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发生镰刀状改变

作者: 中心法则好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1-01-31 20:48:15 浏览:250464 次

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发生镰刀状改变

t-34-460:
一直以为是基因出岔子了,导致细胞制造的出现问题,变成镰形,没想到居然是好的红细胞缩的

【回复】的确是由于基因突变啊,有一个T-A替换成了A-T,导致血红蛋白肽链中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了缬氨酸,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让红细胞最终发育成镰刀形
【回复】回复 @t-34-460 :镰刀型贫血症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是在第一次释放氧气后凝聚的。
【回复】回复 @化化学院老凡 :还以为是一出厂就是残次品,没想到是后来变的
波尔布特在金边:
单碱基突变,翻译时谷氨酸成了缬氨酸,血红蛋白出现HbS。红细胞表面疏水性改变,本来亲水的基团变成了疏水的基团,通过小血管无法维持双凹圆盘状,于是形成了镰刀型。

【回复】这个还会让它的运氧能力减弱,多了就贫血了...
【回复】回复 @EinsteinZz :我学的结构生物化学里专门有这个part。其他生物学课程内当然肯定也有这个著名例子,但这个问题glu→val导致异常血红蛋白异常聚合就是结构问题啊。
【回复】回复 @发发么么哒 :倒是不太会影响与氧的亲和力,但是对于去氧血红蛋白这个位点暴露减少两个负电荷,增加了疏水相互作用,使得血红蛋白之间黏附聚集,影响去氧血红蛋白的可溶性和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而影响细胞形态
草丛里的方砖:
据说是缺陷基因为杂合子时,红细胞在携氧时正常,缺氧时镰刀,疟原虫无法在镰刀形红细胞中生存,这样可以有效抵抗疟疾。如果是纯合子就直接夭折了

【回复】镰刀状是不可逆的,你所说的携带氧气时血红蛋白形变应该是说的血红蛋白所具有的别构现象。
【回复】总的一句话,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对抗疟疾方面相较正常人确有一定优势,所以在疟疾比较严重的非洲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区
【回复】在what if看过,说是如果一个人只携带一个基因那么这个人就天生免疫疟疾,如果携带两个基因那就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忘得差不多了,有错见谅)
孤白丝:
我记得镰刀型贫血症,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应对某种疾病的方法。

【回复】回复 @不能吃的长颈鹿 :我记得好像有一个地区(应该是在非洲),因为常年爆发疟疾,那里的人们很多都是镰刀型贫血症。这应该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得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就不会感染疟疾。
【回复】不能叫进化,只能算是基因多样性造成的不同表现。以目前的生物演化来说进化应该被称为演化并且演化是整个群体为单位上的效应
jockZzz:
等等,既然可以通过基因改变细胞结构,也就意味着可以人工制造 纳米机器人的dna,然后放到细胞里去复制,造出一堆游走在血管里清淤的机器人,机器人细胞的能量由血液提供。

【回复】不值得实行虽然能短暂时间内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当纳米机器人在体内崩坏时是不可修复的损伤
【回复】已经有过概念设计了 而且如果实现后效果非常好 但目前科技树不行 也只能想想了[喜极而泣]
【回复】这不就病毒嘛?实行上可以参考 现在动物细胞用lentivirus做转基因 把想要的基因打进特定细胞里 并诱导表达 几十年前的技术了
辰月-缘:
红——细——胞——你怎么变得皱巴巴的[doge] 本来以为是先天的没想到是后天的

【回复】几秒不见你怎么这么啦了
贺来五十铃:
哇,我原先以为镰刀型红细胞产生以来就是镰刀型的,原来是这样变的...

爱吃齿轮的机器人:
为什么我第一反应是从未设想的道路?

一人投球九人慌:
血液学检查已知的SCD个体中,血红蛋白 C (Glu6Lys) 致病性变异更常见于有西非人血统者;血红蛋白 D (Glu121Gln) 致病性变异较常见于地中海和印度裔人群,也在较小程度上见于泰国和土耳其背景人群【Atalay et al 2007】;血红蛋白 O-Arab (Glu121Lys)致病性变异最常见于中东以及希腊波马克血统者【Zimmerman et al 1999】; 血红蛋白 E (Glu26Lys)致病性变异较常见于东南亚地区人群

生物 科学 自然 科普 镰状贫血 显微镜 红细胞 红血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