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尽头依然无房无户口,逃离北京回老家三年后怎么样了?

作者: Sophie潘潘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09-27 12:05:00 浏览:176649 次

卷到尽头依然无房无户口,逃离北京回老家三年后怎么样了?

玩世大公:
感觉去一线城市生活如果还想向上奋斗就要做好在方方面面直面阶级差距的心理准备,top2毕业可能也抹平不了先发的积累,毕竟汇聚了全国的精英都是八仙过海。比如二十年前一线城市最好的几所中学的学生还有不少来自普通市民家庭,现在随着分层愈发明显学区也越来越重要,普通人想进顶级学校可能越来越难。

【回复】是这样的.. 拥有数代积累资源的人太多了,即使留在一线也未必能真的用到好的教育资源
【回复】回复 @Sophie潘潘 :我的家乡虽然在北京,也有很多亲朋友好友在北京,但因为出生在南方,所以对北京毫无感觉,偶尔回北京生活几个月必定要离开,感觉还是在南方舒服。
【回复】回复 @Martin-2005 :你说的这个社区大学毕业三年硅谷买房的美国在哪里怎么去吖?听得我都动心了也好想去[酸了][酸了]
外特白看世界:
随着精神自由度的增加,发现学历、房子、工作、阶层、资源、美食这些东西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反而是套在身上的枷锁,生命是极其有限的,这个世界上值得关注体悟的东西很多,在基本生活能够保障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自由探索的状态,幸福感会提升很多。下一代的教育,即使是北上最好的教育资源,也更多在映射成年人的焦虑和对所谓标准成功模式进行复制的企图,这种焦虑直面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吗?这种标准成功模式存在吗?还是是我们心里面的幻像?这种教育模式下,如果下一代20来岁就对人、社会、自然的规律丧失了兴趣,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欲,不知道自己喜欢干点什么能干什么,继续按照自己时代所谓的标准模式往前走,不见得是好的教育。

【回复】你的观点我们同意的,所以会觉得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找到人生志趣是最重要的。我们自己也是追求一种更平衡、精神丰富的生活。落到实际的城市选择,我们会采取更中庸的思路,既不对利益比较汲汲以求,也不完全脱离现实考虑
【回复】东亚怪物房你以为开玩笑呢,都是一代比一代卷
【回复】到北上就代表套上焦虑的枷锁?想法太片面了,在哪里是提供一个起点和赛道,但是并不妨碍你去关注人生本质的东西,不妨碍自己享受生活
yuzuvae:
潘潘你好!以我个人的想法来看,还是待在杭州这样的城市比较好。也许你已经习惯了高压快节奏的方式,但让子女待在这样一个环境未必是一件好事,别说小朋友了,又有谁是本性所使去过这种狼狈的生活呢。之所以说“狼狈”,是我对北京上海很多人生活状态的观察,感觉即使他们可以拿到小城市几倍的收入,但总觉得看着不像人,像是一个机器,被压榨锝有些疲累的机器。我以为的人的生活至少应该是比较有自主选择权的,而不是被潮流被力量裹挟着、压迫着向前。这样的生活不见得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代价的确很大很大。 当然,我前面这所以这么说,是视频里的悦哥的形象是比较偏佛系的,所以我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毕竟两位up主都是top2毕业,至少如果想卷还是可以卷得动一些的,故也不排除你们的孩子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继续去卷,但我希望这是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是ta自己真心渴望那些必须靠卷才能获得的东西而去卷。所以我这里给出的建议是什么呢,既然两位up主同时拥有上海和杭州的户口,那就不妨暂且先以这样的状态继续工作,作为父母把支持选择的条件创造好,孩子是什么性格其实很小就能看得出来,让ta自己选择ta到底想要什么。我觉得也不必担心让小孩自己选择这件事试错成本太高,毕竟你们孩子的起始点至少是在杭州啊,杭州的教育资源固然比不上上海,但也不至于说天上地下。多给ta一些体验杭州和上海学习模式的机会,ta应该会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的。 固然人是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卷而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连只是慢悠悠地吃饭、无所事事的发呆都做不到,那这样的生活,对自己本身而言,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

【回复】谢谢你写了这么长!完全同意了
【回复】在不同城市都工作过,其实感觉大城市都大差不差,尤其成都杭州这些新一线,工作压力没比北京小,只不过北上房价太高了
西森Yuki日记:
冒个泡,这里是和潘潘五道口男子职校同届同学院的某位上海妹子,一直默默看你的视频ww 我个人感觉上海的教育体验很好。我小学初中只是区里较好的学校全市不一定排得上号,但高中是四校之一华二的,我们学校学习上不用说,全年级将近一半的人都能去清北复交,而且大部分都是自主招生提前走的,名额给的非常多,除此之外学校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大学里有的活动我们高中全部都有甚至更加丰富,志愿活动、社团活动、选修课、艺术节、文艺汇演、科创课题、人文素质讲座、集体外地旅游、海外游学交换等等,有利于开拓视野,成绩好的同学里少有只会刷题的,我感觉这是其他城市学校不一定比得上的。此外身边同学的视野也不一样,很多比我大学里碰到的人都有更成熟完整的世界观,我始终认为我初高中碰到的优秀的人比大学里认识的更多,大家的世界观也更接近。 不过我觉得哪怕是为了教育,也可以生孩子后到上小学左右,利弊思考全面才搬去上海,生孩子后的想法可能也会变,到时候自然会有答案。

【回复】居然是同学!谢谢分享~ 确实浙江这样的学校少很多,虽然我自己读的杭外也是类似的很自由很丰富,但现在也是另一个故事了。我目前也是倾向于像你说的走一步看一步,等需要的时候再想办法去上海的学校,希望到时候这件事没那么难~
【回复】回复 @清绝之君 : 我小学是华师大附小的呢,但同学根本不如高中优秀,毕竟高中除了小部分自主招生大部分还是中考考试进去的。高中比大学优秀大概纯粹是地域,上海vs.全国各地成长环境带来的区别。
【回复】因为华二进去一定程度上会筛选家庭,所以自然高中会比大学更优秀,人是无法在一代人成就的。如果你去华师大附小,你会发现生源的优质程度比华二更离谱。
好运纸包鱼:
我会觉得人生是一个过程,永远卷、鸡自己鸡孩子是没有尽头的。感觉周围很多Top 20美本、藤校本毕业的朋友人生也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fancy,说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啦,我会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氛围、帮助他去建立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识才是更重要的。然后让他选自己想选的路,是高考还是出国还是别的,其实也就不会那么患得患失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不会执着留在北京上海,对我来说杭州也会很好,一家之言嘿嘿。祝潘潘和悦哥越来越幸福噢![爱心]

【回复】同意~ 我们基本也是这个思路[保卫萝卜_笔芯]
【回复】回复 @xx心碎小猪 : 你装你妈呢?别人朋友你也装逼?有你妈的优越啊,还不是底层人一个。
【回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努力还是可以做到,但是外界的影响就难了。除了睡觉时间外,孩子在外面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因此周围环境(学校,生活所在地)在塑造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举例来说,选择将孩子送入藤校或是其它好学校,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他们接触到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和事物的机会,个人感觉,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周围环境和与朋友和同学的互动对他们的成长影响绝不比家庭环境的影响小。
美食月月:
教育资源北京肯定是no.1的,毕竟潘潘是南方人,又是浙江人,文化和风土人情是适应的,上海是移民城市,各种菜系甚至各国料理都可以吃到,10年已经不算次新算老破大了,我认识的浙江有钱人都会在杭州买房,而全国的有钱人会在上海买房,所以上海的核心房源还是有金融属性的,如果潘潘公司在上海那应该有上海社保又有上海户口可以考虑打新的,毕竟房子还是和学区以及圈层绑定的。

【回复】我们比较想一步到位买个大点的房子,在上海好地段的大房子着实是超预算,加上这年头不敢背太多贷款[委屈]
【回复】其实跟哪个城市无关,跟爹妈的阶层有关。杭州的权贵家庭,压根也不发愁教育。我亲戚家两个娃今年一个女孩复旦,一个男孩牛津。其实,我压根不信他们是读书的料。无非爹妈有钱有势,钞能力铺路。其实,他们的爹妈都是学渣,无论遗传基因或者家庭氛围都不足以养出学霸。有太多狗腿子会为有权有势的权贵后代搞定教育的事情啦。
【回复】回复 @xx心碎小猪 :国内的租售比都低的,我觉得这个取决于你的持有成本,比如我这里08年的房子,开盘价几十万一套,15年200多万一套,现在六七百万,租金七八千,对一手房业主来说回报是很好的,而三四百万的老破小,租金四五千,但其实最初这种老破小的获得,不是动迁就是单位分房,没啥成本的,现在去投资房产,谈什么租售比,已经没意义了,更多还是考虑居住属性。房贷利率也不能横向去比较,比如日本香港本来存款就是低利率,租售比是正常的资本市场的行情,那房地产就是一个好的投资。
夺命脚:
去上海沪漂了两年的北方娃表示,有没有北京户口最终的归宿还是北京。 杭州作为新一线互联网卷王,租房买房支出不比京沪低多少但是城市价值低很大一截,工作环境也完全谈不上轻松自由。 北方娃受不了江浙沪的潮湿环境。家里买了2000块钱的商用除湿机一年从头开到尾 杭州上海也是满大街网红快手菜,重油重辣,本帮菜还偏甜,摄糖警告5颗星。 我住北京至少想吃个清淡的鲁菜能找到馆子。

【回复】哈哈哈这个体验真的是因人而异了,本浙江人就是每次回趟北京被干燥得喉咙冒烟,一年四季开加湿器[笑哭]
【回复】在北京待了 6 年,忍受不了,北京市政效率太低了,房子太贵了,要不就是太偏远和太破居住体验太差,在北京大家相对讲义气不讲规则,自然风光也是一言难尽(人文拉满,但个人更喜欢亲近自然)。不过提到气候,我到时候挺习惯北方的冷和干(并且最难忍受的雾霾貌似 15 年我离开后就没有了)
【回复】回复 @Sophie潘潘 : 所以问题退化为了如何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的家乡之间做选择吗,真是甜蜜的烦恼啊[笑哭]实名羡慕[笑哭]
秋梨不知春:
从小在深圳长大,现在在广州读大学。感觉自己适应了深圳的生活节奏之后在广州快得像个异类(虽然我是一个不爱社交的i人,但是去散步啊、参观博物馆啊或者去图书馆看书都会觉得自己好着急的样子)。想问问姐姐怎么样能比较好地适应一个城市的节奏呀~

【回复】我感觉遵循自己的节奏就好啦!城市也会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但不用主动硬掰
【回复】回复 @Alpha朴瑞pray : 感觉深圳节奏快一些,各方面规划和习惯好像更接近香港那边更严格一些(我有个跨境生同学分享的),物价广州可能更友好一些。然后深圳的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能不如广州那么紧密。其他的我来广州时间也就一年多,也不太爱出去,出去一般是一个人逛逛博物馆或者去图书馆学习和做志愿,所以了解的也不太多
【回复】我是反过来 广州人来深圳工作 半年内压力大到大病了两次(两次新冠)
祝大家天天开心-:
感觉对姐来说定居杭州最担心事是孩子教育吧哈哈?我觉得国际学校有时候确实教的东西广度和深度都低一点,义务教育阶段在顶级的公立打好基础其实蛮好的,我认为杭州的公立绝对可以满足高中以前的教育需求。北京上海的顶级公立当然更是厉害,但是相对来说也很难卷进去。至于高中大学阶段,如果在国内上肯定是最看重学校平台,这阶段重在积累眼界和人脉,大学也就那几所满足哥姐对孩子的期盼吧哈哈,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确定性最大的选择是鸡自己,在孩子高中之前一方搞定香港身份或者外籍,对于你们来说用心的话并不太困难,可以去了解一下

【回复】不过我确实觉得高中阶段开始就没必要在浙江上了,对于小孩来说在浙江这种地方参与统一的高考选拔是吃一种没什么用的苦…投入收益比太低了。高中阶段已经到了学着整合自己身边各种资源的时候了,一直埋头刷题挺浪费时间精力的
【回复】回复 @bili_72703908764 :香港有人才引入政策啊,几所顶尖大学毕业生满足条件可以入香港籍的,一般人肯定就比较难了
Bruce神雕侠侣:
在上海呆过两年,户口也落了,后面还是回了老家。生活开心最重要,在杭州开心就留在杭州。保留一方的上海户口。以后读高中的时候找机会去上海,参加上海高考就行,这个还有十几年。先好好享受杭州的幸福。

【回复】回复 @Sophie潘潘 :自己开心了,小孩才能开心。自己都愁眉苦脸的,小孩无法健康成长。
【回复】这确实是最平衡的方案了!
【回复】回复 @Piscesllc :集体户口放着,之后买房就落成居民户了
知府大人今夜有事:
浙江高考太痛苦了,不过现在也没有浙江数学卷了…有机会还是杭外出国吧,当年杭外抽签没中真是竟无语凝噎,身边杭外的大多去向很好

【回复】我进杭外那年赶上了全省选拔考试的好时候,几年后就变成仅限杭州+抽签再考了… 哎但下一代的话…现在的杭外也不是以前的杭外了[委屈]
【回复】回复 @Martin-2005 :怎么今天又在b站被诊断为《牺牲品》了哈哈哈,网络世界好有趣
【回复】回复 @Sophie潘潘 :听起来就难,我反正是让我家小孩全跟母亲的日本国籍了,我打算以后让他们回国冲冲清北,政策不变的话应该挺简单的吧,我认识的华裔朋友很多学渣都能上复旦同济,虽然我不认识混子上清北[笑哭]。中国这个升学真的曹丹
何處有香丘:
北京给户口的工作买不起房 能买得起房的工作不给户口

【回复】笑发财了,太真实了!我俩都不愿意为了户口改变职业选择,所以现在走了纯属活该[偷笑]
【回复】回复 @晓梦轻寒 : 很多都是这种组合。见过很多互联网+体制内的组合
【回复】我同学夫妻俩一个在投行一个在发改委,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了[笑哭]
nanokaleaf:
‘此老家’ 不是 ‘彼老家’。北、上、广、深、杭州、南京、天津.......这些城市,差别并不是那么太大。UP主是在<非常好>和<比较好>之间做选择而已,并不是 '一线' 和 很多人的 ‘345678线的小城市老家’ 这么大的区别,没那么大的纠结。 严格来说,UP主说的是,‘离开一线’ 去 ‘新一线’,依然是国际化大城市。

【回复】回复 @小卉卉の泡泡机 : 大多数人的回老家,真的是回小城市小县城,和一线城市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种从上海回杭州的情况,呵呵......你看,你都开始做对比了,就说明还是可以比较的。 我回复的意思是,UP主的选择,其实是在两个都很不错的地方,选择以后综合情况更好的。老百姓不会感觉到住在杭州能比上海差多少;特别的,杭州本地人在杭州有房子,大概率,居住情况比去上海好得多。
【回复】回复 @小卉卉の泡泡机 :[吃瓜]你看这个没用的,税都是大企业交,没企业就没税。杭州余杭区有阿里巴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就给你干到了300多个亿,你能说余杭居民比周围都有钱吗。 一个阿里巴巴就占杭州六分之一税收,他要是搬到穷省份,能顶你2个省会的税收,那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上海也是一个道理,居民工资高不了杭州多少,房价贵多了。
JamesX222:
偶尔刷到,忍不住留下第一次B站的回复,希望有一丁点价值。39岁,北京工作9年,杭州生活9年且定居在此。05年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内工作(也拿到了北京户口),14年辞职到杭州互联网大厂工作。17年把户口和房子都从北京移到了杭州,认定这儿是我喜欢的城市。工作中认识了我老婆,两个人在一起6年了,过得开开心心。之前在北京13年的生活恍如隔世,交通、空气、建筑、景色、市民素质……是的,我就是个北京黑,顺带排除了在上海这样同规模的超大城市生活的选项(毫无贬义)。 除了喜欢杭州的生活,我和太太都不太考虑小孩子的高考难易程度。我们一致认为教育首先是家庭环境,父母是否能做出好的榜样。其次学习是每个人自己一辈子的事,正如人生是场马拉松,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反而容易摧毁学习的好奇和热情。而且身边太多例子,曾经的学霸并没有一直霸下去,甚至暴露出一些共通的弱势。 比如,我自己本硕都还算是很好的高校(北大、剑桥),但我太太没有读过高中(她14岁就去参军了,三十岁时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去澳大利亚读了个硕士),而这丝毫没有妨碍我们成为灵魂伴侣,互相滋养,共同面对生活的喜乐忧愁。 中国人条条框框太多,容易迷失而后焦虑而后不快乐。实在需要到内心深处,到生活实处,到价值高处去找适合自己的坐标系。 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回复】中国人条条框框确实多,什么高考后必须立刻读大学,大学毕业必须立刻读研或工作,工作稳定了必须结婚生孩子,等等
【回复】回复 @走北口 :肯定是被戳到痛处了才反应那么激烈,“我不爱听”,首先这是“看”到,不是“听”到,其次不爱“听”就麻烦直接划过去,人家又没有抱着你的肥头大耳吼
bengdouer:
以你们俩个的能力和收入水平,在上海定居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有难度,生活成本不是问题,还是看内心的追求吧,随着年纪增长,对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考量也会有变化

【回复】感觉现在已经比以前更倾向于家庭了,放在以前我是觉得不愿意回杭州的[笑哭]
ru13816266171:
北师大本硕毕业,目前一年30k,周围同学全都买房留下来了

【回复】其实想留是可以留的,进体制弄个户口,然后攒钱贷款买个房。但我们一方面不想为了户口改变职业选择,另一方面不想为买房付出太多,只想全款一步到位买个大房子,所以北京对我们来说就会变得很鸡肋
【回复】回复 @F불꽃놀이 :目前主要考虑到双方父母和悦哥的工作,还是没有移民计划
chenchengbilibili:
男方一直不看女方,并且眼神闪躲表示内心的抗拒,虽然女方一直在规划未来后续还是双方深入交流下吧,不然很容易分

【回复】我们结婚三年多了感情很好~ 平常每天都有很多深度沟通,谢谢关心~ 拍视频为了后期剪辑方便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他面对镜头本身也不是特别自在,所以会有影响
【回复】除了眼神,还有一个小细节,女生说,周末回杭州更加自由。男生立即反驳说,那是她的感受,我本来周末可以好好躺两天,现在也变成上班了。
【回复】回复 @瑶瑶lucia :哈哈 看过我们以前vlog的老粉都会知道,是我俩之间互怼模式[脱单doge] 故意的
茅台是只蠢喵:
不会有教育问题的,等你们的孩子出生之后,国内大学的名额比孩子还多,出生率在疫情后断崖式下跌,现在的结婚率也不高,没有孩子还卷什么教育

【回复】一定程度上是的,但可能考几所顶尖大学的难度,并不会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而明显降低
【回复】回复 @宇文觉越_Abre :嗯嗯这也会是一个开放的选择!不过小学+初中阶段还是不太想让小孩读国际学校(中产返贫四件套之一哈哈哈),还是会存在不同城市的教育质量&竞争难度对比问题
【回复】回复 @ZHIYING2015 :我们目前也是这样打算~
Silentexcllent:
作为上海的娃妈,我们家里两口子也是名校毕业外企高管,想客观告诉潘潘,其实我觉得浙江高考的公平性真的比上海要好很多,新闻里经常能看到浙江三线城市邮递员的儿子考上清北,卖凉菜的女儿考上清北。但是在上海,其实没那么公平,普通孩子不砸钱能出道的真的不多。上海聚集了太多的名校毕业的聪明的家长,聚集了太多的精英,也聚集了太多有钱人,还有有权的人,教育是非常卷,孩子们的能力也是非常强,被硬拉出来,家长也要砸钱去努力投入,说真的孩子还是挺累的,上海孩子要付出比浙江孩子更多的努力。话说回来,杭州的教育也不差,毕竟有杭外呢,马云和黄峥也都是杭州的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吧,而且都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

奋斗 北京 上海 杭州 北漂 一线城市 回老家 躺平 城市选择 年轻人反内耗自救指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