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有思考痛感(一思考就会痛)

作者: 硬核的HeyMatt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05-18 18:19:21 浏览:108550 次

大部分人都有思考痛感(一思考就会痛)

每天都在打瞌睡ovo:
很认同,目前的状态就是沉溺在无效思考中而不付出任何行动,畏手畏脚,最后再因为没有实践成果而伤神。思考再多不如实践一次,但我又非常缺乏行动的动力,不知道要怎样让自己迈出这个第一步呢[笑哭]

【回复】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不愿意“行”是因为没有实际的“知”,这个“知”必须是你实际经历过并体会到好处才出现的真正的知,而不是听别人说或者自己觉得的知。所以想要得到这个“知”必须亲身实践并得到正反馈也就是有效的“行”。 所谓行到极致便是知,知到极致便是行,破局的第一步和楼上一样,干就完了,就是一定要去做,在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想七想八
【回复】想清楚你到底是缺乏行动力,还是缺乏行动方面的自信,是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到而无法行动。 同时要思考下,你的生活是不是太乱了,无效思考、精神内耗、耗时间且没有意义的社交(快乐也是一种意义)
【回复】回复 @l-inner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过,过多的信息和过少的信息都会妨碍理解。
ishi_:
所以长期摆烂最大危害的是让你的思考能力跟学习能力越来越低下,我觉得这比单纯的耽误工作可怕多了。尽管清醒的时候能意识到这些,一开始冲浪、陷入信息的洪流中,我就想不起来了……好可怕啊,像是失去了自由的意识

【回复】回复 @少说话多思考12 :思考很耗能,是反本性的
【回复】回复 @風とゆき : 我:我要思考,我要学习 身体:给他上难度,别让他用脑过度,挂掉了
【回复】从学校休学回来已经摆9个月了 明显觉得自己变低级了😩
SSS胡:
我在初中的时候一直都有这种思维痛感,特别是做理科题,导致我初中的时候物理极差,但像一些文科我都学得很好,总之症状就是一看到这种需要思考的东西,不能套模板的题,大脑就非常抗拒,平日里也很难静下心来去深入思考一些理科问题。后来上了高中,高一我的数理化也很糟糕,总是被理科老师叫上讲台去骂。不过也很庆幸,我后面还是选择了理科,经历高中这三年来高强度的逻辑训练,我在高二左右,终于明白了理科这种思维,也得到了思考的能力,就是根据已知的东西再进行逻辑推导得到想要的答案,而以前的我思维模式很僵硬,也只知道套现成的,看到难题也会马上跳开,特别是物理大题超多过程的分析,更是训练了我这种逻辑能力,现在读大学还是选择了工科。还是挺感谢这个理科教育的,不然我一辈子也可能不会有这种灵活去思考的思考能力。

【回复】其实在我眼中,很多文科学得好理科学不好的同学,就是因为有这种思维痛感在作祟,多训练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多试着去做几次,思维能力都能有很高很大的提升,不要将思考,请停留在表面,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敢于思考,内心的观念转变也极为重要,
【回复】回复 @骄傲的小番薯 : 个人感觉,文科是需要一定的个人阅历才能深入思考,理解,再感悟的,但是学生哪经历过这些.....而且文科的题大有问题,大部分都是套套模板就能做的
【回复】回复 @明年不见 :套套模板是拿不了高分的文科。。太刻板印象了宝
十一月末的雨:
UP主的习得性无助其实还有一种,相信各位经常听到过一句话:想不通就别想了。 为什么想不通就别想了?按常理来说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明白想不通那更应该想啊,否则问题就一直杵在那里,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关系莫大的问题。可是大脑就是告诉自己别想了,因为这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更大的负担,想不通的问题通常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带着这样的负担前行,而且很可能不止这一个问题前行,对于大脑的压力和负担太大了,途中还会有很多挫败感。大脑的潜意识就会偷偷或者命令自己去删除忘记它,哪这个问题和自己无法分割。 但是这个世界的各种领域,都很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质,惊人的成就和伟业都是通过这个特质才成功的,比如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绝对不只有一个牛顿想过为啥东西都往下掉不往上飞,但除了牛顿以外所有人都抱着想不通就别想了的想法,所以牛顿才是牛顿。但如果牛顿最后没有成功归纳物理规律,也许他只是一个被嘲笑的穷酸学者罢了。 所以要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去选择到底是“想不通更要想”还是“想不通就不想”,风险还是要自己来背负。

【回复】哈哈哈哈哈想不通就别想了。对这句话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逃避”的嫌疑,我个人也不太赞同面对问题逃避的做法。其次,换个角度想,这不失为一种智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目前在自己无能力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想通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问题对此刻的自己是过于难的,强求自己并非是明智之举,反而容易陷入庸人自扰的境地,更应该的是先提升自己,转变思维。第三,在一个问题纠结过久,是容易导致思维局限,即钻牛角尖,不如换个事情换个思路,第二天再来看或许就不是问题了。牛顿一类人也并非苦苦钻研,更多的是一个灵感的迸发。当然前期是要有量的积累,和你说的钻研,并不矛盾。
【回复】我的老师就曾经介绍过一个人生道理,“不求甚解”,我觉得这点在语文上面表现得最明显,有时候想不通只是我们阅历不够
【回复】回复 @沙拉吧唧甜 :我所说的不是对于一个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我所说的是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不执着去追寻问题的答案,以及我们应不应该去追寻答案,最后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身上,衡量风险,做好自己就行
九宫出月:
有效思维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1、思维方式是以事实为逻辑依据,思维所得的结果是真实的,因为事实是一件事的具体呈现; 2、思维方式是以数据为逻辑依据,思维所得的结果是有效的,因为数据是科学实验的结果; 3、思维方式是以规则为依据,思维所得的结果是可以认识的,因为规则是发展的依据; 4、思维方式是以规律为依据,思维所得的结果是可以发展的,因为事物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发展; 5、思维方式是以法则为依据,思维所得的结果是充满生命力的,充满力量,因为法则是万物的基础。 这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思维方式,有表象到内在的思维方式,由低维度向高维度发展的思维方式,不足之处是会受自己现有认知的局限; 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从高维度开始思考,向低纬度兼容,就会发现,高维度是可以包容低维度的所有事物的,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不会有任何局限。 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之下,会越来越遵循事物固有的法则和规律为依据,很容易看清楚一件事的实质,会训练出深刻的洞察力和觉知力。 谢谢matt提供思考线索。

【回复】进行一个深度思考: 有效思考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内在生命的一种成长,因为宇宙的补偿性法则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在思考的过程中会补足我们思考不足之处,所以,会越思考越完善、越有条理,感觉越美好、越和谐,人整个很愉悦很舒服; 无效思考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之上,越思考越混乱,是内在生命的一种消耗,所以,一直的无效思考会让人头昏脑胀。
【回复】回复 @罗大笑枯燥的解放日记 :从真实的事实开始; 真实可以摧毁一切虚妄。
【回复】回复 @罗大笑枯燥的解放日记 :勇敢者的行为[支持][支持][支持] 求真路上可以一起探讨。 加油[支持][支持][支持]💪💪💪
继之sin:
其实我一直还很好奇,我一直记得一个同学,他的思维每次都会站在一个宏观的层面去看待,当我们在做很难的数学题的时候,他会尽量让自己不怎么动笔,基本上就慢慢看着在脑内思考,平时他还是会去做很多很难的题,越难他越专注,平时我就像matt说的第二者,一遇到稍微错综复杂的,思考无果就会长期内耗,我比较好奇那位同学的内核,因为在我看来他的精神力比我们强很多,而且内耗也比我们少

【回复】学霸:有意思,竟然还有这种题,让我来试试看,给我 破!!
【回复】同学:盒,难题。你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
【回复】感觉难的题目尤其是数学题先思考解题方式,看看题目有没有什么陷阱之类的,走哪个方面才不会做错掉入陷阱吧,很有可能做到一半突然发现这条路不对然后重新开始的悲剧,当然,如果不考虑陷阱蒙头做的话也不是不行(之前懒的时候难题都是找到一个方法就蒙头做,有开头就肯定做到卡住或者写完),只不过思考的量会少很多,而且很有可能要重做一遍费时间费精力(计算也是很累的),感觉解题也和做题量有关,积累到足够的经验,题目难度上去了一般也只不过是各种难题的叠加。(虽然本人高中成绩中上但是感觉高三这一年悟出来的道理还是挺真实的,就分享一下)
Fz风挣想当大文学家:
一个月前刷到Matt的视频,就是有一种一下子被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 把你的十几个视频缓存下来,断网的时候没有行动力的时候,情绪失控的时候反复看。我的属性是那种行动力低的可怜的intp 内耗巨大 思考后经常很痛苦很痛苦。但是up真的带我理性分析后找到了一剂药房。我会继续做有效思考 平静又坚定的。

【回复】回复 @Cyborg2023 :感觉像intp和intj之间
未来皆可期待:
[微笑][微笑]一天一天看着up主挖出我一个有一个痛点,一天一天进步,实在是太谢谢了!

要来杯氯化氢吗:
长期摆烂导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一动脑就“好疼,是不是要长脑子了”,理智上想要克服问题,但一次次的失败让自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中,现在的状态就是思考无效且痛苦,不思考又会陷入自责和焦虑,希望自己能坚持度过思考的阵痛吧

【回复】太真实了,长期摆烂后不得不改变,然后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无论是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方面经常习得性无助,然后感到不适倦怠,接着就想摆烂了
井底之蛙绿华:
大部分人都有思考痛感(一思考就会痛) 人因为“成长环境”和“思维习惯”的不同 思考时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有的人一旦思考就会带来“极大的痛感” 1在大脑开...

菠萝酱酱子-:
很及时 最近就因为第二种思维痛感困扰了很久 我现在是一个高一学生 自从上了高中后就明显的感觉到心力匮乏 能量低迷 因为现在我选的是理科 于我而言一开始充满了憧憬但是现在总是想逃避 总是觉得学不会 学不好 总是很焦虑 忧虑考不了好大学 但是没有勇气面对 但是我真的很想让自己能量提升 但是总觉得成为了一种心结 不知道怎么办了

【回复】同高一学生,选的理科,学着学着有些东西跟不上或者说有点东西没有理解透,认知上有漏洞,所以导致我做数学物理题经常想着想着犯困,因为苦思冥想了半天什么也没想到,然后就习得性无助了,沉浸在负面情绪里。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学好知识,不是个人的问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思考了一会脑袋空空就别思考下去了,接受自己还不会,然后去弄明白就好了。共勉
【回复】太真实了,同感[大哭]。这学期开始到现在,在班上掉了三十几名了[大哭]
【回复】只要抓紧时间学知识就好了,路都是知识铺出来的,只要相信这点就好,到时候就一定会有学校向你敞开大门的,而且失败这个事情,其实不仅有外面人看你,还有你看你自己,而且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变化标准,而不是外界无尽的评判标准,你可以想想现阶段来说自己什么程度是“失败”,比如没有学会什么知识,没有在高中好好和朋友相处,没有珍惜眼前的人和书等等,再放远点也还是你没有做到以前(也就是现在)想做的各种事情,以至于被绊住脚,不能往前走,也失去了往前走的价值感和动力感。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走在当下,过好自己的时间,远离别人的评判标准(因为后面会迷失自我),学会自己定标准(小目标),加油,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共勉
归回命运石之门之人:
环境的影响真的很大,比如专心做事就会被打扰,认真对待就会被嘲笑,问问题换来的永远是反问,犯错得到的永远是惩罚而不是解决方法,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就会得思考痛,大脑一思考,曾经因思考而带来的阴影就会蜂拥而至,大脑就像被蹂躏的史莱姆一样被这些阴影揉碎,最后能得出结论不思考就是最轻松的。

【回复】专注时被打扰真的很难受,环境确实重要
剑刑天:
偏科的做数学物理思考题目像吃辣一样,又痛又爽,但是文科死记硬背就像吃没水超干的面包卡着噎死人塞不进去

【回复】你思考时脑海中是有语言的吧?觉得你评论的风格像这点
【回复】回复 @bili_31751485 :没有语言的思考我觉得更像冯诺依曼,托马斯杨,有语言更像狄拉克等人
Rainbow_L_:
无痛思考的养成就很像形成自动化思维。大雾弥漫的模糊感受要触碰到切实的事物才会清晰。要有效思考、要具体实践。勇气是从古到今最宝贵的品质。难得。共勉。 小小纠正一下Matt,这个念臆(yì)测,不是第二声哦。看到Matt发动态文章时,会提到纠正自己错别字一事,所以感觉可以提下

看到这个人踢她去学习:
第一种痛感,我有疑问。up说的是“因为长时间重复简单的工作大脑无法进行深度思考,以至于停下来之后,脑袋浆糊,一思考就痛” 简单总结:太久没思考,变得无法思考,一用脑就痛。 我的观点是:因为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用脑过度并且大一,即思维不是如潜水般不断深入,而是如锥子般凿向一处,也就是思考痛感不是由于没思,而是精神过度集中,过度用脑,大脑需要休息,这时候还要思考,还要用脑,就会疼痛。也就是我虽然认为精神和思维不是一个东西,但脑子只有一个呀,这些都是脑部活动。 我的结论:用脑不得过度,注意力越集中,思维越不发散,越需要及时休息调整 up能解一下惑吗[打call]或者路过的大佬[星星眼],非常感谢

【回复】惯性,习惯了遇事不思考,突然让你深度思考,惯性导致,你短时间内无法转变就会觉得很痛苦。大脑越用越灵活,不用会生锈
【回复】其实处于摆烂和重复的工作中,人不会思考的,因为已经够累了,思考不了也不会想去思考,思考痛感不是过度集中,我觉得往往是因为想不到解决办法,其实很多时候都思考不出来办法的,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给出适合的对策罢了,时间会帮助你,正如up说,思维很容易局限,真的很容易局限,如果你呆在你的小小圈子,小小世界,必然会有局限性,而一旦局限久了,就会认为这就是世界,不会去思考,也突破不了局限的这个壁垒哦。
【回复】回复 @1997-8-29 : 离开舒适区的第一步就是不适应,第一步会极其困难。
风车车你莫跑:
有的人就是宁愿身体,肢体的疼痛也不愿意思想上的痛苦。没错,说的就是以前的我和在改变的有时候的我

雨后见星:
原先的我相对开朗乐观,甚至比较莽,缺乏深度思考。 后来各种原因逐渐内向,与人交流变少,但是自我思考变多变深刻,初期确实有幻痛(想那么多干嘛,甚至触发式回忆黑历史,有改变不了实际情况,费力不讨好)。 再到现在,虽然个人认为思考效率仍然一般,可能还是比不上外向能说会道之人。但是不论深浅的思考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和习惯。量变引起质变,较以前看问题思考问题深入和全面了许多。效率也在逐步提升。 开始多多交流和训练表达能力。好似又回到了相对开朗外向的状态,但是这次几乎没有莽撞成分。开始身随意动,真正学以致用。 我成为了新的我!

【回复】自我思考怎样才能变深刻呢[委屈]
熊爱鱼尾:
我是偏向后者。也就是说,通过多接触和学习外界的知识和经验,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的空想,来找到方向,才能走出自我设限的思维困境。

学习专用小号--:
总结一下: 思考无果带来习得性无助。 具体:闭门造车,在原有的认知上打转,不行动。 那段时间经常反思,时间过去回顾的时候才发现反思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好,反而更不自信了。具体就是经常回想往事并带以批评和消极念头,过去纠结没用的细节,行为上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得不到好的反馈,自己没有客观的看待事情的优缺两面,且没有和别人交流获得多角度看法,也没有通过阅读过去更多视野,就卡住了。

YunZhong漫步:
无痛思考,就是思考自动化,将思考变成日常。 日常的行为,它就是启动快,无意识。 我想灵感就是大脑无意识思考的结果反馈。 思考是需要让大脑血液循环我来,并进入无聊模式才会开启的状态,我经常在散步和跑步的时候获得对某些事物特别的观点。 所以想要加快思考,可以试一试跑步或散步。

今天也要好好工作 心理学 流水线 前途 经验分享 习得性无助 人生发展 进厂 学习体会 无效思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