槛是世界知名学校特定专业毕业,哈佛耶鲁,都是极聪明的人,一旦进去了,就不得不把自己一步一步地从兔子变成狼,否则就会被别人吃掉。 量化交易系统正在试图取代优秀交易员。 华尔街的主要作用是,高效融资和风散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贪婪就没有华尔街。 世界500强有490家在华尔街上市...

【回复】投资银行是把企业和投资者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包括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等等著名公司,虽然只占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少数,但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回复】靠金融崛起就过了哈把美国传奇大亨放哪里?美国崛起靠电灯、汽车等等创新,开启了电气时代,金融是顺带的,荷兰才是世界大公司和金融的起始地
【回复】回复 @兜帽女孩 :五百强又不是个个上市
多远算是永远:
不管时代发展到何种地步,不管资本如何粉饰自己,还是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其实金融危机的存在,可以被四个字概括,那就是过度投机,而过度投机也可以被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狂热。不管从资本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也就是1673的郁金香危机,还是之后的火车债券,股市等等等等,一直到08年的金融风暴__次债危机,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因为贪婪,正如片头的那句话,可以让经济快速发展,也可以使经济窒息,就用一句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吧,一个上帝怎么能抵挡,一万种的贪欲。

【回复】回复 @吴彦祖皖北分祖 :[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那请您仔细讲讲
IRENR0204:
看完两个感受: 1.目前全球的体制都在趋向这种混合型体质,中央资产国有企业混合私人资本。美国目前后者偏多,经济命脉被私人掌控。 2.东西方文明确实是有差异的。相比较西方**航海的探索,1600年就开始的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各种冒险与探索,东方文明反而是防御性的,文化输出较强势的那一方。 结论:借古开今,不能非此即彼。要探索,要创新。

【回复】2020年,美国正式开始制裁华为,但是同时,世界第二大资产管理公司,宣布退出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专注于中国大陆业务。前者说明美国在指责其他国家政府干预市场的同时,用行政命令直接干涉一个外国企业。后者说明,在资本眼里,中国才是希望应许之地,资本无国界。[吃瓜]
【回复】华尔街就是当初移民到北美的几个资本家族投资的
【回复】其实不是欧美文化输出没有东方强,只是强到已经融入你的常识,我们现在说的好听是学习世界史,其实不就是加了欧美以及日本的历史,非洲,南美洲感觉都是一点就过,服装上平常都看不到汉服,旗袍,所谓的现代流行音乐,啤酒,红酒。。。
Larry씨:
央视这种纪录片就很不错,华尔街的好、华尔街的不好,都有提到,总体评论还是微偏向正面,社科院的大佬说得好“因为资本有这那的弊端,我们就不要它了吗?不,只是要加强监管而已”.....相比网上各种提到资本和美国就无脑黑或无脑吹的言论,简直是一股清流

【回复】回覆 @玄道君 :不懂就问,给太平洋加了盖就没法去美国了吗?
【回复】回复 @_YuanYou_ :太平洋没加盖,你想去美国没人拦着你
全世界第一甜妹:
我滴个妈啊 这弹幕 什么玩意 b站用户眼界堪忧

【回复】回复 @日常被吃的年糕 :低智化
【回复】这种状态在很多纪录片都存在,我都怀疑我是不是进错了网站[doge]
zhooouyishan:
看到一半时的观后感: 华尔街逐利,产生泡沫是其常态。就像啤酒,只有泡沫散去,人们才知道啤酒到底有多少。 由于资本的强刺激,泡沫散去、行业趋近正常时候往往留下不少遗产。比如郁金香泡沫的遗产是先进的荷兰鲜花市场,美国运河泡沫也快速留下一套运河系统。 这一套有问题,对中国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华尔街面对的是全球资本。从摩根与欧洲银行的联系到后来纳斯达克上市的众多国外企业。华尔街这套把利润尽量留下,风险尽量往全球扩散。泡沫狂欢中锻炼的人才与遗留的实物资产留在国内。 关键就是美国运营的是全球资本。

【回复】其实还有一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的问题!如果没有布雷顿森林协议,可能华尔街没有那么大的威力,而世界的各个强国的金融体系会互相抗衡。希望中国早日真正实现人民币世界化(即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货币),这样才会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回复】看到百度那一段,简直羞耻。 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还是荣耀了? 不是说明我们自己市场不行么!
【回复】回复 @zhooouyishan :是因为按照原来中国的上市条件比较闭塞保守,这类互联网公司在经营的前几年都没有办法盈利,所以只能在国外上市找资金,现在国内算是长了教训有了科创板,但股票市场还是在探索什么社会主义特色,很多市场调节的方式也都砍掉了,整个市场还是比较畸形,但还是有利有弊吧,时间能检验一切。
或退裙业葬君:
金融分类(私理论再简化版) 货币:央行、银监会、银行。 证劵:债劵、股票、期货。 基金:保险、信托、对冲/游资。 行为:信贷、投资、对赌协议/投机。 结算系统:本币、跨境、国际。 贸易组织:国际、区域、外汇管理局。 特殊:离岸银行、政策性银行、国资委。 服务:信用评级、会计、交易所。 大众化:信用货币、信用卡、电子支付。 中间市场:融资租赁、同行拆借、资产管理(尤其是国家级不良资产处置) 未来:电子货币。

杭师一枝花2015:
说实话这部纪录片我没有看得很认真……有点点后悔…… 看大家都夸好,我就来讲点不好听的。一个是对于金融货币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常常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可能也跟我没有很用心看有关);第二个是讲华尔街的历史选取了几个代表性事件,可是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却没能做到很好的解读。 不过作为科普类纪录片,央视出品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继续支持!

【回复】这个片子主要讲的还是历史事件,而不是金融理论
【回复】主要有关的金融知识点都讲到了呀 而且已经从很简单的角度切入了 觉得刚刚好
【回复】是有一点。不过如果有金融知识的底子,听的还是很过瘾的[调皮]

纪实 高清 央视 纪录片 美国 华尔街 金融 财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