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男白女couple-中国男性在西方社会的“性缩力”

作者: TyXu阿泰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3-12-27 15:41:59 浏览:182848 次

亚男白女couple-中国男性在西方社会的“性缩力”

大魔王aii:
我是真的觉得没必要迎合他们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了……

【回复】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迎合需要更大的勇气
【回复】在国内都得考虑怎么维持一定形象在乎亲戚怎么看父母的人,不可能出去外面了有勇气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回复】不只是种族的圈子,即使是同事的圈子,同学的圈子也有这种现象,不融入他们会让自己很难受,尝试融入的过程也很难受
肥帅:
有点过于自卑了。跟中国人玩有什么不好的,一起吃中餐,用中文交流。韩国人也是跟韩国人玩,印度人也是跟印度人玩,黑人跟黑人玩,这不是一件非常符合常理的事情么。 使劲融入白人圈子,本身就是认为白>亚,这件事本身就带有种族歧视。 健身之类的,真不用强求,亚裔已经是身材最健康的种族了,别的族裔肥胖率都高到哪去了,怎么反倒成了亚裔需要多运动多健身。 消除对亚裔的刻板印象,还得先让亚裔自己不歧视自己。

【回复】回复 @星星薯哦耶 :你无敌了😂😂
【回复】回复 @星星薯哦耶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你要是再在美国生活多一会,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没什么厉害的,露出胆怯人家就会欺负你,所有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其实我觉得大部分美国人都挺蠢的🥲🥲
【回复】回复 @星星薯哦耶 :你好像很骄傲[哦呼]
科学修仙顾问:
根本上还是不想做异类,没有挑战秩序的勇气,在东亚被裹挟着性压抑,到北美被裹挟着性开放,内心不认同“把女伴当成彰显自己受欢迎的工具”,但还是会为了迎合秩序接受这种思想。 对秩序的塑造、遵守和维护,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我们有生命力,有活力,不应该做任何错误思想的守墓人

【回复】不敢解构主流的叙事与秩序,害怕承担后果,不愿相信倡导“多元文化”的欧美社会背后的恶毒真相与结构危机,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没有达到社会设定的标准,最终被大他者克到死。
【回复】回复 @贱贱_Gyin :每当想起自己的IP,上网辩论都多了三分底气😂
【回复】性魅力的问题,跟性压抑性开放有啥关系
鹰笛Indie:
圈子不同没必要硬融,有白人、黑人想主动融入亚裔圈子吗?除非是一些爱好圈子,不然就各自玩各自的吧。

【回复】就是这个问题,为啥没有人想融亚洲圈子呢?因为在外的鄙视链里确实亚洲文化地位低一些。你可以去尝试强大内心不受这个影响,但是这个现象本身是存在的
【回复】不融于很快就会遇到事业天花板
BuyHigh_SellLow:
up能这么坦率,说明已经自恰了,得到了真正发自内心的进步。

【回复】是啊,看他现在整个人的状态和他放的自己以前的样子就已经很不一样了,感觉沉淀了很多
【回复】但其实亚洲男性,中国男性怎样,我们自己说的算,为什么要把评判标准较在别人手里,我们专注自身改变不就行了?
【回复】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他得到了“结果”。有些人可能一直都不会……
KiDDiE_:
我感觉我室友就是一个性缩力拉满的人,除了上要签到的课以外足不出户,0运动,0社交,穿破洞的袜子,在学校餐厅点菜只用app点单,不敢和收银员说话,对当下的影视音乐游戏一窍不通,我对他的感情也很复杂,每当我试着和他发生一些对话,我总会以感到无聊而尴尬收尾,久而久之我们的关系也就渐行渐远了,昨晚他跨年是一个人在宿舍跨的,而我去朋友家一起吃年夜饭,不过回来看到他好像一脸难过的样子,可能是因为我以前会象征性地问他要不要一起去而这次没有,我现在只能祈祷他赶紧毕业回国了[笑哭]

【回复】我只能说,如果你会觉得怕因为和他走一起别人觉得你不够cool的话,自卑的也是你,我以为决定要不要和谁一起出入一起玩耍的原因是你觉得他有不有趣或者想不想和他做朋友,没想到居然是“别人会觉得我不够cool”
【回复】为什么这叫性缩力[大哭]为什么你们都看不起/躲着这样的人。我觉得我和他差别不大啊,我也0运动0社交,一直穿那一两件外套,我跨年/过生日也会一个人在宿舍,不过我可以和任何人正常交流。我不觉得这种生活状态有什么问题啊,不影响别人多好,多自由。我眼中的“性张力”就是有热爱且擅长的东西,书呆子怎么了[大哭]
【回复】回复 @KiDDiE_ :这个赛百味,明显是服务员的问题,为什么这件事都能解读成你室友的问题呢,是我的话肯定会觉得这个服务员真不专业。感觉不管是谁有问题,在你眼里都只能看到你室友性格孤僻的毛病,这样很不好
奶油草莓栗子糕:
我作为一个没出过国留学的中国女生看完心里五味杂陈。。。。。。为了受欢迎而逃避对真实身份的探索。。

【回复】这真的很真实,在环境中就是会被环境所裹挟和影响的,除非你呆在自己的世界不出去。你要在那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就像你在北京要学习生活和工作一样。但是你接触的人会因为你的长相特征先入为主地对你有看法,这种歧视是很微小的,但是融入在方方面面,你去买东西收银员鄙夷的微表情也好,你在路上走突然有人在你身后突然嘲讽地大笑也好,无一不在证明你是不被接受,不受欢迎的。但是你要在那个社会生活下去,你又必须融入进去,除非你有超越阶级的金钱。所以你必须迎合他们的主流审美,必须cool起来,才能不被欺负。
【回复】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为了受欢迎,而是为了至少被平等对待,不被歧视和欺负。
【回复】这不只是出国的问题,本质是阶级问题。你如果和在北京的外地朋友,家境不太好的那种,聊聊天,应该能感觉到这种心理是普遍的。
太行盜寇:
真的是很诚恳了,但我还是想说,这种由于历史决定的流俗的意识形态上的劣势给我们的压力,个人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如果你是去求学的,并且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求学并站稳脚跟的,那么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土生土长的、有合格的常识和知识并且有那么一点思考和阅历的中国学生,完全没必要在面对其他任何所谓发达国家的学生心生自卑,我们的土地上诞生过如此多的英雄,离我们如此之近的剧变的近代中国的种种割裂、跳跃、回溯和深厚的文化积蕴下的多样性生长出了那么多坚实的、生命力旺盛的东西,这只会让意识、领会到这些的中国年轻人更优秀,远比英美澳这种英语母语国家的生长在花瓶里的学生优秀 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向和有想法的法国人交流,在一个革命不再的时代如何看待你们的遗产,你也可以向有想法的德国人请教,ta如何看待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如何对二战叙事的扭曲以及德国民众负罪般的对这种叙事的皈依并以至于丧失话语权----德国还不是精英教育,但能去Uni(中国留学生去的基本都是这种)的学生在上一个阶段的Gymnasium(文理高中)每年都要读几十本书,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有自己的见解想法,语言不好、我们看起来不一样、习惯不同都不是什么障碍 真的没必要去强行挤入以party文化为代表的享乐主义的圈子然后让自己强行适应甚至伪装自己,你作为一个饭搭子主动融入一群饭搭子谈什么尊重呢?这个语境下有尊重可言吗? 在这一点上中国学生真的不如印度人,在德国这么一个相对排外、对有色人种比较冷漠的国家,我认识一印度同学能操着稀烂的口音大大方方地和老师侃侃而谈,真的让人佩服

【回复】最后一点比较同意,在与同龄人或者老师教授的交流沟通方面(不限于学业上),很多印度学生做的更好。而我身边很多(或者该说大部分)中国同学没有那个勇气或者意愿去对外交流。我们总是害怕犯错[喜极而泣]
【回复】三哥在自信这方面确实从来不输[笑哭]
贱贱_Gyin:
你真的太勇敢了,可以在屏幕前把自己的伤疤揭开。其实我感觉很多在国外的人,因为自己民族的某些原因,总是特别羞于耻于承认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可能也大多是想融入本地人环境的一种渴望导致的。像我就羞于在人群中说中文,表达自己是个中国人,但是我很羡慕我的朋友可以在很多人的面前说中文,尽管自己语言很好,在碰到不懂的专业词汇时候也可以去拿出翻译软件进行交流,这是我做不到的

【回复】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话,别人怎么认同你呢?
【回复】朋友这种东西对于老外来说就是调剂啊,今天空了想喝酒叫一个出来,明天不想喝了就ghost,很正常的事,为什么要硬融他们的圈子,反正我是见过好几个为了融白男圈子天天和他们去pub喝酒还尝试叶子的男生
【回复】回复 @贱贱_Gyin :那我觉得还蛮离谱的,反正在我看来我是啥国家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说,融入就另一回事,因为其实你不管多融入对方,他们都不会把你当本国人
SiriuShadow:
我个人感受是和大的时代背景也有关。我是14年出国到美国读大学,那个时候虽然政治竞争等因素也都在,也见过各种各样的yellow fever(指专门性化亚洲女性的男生,尤其是白男),但我总觉得当时关于种族和国籍的身份认同不是你生命中的全部。很多事不需要站队,民族就只代表了你的文化与长相,不是一定要牵涉政治社会立场的,就没有这么大压力一定要对自己有多明晰的认知。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逆流与顺流同在的时代。一方面社交媒体和主流环境在改革和强调摒弃隔阂,抛除偏见,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反而越发紧张,带有政治立场的媒体更多的是增加和煽动仇恨。身处在这种对流的漩涡中,尤其是更年轻一代的孩子,一定是会紧张和焦虑,不知如何选择的。我们这代的圈子之间也不互通,你多少也要选择多和美国人玩还是中国人玩还是其它国际生玩,但这个选择没有那么重要,你随时可以切换。更年轻的孩子好像就没这么简单了,那必然带来一种映射到自我认知的迷茫。

【回复】回复 @tokitoki- :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如果告诉你b站上的美国形象很不真实你会相信吗?有脑子和没脑子的人全世界都有,但输出到国内的一般就是抽象人合集。 其实因为做我这个领域(核物理)的中国人偏少,我的朋友里美国人和拉美人比较多。我对象也是拉美人。我们组里都没有中国人。所以谢谢你觉得我理智,但美国人并没有b站展示的那么抽象,起码高校里的同学都是很正常的。毕竟如果真的那么抽象这边的社会结构应该早就崩塌了。
【回复】回复 @tokitoki- :我是女生哦。不过这边play hard work hard的人也很多,像我们这种国际合作比较多的分支开个会也是天天喝(更那啥的也有)。不过大家都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圈子的,你说那种特别专注学术的人我也见过。
【回复】回复 @SiriuShadow :啊? 我没有,,, 你在b战搜 满嘴顺口溜,你要考研呐 是个梗。 我是真觉得你说的挺好,第一段,讲的确实是这样,大部分人作为普通人,站队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更重要, 第二段,确实现在很割裂,所以才会产生恨郭的和小粉红对立这种关系的人存在。经历过事的会产生自我认知,有自己的理解,没经历过的只能听风就是雨。
Everlyn_:
我现在就处于你描述的那种状态[笑哭]开始习惯健身,逼自己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学了滑雪滑冰潜水就是为了让自己更cool融入这边的圈子。但是尽管这样还是发现自己打心底里不喜欢这边的一些hook up文化。我们的心态惊人的相似,我在陌生人面前装过abc,不过我还加了一条有意的少和国内留学生往来…因为如果和留学生往来更多就和这边的圈子疏远了..我也试过跟中国留学生一起组饭局,结果同行的人小团体一起走,还有个留学生男生身上香水味很浓很刺鼻路上行人都转过头看我们,我当时脸上火辣辣的那种羞耻感很难表达出来

【回复】我也一样,刚到LA拍摄lookbook,因为身材矮小,客户的搭配师(其中一个是abc)在最开始(不怎么会英文,专业交流请的翻译)都以为我是模特的助手。后来交流方案,那种惊讶我是主摄影师的表情,我至今难忘。意外交流到时薪的时候(在国内1200-1500r/h,在LA350-400美元)能听得出极其不相信的赞扬“你可真厉害”。以至于我那段时间基本很宅融入不进去任何群体,去的最远是大学生叫我圣巴巴拉加州大学。
【回复】你这属于自己自卑啊 跟哪里人没关系啊
【回复】回复 @inroselover :这边欧美人都是很友善的,我是女生 比较健谈 融入倒是没啥问题,但是我还是接受不了他们天天party 动不动约个刚认识的女生激情一下,总之是我自己选择和他们渐行渐远,最后走的近的欧美朋友都不是那种“cool kid”。感觉教育体系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性格,有没有那个主动和别人交谈的勇气。
TrissMerigolds:
我告诉就是实力不够强大 我们无法面对西方的诋毁和污蔑现在国家实力国力的提升我们根本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想法,而是别人要揣测我们的想法[doge][doge]只有国家强大,民族自信才是我们自信的开始

【回复】主要是欧美掌握话语权,他们喜欢定义贴标签,而且媒体舆论把亚裔,尤其国人刻板印象固化
【回复】回复 @静水流深166 :对,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实力也上去了,我们也有自己的媒体,为什么要听他的?他定义什么就是什么
【回复】宏观叙事是宏观叙事,和咱百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事实是国家更强了,受到的诋毁更多了,普通人出国后受到的排挤也更强烈了,哪怕在国内,洋大人也受到好多优待咧,拿什么树立民族自信
涪茗茗w:
想补充一点,还有一点就是西方女生普遍对亚男(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或者说是约会体验就是厌女,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不过显然up说出了视频里这些话,已经不在这个行列里了),亚女所谓的“受欢迎”本质上也是一体两面的——西方社会对于亚女的刻板印象就是贤妻良母,会伺候男人,不如西方女性“女权”,亚女受欢迎本质也是一种厌女。

【回复】白女的价值观确实是很矛盾的。嘴上说着要尊重女性,心里期待的却是沙文主义浓厚的masculinity。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权主义也同时潜移默化地形塑了西方女性的价值观
【回复】不过最近刷社媒也看到了另一种声音,有一些西方女生觉得中国男人(是的不是亚洲男)大方绅士,总是pay bill[笑哭][笑哭][笑哭]还有一些是喜欢kpop和二次元的也愿意和亚洲男接触
【回复】回复 @无所谓遥遥领先 :我必须强调一句,你这种ez是谁都看不起你的[呲牙]
雪雾画自己:
完全理解。本科那阵我也装过abc,刻意疏离其他中国学生,因为那阵想被当地群体接纳。装逼了两年,后来累了 不装了[藏狐]。该干啥干啥,我付学费是来学我的东西 画我的画的。幸运的是我们专业(艺术类)的美国当地学生人都很好,也没有人care你是否合群,各画各的不牵扯。也可能艺术类本来社恐就多,当地学生也害羞,没人“合群”[藏狐]

【回复】回复 @一只面包狗-- :人会趋向于和自己类似的人建立友谊 在美国和我关系很好的非华人也就一个印度人 别的都是中国人(很广义,我认为大马华人本质也是中国人)
【回复】回复 @一只面包狗-- : 不是那个圈子强行融入一没有意义 二浪费时间 年轻时也看着别人一个一个小团体小团体的 觉得他们很有意思 又有种自己不合群总边缘化的感慨 后来发现自己和这些人根本get不到共通点 而他们看似铁板一块内部也有各种矛盾 甚至还闹出过寻死觅活的事 到最后大浪淘沙 能留在你身边铁杆好友也就那寥寥一二三人 甚至在某天这一二三人都不会再见 反而愈发享受起了孤独
【回复】我想问个事,为啥不能只和亚洲人玩,或者只和中国人玩呢,因为我们学校很多少数民族,我看那些少数民族平时都是抱团的,有自己的圈子,反而我想试着融入了解一下,还融不了
念情亦惜缘:
我没装过ABC,但是我不得不说6年还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一些行为的,以至于我现在经常会被刚刚来西班牙留学的留学生当成当地华裔[笑哭]当他们说出那句:哇,你中文好好啊,我还以为你不会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哭还是笑好,笑的是这么多年了算是融入当地了,哭的是面具戴久了就长在脸上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戴着还是我本来就这样

【回复】入乡随俗是好事,没必要那么沮丧。人在国外生活保持乡音不改就行了,就连在国内也逃脱不了地域潶的刻板印象,所谓国外亚裔刻板印象更是洒洒水啦,大家讨厌ABC也不是因为容貌或气质,而是某些出格到完全没有立场的行为
【回复】回复 @卑微滑板LONG :其实有的时候会觉得哪里都不是我家,中国不是,西班牙也不是,好像哪里都不是,但又好像哪边都习惯都能呆都能融入
【回复】回复 @石板路有屋 :不是长相的问题,我没因为长相自卑过[笑哭]只是如果你没在海外长期生活过可能很难体会那种作为少数群体面对大环境的不同时是会感到压迫的,礼仪习俗、饮食习惯、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等都不一样,你可以不融入,结果就是要么永远自己一个人不和任何人说话,要么成天和一堆中国人待在一起反向留学。事实上在我的大学很多刚来读研的中国人就没有融入过,但结果就是她们会找其他中国人抱团然后拉着我诉苦说她们不适应,不然她们就被孤立了,因为文化行为举止和其他欧洲人差异太大根本聊不到一起。
贫尼有沟gou:
只有在国外长期生活过,才能理解up说的这些话

【回复】是真的,看着评论区被踩着痛楚上窜下跳的就觉得好笑
【回复】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们才是未来的主人,尔等皆是蝼蚁。 然后再面露微笑对待它们就好了。
【回复】回复 @Real-timereport :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了,网上网友嘴你两句都得气半天,长时间活在那种被嘲讽歧视针对的环境里,真能做到完全不在意的凤毛麟角
全金属爆徒:
和up有相似的心路,在我还是小学初中的女孩时我执着打破别人对我女孩身份的刻板看法,但我采用的方式是不断否认我自身有作为女孩的特质,同时不断迎合作为男孩的特质,比如说打游戏、拒绝感性、疯狂学理科、特地把文科考差这种很傻的行为,是刻意去讨好体系,但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固化了自己的刻板

【回复】特地把文科考差并作为谈资,确实是中国部分男生的身份认同困境的典型体现
【回复】本来不理解up,你这么一说突然就get到了.....
【回复】回复 @額-哦 :嗯好你开心就行
OceanKnoxvillE:
首先解决语言问题,能听能说才能不被忽悠和歧视。pretty cool for Chinese, 你需要说的是你也pretty cool for他的国人。而非急于解释

【回复】赞同。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回复】回复 @总是奋斗和繁荣_洛基 :对啊,凭啥我要给你解释?人人平等对吧
Tony000305:
唉,可惜很多人没有你这样的意识形态。他们听到cool for Chinese这种话的时候只会觉得开心,并不能意识到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的刻板印象。

【回复】唉确实,但明明就是有歧视的
【回复】每当看见外国人一个小小的肯定他们这么吹捧,我就觉得可悲可怜
【回复】当你自卑到一种程度时听到这种话可能会第一时间指出对方问题的同时内心暗自窃喜
BingoHigh:
亚洲女性虽然表面上是受追捧但依然和“标签化”,黄热病脱不开关联,在西方视角里亚女亚男同样受限于被定义。UP主的坦诚与思考真的很难得,分享出来能让更多人去思考,被理解。

【回复】看了挺多白男亚女的例子,感觉在一般印象里这种女性都被刻板定为那种温顺乖巧干家务的贤内助,感觉也是不咋正常[领结猫_抠鼻]
【回复】回复 @螺旋蝾螈 :国内富二代女被白人保安老公打死的新闻屡见不鲜
【回复】说是受欢迎,但是就有一种捕猎和捕猎对象的感觉🤔

社会 人文 美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