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街头小品有多牛?无实物表演,反串,现场乐队,豫剧……戏曲小品《劝赌》

作者: 宝丰非遗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05-03 22:58:13 浏览:433487 次

河南街头小品有多牛?无实物表演,反串,现场乐队,豫剧……戏曲小品《劝赌》

一襟山海:
说老实话,演的一流水准,立意也符合政府要求。希望这样的演员能一直演下去

【回复】在民间打磨沉淀了上百年的本子[脱单doge]
【回复】也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观
【回复】路上要是遇见了 高低不白看 给钱
夏风一生有你:
剧本好,情节贴近生活,演员演技也自然,表情和肢体动作丰富,细节拿捏的恰到好处,塑造的人物形象很立体。 不是我用有色眼镜看人啊,许多影视剧的流量明星可表演不了这个剧本。

【回复】看似日常生活,实际一招一式都是戏曲功底[脱单doge]
【回复】就这么多词背下来就要本事的。这还是现场表演,很要求水平嘞
【回复】回复 @宝丰非遗 : UP应该是剧团成员吧,每个视频都有头有尾的很完整,不像是路人街拍的。 给剧团个建议,从诸多视频的播放量来看,豫剧小品比传统剧目更受欢迎,因为贴近生活,而且白话文多也便于了解剧情沉浸其中。 年轻观众没多少耐心看传统剧目里的咿咿呀呀,但是贴近生活的新剧目却能让人在津津有味的看剧情的时候静下心来去体会豫剧唱腔。
账号已注销:
大家可能不知道 河南汤阴唱戏的地方还有大锅饭 路过的人都能吃 一天三顿 不拿筷子不拿碗过去就能吃 今年回去一趟 真的震惊了 真的很淳朴

【回复】洛阳人赞同。我们这里,红白事的时候会做大锅烩菜,路过的人可以吃。不过都是我小学那时候的事了,似乎这个习俗已经被酒店摆桌取代了。
【回复】回复 @伊万_布拉金斯基 :酒店不好吃,四五百一桌还没有村里三百多一桌的好吃
【回复】就是这样,但是我们当地吃完都会放一两块钱,当然也不是强制
风情万忠:
视频 02:00 处说到卖粗布卖了166.88,为啥是这个数字? 这是第四套人民币的9种面值之和: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166元8角。外加上一直流通的三种分币:5分+2分+1分。一共就是166元8毛8分。 说到分币,好像并没有退出流通,我2015年在北京那半年,有一次去本地大型商超,好像是世纪华联,地点也记不清了,现金支付,收银员找零时给了我一把1分硬币,当时大为震惊,毕竟那时我也有近10年没见过分币了,在家乡基本不“流通”了。

【回复】没这个意思,你这个算起来是168.88
【回复】算出来168.88,报的166.88,老头子吞了2块私房钱[doge]
【回复】回复 @愿羽化而登仙 :一零年左右我奶奶家是小卖部,两块的两毛的两分的我都见过,二还是繁体字的贰
夏油锅炒面:
别老搁这观众没反应没反应,都老头老太你指望他们在下面给你大喊大叫增加气氛。人家就是专心听个戏你都恨不能给人家一生都脑补完

【回复】哪里有演戏的,底下全都是老爷爷老奶奶骑着三轮车赶趟儿,戏一开场,大家都安静看戏,很自觉的,戏的精彩部分,大家都会鼓掌欢呼,不是全场叽叽喳喳,你说小孩子和年轻人嘛?都在戏台子底下买东西,玩好玩的[doge]
【回复】喜欢看观众反应的可以去看春晚小品,讲俩道理立刻有人应声叫好,掌声不绝于耳
Karry許:
里面了唱了 豫剧的 慢板、二八、流水板。 河南曲剧的扬调 ,数板、流行歌曲.......

【回复】回复 @书蒙睡脸 :豫剧=梆子是戏,坠子是说书。曲剧=曲子戏,是从说书演变成的戏。虽然不太严谨但是可以这么理解。其实不用太费心,听几场名段,像啥就是啥。调子跟花木兰、穆桂英一样的是豫剧,跟李豁子、小仓娃一样的是曲剧[妙啊]
【回复】我河南人,也根本分不清豫剧,梆子,坠子,虽然也没怎么听,都是小时候长辈看戏曲的时候凑凑热闹
【回复】回复 @宝丰非遗 :豫剧,曲剧,道情,越调是我们那的剧种
没想到我居然:
这居然属于戏曲吗,小时候经常看,我以为就是小品,还想着全国都有。那时候嫌不洋气,但就忍不住一直往下继续

【回复】文化入侵就是这样,巴黎街头拎着破吉他瞎嗷嗷咱觉着洋气,河南街头正经艺人精湛演出咱觉着土
【回复】这就是传统艺术。洋气这个词本身就不洋气,不高级!洋气这个词最早就是洋奴发明创造的。
宝丰非遗:
《两股叉卖布》的故事蓝本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剧种、曲种中都能见到。还有比这个表演更精彩的,推荐两个: 1. 搜索关键字:禹州小品《梁不叉卖布》(本站暂时无人搬运) 2. 秦腔《张连卖布》BV1JA411B7W7

【回复】[吃瓜]我说怎么毫无违和感,我家禹州的,
【回复】回复 @宝丰非遗 :咱河南还有个经典节目《王婆骂鸡》[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滑稽][滑稽][滑稽]
【回复】补充:川剧里还有一个更绝的BV15F41167Z8
桃丰:
河南这儿听戏很少有叫好的,都是认真的听。演得好不好看台下人多不多,而不是看台下有多热闹。

【回复】是呢,洛阳人表示小时候学校操场戏台子下面,几百人安安静静的,真的听进去,老一辈电视都不看也去听一个下午!
【回复】回复 @魔术秀 : 是的,我爸也喜欢看,之前还买过不少光碟,小时候有次实在无聊,拿出来看了一遍,好像是卷席筒,还是挺有意思的,感觉豫剧很重视剧情,不像京剧,半天蹦出个三字,太无聊了
水流花生:
视频时长43分钟,这手机也举了40多分钟?好手筋[支持]

【回复】回复 @宝丰非遗 :那更牛批了[打call]
【回复】回复 @宝丰非遗 :居然看完了
酆都鬼民:
这不比那些夫妻伦理二人转高级多了。

【回复】传统二人传也是有很多经典戏的,不过唱的人不多了,导致现在很多人以为是演小品
【回复】二人转正戏也不都是夫妻伦理,用夫妻伦理来片面的概括二人转只能说明你没看过好的二人转
【回复】回复 @小熊马夫 :我觉得他的意思应该是说这两年春晚上上那些夫妻小品吧
云霄飞车没有车:
有字幕我看着挺舒服……现场我大概率是看不下去,有时候音乐太大,台词不清根本听不清说的啥……根本看不下去

【回复】是的,街头演出往往设备很糟糕
【回复】去庙会看过几回,现场看音响音效不太好,刺耳又听不清。看了几分钟耳朵就有点受不了
【回复】回复 @小猫有钱 :老一辈很多听的……
葵花點穴手:
挺不错,戏曲的果然有魔力, 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梨园春》,家里面人不让换台,现在我也刚30出头,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呲牙]

【回复】回复 @白白包子铺 : 看看人家nuo小孩,wish today 4岁都唱恁好 zhai期估计是冠军了
【回复】小时候讨厌,觉得可吵,现在觉得好听,才25岁啊,难道已经迈入老年了吗?[妙啊]
【回复】小时候跟家人一块看梨园春,最得意看颁奖环节,当时真羡慕啊,赢的输的都能奖那么多东西[大笑]
花6硬币改着玩:
前五分钟我没出去,后面就走不了了[微笑]

【回复】在现场也是这样,戏台子一堆起来人,出去都出不去,小时候被挤到戏台子边上,还被上面吊的灯砸到过
草原最美的的花:
传统文化保护好的地方[点赞]其他地方这台子都是跳广场舞了[嫌弃]

【回复】广场舞也有,这个公园是文艺活动最丰富的地方,每天盘鼓、说书、唱戏、广场舞、棋牌、乐器演奏……应有尽有[脱单doge]
【回复】洛阳天子六驾广场全是唱戏的,老热闹了,从下午唱到天黑[吃瓜]也有唱歌和跳舞的
【回复】我家村子今天唱大戏[大笑]
ZZUITT:
小时候看光碟店里的豫剧光盘都是现代题材了,那时候父辈们看的津津有味,非常不理解,感觉还不如京剧,虽然京剧不好听,起码人家高雅啊。现在回头看看,只有接地气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的故事,才是艺术长久发展的源泉。

【回复】京剧四十分钟估计就咿咿呀呀没有情节推进,试着听过,但节奏太慢太慢了,不改良怕是真的要放博物馆里了
【回复】接地气也好 高雅也好 有艺术感就行
衣带_渐宽:
我记得还有个戏曲电视剧《科学养爹》

【回复】[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听着就有点想看
【回复】白天当爹爹,拉弦去卖艺,夜里又当娘,缝补儿地衣[笑哭]
【回复】那叫我爱我爹,任宏恩演的,就是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的倒霉大叔
泰斯:
建议国家以后强制所有影视从业者都从类似这种的撂地表演干起,按收入排名,前多少名才有资格上屏幕,每三个月评一次[doge]

【回复】就该摆台子从基层开始演,话剧也成,搭个台子就能演,这才叫专业
【回复】回复 @清澈的海蓝色 : 这比话剧难度更高,话剧还排练,这个几乎不排练,考验的是真实力.....
【回复】赵本山就是从乡下起来的

反串 戏曲 搞笑 街头 豫剧 演技 非遗 无实物表演 小品 搞笑研究所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