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经典 29: 一部拥有游戏般快感的烧脑电影《罗拉快跑》

作者: 电影最TOP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18-01-28 20:05:24 浏览:771001 次

细读经典 29: 一部拥有游戏般快感的烧脑电影《罗拉快跑》

佐智鸣:
很小就听过这部电影了,我一直以为罗拉是个天生智力残缺者,用奔跑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有句经典台词是,跑啊,快跑,罗拉。 知道我看了阿甘正传,才知道把这两部搞混了

【回复】我把阿甘正传和阿飞正传搞混了 片名啊
反者道之动否定之否定:
《罗拉快跑》是Prem'er Video Fil'm出品的一部犯罪爱情电影,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由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要在1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的故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回复】该影视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豆瓣
【回复】麻烦您大老远跑一趟去复制了
有斯人可想:
我也觉得哪个保安就是罗拉的爸爸,每次见到罗拉他都说我的小公主

平安Miko:
虽然电影很精彩,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是那个偷走罗拉电动车的神秘领袖——窃格瓦拉(・∀・)

【回复】某种意义上来讲,罗拉也是那个被别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彻底颠覆人生的小人物
【回复】别整了 切格瓦拉是你们这帮梗小鬼能侮辱的…?
犀利影评:
《罗拉快跑》是一种很独特的重复叙事电影,在《罗拉快跑》(1998年)出现的一年前,银河映像的首部电影,《一个字头的诞生》也是这种重复叙事结构,当然这种独特的电影叙事不是它们发明的,早在1987年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他的作品《盲打误撞》(又名《机遇之歌》)里率先使用此种叙事方式,之后它有了一批追随者,导演刘镇伟在《大话西游》里用过,电影《蝴蝶效应》也是这种叙事方式。 起初《盲打误撞》的别出心裁,一是为了不想落入俗套的电影叙事方式,二是作为从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电影、对人生的一种探索和思考,如《罗拉快跑》开篇的那段话,也切合着这样的思考,在评价《盲打误撞》的诸多影评里,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偶然性是否能改变人生轨迹从而打破必然性?还是不管诸多的偶然,生命最终只有一个无情的必然? 重复叙事类型的电影只要能被誉为佳作,一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哪怕是刘镇伟无厘头的《大话西游》,这可能源自创始者波兰电影大师赋予它的原罪,在《盲打误撞》里,导演从片中便传达出生命无常的感叹,他用这种方式处理,来论证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从而带出他一贯的悲观宿命论,而追随者们的作品,也都多多少少流露出这种宿命观。

艾蜜鱼_Amiyu:
1.传统的公主王子剧情被打破,女主拯救男主体现了上世纪的女权风潮。 2.三次不同的结局,体现了作者想表达的“世界的不可知性”。

【回复】写观后感吗老哥,语文分不低吧_(:3」∠)_
【回复】赞 罗拉拯救男友(`・ω・´)
末酱子:
这部电影看了几遍,其中有与up主有点差入。第二次循环的时候,明显的有人抢银行,显然流浪汉不是去抢银行的那个人,毕竟每一次都有那辆救护车,代表着每一次保安都受伤了。那么那个流浪汉去了哪里,感觉抢劫超市说得通,毕竟在第三次流浪汉与男主相遇的时候,流浪汉回头了几次视野都是对着超市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抢劫超市才是正确之选。

【回复】不是罗拉抢银行么,但是警察把她当成从里面出来的小姑娘了么,而且她在开门前有个把枪扔到地上的画面。
【回复】是罗拉抢银行后警察来了,没有人把她当成抢劫犯[笑哭]
账号已注销:
影响全篇的应该就是楼道里牵狗的男人,他影响了后续的所有命运变化,也是全篇唯一没有现实镜头的一人物,(=・ω・=)

【回复】应该是不好拍,比较危险
稚嫩的格拉摩根:
世影史:《罗拉快跑》全片的镜头语言具有鲜明的MTV风格,大量的电子音乐加上罗拉狂奔的脚步,使整部影片都体现着MTV的游戏精神;本片并不屈从于好莱坞的经典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后结构主义风格并不影响其整体的统一连贯性,相反,大量新颖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积累的细节毫无琐碎、杂乱之感,反而充满了玄机,引人入胜。

村长思密达: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 电影时间和现实时间一致 这点也是很厉害的,大家看电影时注意一下。

【回复】回复 @炛鱼丸 :也许是,罗拉每一段奔跑确实经过了20分钟
浪人刘十六:
每时每刻,你的每个选择,都会改变你的一生。——《罗拉快跑》

无殇之夜:
我怎么看到了一个弱智说抄袭命运石之门的,哈哈哈哈

【回复】都不是一个东西[辣眼睛]
HD_moxx:
第二次 挟持爸爸明显用了更多时间 但为什么在男友进超市前赶上了 ?而且劳拉在出家门摔下楼梯那里就耽误了时间

【回复】摔下去不是更快吗,不用走了,咕噜咕噜滚下山
【回复】个人觉得,这个10分其实更像一个加快节奏和给予观众紧张感和让罗拉跑起来的一个设定,(=・ω・=)
【回复】回复 @一颗棕梨 :摔倒刚起来那段时间跑的很慢的,因为腿疼,后来才逐渐快起来
不戴眼镜的斯文流氓:
想不明白为什么曼尼要把枪给流浪汉🔫

【回复】要平等交换,最后也是罗拉通过自己赌博和男友不用抢追赶流浪汉这种正确的方式才得以“通关”
一加一等于根号二:
够了我受不了了,本来大冷天我是懒得打字的,但是从开头但中间罗拉说到停止一直走弹幕逼逼“一个字头的诞生比这部先出比这部好看”……脏话,理解你想安利的心但你影响了我的观看体验,对不起我要举报你了

【回复】一直有,气得我错字了都
至尊王L:
对本片意犹未尽的,可以看看此片上映一年前的港片《一个字头的诞生》,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叙事,对老电影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82年拍摄完成,87年上映的波兰片《机遇之歌》。 所以时间线是这样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0-15年)--韦家辉--(1年)--汤姆·提克威

【回复】感觉蝴蝶效应也是这意思

游戏 影评 烧脑 德国电影 汤姆提克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