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人的满语水平究竟有多差?

作者: 穆金荣-穷历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4-16 18:24:59 浏览:185662 次

清朝满人的满语水平究竟有多差?

并州晉陽府:
乾隆时期的宗室满人的满语水平是不是跟大多数人的英语水平差不多???

【回复】比那还差,毕竟英语老师总比满语老师常见的多了,光师资力量就有天壤之别
【回复】康熙给阿哥找乳母要会满语的,京城没有,去吉林找,吉林说没有,让去黑龙江找
西北偏北KJ: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人都是满蒙汉三种语言可以自由切换,本身就是内部交流用的语言。到了乾隆年间更是搞笑,乾隆他母亲太后不会说,他兄弟说不明白 ,就和珅会说,他俩成了知己。可能皇宫里就皇帝会说好这种语言吧。[笑哭]到溥仪这小时候学过后来忘的就剩5个词了,当然他英语说的特好[doge]

【回复】回复 @训练有素的继承人 :年轻时肯定会,岁数大了又坐了10年牢,用不上忘了也正常。而且他本人还会英语、俄语、法语,能不记混就不错了。
【回复】溥仪有证据显示也会说,他说自己不会是因为政治原因
【回复】回复 @天道贤士 :那也没办法,语言被证明在没有使用环境下连母语都会卡壳
饱温杯里泡枸杞:
要不是清朝一开始来个剃发易服,照这个发展,他连衣服都保不住[doge]

【回复】金朝中期衣服就保不住了,叶绍翁去金国出使,看了皇宫里的金世宗穿着跟汉人皇帝没区别[doge]
【回复】剃发由纯游牧风格的金钱鼠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阴阳头,衣服也越来越宽大,变成了士大夫游牧服。
【回复】他要是不搞剃发易服 哪八旗就是前明卫所,直接融合
腹黑灯:
跟清廷将旗人打散了,住到各地满城里有关,周围全是汉人,说的是汉语,没有了语言环境,多数人都会被同化掉的[吃瓜]

【回复】回复 @得-了吧 :真不是生造出来的,生造出来的是文字,语言来自原来的女真土话,确实没蒙、汉语先进丰富是真的,一离开环境很快就萎了。
【回复】生造出来的语言,他们自己都没普及,也只有上层人学!能存在下去太难了!
【回复】主要还是满语时间太短,加上本来女真族就会蒙古语和汉语。满语只是努尔哈赤半道创造出来的
wucbjh-jsijsns:
乾隆可以征收汉语税让说汉语的人交税这样一来既能推广满语又能增加朝廷收入

【回复】乾隆:你是不是还嫌白莲教闹得不够大[无语]
【回复】他们本就一直强调政权合法性,这样一搞,就连他自身内部的汉人都要叛乱了。清朝满人才几十万啊。
【回复】那乾隆光命令就出不来京城,因为连官员都学不会,没老师教,那不会说满语的官员宗室和八旗子弟就先得被逼着造他反了
想名想了五年:
罗马征服希腊,希腊罗马化了,希腊征服埃及,埃及希腊化了,罗马征服埃及,埃及罗马化了,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埃及阿拉伯化了,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印度雅利安化了,突厥人征服印度,印度西北部伊斯兰化了。 鲜卑人征服中国北方,鲜卑人汉化了,契丹人征服中国北方的北方,契丹人汉化了,女真人征服中国北方,女真人汉化了,蒙古人征服中国,蒙古人有限汉化然后很快滚蛋了,满人征服中国,满人汉化了。

【回复】回复 @灯红酒绿的寂寞 :除了剃发易服这一点,其他都按着汉化一路狂奔
【回复】回复 @灯红酒绿的寂寞 :没有剃发估计今天连满服都没有留下
【回复】与其说希腊罗马化,不如说罗马希腊化
秋水平仪:
后面的满人为什么不想办法完善满语呢,要知道蒙古语也是成吉思汗创造出来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一样是后面的人不断完善的

【回复】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没有时间沉淀,本来就难用。当时努尔哈赤那一代人还有他儿子那辈,很少有人精通满文,要么就会汉文,要么压根不认字。而且很快满清就入关了,没什么维护满文的必要,创建满文本来就是一个政治上大于实用上的事,为了摆脱明朝文化影响,建立起女真人自己的文化底蕴,创了满文,现在入关了当然没必要维护满文了。但说实话当时金朝也创立过女真字,后来得到中原之地四十年以后,就没什么人写这玩意了,各地的猛安谋克都不怎么会写。
【回复】满族跟蒙古族不一样,满族本身就认为自己是中华一部分,学汉语很正常。
【回复】汉语五千年下来,不断迭代 满语到章宗两百年不到 根本打不过
姥鲨猫鲨双髻鲨:
一户说A语言的家庭搬到了一个人口几千人说B语言几千人的乡镇,无论这户人家多么位高权重,他们的后代不出几代母语就会变成B语言。古代封建王朝也根本没那个能力给民众普及一门外语。在大部分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的状态下想教一门外语?你在想p吃

【回复】所以满语在清朝根本无力推广,只有官员需要学习,不过虽然满语清中期就式微了,但是我去省博物馆里看到宣统时期的诏书都是满汉双语的,可能这就是清廷最后的可怜的自尊吧[吃瓜]
【回复】回复 @夜光眼罩 :其实清廷也没想着推广满语,只在汉军旗里推广过
【回复】只能说,乾隆出发点是好的,保护自己民族文化,只是想在文化上战胜敌人,可不是耍大刀能实现的
Amatsuka_yuki:
说白了,语言的传承发展需要语言圈的,入关那么多年,身边汉人那么多,加上底层八旗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可能还不如汉人,关内的满语想发展肯定困难。关外的话应该会好一些,至少口语流传下来了,不过考虑到关外留守的满人的文化水平,满文书写就不要想了

【回复】是这样,通古斯语族各语言目前占比最大的是锡伯语,但使用者也就四位数,其他分支全是关外的。
【回复】满文满语乃至其他少数民族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无法承载现代化信息了,汉语则可以 比如让一个满族学生解释什么叫电介质极化,用汉语没有什么难度,就看用多少字,用满语解释估计就抓瞎了
【回复】你妹啊,我们小学还得学满语,有满语课呢,我是东北吉林人,叶赫那拉镇这边的,没把我折磨死
水神毛利伸:
即使是强势文化,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也会快速被同化。比如河西、陇右被吐蕃占领后,大量的汉族异化为游牧部族。再比如古代从中国大陆大批到达日本的所谓“渡来人”,几代人之后也完全变成了日本人。近一点的,西路军失败后,滞留在甘肃、青海的红军战士,到解放的时候,已经跟当地回族、撒拉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回复】南洋华侨倒是能长期保持汉文化,可能也是因为聚居
【回复】看情况的,如果没有强制干预,像北宋时期,燕云以北环境只适合游牧,去到的汉人确实都胡化了,但农耕区的百姓却还是一直保持汉俗。但之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的金却让开封百姓都尽数胡化了。
【回复】回复 @lancess1843 :是的,像印尼和泰国就比较典型,它们统治阶级有意识的打压和削弱,所以相对其他几个东南亚华人群体保留的民族特性少些
Starry_Coffee:
也许慈禧看不懂满文,但是她是能听会说满语的,德龄的书里有写“我注意到,太后在弄清楚了对方的意思之后,显得有些震惊。我不想太后在外国女士们面前显得无知,便偷偷拉拉她的衣袖,告诉她我晚一些时候会详细解释给她听。太后说道:“现在就多少解释一点给我听。”她是用满洲话说的,与通用的汉语有些不同,来宾不会听得明白。待我简略解释之后,太后对“肖像画”有了一个大略的概念。她随即向康格夫人的细心和善意表示感谢,并说等等再答复她们的请求。”

【回复】可是到后期,宫里想找会满语的奶娘都得去黑龙江找了,慈禧总不能是进宫后学的吧
j逸王j:
主要原因是满语是一个低文明程度的言语,说说喝水吃饭萨满大神儿还行。复杂的抽象化的东西根本没办法表达。

数理化的工藤新一:
我就只知道阿其那和塞思黑,偶尔需要绕机制的时候拿来骂人[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饼茶饼 :胤禩:……
【回复】阿其那是待宰的鱼,塞思黑是令人讨厌的人,请问前者怎么骂人?
【回复】回复 @半个萝卜小花心 :犄角旮旯是传统汉文词哦
虽然爱吃奈何没钱:
和绅因为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加上学问好能力强,自然得到皇帝的青睐。

zwq0016:
旗人的满语能力得分什么时候,作为翻译的启心郎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撤销,说明入关的第一代人汉语很差,至少不够处理政务。在康雍时期,既有满语很差的正牌满人法海,又有满文娴熟的汉军旗人年羹尧,更有主动学习满文的汉臣张廷玉,不好一概而论。自乾隆以后,上层旗人的满语文能力就在滑坡,乾隆帝多次重申也无济于事。至清末,除了光绪皇帝本人,王公大臣能讲满语者已经非常少,溥仪成长环境特殊,暂且不论,即使是他也能用满文给英语注音,虽然他的口音很奇怪。下层旗人,尤其是还留在东北的那部分,仍然有不少可以流利使用满语,但是清亡之后,满人一定程度上被清算,所谓优待也只是针对清室王公而已,为避祸,很多下层旗人不敢自称满族,甚至不敢教孩子满语,用不了两代人也就衰退殆尽,新中国再想翻译满文档案,一开始只能找锡伯族出身的学者。

【回复】年羹尧满语阅读能力不见得好,需要其妻觉罗氏帮忙起草,但是书写还不错。
巧克力圣体: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提到!就是语言本身的落后和不完善也会使它在面对强势语言的时候更容易消亡。举例来说,现在很多非洲国家是拥有自己的土著语言的,但还是用英语或者法语。是因为土著语言过于落后很多事情用土著语言根本说不清楚,甚至没有对应的词汇!一般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舶来,可是舶来也是相对发达的语言才可以的。对于过于落后的语言会产生满篇舶来语的情况,既然满篇都是外语我干嘛不直接学习外语?这是人的正常思维!

hail公孙鞅:
本来满语就不是很成熟,而且是生造出来的,竞争不过汉语也是理所应当

【回复】努尔哈赤以前的满语(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满语前身),只能说些最简单的事情,吃饭睡觉上厕所,打猎之类。入住中原以后,花花世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满语词汇严重不够用,只能借用汉语,借多了80%词汇都是汉语了,那就不如直接说汉语了。
【回复】回复 @vassilly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语88%是阿拉伯语和在波斯语借词,如果这个趋势,那么土耳其人以阿拉伯语为母语指日可待,和北非人一样。但是他们出了凯末尔,于是重新造土耳其语,把外来词降到20%以下。 印度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英国人阻断波斯化趋势,印度迟早波斯化。印度独立后,根据梵语生造了一大堆印地语词汇。 所以,满语消失关键是满清政府不懂历史,不知道该如何做。
【回复】回复 @gueeisgrim :实际上,奥斯曼贵族可看不上阿拉伯语,反而是觉得波斯语高贵。
zhangliang3127:
二月河的乾隆王朝里乾隆骂儿子不会简单满语我第一次看还挺吃惊的,我一直以为电视上特意用汉语其实皇帝身边都是满语

【回复】回复 @诚信肥宅君 :我不是说京骗子就高贵了,我是告诉你普通话它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技能。在以前的很多朝代北方各地他就是这样的方言,只是口音或多或少有区别,仅此而已。还有你所理解的有满文的奏章,这是很正常的,在雍正时期也有大量的满文的圣旨和奏章。这和雍正不喜欢满语,听不懂没有任何关系。有一些大臣他只会满语,他就只能上传这些东西,而皇帝又不得不批。但是雍正又不喜欢,又他妈听不懂,他只能把这些满文的奏章放到一边,先去看汉人的奏章和议事。等到最后让别人来翻译说给他听。就像家里的小弟弟一样他天天在这里学英语。他还是不喜欢,听不懂。还不是一样的吗?感觉老外说话快在快进和吞音,词汇量少的可怜,大量的东西又用这个解释不了。现场编的这个玩意,对方又听不懂。[抠鼻][抠鼻]
【回复】当然电视剧用满语也不是不行,在底下加个中文字幕就行了
【回复】一般皇帝身边都会有满语,就比如说视频里提到的杭州孙大人上书,电视剧是为了我们都能看懂才全部用普通话
武大大武:
想保住满语那还不简单啊,还是力度不够。四书五经啥的全翻译过去,给旗人的科举考试,全部是满语,殿试旗人也是满语。汉人的话,殿试能用满语作答加分,优先提干。。。总之。你要么给压力,要么给动力,光提倡有个毛用。[doge]

【回复】你不要说四书五经了,清朝连二十四史他都翻译成满文了,而且清朝旗人也确实有单独的考试晋升系统,但主要也使用汉语考试,除了极少数情况基本也不考满语,因为清朝的统治基础不是满人而是旗人,清初所谓的八旗兵,70%以上都是汉人,而且他们在清朝前期是十分强势的,在顺治和康熙朝前中期,汉军旗占据了清朝90%以上的地方督抚大员,后世很多人认为这一情况到了乾隆裁减汉军旗,把汉军旗占比削减到了只占旗人的43%才开始转变,但其实只要仔细看看八旗通志就知道,乾隆的裁剪汉军旗只是把纸面上的汉军旗人少减少到了43%,实际上就算乾隆时期汉人仍然占旗人的50%以上,仍是旗人的绝对多数,因为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把大量汉军旗抬升到了满军旗中,到乾隆裁剪汉军旗时,这些汉人早就是满军旗了,而且就这纸面上的汉军旗占比等乾隆死后,到了清朝后期,汉军旗也又超过满军旗,到民国划分满汉时北洋政府统计就发现旗人中汉军旗又超过了50%,这让北洋政府一度十分头条,不知道这些汉军旗该划分成汉人还是满人,最后还是沿用清朝旧址,他们既然在清朝时享受的是旗人待遇,那么就应该归为满人,这也是清朝不太敢强推满语的原因,也是乾隆只是想在旗人内强行推动满语都推不动的原因,因为强推给压力也要有人执行,要是强推外人不服,自己旗人大多数也不服,那就不是满语推不推的动的事了,而是皇位保不保得住的事了。
【回复】还嫌白莲教闹得不够大啊?
【回复】剃个头发都一大堆人要死要活,你敢动汉字就g了

历史 满语 清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