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韵学反切学习<>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者: 大文的隐逸生活ChaeWon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4-04-30 00:00:28 浏览:572 次

中国传统音韵学反切学习<>上海外国语大学

ALT高峰:
实例:"唐"--"徒郎切"。 原理: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反切下字取其韵母 (此处的韵母包括声调)二者结合即为汉字佐音 解释: "徒"乃反切上字,取"徒"的声母即为"t" "郎"乃反切下字,取"郎"的韵母即为"áng" 以上,"徒+郎切"为"t+áng" 遂可知"唐"的读音即为"táng"。 汉语向汉语注音讲求【切音】。 【反切】 是中华大地上使用了近两千多年的汉语切字方法,直至1900年各种切字方案(字母化)的兴起才慢慢取代了反切,如清末的 【官话合声字母】(50多音),民国的 【注音符号】(30多音),新中国的 【汉语拼音】(30多音)和 【汉语盲文】(50多音),此外还有更为严谨专业的 【汉语IPA】 等等。 外语向汉语注音讲求 【对音】 。 早在南代就出现了用梵文拼写汉字的 【梵汉对音】 ,元代时期有用阿拉伯文拼写汉字的 【小儿经文】,民国时期有用西里尔文(俄文)拼写汉字的 【东干汉文】,此外还有朝鲜、日本或其他民族的正音方案 。 随着时代的进步,汉语的切字方案又趋向密码化,如 【双拼】等等,力求用简洁的方法打出最丰富的汉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重来没有哪种语言对于发音的研究像是汉语这样古老深入

Fat_Apple:
唐-徒郎切这种方法要先知道古汉文徒,郎的读音才能知道唐字的读音吧。我们并不能使用现在普通话的徒,郎的发音来推导出唐中古读音吧。

学习 中国 语言学 语言 音韵学 反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