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细!还原真实的明朝土木之变【大明中叶01】

作者: 楚尚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5-04 22:14:11 浏览:129425 次

全网最细!还原真实的明朝土木之变【大明中叶01】

一代球王木每西:
文官第一次掌权就是朱瞻基驾崩,三杨等人和太皇太后共同把持了朝政,杨士奇的儿子杨稷杀人枉法,杨荣的曾孙直到成化年间还在鱼肉百姓,嘉靖时期的明人都说“三杨坏我祖宗之法”,还有朱瞻基的母亲太皇太后张氏,不仅在太皇太后辅政时期纵容三杨,对北方瓦剌和西南麓川都置之不顾,张氏甚至在朱高炽驾崩时强行殉葬了生有3位儿子的郭贵妃,这位郭贵妃是开国武勋之后,她的祖父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张氏强行让她殉葬,这就很可疑了。 明宣宗在宣德十年正月初三驾崩以后,年幼的明英宗继位,朝廷大权控制在张氏太皇太后与内阁三杨手里。 他们急不可耐地做了这些事:1.正统元年(1436年),文官趁英宗年幼,以皇帝的名义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不再使洋。并禁止建造远洋海船,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朱瞻基之前命令王景弘采买营造,准备再次出使西洋。2.文官不但命令不在出使西洋,而且在海盗频繁的东南沿海减少制造战船和武器,每个海军单位都受到裁减。浙江省海军船队由700多艘裁减到300多艘。海军运输船的状况更糟,山东省登州卫的100艘船只剩下18艘,裁减海军,大幅度减少沿海的卫所。撤了浙江定海、沈家门、长江出海口的水军,还放弃了旧港宣慰司,这就是为以后文官走私扫清障碍。3.《明通鉴》:宣德十年二月庚寅(明宣宗死后不到一月),罢十三布政使镇守中官,惟南京守备,诸边镇守,及徐州,临清收粮,淮,浙巡盐者如故。十三布政使的顶头上司就是十三镇守中官,南京守备,诸边镇守,收粮,巡盐都用太监。这些太监起着监督文官的作用,所以文官集团在明宣宗死后立即废除了十三布政使镇守中官,废除监督 在太皇太后和三杨八年的管理下,正统十年,朱祁镇和王振竟然发现瓦剌光明正大穿着明朝铠甲来朝贡,问了一下,发现是大同边镇官员私下贸易的。这就是正统初年太皇太后和三杨管理下的纵容官僚的吏治水平。另外说一下,土木堡之变的直接因素不是朱祁镇被也先突袭,而是因为阿刺知院从宣府方向包抄了朱祁镇部后路。而且很讽刺的是,宣府总兵官杨洪隐瞒自己儿子丢失独石口等地的军情(谁给他的胆子,看来三杨的纵容风气让边将爽疯了)。

【回复】回复 @风中凌乱的雪 :宣德六年(1431)时,当时明朝内部有人建议,乘脱欢围攻阿鲁台时,夹击阿鲁台,但朱瞻基认为这是乘人之危不是仁义之师的行为,如果当时朱瞻基出兵,后面阿岱汗的故事可能会提前发生,瓦剌也会提前统一,这一对比就是高下立判。 另外,宣德九年时,阿鲁台的儿子阿卜只俺和孙子和勇(蒙古人,汉名叫和勇,后来成化年间平定大藤峡起义的名将之一)都被朱瞻基招抚,阿鲁台的侄子更是早就在明军之中了,而且据蒙古史料记载,土木之变后对待朱祁镇礼遇有加甚至想结为兄弟的伯颜帖木儿是阿鲁台的另一个儿子。
【回复】回复 @风中凌乱的雪 :您如何定义贤后?朱祁镇就是由这位张太皇太后一手教养长大的,一直教养到正统七年(1442)朱祁镇大婚。反正我对这一点有疑虑,朱棣和徐皇后带出来的孙子朱瞻基,孙太后带出来的孙子朱见深,周太后带出来的孙子朱佑樘,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什么偏偏是朱祁镇出事?
【回复】回复 @风中凌乱的雪 :宣宗章皇帝實錄 卷八十六 宣德七年 正月 二十七日 ○丁亥迤北韃靼買來的小泄等來歸奏願居京自效命買來的為指揮同知小泄為副千戶納哈赤脫脫卜花等七人為百戶所鎮撫賜冠帶金織襲衣綵幣銀鈔絹布鞍馬有差仍命有司給房屋器皿等物如例 您该不会把脱脱卜花当成北元大汗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了吧,北元大汗的脱脱不花在宣德六年就想自己称汗主动投靠瓦剌了,从来没到过朱瞻基手上。不过蒙古叫脱脱不花的人挺多的,和明末的黄台吉一样,容易造成误解。
yamadie:
土木堡之变被夸大了,其实影响不大,战场发生在国外,本土没影响,于谦力挽狂澜,没造成啥巨大损失,以至于说什么土木堡之后明君失去了进取心,不再扩张,其实明军早就失去进取心了,朱棣一死明朝就在缩水,仁宗宣总已经在缩边了,安南放弃了,奴儿干都司撤回了,本质就是维持这么大的疆域很费劲,和英宗无关。

【回复】土木堡在长城里面,离居庸关,京城不远
【回复】奴儿干都司只是把轮流驻守的官兵给撤了,但是土官卫所没撤。[doge]
一代球王木每西:
所谓三杨和太皇太后,皇太后联合辅政的时间大概是1435-1442,实际上政绩很糜烂,对内三杨权势正盛贪污不少,如杨士奇之子杨稷,对外奉行收缩政策,导致西南麓川王国做大,北方与1439年瓦剌脱欢攻灭鞑靼,几乎统一了全蒙古高原,后来其子也先即位。土木堡就在离北京市区不到100公里的地方,你可以想想明朝边境军队有多糜烂。 宣德时期朱瞻基三次出塞巡边,并一次击破时降时叛的兀良哈,检查卫所的军备情况,并且也延续了永乐时期对瓦剌的册封(顺宁王),这一时期瓦剌不要说长城连明朝漠南地区都不敢踏入,宣德九年的时期朱瞻基招降了鞑靼阿鲁台的儿子和孙子(后来成化朝的蒙古名将和勇),很明显他也懂得以夷制夷(扶持鞑靼对瓦剌)。但到了正统初年,出塞停止,下西洋也停止,瓦剌脱欢正式统一蒙古高原(1440),甚至坐视瓦剌攻哈密卫不管,都是张太皇太后和三杨主政(1435-1442)的成绩

【回复】回复 @12333753 :杨士奇作为文官的典型代表,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好理解。。。亦集乃之战取胜后当时石亨建议在亦集乃恢复屯卫,也被三杨给拒绝了,这举动挺迷,你打仗都打赢了却不去占领这个地方来做防御。麓川之战时三杨和刘球等文官谏臣也是极力反对,反而是王振坚决支持要讨伐,太监曹吉祥甚至是亲临前线的监军。
【回复】回复 @风中凌乱的雪 :贤义王太平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被脱欢杀死,这一年正逢朱棣去世,朱高炽登基,当时朱瞻基还是太孙/太子,怎么掌握政权去干预?且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还册封了太平之子继任为贤义王,用土尔扈特来牵制脱欢,算不算呢?
【回复】回复 @宇宙大将军怪叔 :他要是当皇帝,文治不好说
滑稽RM:
土木之变我觉得更像是各方都藏着小心思。皇帝是,朝臣是,武将是,也先更是,最后混在一起一不小心玩大了玩脱了,不好收场了。

【回复】回复 @就会屠户 :不能说废物,当然他也确实算不上明君,肯定没有传言的那么烂。朱祁镇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第三天才碰上的也先,而且也先就带了2000来号人,只能是来朝贡的(正统六年起也先每年都到明朝朝贡,也先是朱祁镇扶起来的),土木堡之变交锋地点是在居庸关,动手的不会是瓦剌,而且国榷还是某个锦衣卫的回忆上都有说“大军哗变”“来者明盔明甲”,动手的几乎可以确定是杨洪的宣府边军
【回复】回复 @就会屠户 :朱祁镇继位之初搞死了杨士奇,把刘球几个和杨士奇同乡的党羽除掉了,还犒赏了边军,恢复了京城武学(军官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官,能力和眼光还是有的,但性子太急思虑不周犯了好几次错,最后也是死在“急”这块(详见曹石之变),他弄掉石亨之后就急于用同样手法处理孙太后那几个兄弟(军权还没完全收回来呢),结果就是被几个姓孙的带兵架空,37岁突然暴毙
【回复】回复 @Reaimeraimer :也先父亲就统一瓦剌三部,南下灭了鞑靼,这些发生在宣宗年间。也先自己被脱脱不花封太师,需要英宗来扶持?? 其二,也先派人来朝贡不是很正常,明朝的朝贡体系,当时周边谁不想来朝贡?朝鲜甚至一年三次。 其三,谁告诉你的不是瓦剌?明史、明实录、国榷,来你告诉我,哪本写的不是瓦剌? 其四,瓦剌都出其不意打到大本营了,你说军队会怎样??真以为古代军人在任何局面下,都坚守岗位,浴血奋战?? 其五,“明盔明甲”,有两种解释:明亮的盔甲;明军的盔甲。哪怕后者,也无法说明叛变,因为蒙古人扑鱼儿海大败后,就散了,之后陷入混战(一直到也先父亲手上才勉强算统一了),造盔甲技术,草原远不如中原。所以蒙古军抢夺明军的盔甲,这在当时也不算啥罕见情况。有盔甲的士兵,在古代不管什么时间都属于精锐之师或次精锐力量。
蹲在街头打篮球:
朱祁镇根本不是去打仗的,是去巡查边将贪腐的。。杨洪于谦为了掩盖吃空额贪污粮饷的事情发动了兵变。。朱祁镇逃出碰到了也先朝贡的部队才捡了一条命。。

【回复】别阴谋论了,找个班上吧。
【回复】必须给你点个赞,离谱阴谋论看过不少,这么离谱的也是第一次见[喜极而泣]
【回复】是真的,此事在永乐大典中亦有记载[嗑瓜子]
生产队的猪霍乐迪:
第一次去怀来知道土木堡具体位置时候有点震惊,这是皇帝在家门口被抓了啊[笑哭]

【回复】不是家门口,是在客厅被抓了!家门口哪怕不在张北县野狐岭,也在张家口大境门
【回复】回复 @我的回复就是这个 :其实瓦剌这个部族根本统一不了蒙古,黄金家族的血统要求太深入人心了,也先的强权不到几年就四分五裂了,后世的达延汗,俺答作为鞑靼本部,不一定比也先差太多,只不过明朝也谨慎了。
【回复】北京保卫战,也就是首都保卫战。可笑的是,天子守国门,北京本来不是国门的。为什么成了国门呐?国门以外那些地呐?
Regarblack:
实际上此时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滑了,虽然名义上是首都的精锐部队,但已经广泛存在吃空饷的问题,缺编了不少。而且在路上两次与瓦剌小股部队发生遭遇战,明军还都输了[笑哭]

蹲在街头打篮球:
于谦拥立朱祁钰后大权独揽成了霍光一样的权臣,由于分赃不均文官集团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故意迎回了英宗。。所谓的北京保卫战就是扯淡,也先送英宗回归也就2万骑兵而北京20团营➕边军有几十万。。最无耻的就是于谦,虽然他不是兵变的主谋但作为从犯却被塑造成了大英雄,可笑。。英宗没有诛他九族就很不错了。。。

【回复】笔给你你来写,,,你还真写啊?
【回复】起猛了堡宗都会上网了[哦呼]
茶茶真好喝捏:
土木之变真对得起这名字,1449年之前明朝基本是修缮长城少有兴建,1449年之后,明朝开始长期的大规模的‘兴筑’长城和堡垒,土木老哥的订单可谓源源不断,大明朝土木人春天到来了

徐花飘砌:
按继承逻辑上,即便要换皇帝,当时应该是朱见深继位,朱祁钰摄政。 朱祁镇被抓了,朱祁钰继位就有点不太正常。 都有自己的算盘,谁也别说谁。

绿树枯木:
那些说英宗四征麓川的,也不看看前三次英宗的岁数。 明粉宁愿相信十岁的英宗,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决胜千里之外,也不愿意相信,出兵事宜是当朝三辅臣协商下认可推行的。[吃瓜] 第四次麓川战役,才是英宗主导的。 当然了,“臣之功即朕之功,臣之过即朕之功”,臣子的功劳就是皇帝的功劳,没必要争。不过从英宗御驾亲征的表现来看,他确实就没有指挥打战的能力。将军能打,和皇帝是否能打,本来就没关系。 皇帝要做的,也从来不是自己多能打,而是国家战略布局、调兵遣将(选将)能力。

【回复】第一次征麓川败北,连黔国公沐晟都搭进去了,还在这吹三杨和张太皇太后?朱祁镇现在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存在,军事能力基本被认为是0分,然而朱祁镇亲政的第四次麓川之战直接俘获思任发,打到伊洛瓦底江,三杨和张太皇太后打同样的对手还不如0分的朱祁镇。
【回复】恰恰相反。宣德时期朱瞻基三次出塞巡边,并一次击破时降时叛的兀良哈,检查卫所的军备情况,并且也延续了永乐时期对瓦剌的册封(顺宁王),这一时期瓦剌不要说长城连明朝漠南地区都不敢踏入,宣德九年的时期朱瞻基招降了鞑靼阿鲁台的儿子和孙子(后来成化朝的蒙古名将和勇),很明显他也懂得以夷制夷(扶持鞑靼对瓦剌)。但到了正统初年,出塞停止,下西洋也停止,瓦剌脱欢正式统一蒙古高原(1440),甚至坐视瓦剌攻哈密卫不管,都是张太皇太后和三杨主政(1435-1442)的成绩。
【回复】回复 @坚持欧拉 :英宗在土木堡前收复了仁宣朝到三杨执政时期缩边的土地,恢复了朱棣时期的北方版图,四征麓川王朝,福建造船下了一次南洋,准备下西洋,怎么梗小鬼只会刷土木堡战神,其他就不让说了?复位后还有对蒙古三次反击。
RainbowCather:
兵变论,建立在士大夫文官修改时间书上,否定历史文化献的真实性,那这都不信了,那你还信什么😅😅

忻城伯:
明朝皇帝自己在推文官打压勋贵,现在网络却变成文官阴谋夺权…

【回复】逻辑有问题,并不是皇帝刻意打压勋贵,是勋贵实在太菜
【回复】你是不是把时间线搞错了 土木堡之前文官是受气包 土木堡之后勋贵集团直接崩盘了 懂 本来只是制衡 结果变成一方直接崩溃了 文官势大皇帝也管不了了 后面只有重要太监制衡文官了 这点都看不懂就开始云
【回复】其实给太监翻案也有点过了,太监确实代表黄帝利益,但是就如同文官90%是贪官一样,同样的太监90%贪官也合理。
慕自然神启:
土木堡之战锅就是朱祁镇的,当皇帝就要有该有的担当

你用不独行:
古代这种皇帝御驾亲征有什么实际意义?你又不是拿破仑,打仗完全是外行,大家还要分心保护你,大流士几十万大军败给亚历山大,就是因为大家以为他被杀了,结果军心大乱

【回复】其实是惯性,朱元璋,朱棣,仁宣,四位天子,三个半都是马上皇帝,即使是明仁宗,也是在北平硬刚建文帝十几万而保北平不失的存在。
【回复】其一,皇帝御驾亲征可以极大的提升士气,参考宋辽之间皇帝御驾亲征一改颓势。 其二,如果御驾亲征成功对于皇帝威望的提升是巨大的
【回复】回复 @南安小吏 :这就是明粉最喜欢的说辞。 乱世,还可以说。和平年代,皇帝御驾亲征,掌握兵权毛线,待在军营被挟持的概率远比皇宫大多了。 皇帝亲自指挥作战失败,对军心民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通过御驾亲征掌握兵权,这脑子也不配当皇帝了。
会飞的磁力菇:
土木堡之变影响的恶劣程度比起靖康之难还是好很多的

【回复】事情没坏到那地步,因为有部分人替堡宗擦屁股。而且也先其实也没那么强,他的地位也不稳。 只要堡宗别出来乱逛,完全不会出这档子事。
【回复】好歹明有九边体系挡着,自然不像宋那样突然暴毙
蹲在街头打篮球:
边军宣府杨洪不但吃空额还把甲胄兵器卖给瓦剌,然后慌称寇边损耗,并与姻亲兵部侍郎于谦以补充为名合谋贪污。。朱祁镇巡边就是来查贪腐,带了那么多勋贵就是不相信文官集团。。以当时瓦剌实力老老实实的来朝贡保持平稳就不错了跟本不敢与明军作战,所谓的多次寇边完全是边将与文官集团合谋贪污的谎报军情。。。

【回复】中国历史的传统官方史书,很多史官记载历史除了重大事件和时间线对上以外,很多情节有编写,或者说酌情编写,甚至有篡改,当然也有很多硬气的史官,比如南北朝时代一个著名史官崔浩,如实记载历史,被当时皇帝拓跋焘杀害。很多时候史官有时候不得不迎合当时统治者,把一个历史人物固定写成正派或者反派,这个容易误导后人 所以,真实历史真的只发生在当时,当时史官肯定受到主观思维,客观环境,再加上外部干预,记载的历史也就70%接近就不错了,本来明朝当时的人就记载历史都只有70%,所以读历史真的要带有辩证思维看,最好不要读一本,多读几本,结合当时环境看
【回复】这不纯扯淡吗? 史料里存在的历年来宣府大同私卖军火的记载,哪条是关于杨洪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正统十四年,而正统十三年(1448年)秋,杨洪受命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接替郭玹镇守宣府,宣府历年来的走私压根挂不到当时压根不是总兵的杨洪头上 所谓杨洪和于谦还是亲戚,指的是网络上盛传的于谦的胞妹嫁给了杨洪的胞弟杨清,来源只是某家谱的自称,其实并无根据。一于谦只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钱塘朱济,其二杨洪没有叫杨清的胞弟
【回复】回复 @风折焰 :我也不想洗白朱祁镇,但是各种证据表明于谦朱祁钰也不干净

于谦 明朝 人文 历史 人文历史档案馆 大明中叶 土木堡 朱祁镇 明英宗 土木堡之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