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视频】【行者】【熊猫列传】熊猫列传第十期

作者: 野心视频分类: 科学·探索·自然 发布时间: 2018-05-21 15:41:25 浏览:152379 次

【野心视频】【行者】【熊猫列传】熊猫列传第十期

船船903:
整个纪录片看下来,没有出现可爱,萌的字眼,可见科研的严谨性,一直强调真正保护熊猫并不是圈养,而是保护他们的生息繁衍的栖息地!可爱和萌不是我们把他们困在动物园里的理由!

【回复】说得好,这些科学家才是真正的为大熊猫的繁育做出了贡献,不怕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淋,从之前那个保护区到长青保护区再到之后各位科学家走到不同的地方继续钻研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一路低调又刻苦,也备受贪财者的刁难,这只为大自然做出的巨大贡献。谢谢你们,潘教授和吕教授等科学家和为保护大熊猫做出贡献的社会人士。
【回复】不干涉不破坏 就是对熊猫最好的保护[胜利]
【回复】可爱和萌不是它们被圈养的理由,努力生存是它们被环境所迫的原因。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它们难道不想被人类包养吗。难道它们还需要考虑被人包养不用工作的尊严吗。用人类的爱去呵护它们一生难道不好吗。就像人类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用工作,享受生活。但对于那些享受工作的少数人就让他们努力工作。
忘兎丝蕊:
2002年夏天,当地想发展旅游业,让游客观赏大熊猫。可看到大熊猫需要耐心(即便是冬天,最多也只能一周),而游客大多没有这样的耐心,于是,#¥%抓来娇娇和她才生第六个小崽“当差”。一直跟踪观测娇娇家族的科研人员反映这个问题,强烈要求把娇娇放回去,得到的答复却是娇娇太老了,放归有生命危险,小崽太小了也不能放归。野生动物保护者认为这是打着保护熊猫的旗号满足自己的贪欲——同时看到熊猫母子是一件稀罕事,媒体报道后就会增长当地旅游收入。曾经为人类研究活体野生大熊猫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娇娇就这样离开了生她养她的故乡,被更名青青,她的“小六”很快被人工养死,她也开始了漫长的“打工”岁月,终其后半生,被囚于铁笼,再无生育,孤独终老,2016年于陕西楼观台去世。

【回复】其实学者们也很无奈,因为他们的研究,人类得以取得熊猫信任,从而能够近距离观察熊猫。但恰恰是因为他们建立起来的这种信任,给了后面抓熊猫的人机会。他们利用这种信任,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高举“保护”的大旗轻易的剥夺野生大熊猫的自由,利用种种借口背叛动物对自己的信任以此满足自己的贪欲。人类这种物种,有时候还真够无耻的。
【回复】其实虎子在6、7岁时也被抓去动物园关了两年,好在被潘教授救出来了,娇娇和小六救不出来。潘教授的《熊猫虎子》这本书里有详细描写。
【回复】果然人心最恶 一些人的心就是黑的
1847火鸟:
认真看完了十集保护大熊猫不应该圈养,而是放归自然,熊猫属于野生环境,那是他们的家园,人类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他们的栖息地,这才是保护他们

【回复】熊猫自己有能力延续自己的种群,只要人类 不破坏 他们的 栖息地
【回复】主要是人类的过度繁殖侵占了动物的栖息地,退耕还林和停止过度伐木都是正确的
【回复】回复 @墨语池 :从野外捕捉的野一代是可以放归的
Faiporment:
我们需要的是潘文石先生这样的真正的科学家,真心做科研的人,而不是打着保护的旗号做着伤天害理的所谓科研者

【回复】再次感谢潘文石教授和吕植教授做出的贡献,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破坏他们的栖息地。
Tuliki:
感谢所有为保护山林保护野生大熊猫作出辛苦付出的人们!!!!感谢潘教授团队!感谢帮助过他们的相关部门,感谢朱总理!!!!

雪鬱ヽ:
野生大熊猫,不管是智力,战斗力,养育,繁殖都很强啊!主要是我们人类能做到保护大熊猫生存环境,不打扰它们生活,大熊猫肯定会幸福快乐美满的繁衍下去的。这个纪录片让我真正意义上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谢谢!也非常感谢潘文石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

【回复】事实证明野生大熊猫不是不会繁殖,恰恰是圈养大熊猫被搞的没几个能正常生育
【回复】想拿熊猫敛财编出无数的理由
【回复】回复 @轰咪咪 : 只要野外生存环境好,根本不用担心食物来源,也就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幼仔。潘教授的研究都表明了,野外环境下的大熊猫比天天加营养的圈养大熊猫的生长更快更好。圈养就是人为了自己的私利。真正的保护是合理的救助,和野化放归。
coco504:
2014-09-27 秦岭山中的大熊猫虎子是世界上惟一一只能够和人类亲密接触的野生大熊猫,向帮发、向定乾父子俩是世界上惟一能够亲密接触大熊猫虎子的人类,向家父子和大熊猫虎子,在二十一年的岁月里,他们之间的友谊缔造了罕见的传奇。在野外,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加之大熊猫体内蛔虫及各种疾病的危害,18岁以后的大熊猫就进入了暮年,今年21岁的大熊猫虎子,已经进入高龄期,在今后的两年里,也许虎子会随时走到生命的尽头。今天仍然坚守在大熊猫虎子生存的山林里的向定乾说,在大熊猫虎子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永远告别虎子曾经与他一起生活过的山林,他的青春梦想、他与虎子之间纯洁的友谊,将永远埋葬在那里。

【回复】那么狗的上级,没了娇娇一家还在那干嘛?向定乾应该也为帮不到娇娇一家自责过,或许那时候选择留在那也是为了尽所能守护虎子[难过]
【回复】虎子被抓到动物园,拒绝交配,天天给打雄性激素,三天一次电击取精,被折磨的疲惫不堪痴傻呆滞,还是潘教授坚持不懈救了虎子,放归山林
【回复】因为他们让虎子想起了童年 想起了妈妈 知道他们是妈妈娇娇非常信赖的朋友[大哭](妹妹诞生的时候他们守着妈妈和妹妹)虎子最爱的永远是妈妈[大哭]
肥东有只尼基塔:
真的好皮🤪每集最后一句话,动物园的笼子,我可不要!

肥东有只尼基塔:
感谢这些真正为熊猫栖息地作出贡献的人们

青梅泡泡不加糖:
纪录片里不会把虎子曾经被抓(潘教授书里有写)娇娇和小六最后被抓的事放进去的。我们也只能从吕植和王大军的采访里得知一些它们被抓,去交涉还不肯放过的事。中国如果多一些潘文石、吕植他们这样真正的科研人员就好了。

【回复】回复 @惊鸿孤影- :《熊猫虎子》
【回复】最后硬搞成“合家欢”结局了,纪录片也骗人
【回复】回复 @香草拿铁酱 :也没有骗人,娇娇优秀的基因在野外延续下去了,对娇娇来讲是非常幸福的。没有提及娇娇小六被抓的事,顾及到了捕捉机构的颜面
喵官小当家:
希望建立动物救助中心,取消动物园的存在。 动物园抓过多少濒危动物,干涉动物们的自由

【回复】有什么用 现在的中动协中野协不是也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吗 最终遭殃的还是这些动物[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LAstringent :他们的上一级是谁
先疯官:
很感动,没有人类打扰的空间,才是动物们的天堂。让所谓的野生动物园、海洋馆快点消失吧,我不是科学家,但我从小就对动物园和马戏团里的动物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它们与囚徒有什么两样!

【回复】其实我一直怀疑动物园到底是教育多还是观赏多……但实际上还是利益牵扯多…
【回复】有个被铁链锁着的猴子同情的看着戴着银手镯的小孩,它以为小孩跟它一样被铐着,太残忍了。
【回复】我从不爱看马戏团,也不去马戏团的凑热闹,就是这个原因,哎
西北复仇者:
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熊猫好可爱,看完纪录片之后,认识到熊猫不是用来卖萌的。人们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将原本属于自然的熊猫们抓到动物园,美其名曰“救助”,但熊猫们在动物园里真得开心吗? 不过有一说一,熊猫是真的可爱

喵官小当家:
感谢为国宝付出心血的真正伟大科研工作者,致敬

gghhgzdgh:
感觉圈养拯救大熊猫就是一场骗局 越想越可怕

【回复】不,圈养是可行的,只是有人将它做成了一门生意而已!一旦开始赚钱,就会产生压榨,本来的保护就变味了!但是最初它确实是为了保护熊猫而做的
【回复】就是一门生意,陕西还想去野外抓猫赚钱呢,被国林叫停了
【回复】是的呢,虽然国内国际各机构繁育技术和对熊猫行为训练、野放技术上都非常成熟了,国内圈养总数将近三百多,每年才野放一两只,换个角度从经济上圈养熊猫带来了非常大利润,按照这个趋势是不可能完全野放完的。
鬼才有影子:
一口气看完了,还是好多疑问: 熊猫遇到爸爸能认出来吗,会打架吗?如果能认出来是靠什么呢? 雄性熊猫从身体素质下降到死亡这段过程是怎么过,是还会打架还是避开其他熊猫养老? 等等等等…… 老詹和虎子之后都被打过,再之后怎样就没有说了,好奇。 还有,表白最后的动画小短片!!!

【回复】再之后没有说,应该是因为研究团队撤出秦岭,研究到此结束了(´;ω;`)唉希望所有的熊猫都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
【回复】回复 @Justlady :应该是的,也没有看到类似的其它成长跟踪型纪录片,希望以后能看到
【回复】能通过气味分辨,公狮子就能通过气味分别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就算分别很多年也能通过气味识别
辣粉和五斤:
第10集是不是被和谐了。怎么内容都是之前重复的。

【回复】应该是的,最后一集结尾应该要放出纪录片的呼吁:保护熊猫自然生活的家园,而不是满足人类自私的欲望。可是,正向的东西总是被逆向的东西压着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重复第一集的内容,不过我们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
【回复】回复 @天道酬勤修身养性 :是的。自从看完这个纪录片以后,我再也不想去动物园看熊猫了。感觉都特么是生意。打着保护名义的生意。
【回复】回复 @旺福71 :不管我们去不去看,它们这辈子也只能这样被圈养了,希望动物园的动物们平平安安过完吧
琼Joann:
我是熊猫,不是猫 爱逗爱闹不爱奔跑 偶尔会摔跤 我擦着黑眼影 不会喵喵叫 敌人来了我就跑 我的功夫没有传说中那么高 我不在乎成为国宝 也不想是骄傲 如果真的喜欢我 就让我自由自在地生活 动物园的笼子我可不想要!

经典 地理 国产 滚滚 国宝 萌宠 萌 自然 社会 动物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