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市民下乡的路还有多远

作者: 桃李讲堂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4-01 14:01:46 浏览:44528 次

温铁军教授:市民下乡的路还有多远

三个小方块:
还是那句话。很多问题最终都是资源分配和人口的问题。当年看复联的时候我就想啦。为什么灭霸打响指要消灭一半的人口时。钢铁侠极力阻止。增加1倍的资源不是一样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何必减少一半的人口呢。但后来我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即使增加1倍的资源。还是被钢铁侠那样的富翁所垄断着。

【回复】是成本转嫁,无论资源多少,都涉及到一个成本转嫁的核心,温老说的,人口少了成本转嫁的代价就低了
【回复】回复 @大海可真美啊 :同样是智者的两个人只不过走了截然不同的路。敢于随机消失1半的人。他都没考虑过万一自己在那一半中呢。
【回复】以前觉得灭霸是反派 现在才知道钢铁侠才是人民的反派
云彩上的鲸鱼:
其实温老说得对的,看看发达国家现在不就是逆城市化么,现在工作不好找了,城市收入太少了,最后城市里的人都是穷人,因为没有资产

【回复】我发了2条评论,有些人看到第一条就过来骂我,我也是无语,有观点就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没有好与不好,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呵呵,在国外看到的一些场景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谢谢,你说的还是比较客观的,怎么说呢国内乡村经济很难,有太多阻力,唉,感觉国内做什么都难现在,裹足不前
【回复】你快回农村做有机农业吧,
【回复】我们这边农村都是厂房 是做电商的 像美国的Costco都是建在乡村郊区 房子便宜
鶟鱊:
现在农村人种绿色食品城里人不接受高价格,可当城里资本下乡以后种出来绿色食品在卖到城里就必然要卖高价格,而这个高价格是谁在消费?是谁被花言巧语诓进城里呢?总之在当下这个政治体系下不论形式如何演变其本质不变,那就是“资本主导价格,资本分配利润”,大多数人则只能跟在屁股后面问问味道,这也是一重“营养或养料”。

匹诺曹791:
哈哈😄,我也想到这个问题了。只允许农民进城,农村的精英都进城了,就剩些老弱病残,却不允许市民下乡,城市里真正有绿色情节,喜欢土地的精英(中产)却不能到农村生活,这本身就阻碍了人才流动。就是想不明白国家究竟在担心什么?

【回复】把资本与精英都关在一个地方,去结合去创造科技与现代化。就像把孤男寡女关一屋里,他们迟早给你整一孩子出来。你如果允许他们乱跑,天南海北的,你就永远抱不上孙子。
【回复】我已成为哔哩哔哩第132189128位转正会员,挑战转正答题考试获得74分。
独自一人路过黄昏:
[doge]三农就非得是种地是吧,我就不能回乡下卖烧烤?

【回复】思维打开一点,你可以白天靠科技含量高的设备四小时完成农业生产收工,下午搞搞新媒体运营和自我提升,晚上再拿自家的肉卖点烧烤,乡村人口少或许挣得不多,但是因为是自己的养殖的肉成本低,还能以烤肉换点别家的馒头别家的面,我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想象完全是被城市大工业生产下的高精密度分工给异化了
【回复】温老说过了,70到80年代本来乡村都是多业态百业兴旺的,乡村里人白天一堆人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晚上又回去。谁只干农业是一定会死 ,就好像现在的政策限制那样也好比吃饭不可能只吃一两种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城镇化的原因主要因为改革开放的沿海经济模式而创造出的城市化,主要罪魁祸首还是当时很多农村的民企比较分散导致收不上多少税,也不上交税而创造的万恶之源。好像是这个原理,具体哪个视频我忘了[藏狐]
云彩上的鲸鱼:
其实我们就是在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人家成功了,我们借鉴,但是因为政治文化的问题,困难很多

【回复】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集队和我们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一样的吗?
账号已注销:
盯上农村的资源了,农民进城市打工创造票子,城市人拿票子买断农村资源,农民在城市年老了立足不下去,农村又回不去,让他们怎么活,就算农村让农民自己开发不足又怎么样,原来就是农民的东西,同理,城里人有十套房也不会分给别人啊,你不是个好人,不是站着农民的立场的。

【回复】放心吧真正有钱的看不上农村未开发的资源,都是城里被卷的快疯的才向往绿色生活
【回复】你心理太阴暗了,而且还很蠢。不考虑长远、不带动市民下乡不振兴乡村的话,现在的农村大量荒废的宅基地和田地,回得去吗??
【回复】回复 @我就是猫猫猫 :真是大聪明,大城市就留给你来卷了!
我才是s风林火山s:
为什么非要下乡?农业就不能是一种工作吗?住在市区,坐车去农田上班下班不行吗?

【回复】农业不能农场化科学化管理,你很难做到上班定点的模式,更像是一种弹性工作制,无休的那种。务农的工作量较为集中收益也远低于城市工作,过去主要是城镇打零工。严格来讲还不如7080年代我们村里搞生产队社办企业相结合的模式。 单纯务农想要规律化 搞成全年劳动量较为均衡,你得从事很多事项,那就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和管理以及科技水平,不然单纯人力着实有限。市民下乡可能优势也就在这3个方面吧,也必须经过实践和培训,而且保不齐就要缴学费,这学费还真不低
【回复】为什么不能住在农村去城市上班呢!
【回复】某专家的即视感,您知道什么叫农业么[doge]
Vivienne念:
有点理想化,我爸妈小时候就在村里,现在可不想回去。老家没人想回乡下去,小孩要念书不方便,老人要看病不方便,年轻人要打工不方便。

【回复】我这正好相反,我爸当兵转业在城里做公务员大半辈子。 退休后和乡下兄弟合资(兄弟有身份批宅基地)70万建别墅洋房。 起初说是为了给爷爷奶奶养老,方便以后做寿,办丧。 爷奶两年就相继走了。 我那两个叔叔就都出去打工了,还是要赚钱养老。 我爸却回乡下住,有退休金,闲的无聊,沉迷种菜。
【回复】我觉得还行吧。 这个爱好挺健康,可以减减肥。 其次,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总不会害自己。 之前我是挺不高兴的,鸟不拉屎的乡下盖房,花了近30W,不要时,想卖又卖不掉,不能变现的,纯粹扔水里,
这梦幻泡影:
温老师的想法太理想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在城市提供基础设施和在农村提供基础设施所需的成本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回复】现在生产过剩,而且许多人失业,这个反而还能解决问题。遇到合适的时机,困难反而会成为助力。而且现在已经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否则继续这样下去会越来越多污染,鸟笼,继续只会尾大不掉。越到后面转型成本越高。而且现在的城里人除非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否则大多都有精神空虚这个问题。城乡融合能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 虽然阻力是有的,但是我觉得这是趋势,且是正确的趋势。
【回复】教育,医疗,就业解决,农村比城市强百倍
【回复】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呲牙]
vevehxz:
说得很对,但是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唯一的希望是在城市生活过的,成为了有乡村情怀,成为了有知识的,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建设,前提还得是名下的宅基地还在,最好自留地还在。

【回复】回复 @这是青红这是白 :就是因为城市中产投资了房地产,温主张中产下乡,所以地产资本代表张捷才跳出来吧
【回复】我农村出来的,工作十年后,特别想回乡。
【回复】你这个前提挺难,以前很多人弄了非农户口才顺利上学,村里的地早没了。
如风的戈多:
温老的观点我同意,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解决呀!一直在自说自话!

【回复】温教授说的现象和问题我是赞同,因为我现实中也看到一些类似的问题,但是温老师的解问题决办法我觉得还是很难实现,至少是现在距离实施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一位宣传绿色农业的教授他的做法也是很好,但是他的研究项目很好很棒,我也很喜欢,但是现在只能小范围实验。农民土地是连在一起的,你用农药,我不用农药,虫子就是把我的庄稼消灭,我就是毛干爪净,大家都开展绿色农业,谁去沟通,谁去协调?你们教授的实验田是农业大学生在打理,而我看到的是,种地的农民基本都是低学历,高年龄的,50岁在农村是壮劳动力,让他们搞绿色农业,自己学会配置微生物肥料,谈何容易。
【回复】有人发声就是好事情,就有希望~~
【回复】这是未来大趋势!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当然了,以后你也可以选择待在城里!
梧树芒:
这个我支持。适当开放乡村土地产权,是很多城镇居民的愿望。我们一定能建设好,带动好乡村环境建设。到那时,才是大美中国。

美食作家王钢蛋:
我们乡村有很多高质量可以做溢价的特产。但是就是卖不上价。国内卖的贱,出口没人认可。现在谈农村经济振兴很困难,农民永远贫穷,农民贫穷乡村配套产业就没机会发展。。。所以问题出在没有文化影响力。产品的国际认可度低。原本特色产业要依附于强大的外宣,可我们的内娱在干嘛?捧臭脚的捧臭脚,捞钱的捞钱,捞够了润国外,豪车游艇搞一搞,花完了再回来捞。看不到希望。。。

乌木巴6666:
设计公司不会不懂海绵城市,现在新建工程海绵城市是必须项,应该是根据荷载要求没办法才选择了钢混结构

menardmx:
要深刻分析一下农民为什么离开农田去城里打工

演讲 社会 城乡融合 下乡 资本 温铁军 中产阶级 生态农业 市民 污染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