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卷的一届科举

作者: 筱箐玖分类: 小剧场 发布时间: 2023-07-17 22:07:26 浏览:355091 次

史上最卷的一届科举

假装它是个好名字:
状元是章衡,苏堤就是他提出来的,苏东坡主持修的,生前被三司使排挤出京,在地方流转,受上柱国,开国伯。 窦卞,官运不畅,冤死。 罗恺,耕耘于地方,恪守礼仪,以仁著称,生性寡言,性情淡泊,卢桐为其书碑,曾布为其篆碑

【回复】我在百家讲坛看康震教授的演讲,本来苏轼可以拿状元,结果欧阳修误以为苏轼的考卷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降了点分[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但是就算正常打分,章衡至少也能拿个榜眼,非常牛逼了。
【回复】您请求的音乐详细信息如下: 歌曲名:伯虎说 (feat.唐伯虎Annie) 艺术家(歌手):伯爵Johnny,唐伯虎Annie 专辑:伯虎说 (feat.唐伯虎Annie) 请求的时候歌曲已经播放至:N/A(总时长N/A) 谢谢使用! 音乐识别技术由 BiliApi 提供 (本次识别结果来自缓存。若认为视频投稿已经换源导致缓存失效, 请考虑使用-f参数强制识别)
【回复】回复 @自爆了啊 :苏轼策论第二,但诗不及格,嘉祐生宣有讲
我的小狗超可爱诶:
自古文章写得好的人多官场不顺,因为文学创作讲究别出心裁,观点新颖,要与众不同;但是官场讲究的是按规矩办事,凡事讲立场,突出一个和光同尘。苏轼认为秦亡于商鞅之法,可是商鞅距离秦灭亡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而且商鞅变法的理由就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后代没有根据时局变化,及时调整法律,最后这个锅却还要商鞅背,属实不厚道;更搞的是,苏轼还说秦之强盛是君王努力的结果。这下结合北宋当时一直被揍力求变法的时代背景,皇帝会认为苏轼骂自己治国不努力,变法派会认为苏轼反对变法,因为他diss了变法的灵魂人物[doge]

【回复】要是真能做到商鞅那样,军事会无比强大,去看看商鞅原著,所有统治者都想变成秦朝那样但是没那个能力,并且皇帝只要不胡搞,就对国家影响不大,所谓文人不得重用只能说统治者不傻,因为文人误国
【回复】王安石?据说本来是可以当状元的,因为文章里有个词触怒考官了被搞到第四
【回复】他这浑身是胆都用来给嘴加buff了吧,主打一个得罪所有拳头硬的大佬 [doge]
清衫走马上天街:
没维也纳艺术学院卷,连落榜都是人才[doge]

【回复】公元868年,大唐科举也很顶[doge]落榜生有个人姓黄[笑哭]后来被称为“冲天大将军”[吃瓜]
【回复】回复 @暗い影の太陽 :考不上那是冲天香阵透长安,阿道夫,考上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回复】不要小瞧任何一位落榜生[doge]
追爱奥特曼:
唐朝龙虎榜 和宋朝龙虎榜 宋朝之后没有了。 宋朝制举录取的名额极有限,两宋三百余年,制举登科不过廖廖四十一人,其中布衣出身者才七人。成绩入三等的人,仅有四人,分别是吴育、苏轼、范百禄和孔文仲。 up主功课不到位

【回复】阿婆主说的是有进士的是常科吧,你说的制举属于特设吧。
【回复】嗯。登上龙虎榜,身到凤凰池,可up确实没说是制举啊
【回复】你也没搞的太清楚啊,入三等还是分三等、三等次的。如吴育是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进士三等次,礼部第一。范百禄是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进士三等次。苏轼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四等,嘉祐六(1061,九月)年制科御试三等,孔文仲是嘉祐六年(八月)辛丑科进士三等次。
民族社会里森堡工人党:
6哪一届科举不难,就是那一届出名的人多罢了

【回复】回复 @哭唧唧的妙蛙种子 :你这是从结果推原因了[doge]
【回复】回复 @实践为王666 :你搞清结果和原因了吗?先有的这一群人才有的这一次科举 因为这一群人都是顶尖人才 所以只一次最卷
晨风轻语:
我比较好奇探花郎是谁 [doge]探花郎不是最好看的么 [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嘉祐二年丁酉科 ,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是不是没听过这哥仨?! 苏轼、苏辙、曾巩、曾布、张载、程颢、程颐、章惇、王韶、呂惠卿等或许不知道名字,但是一定知道他们名言的几位全在这哥仨后面。
【回复】回复 @山海经的小泽泽 :前三是一甲,第一状元,在金榜最顶端,二三是榜眼,在金榜左右肩,像眼睛一样。唐朝只有状元和探花,探花郎一般是最年轻的进士,有时一人有时两人,在鹿鸣宴之后的一场宴会上,折一枝花回到宴会上供众人欣赏。宋朝开始有榜眼,大概宋中后期前三甲固定成了状元榜眼探花。
晏小山a:
[抠鼻]科举考试可不是对应现在的高考。 科举士子可不是现在的小镇做题家。 古代寒门,也是门。李白杜甫高适苏轼韩愈王勃…blabla一大堆人,基本所有你知道的名留青史的人物。他们即使不是高门大户,也都是有身家资本的。 比如你常见忧国忧民颠沛流离的杜甫,你以为他只是郁郁不得志,他祖上是平顶东吴的平吴三人组杜预,祖父是唐初诗坛大佬杜审言,即使他爹这辈混得没那么厉害了,大小也是个县官起步,且能做到州司马也是省级官员了。 苏轼祖上也能追到唐代苏味道(和杜甫祖父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初唐文坛大佬,官至宰相)。其余就不一一介绍了。 没必要去说这个科举天团那个天团的,人家跟你不是一赛道。那个时代,人家是士大夫阶层,科举是他们的赛道。跟你泥腿子没有关系。 人家即使某一辈出现了子孙落魄,不得不种地啊什么的,人家也是有家学家教的。这个家学 和家教,可跟你今天的义务教育、国家的扫盲运动,不是一回事。今天这是平民教育国民教育,人人平等,社会主义。那时候是,你泥腿子(劳动人民)出身,不是被恶霸欺凌,就是被地主鱼肉。 寒门人家都是祖上阔过,现在没落而已。跟你实属不是一个种姓,只是在经济方面都有点儿穷,家里没人做官帮衬了。但不好意思,人家可是有人脉,有家学,有祖上名望哈。很可能,分分钟,努努力,就考个试翻身了。而你可不会有这个剧本。 你们,只能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好好当小镇做题家,努力建设国家,也让自己得到发展,这才是普通人的赛道。

【回复】杜甫的姥姥貌似是唐朝公主
【回复】所以说现在的人活得累啊。以前的人阶层固化,几乎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你一辈子的命运,有什么不满,只能怨天。现在的人阶层也固化,但你混的不好,只能找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你不够努力,才没成涨工资?
【回复】虽然但是,可以说很真实了😔
难道我不会流泪:
科举一直卷啊,宋已经是三年一次了吧,苦读三年博一次能一路从乡试杀到殿试的肯定都是狠人

马克沁主义:
最卷的一群人中老苏家一下子占了三个[笑哭]

爱吃丨折耳根:
要是这些人分开,北宋说不定多坚持几年

【回复】并不会,这届的进士好几人先后当上了宰相,北宋也一样完了
【回复】回复 @湖海新花 :大神太多了 内斗就多啊 分开党争少啊
【回复】回复 @爱吃丨折耳根 :没用,差着辈一样能党争
不过是个颓废的大叔:
之前学苏轼的文章天天被贬,感觉怪可怜的,后来查查苏轼的官职才发现,妈的,部级大佬下放到地方当市长。

【回复】部级干部当市长不就是被贬吗[吃瓜]而且去的都是些穷乡僻壤,现在条件都这么好了,西藏招公务员照样很难
【回复】回复 @up们没有下一次了 :岭南海南那次是党争激化,苏轼被当罪官按置了,不会有任何实权。跟之前外放当地方长官的情况不一样,之前的外放是苏轼自己要求的
【回复】说实话不太了解北宋的制度,感觉他当的市长貌似要比他之后当翰林学士(皇帝顾问兼秘书)自由的多,成就也主要集中在市长。子瞻的性格还是不太适合靠近皇帝
禾春合:
说文曲星,你为什么最后放太乙救苦天尊的神像,剪辑还是要严谨的

【回复】考不上科举苦啊!太乙快救救我[呲牙]
骑着树懒追炮弹:
听说这届科举里面不乏三苏曾巩王安石这样的天才,结果苏轼在这帮超级天才里面都游刃有余,可想而知苏轼有多逆天和妖孽[笑哭]

【回复】不能这么说,更多的事因为环境所逼,大多好的作品都是因为怀才不遇,或者官运不通,亦或者悟道之类的,你看历史上那些千古名篇,绝大多数是这些大文豪在逆境中所做!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元白等,就连诗作少张继,杨慎,也是在最低谷时写下那两篇千古名篇!!
【回复】回复 @何苦玩游戏 :那你说王安石做了啥?他整的都是啥玩意儿?对社会基本上也没啥用。
【回复】苏轼确实逆天,要他弟一直捞他。一生没做什么为宋有利的大功绩,还反对介甫先生的变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和李白半斤八两当个诗人做个小官差不多得了,别去祸害介甫先生了。也就介甫先生高风亮节把他调去杭州,换做别人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能活的这么自在
micropower:
其实是时代造就了这一帮古文作者。宋仁宗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经过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所以有那么多人人考科举。可惜录取人数太少,导致狼多肉少卷上天。

老大哥盯着你呢:
388/40万,这比例挺高了。河南每年不到100个清北统招名额,100万考生,相当于40/40万

【回复】但是这388是全国名额不是单独给一个地区的名额
【回复】这里有一点,北宋科举进士大部分来自北方。到了南宋,失去半壁江山和一半人口,反而之后的每届科举录取人数基本是北宋两倍,都是本地南方人士。标志了官绅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里就会理解了赵构等人为什么弄死岳王爷,不想北伐了。如果赵构坚持想北伐,他估计会被废或者被别人做掉。(不是替赵构洗白,在岳飞没死前,赵构已经在建康被兵变,被废了一次,差点被别人弄死,后面重新恢复皇位,那么代价是各方利益团体开会,需要牺牲点什么,岳王爷就是被牺牲的那个[笑哭])
【回复】以前的人口才多少,能读书的又有多少?你这个对比根本不成立[捂脸]
正吃文学者:
牛逼,你说宋,人家韩愈是唐的一本胡说八道

羊羊是只羊羊羊:
最后一个配图,骑的是九头狮子。不是up主说的文曲星。

十一梅果:
北宋的省试,依次要考四个科目:策、论、赋、帖经和墨义。当时苏轼在策的成绩不详,赋被考官挂了,欧阳修有爱才之心,于是把苏轼的论拉到了第二,然后苏轼最后一门墨义第一,总成绩才中了进士,中榜以后。朝廷给苏轼的官职,是福昌县主簿。福昌并非大县,官职也是一个基层的“判司簿尉”,可知苏轼的成绩应在第三、四甲之间,事实上,《宋会要》就明文记载了嘉祐二年殿试的前五名,依次分别为:章衡、窦卞、罗恺、郑雍、朱初平。欧阳修把苏轼拉到第二这个故事是苏辙跟他哥关系好瞎编的,即使故事原文的末尾,也有破绽,苏辙的最后一句话: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回复】所以,苏轼在殿试中了乙科,那就代表他不但不是榜眼,连进士及第都不算,只是个赐进士出身。
寸心客LJ:
宋仁宗文臣的质量也就只有明朝嘉靖能比一比了,严嵩、徐阶、夏言、高拱、张居正、胡宗宪、谭纶、赵贞吉

B站小剧场 中国 历史 科普 影视剪辑 科举 我在B站拍短剧·夏日剧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