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书都白看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王道!!

作者: 小蓝LoMoyi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2-06-06 23:04:30 浏览:28680 次

以前的书都白看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王道!!

吃很多好撑吖:
一、建立知识体系 1.知识结构体系化 2.便于管理 3.提取方便 二、slip box 1.即时笔记:捕捉灵感、点子 2.文献笔记:文献参考资料,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形成精简的笔记 3.永久笔记:整个笔记中最精华的部分。 (1)定期整理前两部分笔记,思考这些内容如何联系感兴趣的话题/正在研究的领域,重点在于思考和讨论,达到写给别人看也能理解的程度。完成以上后,即时笔记可以扔掉。文献笔记作为参考资料标注。 (注意:单纯堆叠笔记是无效的。bottom up方法:完成一个个独立的作品后,再从整体思考,找出联系的部分,归为一个主题。不同于平常确定主题后再归类的方法) 4.项目笔记:将可以整合的内容作为一个主题深入研究。 三、如何编码 1.统一命名 给资料统一命名 给笔记用同样的格式记录(what why how) 2.打上标签 多维度标签

Kuoiny: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1.记录即时想法:灵感、计划、可即时了解的小知识 2.记录文献资料:用自己的见解语言表达观点、信息,将信息结构化或内化。把信息与自己的想法结合,从该背景中抽离出来,将它放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看历史书,抽离有效知识点后,三民主义为例,当民报初发时,三民主义也初步提出了,而我们应该想,三民主义他的三,三在哪方面,不能想当然的就认为是三。再言,红军建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这是一条完整的,清晰的,可以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专题便是这样出来的。(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轻松通读全文,不要急躁或害怕,再自己思索,这篇文章中心核心是什么,在这一步骤中,尽管用自己的见解来写下观点,尽管与总标题不符也无关紧要,内容一样,只是每个人见解不同罢了,最后,利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等方式处理即可) 3.记录永久笔记:这一部分,应该成为我真正的精华知识。当整理完前面的即时和文献知识时,产生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论文的格式来完成这个话题。形成一块完整的积木。 4.项目笔记。当已经完成了许多永久笔记,或者说已经制造出许多块积木。此时,碰撞出新的火花,完成一个更大更深入的研究。 小tips:我认为,做p时就专心,细致,尽力简洁明了的把这个话题完成好。这样为project笔记时,第一,我可以随时方便查看我有哪些积木。 二,然后便于发现那几块积木似乎是重合的,便于我产生和完成pj 方便管理的方法:1.编码:统一进行命名,如数字,字母等。2.直接点明内容:利用how、why、what来表明主题 便于提取的方法:打上tag,进行多维度的标签,如孔子是怎样的一个学者?打上标签,社会学家、教育家、哲学家等等,这样当我分类研究古代哲学家或古代思想家时,便能快速想到并产生找到孔子及其相关知识。 一切在于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形成,量变引起质变(自己的小记录和想法而已

【回复】好复杂啊。哈哈。我好懒,都懒得搞思维导图。与其说专题,不如是是知识网络,根本不存在孤立的知识。论文的格式?日常学习里面论文学习是硕士博士论文那种需求,一般人到不了那高度。学习主要还是找到里面的本质,不然内化不了,只能停在憧憬栏和阅读栏里慢慢来。标签只是个形式。标签下带几个例子,要做本质理解还是要做例子深广扩展,做专题横向+例子纵向工作。
我有三五七言:
知识体系三个特点 1知识结构体系话 2便于管理 3提取方便 为什么要有知识体系? 我们需要外脑,信息太多 内容分为四种 1.即时笔记 2.文献笔记 用自己的话来写,要精简 3.永久笔记 重点不在搜集,在于思考和讨论,要完整和精简 4.项目笔记

【回复】谢谢课代表呜呜![鸡腿][鸡腿][鸡腿]
最伟大的猫鸭:
我陆陆续续整了四年。最近半年才是集中电脑记录高峰期。之前用的ipad无纸化自学法学。以知识、心灵精粹(以软件-硬件做的心-人体系)、阅读、日记、憧憬五部分为主。佐以许多别的体系doc.记录了法考一轮和甲骨文、天文、心理学、国际关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性学、出轨学甚至云旅行。外脑(这是刚得到的概念,之前我一直是身体力行,从九键到二十六键,到语音转文字,现在一天散的创作可以达到五六千。纯意识流。),这发端自我大一末失恋之后进展的日记自我安慰。以前我是一个不成体系的话痨,现在我是一个有底气的话痨。并且逐渐有了创作的信心。用费曼学习法去输出,用外脑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让你离自己的潜意识更近。离自己的需求更近。这也是精神需求的收获所在。本人真实经历。这套学习方法与知识体系深广度、自身逻辑思考能力、内啡肽激素浓度等配合干活,搭配不累~

【回复】法考er难道不是一周干完一本刑事诉讼法吗?哈哈。心理学四万字笔记我也只是用了一周时间呀。后面我一直在blabla,看案例实务的时候回顾一下啦,跟网友群里聊天的时候输出啦~输出完之后就把它留到我的外脑里了。之后真的是,不自觉运用多了之后,大脑负荷也不重,但就是想忘都忘不掉,话痨带话题一套一套的。但是我看有时候群里蛮多人也跟不上话题的哈哈~就算是忘记了呢,doc txt里面搜索一下。我其实散版做在txt上,到了上千行嫌多了就转一波到doc里面。txt好记呀,电脑挂个小屏alt+tab转来转去就完事了~用这个方法,五千字的马哲笔记,跟着up学习,叨叨就完事了。
春日疾风:
有没有什么整理这些碎片资料的app或者软件啊

912三木:
偶尔的灵感-根据这个灵感去了解学习-参考文献-有相关的电子可以融合-生成完整的整体

chess101:
2333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建立外脑系统的讲解,做法和up主讲解的基本一致,自己也尝试着使用,现在也整理了很多笔记,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还是比较有难度,打标签时总是偏向单一。

阿云与月:
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哈?视频前面讲permanent notes是说它由一个想法(也就是一个话题)引发而写,但在之后讲bottom up的时候,又说到写permanent notes与平常这种按话题分类的不同,这样讲不就矛盾了吗?(也有可能是我没理解到位,能指点一下吗)[doge]

【回复】问的很好!我稍微解释一下哈,首先一篇笔记一定会有一个主题,所以你才可以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xxx”来概括,你在将permanent notes放进你的笔记系统时,肯定也是要把它放在某个话题底下的,当然这个「话题」所包含的范围不限,但这里的bottom up强调的是要有「全局观」,也就是这些笔记可以打破「话题」的界限,重新组合成新的专题/作品 你可以把permanent notes想成一块块积木,首先,它得是一块完整的积木(总不能缺个角啥的),然后,你可能把它按照“颜色”或“长度”或“形状”的标准分类放到不同袋子里,但其实呢,不管它们在哪个袋子里,其实都可以拿出来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因此这里的意思就是,不要将积木只是局限于所在的袋子里,要有「全局观」,它其实可以和不同袋子里的积木拼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袋子」即「话题」 举个例子,我把「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放到「自我提升」的文件夹底下,我还有一个文件夹叫「电子产品」,里面收录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小技巧,但其实我可以将这两个联系起来,变成「如何将手机变成自律神器」,即如何巧妙地设置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希望有回答到你哈[脱单doge]
【回复】回复 @小蓝LoMoyi :明白了,感谢感谢[给心心]
langdehui:
今日又看到另一本关于卡片笔记法的书,今年4月份出版的,名为《卡片盒筆記》,只有繁体版的,刚好Z图书馆也有下载

【回复】回复 @不分梨梨梨梨梨梨 :去知乎上搜 zlibrary的最新域名 里面的文章都会实时更新的
【回复】回复 @笑鸿- :收到收到 谢谢!
【回复】求一个z图书馆的最新域名 我的很早就进不去了[大哭][大哭]
时水九木:
快没时间了,我后面的话都是用语音输入的,其实刷短视频的方式是取决于人的,就比如我个人的方式是在主页面寻找有用的短视频,然后分类收藏,然后会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去做统一化的知识梳理学习[OK]

-查无此人3:
小蓝姐姐好漂亮!视频做的好用心55 期末加油!

【回复】谢谢![给心心]考完了嘿嘿[害羞]
_毛小鱼:
很有用!!!突然意识到自己喜欢用便签记录东西的习惯是up说的第一步[笑哭]

【回复】要形成体系。逐渐摸索。我开始于失恋记日记安慰自己呢。哈哈哈哈
多放老姜:
感谢up!最近艰难产出论文,深感自己逻辑很散,串不起来,就看到了这个相关视频!

校园分享官 知识 学习 技巧 思维 学习方法 经验分享 干货 自我提升 学习心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