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猪肉到白面包——法国饮食漫谈(高卢到中世纪篇)

作者: 食事史馆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8-04 10:00:00 浏览:1225989 次

从生猪肉到白面包——法国饮食漫谈(高卢到中世纪篇)

联邦军一般兵:
[doge]如果你家附近能买到法棍,那么推荐你买个破壁机,每天用芹菜土豆洋葱胡萝卜炖煮做浓汤,配上法棍吃,就能当最地道的巴黎人

【回复】全世界都有类似于馒头沾菜汤的吃法
【回复】回复 @粥不好喝是米的错 : 馍!蘸!酱![doge]
【回复】水獭军总兵在吃这方面也很有研究啊[doge]
梅德没姐夫:
[doge]有没有吃过法式焗蜗牛的老哥,好吃吗,啥口味

【回复】那东西好不好吃 法国人自己都嘀咕过 差不多在16到19世纪前后的那么两百来年吧 法国贵族突然就一口不吃了…… 后来不知道咋回事 又翻红了😂
【回复】法餐一般是把蜗牛夹着面包吃,其实味道不明显,肉很小,主要是吃肉汁(就是炖蜗牛的肉汁[doge]
【回复】螺肉味,这道法菜要撒薄荷叶
二久一_1一d1:
UP可以讲讲西班牙的饮食发展历史,毕竟西班牙菜的水平可不亚于法国菜和意大利菜

【回复】我记得有一期请各国留学生的国内综艺节目,意大利的留学生说法餐是意大利嫁到法国的一位公主带过去的意大利饮食转变的,虽然不知哪个是真的,但是听说法国有个传承1000多年的汤我是不信的。
【回复】地中海附近的国家好像饮食都挺不错的
【回复】西班牙饮食的优势感觉是因为食材太好了,无论是肉还是海鲜还是各类蔬菜,本地产出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想做出不好吃的也挺难的
AI视频小助理:
本期视频介绍了法国饮食的历史和特色,从早期的高卢人和法兰克人开始,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改良和创新,法国饮食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视频详细介绍了法国传统菜肴的制作方法和食材选择,并探讨了法国饮食对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同时,视频也提到了法国蜗牛这一独特的食材。--本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由@-緒山真尋-- 召唤发送

【回复】这次总结的还可以 任重道远 砥砺前行~
【回复】回复 @强大的沙块 :视频内容总结机器人,又称省流机器人[脱单doge]
【回复】这又是什么机器人[哦呼]
a-XP-w_PAX:
up,提一个小建议。僧侣一词,是佛教徒的专用词语。天主教僧侣,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中世纪天主教修会有隐修会(例如本笃会、熙笃会等)、托钵修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加尔默罗会、奥斯定会为四大托钵修会)、军事修会等。像托钵僧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译名应该是修会会士,或者简称为会士、修道士也可。

【回复】但是事实上把修士翻译成僧侣,把在俗修士翻译成托钵僧已经是国内翻译的惯习了,照你这么说内阁翻译是不是也要改呢
【回复】这是不是当时为了方便传教特意翻译成这样?比如把god翻译成上帝,angel翻译成天使[思考][思考]
【回复】个人建议上帝和天使也要改改,都快成基督教的专有名词了
哈士奇协会荣誉会员:
现代面包店十块钱一个的奶油糖霜面包出现在8世纪无论哪个地方王公贵族的餐桌上都属于上等糕点[doge]

【回复】回复 @再不氪金の阿森 :只要你能搞定食品供应链,不失封侯之礼[doge],但你都能稳定白糖、精面的产出了,你说你不想搞“东印度公司”我是不信的[吃瓜]
【回复】那我要是来上一盘雪绵豆沙、沙琪玛之类的岂不是要封我个食神?[doge]
【回复】回复 @再不氪金の阿森 :现代人的食品已经不能算是完全的农业产物了,我们现在吃的其实是工业,从农产品的种植到加工最后成型,背后是一连串的工业体系,这样的产品放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gudakoll:
法餐在西欧一直备受尊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所带的贵族性质。繁杂的用餐礼仪,足够高档的用料,相当丰富且精细的料理手艺促就了法餐的繁荣。不过我觉得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一点,对手太拉了。

【回复】不拉的,外网投票最受欢迎的菜系,几乎第一都是意餐,西班牙也排名很高。
【回复】回复 @LXluminosity :带英菜其实发展的算中规中矩,以前在欧洲不算很有名但也不拉,是后来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改变,和一二战导致的物资匮乏而彻底摧毁了带英一大部分的饮食体系
【回复】回复 @长尾二丁目的民宅 :其实我指的是某带嘤
EdmondeCamargue:
可惜的是能明显感觉到法国饮食在民间的退化。具体表现为,很多年轻一辈甚至现在的父母辈都不怎么会烧“传统”法餐,很多以前会吃的食材,比如内脏等等吃的人越来越少了。正儿八经的头部法餐卖的贵,开的店也少,一般普通人很少会去吃,最常去的餐厅基本都是摩洛哥餐馆,意大利餐馆,亚洲餐馆,当然也有卖法国菜的小餐馆但是目前感觉来看,不多。我记得我刚来法国的时候就跟我法国朋友说我想吃法餐,他们思索了老半天都不知道哪里可以吃到法餐,我就觉得很奇怪。

【回复】法国大城市确实混杂得很厉害,要吃地道法餐,乡下相对多,而且法国的民间饮食除开烘焙这个板块,是真的竞争不过隔壁意大利[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城市化生活节奏加快,哪里都一样。中国现在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会做菜了,最多买预制菜加热一下。说是八大菜系,除开头部餐饮,外面的平民小餐馆大部分都是沙县小吃 成都小吃这类廉价快速但单调的菜品为主。说不定过不了多少年,国内也就变得像欧美一样开个罐头一热就是一顿了。
【回复】回复 @一言一皆即为谐 :是的,明显能感觉到除了面包甜点这一领域以外,大街上卖的全是Taco和pizza[笑哭]
SSG牛逼:
法餐意餐都相当好吃,只是欧洲佬的口味跟我们国内的口味不一样,用的主要调味品也不一样,加上欧洲佬的饮食在国内宣传程度不如日餐美餐,所以导致很多人对法国意大利饮食有误解。就像棒子的饮食那么单调,就靠宣传普及在中国都能火到现在一样。而且欧洲人做菜口味大多比较柔和,世界认可度非常高。而中餐虽然博大精深,但多半菜品地域特色过于明显,口味极端穿透力强,对于从未接触过某些调味组合的人来说一时间难以适应,比如酱爆的香味,川菜湘菜过量的麻辣味,淮扬菜过于清淡的口感等等。而且我个人感觉哈,法国的甜品真的好吃,太好吃了,感觉南欧国家真的很会做甜品[微笑]

【回复】人的口味取决于当地物产,欧洲产什么欧洲人口味就是什么。此外除了川菜口味较重。粤菜鲁菜淮扬菜都不会有让人难以适应的感觉,你如果非说这些难以适应,那欧洲菜就显得普适了?迷迭香欧芹奶酪,就很好适应?
【回复】回复 @希望给个月 :并不是,吃的撑死,而且你吃的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意餐,坐而云不如起而行
【回复】意餐还好,披萨意大利面,别管正不正宗,基本都知道也都吃过。但法餐这玩意,一提脑子里印象就是那种米其林餐厅里的出餐形式,量少吃不饱,一顿饭一个人成百上千的,根本吃不起。
ArslanSAMA:
国内最专业的世界饮食文化视频作者[支持]

【回复】感觉,这过誉了,他以前有些视频是有问题的(不是小问题)比如太空那期,明显对航空食品的要求不了解(俄罗斯人可不会直接拿超市的罐头直接带上太空),而且up对于瑞典军工的理解感觉存在偏差(维京那期)。但是这对我都无所谓,[doge][doge]毕竟我只是拿来下饭,这就够了。
【回复】娱乐视频为主,夹带科普,看个乐就行,离真正研究还是有一定进距离的(虽然我期期不落下[脱单doge]太下饭了
【回复】回复 @惆怅的Q君 :是出差吧,之前还举了不少小时候的例子,都符合大陆这边的情况,这口音也像北京的。如果真是马来人,我也是至少小时候在大陆长大。
一言一皆即为谐:
自己做的南法农民菜,烤蔬菜,煎鸭胸,一点装模作样的烤土豆[doge]

【回复】回复 @浩荡长夜-至此而终 :来一锅老福建洗澡水给我涮涮肠子[doge]
原来是你啊gg:
up主,我想问问马来有没有啥,中国人觉得不错的特色美食。过两天准备抽空出去溜达一下

【回复】回复 @食事史馆 :所以马来西亚有海底捞,“发达”国家新西兰没有💔
【回复】马来西亚不知道,以前在印尼呆过,印尼是群岛国家,那时候公司拿到印尼一个小岛的工程,我在印尼待了半年眼泪天天流,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跟一下子进入古代一样没有半点娱乐,又不会当地语言加上公司不让单独出去,出去要二三十人结伴还雇佣两个拿ak的保镖,小岛还特别落后,唯一的一次娱乐,同事们都去了,我没去,因为他们憋了几个月去释放一下
下班威龙:
我记得有个留学up每天就是发如何蒸法棍使其变软可以入口,每次蒸两个小时才可以吃[笑哭]

【回复】刚出炉的法棍特别香 外酥里嫩 我可以天天吃
【回复】我很喜欢法棍,因为有嚼劲嚼着香
【回复】回复 @PauLoRouEn :切好了又不能一天吃完,只要吃的慢放久了法棍直接武器化,这一点不开玩笑
雪域白泽:
看来下一期一定在讲美第奇·凯瑟琳对法国美食的影响[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下毒的101种方式》[doge]
吹萧拳皇:
只放酵母粉的面包放久了都会变硬,不像现在的面包死命加奶加油加糖。以前的馒头也是放三天就变成砖头了,能把人砸一跟头

【回复】回复 @Dream-Dog :主要是淀粉会结晶遇水后可以一定程度恢复链状。所以才有了法棍沾炖菜的吃法。
【回复】这点也是我感觉馒头相比于面包的一个优点了[笑哭],毕竟放干了的馒头馏一下后也会变得松软不少
【回复】问题是馒头没有法棍那一层皮。热的时候能吃的馒头,干硬之后复热很容易。几乎任何烹饪方式都能复热。干了的法棍,能磨刀……
尤里扬诺夫:
法国的每个大区吃的菜不一样 法国也有八大菜系 普罗旺斯人只认橄榄油大蒜西红柿 弗朗什孔泰大区黄油芝士熏香肠 里昂人嗜好杂碎下水等等

【回复】里昂那边估计痛风高发吧[脱单doge]
【回复】普罗旺斯那套不基本是意大利的…
【回复】回复 @我的脑壳都炸了 :我只知道里昂女足超级牛逼男足从法甲第一掉到保级
蕾恩嘉尔:
中世纪磨坊使用那里好像有些出入,比起麦片粥之类的谷物粥羹面包依然是法兰克从上到下的绝对主力主食,因为地主的对磨坊的垄断是以按次计费的导致农民食用的面包烘焙方向向量大、易于储存的需求发展。最终在食用时把这些梆硬的面包泡水或奶加工成糊糊才能下咽,所以比起叫这东西粥可能面包糊糊的叫法更准确一些?

Yangchen314:
身边法棍的可以尝试去买点锅盔/囊/火烧之类的,都放个三天,然后对比一下……然后尝试复热。[笑哭]

【回复】回复 @政狗死机 :把“锅盔”替换成“法棍”,每一个字都能成立,这就是相似之处
【回复】回复 @完颜冰箱 :多少有点不一样,个人经验上,主要是体现在复热上面。[笑哭] 特么,一个能磨刀,一个能防弹。[笑哭]
【回复】锅盔刚出炉巨香,只要隔夜就变得比石头还硬[撇嘴]
克莱登大学_高材生:
哇,up真做了法国啊,爱了爱了[脱单doge](也有我建言的一份功劳)

历史 人文 美食 中世纪饮食 法餐 面包师 法国蜗牛 高卢人 法兰克人 万物研究所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