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神经系统起源的颠覆性发现-不依靠突触相连的神经网络!

作者: 女神绫波丽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3-05-06 18:05:00 浏览:556913 次

改写神经系统起源的颠覆性发现-不依靠突触相连的神经网络!

shorttailbird:
现在栉水母已经自己单独一个门了吗?我以前学的是刺胞动物门栉水母纲。好烦啊,十五年前学的分类学现在全都得重新背了…这些年依靠遗传信息学重新弄了很多分类

【回复】确实难啊[笑哭][笑哭][笑哭]村里那个孙子辈二愣子一下成大家祖二大爷了。。。[吃瓜]
【回复】15年前还没给栉水母的基因组测序,分类上肯定只能胡猜[tv_抠鼻]
【回复】我们是做病毒的 有一天早上起来 发现自己研究的整个科都被撤了 人都麻了[笑哭]
太意了啊:
从结构上,网线直连不容易扩展,不适合复杂系统; 从效果上,一点挨打浑身刺挠,不适合精密系统; 从维护上,一处破损全身漏油,建议以换代修,不适合大型系统;

【回复】设备和线缆应用范围不同 应该混合应用 懂了 通信工程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用不同设备,不同线缆 这么一想 我们造的通信基建是不是相当于大脑? AI是不是相当于意识? 马斯克难道说的没错? (那wifi是什么?)
【回复】不要这么局限,这种结构在超大型信息传递中速度远超突触型神经元,我觉得有生物反制ai的潜力
【回复】回复 @双重镜 : 脑电波(即答
Hyperuns:
省流: 一百多年前,高尔基(Dio)和卡哈尔(大乔)被硬绑定在一起,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高尔基派(Dio)被大乔的后人干掉。 一个世纪后某海洋生物研究者,通过对栉水母中33颗星形神经元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的高尔基派(Dio)的遗产。 结论:Dio在沉入海底的岁月里创造了栉水母。

【回复】后续:Dio创造的栉水母以“草”为食延续至今
【回复】老實講跟表觀遺傳學比起來這就只是演化上剛好有個走了另一條路的生物留下來而已 不然胎盤怎麼出現的?
平子鱼Official:
如果连续神经网生物壮大了,人类会不会能够抱得史莱姆娘归(?)

【回复】我认知的史莱姆娘,启蒙的是魔物娘同居日常[初音未来_大笑][害羞]挺喜欢的
星煜煜兮娉娉:
栉水母曾经被认为是刺胞动物,哦,那个时候是被叫作腔肠动物而不是刺胞动物,而后来某一天,科学家突然发现,这玩意和水母完全就是两个东西,再一深入研究,于是,曾经最古老的动物“海绵”就变成了第二古老的动物

【回复】不是的,海绵所属的多孔动物门仍然是最古老的 多孔动物门的姐妹分支是真后生动物,包括了水母、栉水母以及两侧对称动物 栉水母以前被认为和水母同属于刺胞动物,现在独立出来,但仍然属于真后生动物
【回复】是以前是靠突变次数来分类什么时候分支出去,以此来判断古老与否。但是栉水母奇葩的突变方式让科学家们误判了,使用新方法重新测试发现栉水母没有那么古老。
【回复】回复 @lamost :栉水母优先说和海绵优先说争了好几年了,不太好说[doge]
_染墨尘:
如果用电子设备代替神经,人会不会成为最强物种[思考]

【回复】回复 @科幻影音 :电阻不影响电场的建立速度吧[tv_doge]
【回复】最好用超导体,真光速思考[吃瓜]
【回复】理论上神经元具备电子特性人类现在还无法精细到超越神经元,神经元是微米级别的呀
目中无人青蛙大将军:
还以为你的数据有惨不忍睹了 原来是我悄悄拿出手机的时候你刚好定时发布![VirtuaReal皓月表情包_www]

【回复】[tv_调皮][tv_调皮][tv_调皮][tv_调皮]
【回复】回复 @女神绫波丽 : 女粉福利?
小肥霙:
以后想学生物[大哭]目前年级第六,会以up为目标好好努力的!

【回复】回复 @小肥霙 :醒醒,up意思是从来没考过第六名这么低的名次[doge]
【回复】希望等你学生物的时候不再是天坑专业吧[脱单doge]
O如果有o如果O:
不过既然只有栉水母是这样的连续体神经系统,是不是意味着这种形态的神经系统在竞争力上比不过突触呢?虽然速度和能量消耗突触属于劣势,但是单向传递无疑是比连续体的双向传递更稳定难以出错,对杂波的抗干扰能力更好,而且扩展性更强。在进化出髓鞘后,能量利用率和传递效率已经大大提高,并且能够构造出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大脑。而水母只能构建出寥寥数十个细胞的神经网,搭配水母那极简的身体构造和运动能力,无法支撑更复杂的身体形式。某种意义上,这是否代表:没有智慧之果的支撑,生命之果其实只能发展成最简单的构造,反而发展不出强大有力和敏捷的生命?

【回复】连续体未必不能通过去极化和突触前抑制达成相对精确的传递,单方面去判断功能上的优劣未免过于武断。 一般来说,大概只能认为:在体量足够大的环境背景和足够长时间的多样性的消化中,生态位竞争的“赢者通吃”倒逼着生物不停整一些新的花活。 正是因为水母作为滤食动物足够成功,两侧对称动物的祖先才会被挤压到去海底挖菌毯(然后演化出神经中枢形成真正的两侧对称动物)[doge] 从理论上讲,一个具有高认知能力的,辐射对称的“水母人”并非在生物学上完全不可能。但是它只能通过逆向设计得出。 演化从来都是相对短视的,你跟基因画大饼,别人把你当大饼,什么美好未来,你说有意思吗[doge] 以智慧自居,去蔑视亿万生命用亿万时间得出的演化结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傲慢,某种程度上也是值得人类引以为傲的愚蠢。
【回复】对于这种不涉及功能的对比,没什么优势,或者说优势都是局限的,可以被优化的。不同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达成相同的功能。这里,只是栉水母不需要那个功能。 退一步讲,其他动物除了化学突触也有电突触,那个玩意约等于一对一连续体。 只能说形成神经网的方式与神经元的性能可能并没有必然联系...只要能充上电,你会在乎用typec还是安卓线吗... 非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化学突触通过不同神经递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全连一块了,就需要额外的一些结构来表示抑制性信号。 比如某些连接的末端就需要特异性表达电压门控的氯离子通道之类的...怎么说呢,膜定位和受体种类都是问题,也讲不清哪个更难演化吧。 当然,如果你想说的是为什么栉水母神经系统演化几亿年还像个巨婴,有些滤食者甚至退化神经系统直接开摆。同样的,延续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更快更强只是其中之一。
【回复】如果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来看,(没错我是说计算机的神经网络),有突触和单向传播的性质,似乎更容易形成拟合。形成原始的感知机。感觉从进化的角度来想,好像这种结构允许生物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功能性的进化和迭代,似乎比双向的网络更具有进化的优势。虽然每次进化出来的东西比较低级,就是几个功能机器简单的感知机,但是更新得足够快呀。 如果一个神经元能够同时接受周围的神经元的消息作为输入,并且还是双向的输出,哇头好痒,这玩意要是形成了千万级别的神经元的网络,他能工作起来吗?太混沌了吧。
小夏_XIA:
草,刚做完广二模的生物卷子上的题(提到了这个直接连接的突触),然后就在b站上看到了,这就是大数据(?)

【回复】这完全是你定向联想产生的心理暗示,算命先生惯用的引导套路。 我没有做什么题也刷到了这个视频,由此可见,这是随机的,跟你做不做题没有关系,而你之所以对刷到这次视频感到印象深刻并感叹道,啊这原来就是大数据分析,仅仅是因为你碰巧做了卷子。 你每天会刷上百个视频,总有一个视频能跟你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然后你就会感慨,这就是大数据分析,其实全他妈是随机。
【回复】生物卷子一般都是出最前端的研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的题
【回复】回复 @想成为羲皇上人 :不对啊,广二模考的是电突触,和这不是一个东西
那确实行:
若神经网系统的细胞数量那么少,那更复杂的结构可能会被限制,这也许是这一路线原地踏步到现在的原因吧.

【回复】回复 @水刃木弓山文 :你这逻辑不对的。适应不代表完美,只代表凑合够用。时间长说明环境稳定,没有演化压力
【回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这种模式没法发展壮大,只能小形态这么玩
【回复】回复 @水刃木弓山文 :我觉得可能是环境没多大变化,不用考虑有的没的,所以稳定了这么久
WekFer:
up主很懂嘛,乍一看珍珠项链的比喻好像回避了某种尴尬的比喻,但是珍珠项链本身也[doge]

【回复】珍珠项链也未尝不能用[脱单doge]
【回复】没有洒落开来缺点意思[doge]
Kradia4Real:
UP对“具有可随机应变的狩猎策略、哺乳动物级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视觉敏锐度,却完全是通过比针尖还小的一团分时共享的神经元实现”的孔蛛怎么看[doge]

【回复】回复 @从傻小白到工业党 :一个脊椎动物的神经元一般认为需要四层左右的深度网络,参数可能非常多的模拟神经网络来描述,这可能是细胞不能做得太小导致的数量对复杂度的妥协;而考虑到生物神经网络存在的环回响应或蓄能等效成更深的,加上跨层连接的网络,单纯数神经元个数对网络复杂度进行估算更没意义了
【回复】不是有一篇论文用17个神经元实现了自动驾驶吗?
【回复】回复 @从傻小白到工业党 :我提到的部分来自加拿大作家彼得沃茨的科幻长篇小说Echopraxia,如果需要我可以把原文及引用放在这里
剪刀手满天星:
老板求求您开个生物专栏(号)吧[doge]

【回复】没空,忙着被cell拒稿[doge]
组合猫猫拳:
简单来说,想像成集成电路板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优缺点。一个没有焊接点的电路板传递信息更快,而且可以双向传递信息,更节能更高效,但是只适用于简单的结构,不适用于庞然大物,因为他只有几条通路没办法构成“处理复杂逻辑结构”的神经芯片,随便一个地方出错整个电路板都在电涌,神经细胞的细胞核累也累死了。

【回复】量子计算呢?一个电路只有01两种状态,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有很多种状态
seiemde:
栉水母的神经系统经过了几亿年的坏境压力测试…说起来应该比其他分支更能适应环境也就更高级吧????[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没长脑子还活了几亿年的不也大有生物在吗[doge]优势与否跟环境也有关系啊
【回复】只能说明栉水母没能优先抢占生物位,其他的生态位被突触神经型的生物抢占光了,而它所在的那个生态位有没有啥选择压力,没有了继续演化的可能(所有向更高级演化的突变个体都挂了)。
【回复】演化不存在高级与否。只看与环境是否相适应。
牛栏山三锅头:
强连接的话,那说明水母不会忘记记忆。这不是人类的超忆症吗?一旦养成错误的行为,那不是就改变不了了吗?这种动物可以天生就会一些能力,但也失去了改革的能力。我们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当然还是我们的硬件更牛了。

【回复】不是强连接,只不过与从原来的直接接触,变成由化学信号物质接触,也就是说跟其他大部分生物都不一样。都是碳基生物,还装上了[笑哭]
【回复】捉个虫,这不是水母,是栉水母。水母和栉水母长得像但亲缘关系相当远

奇妙生物大赏 生物 科普 神经网络 神经元 EVA 大脑 万物研究所·第十期 神经系统 演化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