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尺宽的戏台,这位云南滇剧传承人登了60年。

作者: 云南公共文化云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4-14 14:30:28 浏览:35843 次

几尺宽的戏台,这位云南滇剧传承人登了60年。

朕要秋海棠叶:
《尽管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一定要点进来系列》[doge][微笑]

【回复】《点进来就一定会结缘系列》👍🏼🤗🤗🤗🤗
【回复】回复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有一种特别的引力,让我想点进来
【回复】回复 @云南公共文化云 :😂 这个表情一般是用来阴阳怪气对线用的
玄与安:
传承,传承,这两个字太重了。重到压白老师傅的发。视频看的我百感交集,心里有些想说的话又因为自己学识浅薄不敢乱说,只能化作一声叹息。希望能有传承,不只是滇剧也是其他那些祖辈传下来的东西

【回复】举重若轻,传统才能走得更远[支持][支持][支持]
長盡朝歌:
身为一个云南人,我知道但没听过滇剧,却酷爱黄梅戏,我有罪[狗子] 在昆明这段时间不是被封就是天气不好不想出门,上次路过剧院就很想进去一睹风采,然鹅它莫有开门。。。 作为地方剧种,滇剧的知名度不如其他几大剧种,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如果我们没有优秀文化,那是可惜的,但有了优秀文化不去传承就是可悲的了。艺术家们加油!我们年轻一辈也加油![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巧了,云云也非常喜欢黄梅戏,《女驸马》《罗帕记》......[给心心]
【回复】回复 @承而后启 :是哒,有一种说法是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最初被称为黄梅调、采茶戏,早在唐代就很盛行,清朝末年传入安徽怀宁等地区,用安庆方言演唱,最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定名为黄梅戏。但也有专家调查研究表明,黄梅戏就是发源于安徽安庆。
【回复】黄梅戏好,大飞哥最喜欢黄梅戏了[doge][doge][doge]
小簪今天偷吃饼干了吗:
妈妈!我我我!放假回昆明没疫情一定来蹭戏听!虽然没学本土戏种但是我好爱老师这段皮黄!

【回复】于是任性的借着自己楼层高叭叭啦:就刚才看见下面有大佬说,过时的东西就随它去了。说实话……因为很气,所以出来跳脚啦。当然,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什么阅历。若是不喜,也可以权当做一个见风起意的趋炎附势者的一点点抱怨。 首先,不得不承认,戏曲,包括且不仅限于视频里的滇剧。它们都很老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记不起它们,开始觉得它们是鬼哭狼嚎。可是也有很多很多人喜欢它们呀,国家政策从戏改,百花齐放,两条腿走路,三并举方针一直在支持我们的戏创新呀。有好多好多学校在鼓励自己学系的学生去做戏曲创新。很多很多的戏曲人,很多很多的戏团都在把新戏送到台子上。只要您愿意去看,你就会发现戏曲它真的也可以很年轻。 第二呢,戏曲真的很有用的。我就拿《牡丹亭》和《红楼》里的其他戏来说咯(我理不直气也壮,这个我熟我拿这个举例我更能叭叭。),我第一次读懂红楼里面的元妃宴冷,就是从她点的戏开始的,《一捧雪》里汤勤的忘恩负义对了贾雨村这个坏人中山狼。《长生殿》(这个就是你想的那个《长恨歌》改的东西)暗写了元妃的结局。而《邯郸记》(黄粱一梦就出自这里啦)的故事王个人觉得也有合《红》的整体故事,个人觉得吕祖给的枕头和《红》开始的《好了歌》有很明显的相同点。最后一个!大重点!《牡丹亭》!诶!对!就是头像这套行头。刚刚好就是离魂这篇,我觉得是黛玉死也是元妃离的暗语。而且就是《离魂》里面的鹊桥仙“一(ya)段暗香迷夜雨,十分清瘦怯秋寒。”是不是一下子就黛玉起来了!也是这折里的集贤宾(杜丽娘身死的一段)说的场景也很合冷月葬花魂的意境。所以……至少,我觉得至少,我们多听听,多了解了解。帮我们学学其他古代文化也是好的不是吗? 第三,我想说一句尊重。虽然我很讨厌抖音里面所谓的戏一开唱就不能停,那是唱给鬼神听什么的。(快醒醒,真的不是。好多只是演员一时兴起散场了以后来两段折子而已啊喂!)可是真的,每一个戏曲传承人都很努力的在爱自己的戏。您仔细看视频的话会发现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轻啊,一点点重量都没有。可是它背后是每一个检查的人,起的比您想的要早,睡的比您想的要晚。从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的一点点扣,一点点练。戏曲能传那么多年,能到那么老,真的有它的道理。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想它就这样去了,有人,总有那么多人,想和他一起闪闪发光。就在这一丁点大的戏台上。
【回复】回复 @小簪今天偷吃饼干了吗 :所以……请不感兴趣的大佬们偶尔试着听听(类似《原神》里面《神女劈观》的戏歌好听吧,好听就对了,戏里面有好多,入股不亏)。不喜欢的大佬试着包容,我们接受您的不喜欢,也请您尊重每一个戏曲人的坚持。最后,愿相思莫相负。
【回复】回复 @小簪今天偷吃饼干了吗 :请尊重每一个戏曲人的坚持[爱心]
立马思考者:
这个精神必须得顶[打call][打call][打call]

木汁将将好:
比较多看粤剧京剧,也看黄梅和越剧,小破站突然推送了滇剧。各剧种的戏曲演员都在努力传承发扬,只要我们去看,喜欢看,一场热闹过后就还有下一次、下下次,更多次的热闹呀。繁花凋谢,有土壤就会再开的吧,每一次落幕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开启,希望戏曲生生不息[给心心]

【回复】[给心心][给心心][给心心]
瑞瑞酱--:
我也拍摄了一部滇剧的纪录片,终于找到组织了[大哭]

【回复】欢迎加入,可以多多交流[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云南公共文化云:
来了来了,我们的原创文章:“杞人忧天”没有必要,那么,“滇人忧戏”呢?感兴趣的朋友们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209093?spm_id_from=333.999.0.0[doge][打call][给心心][脱单doge]

日奈之下:
小时候经常在公益广告看过各种关于传承的东西,现在长大了才感觉这两个字有多少沉重

浮生奈我何: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戏曲只唱古代事,现代却少提。对于前人来说,那些也是他们的新鲜事啊。可不可以创作一些新戏来吸引年轻人啊

【回复】有的有的,像是滇剧就创作改编了多部新作,比如《张桂梅》等,融合了新时代的新人新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wx公众号,我们会发布一些演出信息[doge]
【回复】回复 @白雲猶似漢時秋 :这也正常吧。。。。古代也肯定有不太合格的戏,但时间长河会淘汰掉那些残次品,只有经典能跨过时间和所有人对话。主要是要有新的东西,创新才有生命力
【回复】从李大钊、大刀王五到焦裕禄、樊锦诗,甚至伽利略、城邦恩怨。不是没有,是一般人不去关注,搞得对戏曲的刻板印象就全是古装了[吃瓜]
青-玉案:
最近在云南,但是没能看到滇剧演出也是挺痛苦的

【回复】可以关注我们[OK][OK][OK][OK]
我只做自己我就是我:
传承,重千金,也许某些人的一辈子,最可怜的,众人还不了解其人生的意义,而失传,只能可叹

茶啊二中门卫小哥:
说什么“传承”都是虚的!怎么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首先国家要积极保护老艺人,更多投资保护文化不要流失,不要失传在自己人手里,也不要流传到国外。再个,老艺人不要故步自封,要吸纳更多喜欢学的年轻人学习,不要提高传承的门槛。三还是那句话,喜欢的莫捧杀,不喜欢的不要打扰,路人不悲不喜,多少给点支持。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虽然学不了,但是支持更多喜欢的年轻人接纳学习传承。唉,说回来真不知道我们的东北二人转还能走多远。

信博涵:
我认为所有老式戏剧都需要新鲜血液,尤其是新剧目,另外,现代人对古老文化不感兴趣有很大程度上是古老文化本身的一些特点导致的,这类现在的主要宣传途径有歌曲,游戏,各种个人性科普等等,但都是碎片式的,对这些事物的未来感到有些担忧 1996年,在网吧里,我哥们对我说,未来纸质书肯定会消失,电脑网页上的电子书比纸质从各个角度都好,当时只觉得可笑,现在看来,也有道理

AKANeedle:
传承最根本的应该是。国家让。学校开立国学嘞的课让孩子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有不同的孩子爱上不同的古文化 比如爱上京剧的,爱上相声的,爱上中医的,爱上古代各种文学的等等等等 但是现代人都学的啥呀,全是现代的东西,古人的东西一点都不学 作为中国人,不懂自己古代的文化,那他自然就看不上这些文化,就不会去学这些东西,就比如不是有很多人在那诋毁中医吗?如果是从小就接触过这东西,他会诋毁吗?还是教育的问题,应当开设一门学老祖宗的东西的课

【回复】回复 @通辽帝国国子监祭酒 :曲艺类的文化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啊
【回复】回复 @热心世民李先生 :呃,中华文化思想也需要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啊,自学是悟不来的
【回复】回复 @通辽帝国国子监祭酒 :学习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自己不愿意做就往学校和学生身上推,显得你很关心这件事,其实是在逃避。而且现在学生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开这种课只会加一本只买不用的教材,根本没有意义,提出这种建议的不可能会有在读的学生。

B站小剧场 B站小剧场2.0 国风 短片 戏曲 原创 文化 云南人 滇剧 B站听好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