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偈(jì)子,藏着整部水浒的终极秘密【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作者: 风启想学漫画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1-14 23:26:34 浏览:189415 次

这句偈(jì)子,藏着整部水浒的终极秘密【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烟波_钓徒:
听完了up前面的解析,但是对最后遗言的解释不是很喜欢,感觉和前面的解析有割裂感 我斗胆重新理解一遍: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这一句并非反语,而是自嘲,作为一个有善心的人,怎么可能不修善果呢,只是每次的善意之举都没能得到好的结果,所以鲁达平白做了无用功。这里的不修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愿,是没能修成。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这里并非如up所言,鲁达这种心怀大善的人不可能突然放下济世之心,而是根据潮信想明白了一些事,而是什么事情,则在第四句中解释清楚 噫!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何为潮信?平日的水涓涓流淌,并不做大声,但是许许多多的水一起冲击,就会有潮信这样如战鼓般的巨响。鲁智深在这时明白了,黑暗的世道并非他一人就可逆转,还需许多许多同道的有志之人一起,才能改换天地。所以今日方知我是我,并非说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明白了“我”只是“我”,并非“众”。 到这里,鲁达为什么圆寂也很明白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定要是个和尚。因为只有佛教倡轮回之说,鲁达是进入轮回,去找一个能够聚集与他一样的善人的时代去了。 同时这也解释了何为听潮而圆,闻信而寂。只有听见轰隆隆的潮声,鲁智深才能明白何为救世之道,智慧才能圆满。而潮信是因其准时而得名为“信”,为何闻“信”而寂?因为早来一点的话鲁智深对于救世的希望还没有破灭,晚来一点又失去了年轻的冲动。只有这一年的潮信,鲁智深听到后一定会圆寂

【回复】非常有意思的解读!潮信二字的解读尤为精彩!
【回复】太牛了,从乐观角度重新捋了一遍
【回复】结合鲁智深天孤星的“孤”来看,这段解释的确很有意思,这世道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拯救,他孤身一人,即便杀了个天翻地覆,也无法在这满朝奸佞之中激起那改天换地的“隆隆声”,所以他别无选择,在希望破灭之后,回想起当时大师给出的那句话,也回想起了自己的这一生,大彻大悟,圆寂而去
ChanSama蝉桑:
up很辛苦分析了很多,但是从“作者用意”的角度去分析水浒传,最先要讨论的前提是:作者是谁? 尤其是这个视频的主题,鲁智深的那句偈子,恰恰出在最有同人文嫌疑的120回本的第119回。 视频1P和2P都提了很多次“原著”,但是这个原著是哪个原著?《水浒》版本众多,比较流行的有50回、70回、百回、120回等。网上现在能找到在线阅读的几乎清一色是120回本,但是120回本至少后20回学界几乎一致认定是后人创作的同人。70回本完全没有鲁智深圆寂的情节。被公认最可能是真.原著的100回本的第99回虽有圆寂,但不一定有这句偈子(我只找到回目,没找到内容)。而且一个主流看法是百回本的后30回为罗贯中作。 这样看下来,不讨论这圆寂剧情和偈子的作者,而将它按在施老头上,说它抒发得是施老的一种思想,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回复】回复 @ChanSama蝉桑 :感谢您的留言,因为您的讨论是真的摆事实讲论据而非单纯诉诸玄学不可知论。关于您的疑问,水浒作者有“施说”、“施罗说”、“陆续完成说”等8种说法。例如金圣叹认为百回本是施作罗续,社科院《中国文学史》认为是施独立著作,周维衍认为是罗贯中独作,胡适认为水浒不可能是明初成品(非施非罗说),松枝茂夫认为是不同时代人陆续完成。所以您说的“主流看法”其实是金圣叹的看法。编著《水浒传源流考论》的陈松柏认为每种说法都有大量反对论据,未能定论。我视频中的观点当然也不可能绝对真实,也就是一家之言而已,感谢您提出反对意见。
【回复】讨论古典名著就绕不过这个版本问题,尤其是红楼梦和水浒传这两本。实在头痛😣。
【回复】回复 @风启想学漫画 :🤝 看这句偈子出在哪一版吧。我没能找到百回本,很遗憾。
奇异生物:
在精英主义两千年的终极真理破产之后,新的希望在主体性的觉醒上,即便现在主体性刚刚觉醒的盲动显得幼稚,但是这是群众第一次有了主见有了发声的渠道,值得高兴的是这一次精英主义不再能轻易糊弄群众了。不过新的希望到底是什么会怎么样,只能在等等了

【回复】互联网时代资料太丰富了,只要智力正常随便看一些经济政治历史哲学之类的书就不好愚弄民众了。
【回复】回复 @全性保真丶 :真正大部分人没时间看书思考上网的 抖音崛起意味着短平快是大部分人的娱乐需求 真正能停下来思考只是很少一部分人
【回复】回复 @全性保真丶 :然而现实是弱智的声音大,极大冲淡了良性信息。而且普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不过是搜索引擎,但是引擎也可以被控制。
诸法空相:
最怕不懂装懂[笑哭] 这不就是禅宗破玄关之后写的佛偈。

【回复】回复 @风启想学漫画 :玄学是一回事,但宗教又是另外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好比我是无神教,但我不会否认世界上存在宗教,你可以不信,但不能无知,就跟书法,医学,吃东西要张口一样,人家说的只是一个客观的事物,或者宗教的规则。你这个up发出来吸引点击率,却又不让别人纠正,只会讽刺别人,拉黑,拜拜。
【回复】回复 @纯纯的啦 :有意义,但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开悟是一种状态,那种感觉,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相当于从语言表达变成脑波交流,信息量差距太大了,所以简简单单的佛偈,蕴含了极大信息量,导致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到底说了什么东西
【回复】回复 @诸法空相 :没错,您就是俺讨厌的那种玄学人士(`・ω・´)
图将军-: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回复】回复 @熊鲤鲤Kumakoi :以原文: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咐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回复】木土水无金火(元金德明火德),夏腊非春秋。江水潮信,既八月十五却不写中秋明月。怪又不怪。
【回复】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镜雨かがみ:
平生不修,杀人放火只为善果 忽地顿扯,金枷去了还有玉锁 噫, 只叹人力有穷尽,钱塘江潮年复来。 今日方知此生孤,与世相争只是我。

【回复】天孤星嘛,一直打抱不平,最后发现并无真正志同道合之人,而尘世如潮,强弱恒定,打抱不平也毫无意义,感觉了无生趣就心死了
【回复】最终的善恶之争还是我与我的斗争罢了,原来这善与恶都是我。你的评价给了我新的感悟,谢谢🙏
【回复】这是充满斗争精神的一生
zpchm:
我觉得up说的是水浒中隐藏的“大意”我十分赞成。但是我拜读完后,其实没感觉这句话很费解,反而觉得贴合原著开头洪员外放出108颗灾星的引子,鲁智深听闻潮信后就知道自己是天孤星,是灾星,是只爱杀人放火的人间劫数。所以和大多古文一样,一但明悟就成仙成佛,就下线升华,这里用“圆寂”也有醒悟和夸奖的意思在里面,杀人僧放下执念,立地顿悟,圆寂成佛,灾星归位。

【回复】回复 @旷古无氤 :古代小说都有神话色彩,他妈的,西游记这些有神话色彩,你怎么能够接受呢?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有神话色彩的
【回复】我觉得作者引入鲁智深这个角色肯定不是为了讲佛法的,因此很多关于佛法宿命的解释,感觉都不太合理。
【回复】宿命论,封建迷信只是个幌子
食熊则肥_:
金伽玉锁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是社会对人的最高标准,这种东西也就是今天说的道德包袱,去掉包袱得见本我,梁山好汉眼里最喜欢这个了,至于功名利禄,大多数人真不在乎,除了朝廷降将杨志之类

【回复】平生不修善果,专爱杀人放火:所言所行都是随性而为,赤子之心没有善恶之分,结果表现出来就是杀人放火。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钱塘江上的潮信每年都会来,如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我是无法磨灭,偶尔会被蒙蔽,又或者升华,但终究如同潮信野草,岁岁枯荣,今日得见本性,我就是我,和潮信野草一般的“存在”
【回复】回复 @食熊则肥_ :噫吁嚱,危乎高哉
【回复】回复 @推车老韩 :水浒朝代背景在北宋,那时候河南话是官话
桥仙槎篮:
up我想知道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结果然后做的视频文案,还是其他地方借鉴来的,如果是up你自己原创自己悟到的,我想说up你以后可能慢慢会很难开心起来,我非贬义,而是up要明白一件事情,今天有今天的苦今天的冤,明天有明天的苦和冤,我听了你的视频很多遍了,感觉很难受,什么都不知道傻乎乎的过一生也不失是一种选择,一旦自己内心开始有了理解万物万事的苗头,日子都不会太开心,我可能表达不好,简单说就是,许多苦许多冤它一直存在着,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你一旦开始注意到它们,那么苦和冤就会源源不断的展示给你。

【回复】是这样的,每个人的兴趣都会形成自己的道。兴趣太多就会困于兴趣,兴趣太深又会钻牛角尖。逍遥太难,真理永远在不远的地方朦胧,寻而不得自然痛苦。但是点拨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点拨更表面、简洁。说了这么多,谁又能逃出向外求,而真的向内知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悲剧的季节里寂灭不是谁的错,我也羡慕那些乐天的人,并非是因为执迷不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谜,又要悟些什么。
【回复】看到您说的,就想到了罗曼·罗兰的这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回复】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之间,一般都是痛苦的猪
高松落影:
我觉得up分析的偏悲观了。[doge] 这几句没有遗憾和感伤,有的都是洒脱和畅快。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看穿了,人生如这潮信,生死有常。世界也是有常的。人生在世,到头来一剖黄土,富贵平穷皆是一场游戏。 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人事已尽的超脱自在。[妙啊]

【回复】这UP啥都解了,唯一没解的反而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鲁智深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人,五台山的智真方丈。 智真方丈在鲁智深下山的时候,给了鲁智深一生的揭语,而且给他打了水陆禅杖。 水陆禅杖一头是月牙刀,用于砍草,隐喻杀人,一头是铲子,用于埋土,本身的作用就是路上遇到没有掩埋的尸骨,帮人挖个坑埋了,隐喻救人。 可见智真方丈早就知道鲁智深一生杀孽不离身,而在方腊之后,鲁智深又见到智真方丈的时候,方丈说了一句话,说“这些年,杀人辛苦了。” 这句话在当时跟着鲁智深的林冲看来是讽刺,而鲁智深自己却顿时领悟了。 他是有佛性的,杀人对他来说不是快意恩仇,也不关理想抱负,杀人只是一种手段,对于一个有佛性的人来说,杀人不就是辛苦吗? 所以他圆寂时听到潮音,明白了自己的一生不过就是一场历世的修行,杀人的鲁达是他,救人的智深也是他,认清了自我,也就是超脱的契机。 并不像UP所说,是什么悲观和心灰意冷。
【回复】而且up并没有理解“圆寂”的真正含义,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离生死之苦而入悟界,这是高僧大佛悟道才能实现的,说白了不是什么人的死都能叫圆寂,圆寂更不是什么病死自杀。人都是要死的,悟道涅槃不仅不是不如寿终正寝,而且是最高明的死法,鲁智深悟道后说圆寂就圆寂,已经到了四大皆空超脱轮回的境界,是整个水浒唯一生死通透的人。被up这么一解,全成了“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的前革命者”,格调不高
【回复】鲁智深一生的枷锁是一个诅咒般的矛盾:为修善果,杀人放火。这是整部水浒的核心矛盾,鲁智深的角色是佛教视角下这个矛盾的侧面,也是比较集中的一面(其他面包括宋江的忠,武松的义,林冲的情,每一处皆是矛盾),但鲁智深最终通过主体性的觉醒摆脱了这个枷锁,这在明清小说中是非常难得的,称之为“现代性萌芽”不为过。这个场景和这半阙词流传至今,也是这个主体性觉醒的原因。水浒是才子书,把它和宏大叙事放一起,实属互相折损
寥寥梦魂:
鲁智深是所以好汉中唯一能称得上侠义二字的,他所惹出事情没有一件事是为了他自己,全都是打抱不平,既如此他为啥说自己是“平生不修善果?”,因为那不是善,那是发自本心的纯良,如赤子般随性而为,他觉得那样是对的,就那样去做了,虽然最后变成杀人防火的行为。从他第一次救人,打死镇关西,他就一直在为自己杀人放火事情买单,他一直在逃逃逃,跑跑跑。因为他要活着,他不爬他人就得没,这其实是和佛教无欲无求相悖的。金枷玉锁其实就是肉体凡胎的束缚,听钱塘江上潮信来,他的师傅早有寓言,其次潮信~潮信,你把他当成是上天的给鲁智深的信号也行,这其实就是大和尚感应到上天号召,顿悟成佛了。 圆寂,这是一个佛教用语,在佛教中那是功德圆满的意思,所以别把那看成是鲁智深之死,如果你依然感到悲伤那说明你和盲茫众生一样看不透罢了!

【回复】梁山上的都是英雄,他们是一步步改邪归正的
CC香草奶昔:
你以为水浒传是历史小说?其实是玄幻小说。从开头就写是天庭派天星下凡辅助人王。

【回复】回复 @魔怔逼别来沾边 :你们都是从哪冒出来,真怀疑你们有接受过稍微高级一点的教育吗,稍微知道一点点东西但又不多,又蠢又自大,自以为是油盐不进,到底是什么环境下产生的你们这类人
【回复】回复 @axe-618 :你看了原著就知道了,原著就是108个魔星,他们是封印在伏魔之殿的魔星,被解除封印出来的
【回复】哥们你别来搞笑行吗[撇嘴]
Polyhedral:
我觉得up的理解是有道理且深刻的,论证过程也大致合理,但是这个叙述手法实在需要复盘。 论证过程中有过多的引用以及语料堆砌,尤其是排比句。这使得整个二十多分钟的叙述信息密度偏低。我甚至多次听了走神然后怀疑自己漏过了重要信息复听了好几遍又发现浪费时间,这是很让人恼火的。结论阶段也应该先解析鲁达后上升到水浒传比较好,反过来是有些反直觉的。这里我又一次以为漏听而复听。 我知道你阅读量可能不错,文笔也还算可以。但是学生阶段过了以后应当知道排比算不得好得适合反复使用的修辞,知道加强语势只能在阅读理解里得分而已。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予己方便也是予听众方便。

【回复】我认为简练,精确而不失优雅的表达是沟通的理想境界。我自己也经常反思平常跟人沟通怎样能把话说得更少更精准,希望up也考虑一下这个点。
【回复】回复 @Polyhedral :尽量下次注意。不过本质还是水平不够(;¬_¬)
万物皆备:
鲁智深突然想到自己要对战的是每年都来的潮信,觉得个人与周期率对战太过无力而放弃,放下自我赋予的责任,没了责任也没了枷锁,也没必要活着了。这么痛的领悟吗?

【回复】倒不能说是放弃,楼上有讲圆寂的深刻内涵,up也讲死亡是对现实的的终极否定,鲁作为个体在大彻大悟后圆寂,那么是否存在文明整体性的大彻大悟和圆寂,就像大刘的那句“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那样,宁死也不愿看到文明继续堕落
【回复】死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对很多人来说目睹毁灭无力改变更可怕吧。我看完水浒传原著也觉得整体是很悲观的,好汉们的故事从伏至起,又伏,最终似乎什么也没改变,聚在一起似乎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招安只是无奈之举。水浒这个故事选的时间正是北宋治的末尾,聚集了108个地位职业不同的人,却能在这里不论出身,放下仇恨,亲如兄弟,大家都说不可能,但历朝历代不乏这样想象的人,我觉得 一个理想中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书名由来,其结局便是作者对这种理想的看法。(打了很多字,但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又删了很多,只留这些。想到这里,之前觉得水浒传有点烂尾,也许是作者写到末尾自暴自弃了)
【回复】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左慈字表元放:
总结就是一句话,为了给水浒传里唯一的一位真英雄一个善终[doge]

【回复】回复 @何阿球 :up强行瞎扯而已,还到处引经据典让人觉得高大上。水浒本就是一本玄幻小说,他非的不让人说玄,还抛开人家故事的背景设计,把人家玄幻的神魔背景拉低到普通人的水准,在来扯淡。本就是一本玄幻小说,人家108人是天罡地煞,死了就是功德圆满,完成任务了,而鲁达作者安排了佛门圆寂一法,相比其他人的完成任务,和尚才是最完美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明唔
【回复】圆寂,玄奘法师翻译的,取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的意思,后世更多用于形容僧人过世,取“死亡”之意多于“圆满、寂灭”之意。 在鲁智深圆寂这儿,鲁智深在这种情景里,不会有觉得“人生圆满”的契机,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儿的圆寂更多是“死亡”的意思。 再看鲁智深那句“既逢潮信,合当圆寂。”直白点的翻译就是“听到这潮信来,我该去死咯。” 就是鲁智深自己选择在此时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回复】如果按up的理解的话,这算锤子个善终啊[笑哭]鲁智深这一生不是标准的理想主义者被现实摁地上摩擦,失望透顶最后自杀的剧情嘛
神明の瞌睡虫:
潮声是大自然的现象,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鲁身为出家人,却听成了战生,说明自己凡心难脱,心性有偏,一直不就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鲁顿悟之后超脱世俗还是可以理解的吧,就像红楼梦里面香菱的父亲一样

【回复】回复 @高地跳舞 :你看看第一章,洪太尉干了什么?
【回复】水浒传是修仙文吗?而且超脱世俗?兄弟死光了,奸臣一个没死,鲁智深就搁那里超脱世俗?这合理吗?
【回复】回复 @高地跳舞 :这108人本就是天将魔星啊
西瓜乱藏人:
而且再说一个问题,可能UP不喜欢听,那就是哪怕水浒学界,对于今天流行的这本书,成书年代都有争议,“施耐庵”公认是笔名,正史没有任何记载,不可考。施耐庵是谁,存疑。成书年代,我知道的就有三种观点1:元末。2:元末明初。3:明中期。互相无法证伪,且都有依据。况且施耐庵普遍认为也并不是水浒唯一作者。。。

三国演义 木鱼水心 水浒传 钱塘江 影视杂谈 施耐庵 鲁智深 王进打高俅 一千零一部 我的宝藏科普UP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