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很难看到女权主义作品?中国的女性力量又是如何展现的?

作者: 安柏然Andy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7-28 19:33:33 浏览:196005 次

中国观众很难看到女权主义作品?中国的女性力量又是如何展现的?

jackson10086:
我倒是想到以前那个年代:“妇女可以顶半边天”比芭比这种更加有力量

【回复】回复 @BigBro大菠萝 :因为两种自然性别是平等的
【回复】回复 @BigBro大菠萝 :这不简单吗,男人就是另外半边啊
牛战士集团:
男女应是平等的,不应只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的,芭比更像和绝望主夫一般强调着双方的刻板印象,剧情桥段不同但反应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回复】回复 @万能泡泡 :果然是女生。你知道芭比这类玩具本来就是女的的刻板印象吗?建议看一下美版宣发和中版宣发。简直就是两个矛盾的宣发,堪称左右互搏
【回复】果然打起来了,看满离[doge][呲牙]
啄木乌:
其实看完说咋咋的人到头来还没啥变化,会有人因为一个电影改变自己的三观?明明是看之前就是这样,只是正好专业对口了

【回复】电影未必能改变人们的三观,但电影的确可以帮助一些人稳固他们的三观[妙啊]
【回复】正解[doge] 但是作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行为[OK]
【回复】一个电影不可能,还有长短视频平台和评论区呢。它们就是通过反反复复的强调和覆盖,总有一个个人会在一个个美妆旅游主题的不设防的视频中被水军洗脑拳击思想
泥头车请求出动:
她力量一般体现在法抗还有真实伤害上

薄荷绿湖:
称得上真女权的应该有宫崎骏。宫崎骏是通过刻画女性劳动者来反应其观点的。同时在宫崎骏电影里男性角色也都有超凡的力量。平权并不是依靠贬低对方来获得的,不是靠精神高潮获得的,这是个常见的问题。

【回复】确实,看到宫崎骏的动漫,只有纯粹的共情,很多时候根本不在乎主角性别,而只在乎其行为
【回复】回复 @呦呵呸哙 :呃,他只是说宫奇骏是,没说这些不是
平平无奇李乐只:
中国的女性电影,并没有太多执着于创造对立的环境,而是专注女性自身的力量,与疯狂呼喊口号极力突出戏剧性的西方不同,中国的女性作品往往是坚韧的沉默不言的,可即使是这样,依然能看到她们内心的力量。 她们没有那么多drama,所谓曲折复杂“寻找自身力量”的挣扎过程,她们只是做,只是付出,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她们知道自己必须做到。 就像是《金陵十三钗》,就像是《妈妈》,就像是up所说的申纪兰,就像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国的女性主义是实打实的干出来的,是有家国大义、是敢于奉献,是刘胡兰、是女子火线桥,是无数革命先辈,以及无数人民撑起来的,这种力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不需要像西方树立典型上街游行,我们人人都是“典型”。 中国的女性主义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家庭身份,女性的力量永远不容忽视,无论你看不看得见,无论是否奔走呼号,她就在那里,她一直在。

【回复】现在就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连高中里头都有打拳的了……
【回复】回复 @赛塔里安-晨星 :以前也没那么好,教师一直都是女多男少,打拳拉偏架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回复】回复 @你好我是阴霾 :所以女性的诉求不是同工同酬,获取和男性相同的劳动机会?或者说你们的诉求是成为资本脚下的另一个“芭比”
Vivivion:
觉得金星老师之前说的关于我们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那段话的意思用在这里和合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员提倡的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平权思想,但开放和互联网的到来,西方媒体不断向我们灌输,把这个议题往男女对立激化矛盾的方向带,并且用一个个看似先进的词语标签进行病毒式传播,导致大众越来越敏感,一点就爆,陷入不断辩经泥潭,这种撕裂对于广大中下层女性困境没有帮助反而可能被利用而产生恶劣影响。

【回复】西方带来了口头上的概念,而中国的社会环境不是西方传来的,是父母祖辈传下来的。
【回复】回复 @被窝佬 :部落时期的母系社会建立在“人类存活率低”这个基础,能够繁衍后代的女性地位自然高 之后生产力提高了,且男性在体力劳动上普遍优于女性,就过度到父系社会,然后才是男尊女卑 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兴起其实还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机械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男性的体力优势(这里只是一部分抵消,采矿和重工业工厂等体力劳动依然以男工为主) 所以别把目光放的太狭隘,把女性搁到母系部落时期地位也很高,但是你愿意吗 同时,男女平权思想在封建时期的中国并不缺乏雏形,只不过对封建时期的生产不利(要是有利的话早就男女平等了),所以@西方的平权思想被接受,实际上还是近现代工业水平发展,生产力提高的结果,最后,女权最应该追求的是“男女平等”,请不要忘记这个初衷,等到男女平等的那时候,也就没必要强调女性权益了(想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的另算)
【回复】回复 @被窝佬 :女权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在20世纪的中国和苏联都没有这种东西。但其实说到底女性的权力跟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在以前的母系氏族中,女性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所以女性地位高。而在封建王朝时期,明显男性能产生更多价值。所以男性地位更高。想要提升女性的权力,就必须提高女性的生产力。20世纪的中国和苏联女性的权力一直都是世界顶尖的。那个时候可谓真正的男女平等。到21世纪嘛,中国跟西方接轨了。现在就只有这个会引起性别对立,激化矛盾的女权主义了。
霜月明akira:
芭比看过了,感觉跟女权还是有区别的,在电影一开始,芭比世界是一个完全的女权世界,在电影中期,又变成了男权世界,虽然临近结尾的时候又说想变回最早的芭比世界,但是在最终并没有照旧,是一个比较平和的结果,平权并非特权,这电影并没有被太多“白左”化,最后的平衡还是可以认可的。

【回复】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肯回芭比世界之后,实际上他对芭比所做的事就是之前芭比对待他的样子,是一个很直接的性别对调,让芭比也认识到了她之前的行为对肯们的压迫,也给最后的“平权”非“女权”埋了伏笔
【回复】在国外这片子就是一个爆米花电影,没听说谁拿来当女性主义启蒙教科书来看的,也就是国内少数人非要给上价值,结果适得其反
【回复】回复 @霜月明akira :算了吧,整天一口一个“南包破妨啦”的那些人都觉得是万恶的Ken破坏了原来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呢[嗑瓜子]
波德Archime:
申纪兰刚看了一下总共不到500万的票房……不是这个视频和评论区有提到我都不知道有这部电影上映了……

【回复】那部电影质量真的一般,这票房不冤的
【回复】没排片而且说实话……拍的不是很好
纹意绘心:
“芭比”没有讲到,也下意识忽略了,劳动才是权利的来源,同样的,只有通过劳动才是追求平等权利的前置条件。脱产者依附寄身他人,还要求忠于自我那便是讥谈。

【回复】劳动固然重要,但是思想也很重要啊,要不你的劳动被剽窃了都不知道呢
【回复】商业电影,有这个深度已经不错了,你不可能让美国的芭比娃娃也参与社会主义大建设……
【回复】回复 @迷の懵懂 :社会物质化了 人们不愿意清醒的赤裸裸的看待劳动 更期待幻想不劳而获。。
还是个孩子不要放过他:
我觉得比起争论中国是否在意女权主义,外国的娱乐行业更有意思,尤其是开头的“近些年中国的市场一直被本土民族主义电影占据…”。怎么,欧美也知道自己那套价值观洗脑洗不动了,换角度了?

【回复】美国队长连国旗都披在身上了,还有人说美队没输出价值观,我也是醉了
【回复】因为以前是被他们的民族主义电影占据,现在换了他们就接受不了了。好莱坞白人个人英雄主义那套价值观最先接受不了的不是他们自己吗?
妍妍小魔王:
有的国家为了环保去种树,有的国家为了环保喊口号。

bili3048949384:
曾经有朋友给我讲个故事,说是她的一个朋友打算到成都来搞个女性论坛,我回复说:没有土壤。意思是这边并不存在那么明显的性别歧视,所以不会产生太多共鸣。朋友回答同感。但是个人觉得成都的环境女性地位还行,但是只是在全国处于平均数之上,肯定比不了女性地位高的地区,但是作为大学生安家,尤其对于女生来说,还是挺好的。(春节强迫你回老家去过一星期老妈子般的日子,那是不存在的) 我觉得平权的第一步是父母,父母才能影响子女。小美人鱼的翻车并非完全因为泥鳅,因为相当部分父母是不会让孩子接触美人鱼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故事的,比如迪士尼的扛把子早就不是白雪公主们了。像动画小马宝莉,冰雪奇缘这样的女孩动画(且尚未被LGBTQ毒害)真的是有千秋功业。 思想越发达地区的培训班,越不容易出现画画跳舞都是女孩,编程数学都是男孩这种景象。 女孩,要有勇气选择不依附男性的人生,说通俗点就是寒窗16年,不是为了当个家庭主妇,家庭是两个人的事,别找回家只会躺尸的男的。

【回复】换一种说法,寒窗苦读16年,为了给另一半更好的生活。是不是感受到了歧视?猜猜这话是对谁说的
【回复】回复 @命运方舟-启动 :豆瓣微博全都是
【回复】猜猜四川为什么有粑耳朵这个词[藏狐]
烟雨平生无风无晴:
我只能说我们长时候受西方思维方式影响太深,这也是现在一些社会乱象的根源,我倒认为中华文明对待平等的态度更科学,比如过去的男有分,女有归,重要的是人格上的平等,彼此尊重且正视差异,相夫教子也可以说是家庭分工并不意味着不平等,重要的是让社会各界有共识这事女的可以做男的也可以做没有高下之分,像我也挺希望在家做做饭,陪陪家人,看书听歌逗小朋友玩的,不过更多需要的是耐心罢了,工作则是需要抗压能力,我也不知道这为啥成了不平等。有能力的人物质条件会更好,这也是社会规律,良性的竞争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平等不等于平均不等于完全一样。

【回复】本来就不存在完全平等的东西 很多都是相对的.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是和谐与包容.这也是为啥我们完全不同的民族都包容进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西方这种零和游戏下.诞生的冲突.原本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他们包容不了异端异教.包容不了别的民族,男女的问题甚至也是一样.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
【回复】西方典型的二元论,分的太开反而引起各种混乱[藏狐]
【回复】绝对是古人处理方式更合理,现在那些女权都把“家庭主妇”钉在耻辱架上了,自诩当代独立女性,其实本质就是一群不想承担责任贪图享受的贵物罢了
屠龙有术业有专攻:
“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才是答案。女权逻辑太落后了。

无某凡:
人不应当因为性别不同而仇视彼此,男女任何性别想要获得权益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同时,男女分别擅长的领域也是不一样的,彼此包容互惠不应当才是正道吗?毛爷爷也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作为男性我们不能忽视女性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女性也不应当只靠在网络上指责某些男性,应当做更好的自己去证明自己能够创造不低于男性所能创造的价值。这部电影我没看过,不了解不对该电影发表言论。拒绝性别对立,支持平权运动!

【回复】想法挺好,现实中做不到。少数人获利。剩下大多数人吃不饱。就很难和谐。毛时代是因为城乡差别不大,工农有地位。同工同酬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中操作不了。比如,开山取石挖煤爆破,这些都是男的在做。理论上女的也可以做。现在公务员下乡,都是男的下乡蹲点。女的基本上在办公室。发的工资是一样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很多。工厂里面干了十年的工人跟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工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老工人劳动付出多效率高。可是工资就是差不多。按劳分配是非常困难。只能算一个平均工资。不公平现象还有许许多多,只要你仔细观察。书本上的跟现实的是两种事。
【回复】回复 @森蚺-公子 :所以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或许很远或不远的未来,人类不用花费时间生育,不需要从事危险的体力工作,甚至每个人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现在吵来吵去的鸡毛蒜皮的事都不是事……但大部分时候都宁愿内耗和内部争斗,愿意探索的人总是很少的
誓言亦是食言:
我觉得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男女权益并没有什么问题啊!只不过被一些利己主义者利用了然后又通过互联网把这种利己主义给放大了。因为知道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底下,所以新中国积极提倡保护女性权益,“她”这个字的产生其实也是女性权益的展现。小时候我们男生常常被教育说要保护女生,要帮助女生等等这些我也觉得没什么,毕竟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是改变不了的,可能在很多时候做很多事情男生也确实比女生要有优势,比如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完全公平的话那就一人一半,但是这个工作男性做起来会有一些优势,所以我愿意多帮你承担一些按46分工也没啥,但利己主义就在这个时候去做文章了,打着女性权益的口号把工作28分工19分工甚至全扔给男生,男生不愿意那就是不尊重女性。这种的谁会鸟你啊

【回复】这种称之为田园 [吃瓜]
【回复】讨口子就是这样的这样的
-無用書生-:
在芭比之前一个月,就有电影《申纪兰》

【回复】要劳动她们是不会看的,但是动嘴巴加色友那就轻松多了,是你的话你会选哪个?[墨镜]
【回复】回复 @柳严非鱼 :我选择劳动和申纪兰。问题是广州压根就找不到放申纪兰的电影院,怎么办?
【回复】好莱坞超英垄断国内市场的时代过去了,不知道国内什么时候好的女性主义电影可以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到人民中去
账号已注销:
没了解过平权和女权,我觉得做到权利,义务,责任,三者之间差不太多就可以。没有必要特别为此划分。 关于女性车厢这种,我觉得没必要为性别划车厢,可以试试为功能划车厢,或者布置功能区,比如说餐车,母婴室,吸烟区,等等,可以按照需求,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因为性别而去设置。(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谋求私利。此话只针对行为,忽略性别) 关于工作这方面,我的向往是,有些只能选男性的职位(客观因素,所以只能选择男的)可以合理量化标准,让女性有资格去去竞争(有点理想,而且实行起来比较困难,不过到时候科技上来了,说不定就有可能了)

【回复】回复 @河傲ya :典型的因果倒置。你要不要百度一下妇女权益保护法是什么。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妇女的劳动、生育权,并没有赋予女性特权。这本来就是基本人权。之所以额外设置法律就是为了改善妇女的地位,你如果希望这些法律被废除,那你就应该支持女权。法律是社会的产物,如果真的像你们说的女性地位高于了男性,相信国家和社会会设置针对男性的保护法保护男性基本人权的。
【回复】回复 @河傲ya :你在说什么 过关性的体育考试是筛选健康状况,同样健康的男生女生在体育项目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体育比赛突破的是人类自我的极限(比赛项目受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普及性和观赏性) 如果体育项目追求力量为什么不把体经费全部拿去研究核武器啊真的是,在现代热武器的力量下不止男女,众生平等。 而工作岗位不一样,这是社会问题了。 如果明明一个女生能在量化标准的竞争中赢过男生,却因为性别失去了竞争机会。你觉得这叫公平?你对公平的定义是什么呢?
【回复】回复 @狂奔的小羊羔- :那你就错了,如果真的是工作岗位就不一样,先把法律中针对女性的几条保护删除了。

电影 女权主义 女权 英语 文化差异 记者 女性力量 芭比 媒体 影视热点观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