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有种你灭我十族 朱棣:好,成全你!

作者: 殿试三甲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8-03 16:09:09 浏览:295458 次

方孝孺:有种你灭我十族 朱棣:好,成全你!

耐人兔:
九族”指亲属。“九族”是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与其子(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姊妹与其子(甥女/甥男)、女儿与其子(孙女/孙男)、己之同族(母父、兄弟、男儿);母族三是指母之父族(姥爷一家)、母之母族(姥姥的娘家、姥姥家)、从母与其子(从母姊妹/从母兄弟);妻族二是指姥之父族(岳父一家)、姥之母族(岳母的娘家、姥姥家)而十族是这个人的老师、学生、门生等。[doge]我觉得吧朱棣说诛九族然后,方孝儒要求诛十族我总感觉这不对第十族的人应该有不愿意死的[doge][doge][doge]。

【回复】灭九族一般死不完[doge]关系太多了经常灭到皇帝自己头上。灭三族才是全都死光光[doge]
【回复】回复 @狂魔n : 关于方孝孺遭遇较早版本的《立斋闲录》中关于方孝孺其家族所受刑罚的记载只有“夷其族”三字,应当只包括方孝孺本人直系的男性亲属,不包括家族中的妇女、姻亲、族内远亲,更不包括后世广为流传的方孝孺朋友一族。文中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关于方孝儒家族罹难的总人数,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多有龃龉,有八百七十人、八百四十七人等多种不同说法。 《闲录》卷二中确有八百四十七这一数字,但是数字前面使用的动词并不是处死、凌迟或类似词汇,而是“抄扎”,这段文字是作者从当时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狱簿当中抄出的,可靠性很高。于是事情的重点就从数字转移到抄扎一词的词义上来了,抄扎词在现代汉语当中极少使用,是一个典型的文言词汇。 查阅目前收录汉语词汇最多的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二版)可以得知,抄扎一词也作“抄札”,总共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抄写的意思,一个是查抄没收的意思,并不含有处决的意思。也就是说,八百四十七是方氏家族被抄家逮捕等待发落的人数,并不是死于刑罚的人数,假若这些人皆被处死,作者必然会点明。分析这些人的下落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处死、流放、充军、发配教坊司等若干情形,每种情形下的具体人数,文中没有具体说明,但根据整篇文章推测,处死者应当仅占其中一小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方孝孺的近亲,实际上也没有都遇难。《宁海方氏正学先生故里发派总序》和《方氏重修家谱序》均记载其嗣子中宪、中愈等血亲都逃脱出南京,并未罹难,其谱系记载完整,后代依然生活在江西、安徽等省份。
【回复】回复 @安全安全12 :朱允炆纯自己作的,朱棣篡位篡的好啊[嗑瓜子][嗑瓜子],削藩能直接把自己叔叔削成庶人,还特么天天派锦衣卫监视着,别的君王削藩起码还给人家地和钱好吃好喝的对待人家,是一点人情味都不讲,朱允炆把刀架在朱棣脖子上了,还不让人家反抗,朝廷里都说朱棣要叛乱,朱棣不反抗等着满门抄斩吗[嗑瓜子][嗑瓜子][偷笑][偷笑][偷笑][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吃瓜][吃瓜][偷笑][偷笑][偷笑]
被私有的月亮:
后来朱棣以永乐大帝流芳百世,方孝儒却以被诛10族出名

【回复】方孝孺用十族换自己千古留名,真是6
【回复】回复 @休休满 :照你这么说每一代开国皇帝都是得国不正,都是遗臭万年?实际上开国皇帝都是最贤明的,都是流芳百世[呲牙]
【回复】回复 @休休满 :永乐大帝无人不知,明朝最牛逼的几个时候肯定有朱棣,永乐大典也在,还不够流芳百世?
柳下蹻陈:
文人死谏,武将死战,都是流芳千古的,换谁都不会怕

【回复】那按理说方孝儒应该流芳百世啊,为什么会被骂呢[嗑瓜子]自己倒行逆施,那不叫谏,那叫作。李世民杀兄囚父,也没见魏征敢在这事上给李世民上谏。
【回复】回复 @陌生人对自己好点吧 :在封建时期方孝孺确实备受推崇,忠臣的楷模,文人的典范。朱棣死后朝廷还给他立伺,表忠祠排第二位,南明还给了极高的文正谥号。
【回复】经典愚忠,不为国为民,为那忠于一主的清白节气,害得一堆人为他陪葬,真是千刀万剐的废物
九丶季:
朱棣算是被逼反的吧。建文帝一上任开始削藩,手段还残忍。朱棣再不反命都没了。

【回复】确实,削藩没错,但下手太狠了,推恩令就非常高明,藩王自己没被削弱,藩王子孙也能平分爵位家产,除了嫡长子顺位继承人反对,其他儿子都疯狂支持
【回复】建文这个人就很奇怪,他削藩得罪了宗亲,参政不用勋贵得罪了武将,开察举制废除北方学政得罪了文官,谁坑他都正常
【回复】回复 @昵称被管理员删除 :朱棣上位了也削,虽然他跟他爹的做法直接导致最后明朝崩溃,但是当时他了给别人活路(藩王当猪养)。建文上台一年多干掉好几个,甚至还有被逼死的,刀都快架脖子上了,朱棣不想引颈就戮就只能反了。
Air-Oneal:
方孝孺被杀了,于谦被杀了,戚家军被校场不带甲领赏了,那你大明最后剩下的是钱谦益,洪承畴,吴三桂之流,那也就不奇怪了——自然选择如此。

【回复】所以容得下钱谦益,洪承畴,吴三桂之流的朝廷,那一定能容得下更多的吴三桂,当然那也就不奇怪了——自然选择如此,这是它权力运作的本源逻辑决定的。
【回复】你这多少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了,把内战的帮凶跟抵抗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强行的联系起来,然后表示明朝不能同时容纳这两者所以注定灭亡?我无法理解
【回复】回复 @苏小9527 :能不能配不知道,但我知道容不下方孝孺的朝廷,肯定也容不下于谦,戚家军,容不下于谦,戚家军的朝廷,必然也容不下方孝孺,这是它权力运作的本源逻辑决定的。
LZ19890915: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朱允文赢了,那朱棣就是乱臣贼子,方孝如就是像诸葛亮那样的护国贤臣,历史书上会把它写的像文天祥,岳飞一样伟大。而且还有气节,但朱棣赢了,所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就被塑造成一个愚忠的一个人。而99%的人名都是完全跟风,史书上怎么写就怎么信。跟新闻一样,即使新闻是假的,一屁两慌,他们也相信,因为这是官方的回答。自古争权夺利,从来没有什么好坏,只有成败

【回复】首先第一段就错的离谱[吃瓜]朱棣皇帝当的是不错,可是不管朱允炆输赢,朱棣都是乱臣贼子,朱棣自己都说难道我这一生的功绩,都洗不掉我篡位的罪名吗?篡位跟成王败寇这句话八竿子打不着一边,除非你把全天下人都杀干净这样才不会有人知道你的皇位是篡来的[支持]
【回复】胜者王败者寇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朱棣与朱允炆的高下立判,靖难之役朱棣勇武表现,朱允炆昏招不断以及对宗王下死手等影响了后人的看法,谁叫你朱允炆实在是太拉了,那个手下想跟着这样的老板,以及永乐盛世的文治武功太过耀眼,换谁都会对比如果是朱允炆大明是什么这也是后世样子,一个英主与庸主的形象深入人心,自然双方手下的形象也会受影响,就好比共产党和国民党,国民党也有死忠粉,即便你能力出众谁让你死心塌地跟这样的货,反动派的标签就是板上钉钉,这也是后世评判方孝儒是愚忠,很少同情的原因,加上他在朱允炆朝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和政绩,人都是臣服强者鄙视弱者的,你能力不行,眼光还不行,还爱逞口舌之快,愚忠等等谁还同情的起来,最多可怜可怜
【回复】史书并没有对方孝孺的直接评价,而后世对方孝孺的评价极高,你可以说他不识时务,但必不可说他迂腐无能,相反他宁死不屈的文人气节,历朝历代都是被广泛推崇的,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他确实对的上这个名分。反观朱棣虽说他是被逼无奈,开创了永乐盛世,在清修《明史》中能得到“远迈汉唐”这种评价,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但你无法洗的就是朱棣是乱臣贼子
封年洛水endorse: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我不明白为什么B站的评论现在要嘲笑他。这正是因为他这种人的存在,质疑朱棣的皇位正统,才逼得朱棣励精图治

【回复】最重要的是,朱棣的皇帝当的不错。如果朱棣是个昏君,方的名声应该会好一些[嗑瓜子]可惜朱棣不给机会。事实证明他的死谏是倒行逆施
【回复】至于你说的,方逼的朱棣必须励精图治,纯粹无稽之谈。没有人死谏朱棣就成昏君了?这可说不准
【回复】死谏你别带上家人朋友啊(虽然和现代人的理念肯定不一样),现代人肯定嘲笑他
小林的小木:
说起方孝儒,只知道诛十族 说起朱棣,哎,这聊的多,永乐大帝,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迁都北京…[doge][doge][doge]

【回复】方孝孺只是一名被儒家思想毒害的穷酸腐儒罢了
【回复】回复 @爱骑车的地理课代表 :之前有啊,什么恢复周礼,井田制,都什么乱七八糟得东西。
【回复】毕竟灭完十祖,那就没下文故事了[doge]
白给快乐85:
方孝孺被诛十族证明他有骨气,被牵连的人是朱棣搞得,朱棣把气撒在他们身上,怎么能把这个锅甩在方孝孺身上呢? 说方孝孺害死那些人的人,估计也就是欺软怕硬之辈罢了。 把刀架在脖子上还能坚持己见,不畏权威,这就是大丈夫之为

【回复】诛十族的出处那是正德嘉靖年间祝枝山的《野记》,那根本就算不上史书!祝枝山也不是什么史学大家,以书法而出名!最早关于方孝孺和朱棣对手戏的是天顺年间 ,差不多靖难之后60多年吏部尚书李贤所著的私人历史笔记《天顺日录》才有,但也没有诛十族的说法!只有夷其族和被凌迟的说法!连诛三族都没有!连诛连谁都没细说!真正叠代厉害的要到20多年后的宋端仪的《立斋闲录》写得很详细,847人也是从这里来的!但是也没说都杀了,只说抓了!然后把方孝孺家列出了10几个人名意思一下!好像很靠谱!方孝孺家算不上大宗族,哪来847口!明朝世家国公府连丫头老妈子也没800口人,方孝孺一个普通出身文官家哪来那么多人!!不过描写方孝孺还不算离谱!练子宁更离谱说是本支亲戚被抓了965口。到后来中晚明再叠代的《姜氏秘史》《革除遗事》等才说847口全杀了,还增加了方孝孺血喷朱棣等桥段!!最后在祝枝山的《野记》里才出现的诛十族的情节!然后通过文官集团不懈努力,直到崇祯“众正盈朝”时期,东林集团硬将诛十族的桥段修进《熹宗实录》硬成为正史!然后乾隆朝修《明史》也照搬!这一大堆的逻辑漏洞不仔细读书你是发现不了的!只能人云亦云!方孝孺在朱棣打到南京时不守城,不殉主,不出去募兵(齐泰,黄子澄都出去了还有很多人)破城后也没仗剑对峙,也不协助建文逃命,是呆在家里被燕军揪出来的!难道方孝孺知道朱棣要请他写登基诏书?等着听你正学先生一顿猛喷?还特么朱棣要杀他,姚广孝劝朱棣。事实是姚广孝和朱高炽在靖难一年半以后才从北平到的南京!难道是姚广孝和朱棣发微信说的?后来版本改成是朱棣南下时姚广孝说的,尼马朱棣最后一次南下时,朝廷真定和德州两大兵团还在,还有淮河,长江水师。姚广孝怎么知道朱棣就一定能打到南京跟他说这个无聊的事!还什么朱棣清方孝孺写登基诏书,让一个早都被认定必杀的君侧奸臣写登基诏书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朱棣的头让金川门夹坏了吧!
【回复】笑死我了,方孝孺连个功名都没有,靠举荐上来的一个飞舞,搞了一个建文新政要学南宋文官控制朝廷,架空皇帝压制武将。自己把七大姑八大姨学生朋友都安排明白了,明朝版的祁同伟,同党千余人遍布朝廷,这些人都不是科举进来的。不需要清洗吗?朱棣靖难才导致明朝不被文官控制,到现在成了反面人物了真的不读书
【回复】如果南京城破时方孝儒以身殉国,或者在朝堂等着朱棣然后骂朱棣,我也佩服他。但方孝孺是在逃跑的途中被士兵逮到的,这就说明不了他的忠了,就是想要个命而已
天才的克星:
最后这几句总结我觉得就有点搞笑了,不去痛骂杀人者,反而指着被杀的人[疑惑]一个人为忠为义而死,反而要被指着牵连他人

【回复】因为他蠢。如果朱棣是异族方孝孺就是民族英雄,关键是朱棣一样是朱元璋的儿子啊,说白了人家家务事,你一个外人瞎凑合什么?而且还是自己已经输了的情况下
【回复】你完全不知道“忠”是什么意思,忠义不是个人的恩情,可以参考哲学的道来解释忠义。方孝儒是儒家教条下的臣子而已,儒家有良好的人性哲学,也有封建统治的狭隘局限,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因人而异
【回复】时空战警?谁能算到之后judy什么b样,朱允文一上台没两年就g了,你又知道朱允文活着就不行了?
男神ba:
有能力魄力得帝王终究是强,无能文人腐儒终究是无能狂怒。

【回复】不过视人命为草芥是真的。。。唉
【回复】回复 @ORI114514 :刘可比他好多了,至少因为对食屠杀宫女三千的事情他可干不出来
【回复】回复 @新宿的银狼 :6,什么野史都信了?永乐帝时,宫女不过两千三百之数,拿什么凑这三千宫女?难不成要把妃子杀光不成?
樱桃味果奶:
我不明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弄不弄就灭九族灭十族的,连坐之法不是在商鞅死后就废除了吗?而且皇帝的职责是处理天下政务的,判刑之类的应该交给刑部或者衙门来处理吧,皇帝口头上说恐怕没这个权力吧?

【回复】首先,除非战争时期,历史是灭九族的事件总共也没多少。每一次灭九族都是被历史记载下了。而且在封建社会可没有什么三权分立的概念。你在皇帝麾下做事说皇帝没权利相当于否认自己权利的正当性。
【回复】根本没有的事历史上诛九族连一手之数都没有,诛十族更是开玩笑,只不过现在导演觉得这样说很霸气,结果弄得电视剧里面各种诛九族。
【回复】一是历史上诛九族的很少,电视剧里诛九族的案件数量估计历史上加一块再翻一翻都没那么多。 二是中国古代皇帝,尤其是明清时代,那还真就是说诛你九族就诛,明朝还有个权臣张居正,清朝皇帝说1+1=3,全国都得跟着学1+1=3,那可是封建时代的皇帝
第十七任神秘博士:
历史上的方孝孺被灭十族一事存疑,支持没有灭族的学者占多数

【回复】关于方孝孺遭遇较早版本的《立斋闲录》中关于方孝孺其家族所受刑罚的记载只有“夷其族”三字,应当只包括方孝孺本人直系的男性亲属,不包括家族中的妇女、姻亲、族内远亲,更不包括后世广为流传的方孝孺朋友一族。文中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关于方孝儒家族罹难的总人数,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多有龃龉,有八百七十人、八百四十七人等多种不同说法。 《闲录》卷二中确有八百四十七这一数字,但是数字前面使用的动词并不是处死、凌迟或类似词汇,而是“抄扎”,这段文字是作者从当时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狱簿当中抄出的,可靠性很高。于是事情的重点就从数字转移到抄扎一词的词义上来了,抄扎词在现代汉语当中极少使用,是一个典型的文言词汇。 查阅目前收录汉语词汇最多的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二版)可以得知,抄扎一词也作“抄札”,总共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抄写的意思,一个是查抄没收的意思,并不含有处决的意思。也就是说,八百四十七是方氏家族被抄家逮捕等待发落的人数,并不是死于刑罚的人数,假若这些人皆被处死,作者必然会点明。分析这些人的下落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处死、流放、充军、发配教坊司等若干情形,每种情形下的具体人数,文中没有具体说明,但根据整篇文章推测,处死者应当仅占其中一小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方孝孺的近亲,实际上也没有都遇难。《宁海方氏正学先生故里发派总序》和《方氏重修家谱序》均记载其嗣子中宪、中愈等血亲都逃脱出南京,并未罹难,其谱系记载完整,后代依然生活在江西、安徽等省份。
【回复】回复 @你是一个一个魔怔壬 : 我靠!你是看了多少营销号啊?读历史看到史料得考证!又玩3000宫女这些梗了?你这朱棣杀宫女出自哪本中国正史记载,或者野史笔记?那是只有朝鲜《李朝实录》里听一个据说是从南京宫里逃出去的一个朝鲜女人说的,你觉得这事靠谱吗???不知道历史学讲究孤证无力吗?连专黑明朝的清朝人都觉得不靠谱,没收录进《明史》,这些都是史学界考证过的。即使不考证,用很简单的思维去想,那个年代一个朝鲜妇人从戒备森严的大内宫禁里跑出来,一路从南京溜达到朝鲜,有多少可能?另外,我说朱棣善良吗?能称为一代雄主的帝王有哪个善良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哪个善良?
【回复】十族不一定,但是绝对杀了很多
han12332442:
我举这样一个例子不知恰当不恰当:古代攻城战,攻城方大将对守城方大将说:你现在已经弹尽粮绝,速速投降,若再不开城投降,等到城破时,我屠尽此城。守城方大将说:我世受皇恩,在此守城,你屠尽此城又如何? 等到城破,城内老老少少都被屠杀。后世有许多精明人读到此处:都批判守城大将不会审时度势,若是早早屈膝投降,全城百姓怎会被屠?你为了报皇恩,青史留名,让全城的人为你陪葬!全城人都因你而死

【回复】这种比喻不恰当,情况完全不一样,方孝孺和朱棣这种情况属于是,你不写诏书有的是人写,你写不写都不会影响结局,该继位一样继位,攻城战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和不投降,以及结果,并不确定,屠城不屠城也不是敌方说的算,屠城只会让后方更加坚定抵抗的想法,而你投降了,敌方没屠城,那是天经地义,如果敌方没守信,你也拿敌方毫无办法
【回复】回复 @孤单の小六 :只不过朱棣是明君,才显得方孝孺有点“可笑”,你看看三国演义中的辛评,因其弟降曹,自己将族中老小尽皆杀死,以报其主袁绍之恩。从古至今多少人把辛评视为忠臣的典范。而方孝孺现在到被视为小丑了。我不能因为朱棣是个明君就贬低方孝孺,方孝孺他没长前后眼,在他眼里朱棣就是彻头彻尾的逆臣。
【回复】有时候这种诛心之论在现实中稍微一推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朱棣杀方孝孺十族也不是因为生气这种原因,而是方孝孺在这种情况下是个刺头,杀鸡儆猴立威而已
悠然自南山:
事实证明,朱棣做皇帝远比朱允炆强太多

【回复】换个角度朱允炆削藩王贬庶民,多削几个明末是不是就少几千寄生虫[doge]
【回复】朱允炆削藩王是对的,就像汉景帝一样,可惜没有能臣战将。不论是哪个朝代拿了天下后为了稳定都要封藩王镇守,等中央稳定再削之不然后患无穷。
【回复】回复 @唐玉和 :削的太狠遭反噬了 说明建文和他的谋士班子也不行 都是亲叔侄搞得赶尽杀绝
网易腾讯挂路灯协会:
十族:你干嘛,啊哈哈,哎呦[doge][doge]

美人咕哒君:
雍正跟李绂又对上了,甚至连立场都是相似的[doge]

【回复】回复 @青山如隐 :从元始天尊到建国大业的含金量[doge]
账号已注销:
历史上方孝孺是躲着被燕军提着拎出来,他没有保护皇帝,没有外出募兵,没有组织城防,也没有勇气面对朱棣,朱棣早就指名道姓的要干了方孝孺这几个人,压根就不屑与跟奸臣方孝孺说话

【回复】回复 @华服日 :方孝孺连个进士都不是,他是个毛的智囊,他要是敢跟朱棣说话早就像齐泰黄子澄他们外出募兵,至于在家里躲着?连城防都不敢,自殉也不敢比勇气连人家蒙古族裕固族维吾尔的勇士都不如
【回复】得了吧,方孝孺一直是建文帝智囊,痛骂朱棣誓死不草诏,已经能证明他的气节跟骨气了!黑都黑不到点子上!
【回复】铁铉,蓝玉,平安,也没自杀就没骨气了,还奸臣?
丢人的神父:
拿自己周围的所有人,得自己一世清明,又蠢又坏,然而后世对他评价也就一般

【回复】我不理解,杀人的朱棣,责任却全到方孝儒头上。这不就是经典的矛盾转移吗?整个事件朱棣责任在先,方孝儒迂腐在后,我倒是看到很多人说的好像是方孝儒一刀一刀砍了自己十族一样。
【回复】回复 @迷你猫张嘟嘟嘟 :呵呵!谁给的谥号?朱棣给的?还是谁?朱允炆开局自刀黄子澄和方孝孺,朱棣早去给朱八八请罪去了。
【回复】回复 @丢人的神父 :你确实有慕强的理念,我和你沟通不了

明朝 有种 朱棣 成全 大明风华 新剧好剧一起看 开启暑假的100种方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