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员需严格选拔,马斯克却能让70岁老头上天,是它更先进吗

作者: 漂亮地嫂子分类: 三农 发布时间: 2023-02-26 10:10:15 浏览:91770 次

我国航天员需严格选拔,马斯克却能让70岁老头上天,是它更先进吗

篁璃:
170多次回收,半年没关注已经这么恐怖了吗?回收已经和玩一样,我记得去年还各种爆炸大烟花的视频,弹幕还各种嘻嘻哈哈的。。。。今年就没了。

【回复】主流媒体对于spacex的报道九成都是爆炸,一成是回收成功。
【回复】因为只有爆炸的新闻。新闻联播才会报道
【回复】爆炸是星舰,还在试验,猎鹰已接近200次回收零事故。
-雨池-:
奇技淫巧,小道而已,依我看,强国之道,还是要注重礼法、教化。只有通过深入研究酒文化以及圆滑之道,推崇中庸之道,无为而成大才。

【回复】对!这些全是奇淫技巧。我们要追寻天地君亲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百姓不爱国就应该去死,不用华为就不爱国!
【回复】我在其他视频评论区看到过您的同样评论,请问这是您对视频的理解,还是无脑复制?
LLR-1:
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去旅游的,重点是旅游,是观光。而那些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需要要优秀的身体素质,因为他们如果遭遇了意外,是需要要他们去处理的。而处理能力是需要在地面上做足准备、训练以及各种备案才有能力应对的

【回复】换个角度,没有要处理的东西,是不是没用的东西
【回复】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它们那个没有需要处理的东西。。确实比我们的先进?
阿斯顿无忧:
专业停留几个月,去玩的停留多长时间?

【回复】玩也可以玩几个月。就看你钱包允不允许。
【回复】无论是谁上太空都要几个月培训,富商是因为玩个十几天就够了。
【回复】回复 @看等级知成分 :星舰载荷都比你长征多好几倍,蠢吗你
我会是烛火:
杨利伟同志被那个共振伤的太狠了,不然也不会就上去一次再无下文了。

【回复】回复 @bili_16470779241 :驴唇不对马嘴,人家说的是神舟五设计有缺陷没解决共振问题,跟空间站有半毛钱关系
【回复】你这逻辑太奇葩了吧,谁不知道神十五之前都是空间站建设阶段,老杨确实是第一个上天,但真要说经验老杨他21小时全程坐着不动的经验连前上去的几组人中的02号都比不了,更别说跟指令长比,更何况他还身兼数职,他不上去明显就是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罢了,不是上不了而是有人比他更合适上,‘这是建设阶段,又不是完全建好运行阶段,怎么就因为是第一个上去的就非要为了上去而上去?否则就是因为重伤了再也不能上?
【回复】回复 @bili_16470779241 :杨岀舱的时候嘴是带血的,官方给的答案是岀舱的时候撞到的,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长明火:
我国目前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全都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直属军委的军队编制,空间站载人航天任务计划安排的非常紧凑,初期的任务内容也多,不能拿国家级别的工程开玩笑,后期巡天上去了进入运行期后可能会上一些科研人员

【回复】回复 @美利坚人类之光Q :阿猫阿狗还真配上去[doge]而去五十年前就上去过了
【回复】回复 @美利坚人类之光Q :地球上首个进入太空的生物就是狗,但是美苏载人航天早期送动物上去主要是实验目的后面也就不需要了,我国好像也就探空火箭阶段用过动物,神舟飞船用的都是模拟假人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的
luofenggarden123:
唉😔[笑哭][笑哭][笑哭]说的话被删了。就一句话,送人上太空旅行是对的,这个目标没有错。不光设备先进,想法也领先。不然人类永远想不到可以坐飞机去旅行,有想法才会去创新。

誓言如履薄冰: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为了防止即便飞船自动化系统出现问题,也能让受过训练的专业航天员手动开回来,而这个培训是非常耗费钱的,你让一个70岁的人学一次上去,再也不去了,是不是贵了点呢,年轻点的,是不是可以多上去几次呢,而且有没有一种可能空间站才刚进入运营阶段,需要有人上去干苦活累活,上去安装很多设备呢,他们上去可不是上去玩的[doge]

【回复】手动开飞船?你手算个轨道数据给大家瞧瞧?
【回复】回复 @衿迩 :谁说没有,手动操作永远是最后一道保障,大部分时候都是程序运行,航天员确认,但是,遇到突发情况,或者,用自动化运行成本过高时,依旧会让航天员手动操作,其中,保命那种永远会有手动操作的最后一道保障,毕竟在地球外,不是地球内,真出了问题,没有维修人员上去修设备,最后,空间站里,很多阀门都是有电机控制的,但是,依旧保留了手动操作的控制阀,防止电动设备出问题
【回复】回复 @誓言如履薄冰 :人家民营企业有国家有钱? 能送70岁老年人上去说明了人人都可以上太空
好杀比比西:
最先进星舰直接在空地上搭个棚子上就开始建造,沙尘雨水都挡不了,一下雨,火箭里面都是水,空x直接把箭体里面水倒出来,檫一檫和完事了。 而在超级大国里,建造火箭甚至还要专门盖个无尘室,穿着无尘服戴脚套进去建造,不知道还以为在搞晶圆。

【回复】回复 @章北海的沉默 :你说得对,那为什么要在无尘室里面建造壳体。
【回复】你的发言真的对不起这个六级号,你让星舰里面的精密仪器淋水试试?进沙土试试?看到个粗糙的外壳就让你嗨了?
【回复】一个是商业,一个是政治,不一样的。就比如你好不容易爬到了上面,反正花费的又不是你的资源,你是愿意失败几率更小的还是更大的,
jianguly:
神五之后,身体健康的人,正常身体素质都可以上去,只不过极端重视优中选优。

【回复】确实,人才多名额少,还是要尽量让更适合的人上去
萌三庆小我儿砸:
这四个人就身体素质来讲也不是普通凡人。第一个女的,NASA要求的前宇航员领队,在轨时长记录保持者550天,第二个所谓67岁老头富豪,人家年轻的时候就是各种飞行器驾驶证齐活,飞行时长几千小时,第三第四个年轻男女,沙特专门训练的首批航天员,也没啥好说的。

【回复】回复 @看等级知成分 :脑子都没了?你是什么植物人啊?真有觉得67的老头身体素质比得上年轻人的?[大笑]
【回复】67岁的老头身体素质比年轻人好是吧[大笑]
【回复】回复 @看等级知成分 :不是,67岁再怎么样都是半截身子入土了啊[灵魂出窍]67岁的泰森我都打得过[灵魂出窍][灵魂出窍]
蕡实astre:
俄罗斯也送过日本富豪上太空。说白了就是飞船产能和任务需求。只要空间站任务不紧迫,飞船产能跟得上,我们也欢迎那些钱则有座们,毕竟小钱钱谁不爱呢?

【回复】回复 @评论不存在9527 :富豪啥时候成普通人了?
【回复】回复 @常出差的叔叔 :这个普通人是定义在没有受严格筛选与长时间严格训练的人,这样看 富商就是普通人。
【回复】回复 @评论不存在9527 :为什么要送普通人上去?中国航天有更多更重要更专业的问题和任务。为什么要送个普通人上去。你给钱么?
文能提筆控蘿莉:
这种全开放对管理能力和技术是很大的考验,没法骗,没法黑箱操作,没法找借口,实力过硬才能这么玩[doge]

【回复】[妙啊]看来你是懂中国航天。
玻璃尿酸普丁:
自从太空叉崛起之后,再也不见吹嘘七十万航天人了。以前弄的那么高大上那么神秘,太空叉崛起之后其实也就那样了

【回复】还不是全国人给这个项目买单 有本事去搬砖赚航天经费不要花纳税人的钱
【回复】回复 @南宫幻象 :还好苏联解体的早
suchaMT:
专门把灵感4和AX1及CREW6的遥测数据分析了一下G值,CREW6二级熄火前瞬间G值4.2,AX1和灵感4只有3.5,每次发射还是有考虑的,并不是顶着最大推力和G值到入轨速度的。可能是二级可变推力,也可能二是载荷和二级冗余燃料不一样。个人猜测,每次发射应该是根据乘组耐受来安排燃料,压仓、推力大小来控制G值曲线。

hxwws:
我觉得你们都找错重点了,第一点美国在航天领域仍然是全球最先进的,而且由于技术封锁,我们无法直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反而要从零开始探索,第二点美苏争霸后,苏联只把航天当做竞争手段,最多也就是用于武器,而美国一直在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全方面,马斯克也是搞商业化,你就看我们现在能不能私人搞通讯航天就能看出来双方到底有多大差距,因为很多民众对航天领域的投入其实是没有一点直接的获得感,最多就是一种成就感,觉得我们有,很NB

【回复】技术封锁是不是没开源的意思?
【回复】你什么时候听说过航天技术有开源的,这种重要的科技在哪个国家都是机密,要重点保护的,美国NASA和其他国家合作也不过就是搭载其他国家部分设备或程序,允许他国成员一同上天而已,真开源了哪还轮得到马斯克自研火箭?
【回复】回复 @断翅小鸟 :开源,我们就是天才少年研发了
账号注销8749360:
省流: 第一强度不一样(也就是一个玩一个是科研工作) 第二上去的虽然老但也不差都有经验

倒下的韭菜:
如果不是不吃饭能饿死,吃饭也要有个资格证

【回复】我已成为哔哩哔哩第108441839位转正会员,挑战转正答题考试获得60分,获得"追番党"挂件,有效期7天。
【回复】?资格证是最方便证明一个人能力的方法,怎么就扯到吃饭上了?你这语言系统还得优化啊。

太空 空间站 航空 火箭 中国 航天 航天员 先进 马斯克 三农繁星计划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