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精神世界的过度探索会陷入虚无主义”

作者: 可可梦说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10-17 19:00:00 浏览:413151 次

“人对精神世界的过度探索会陷入虚无主义”

野生的提普酱出现了:
正因如此,所以必须要爱上什么东西,才能把你留在这世上。

【回复】说的对,我必须得疯狂的爱上点什么才能活下去,不管是宗教,人 还是任何一切能让我快乐的东西
【回复】疯狂的爱上一个我创造出来的人,她能使我走下去
【回复】回复 @毒萝卜阿零 :也许她是真实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只是在某种契机下你们产生了共鸣而得知了对方的存在
-Cx330--_:
高二那年我开始沉入,我反复思考意义,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生命没有意义,我活着没有意义。那种无意义感真的非常痛苦,我觉得什么都无意义,最后我想,不如我去死吧,反正我活着也没有意义,但我又开始想,可是我死去依然无意义。我的身体一点一点的被无意义吞噬,交流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友谊无意义,万事万物都无意义。但我惧怕死亡,于是我抑郁,悲痛。在那些日子里,我能清楚的感知到自己与周围人是不一样的,我与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阻隔,我是一座孤岛。为了自救,我拼命搜索如何逃离这种漩涡,然后我得出了第二个结论——活着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要去创造意义。这种看法并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我还是短暂的接受了。而我对活着的第三种看法来自余华,他说活着的力量不在于喊叫,而在于忍受,忍受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第四种来自史铁生的一句话,他说,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将降临的节日。说不清在哪个具体的瞬间,我已经不在去想意义了,也不在悲观厌世,我反而很珍惜自己存在的每一天,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我会说“我向往我还未曾踏入的未知世界。”

【回复】朋友 素未谋面的真正的挚友
【回复】我向往我还未曾踏入的未知世界!!
【回复】回复 @顾临雨 :我向往未知与我接受自己无法踏入未知并不冲突,我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而且你不用把未知的范围定义如此之大,我们都是这世间的普通人,换句话说,我们是如此渺小,因此我去一个新城市生活,我涉足一个新领域,我去看不同地方的风景,这些都是我的踏入未知。
戈迪家里有条蛇:
准确来说,是只探索精神世界,不做实事,会陷入虚无主义。刚开始探索精神世界刚开始学哲学很容易出这样的问题。知行合一就没问题了。

【回复】物质匮乏,不可能不发展精神文明,一切由时代造就,逆时代发展必将被历史碾压
【回复】回复 @锻炼大神反同性恋 :尝试一下做个通讯录
【回复】我觉得这辈子看到头了你说怎么办
小荷鸡:
曾经因为百年孤独这本书,让我陷入了生命的虚无感。直到后来在学生物化学中才找到我的理解。生命是无机分子的有序组合,暂且说生命一切都是理性的设计稿,这个设计稿是一种单调,因为生命只能那样存在,按照设计稿出来的单一的个体是单独的可以生活在环境中,它只需要与环境的物质发生交互即可存活。因此独处是生命的本态,人亦如此。 但是活着并不是生命唯一任务,造物者让生命发展另外一条线路——叫自主选择,就是不能预测到结果的复杂交互设定,才让生命有了更多的可能组合结果。因此生命旅行并不是只有孤独这一本态,相反的是更应该注重与其他生命产生联系,即使生命尽头的是死亡是孤独,却不能因为这一最后的必然结果,放弃所有过程,相反应当更加珍惜。 从那时开始我才把孤独放下,重新拥抱人和事。后来曾思考,我当初是如何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斗争的呢?思考之后才发现其实人的理性和感性是同一回事,就是个体的自主选择。

【回复】虚无不是孤独和抑郁 是没有任何意义 假如明天地球毁灭 你上班 学习 奋斗还有意义吗[吃瓜] 虚无并不是不理性 而是逻辑出现了问题 走不出去了 他觉得自己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 根本无法改变 那么所有的过程就失去意义了
【回复】回复 @31415926278 :我觉得他说的就是虚无主义。在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以外的所有区域就是虚无,没有意义,未被定义。只有人类观察到了,被人类定义了,被人类构建了意义的事物才不是虚无主义。虚无才是地球以外的常态。至于他是怎么离开了人们构建起来的意义世界就不知道了。
海豚7号-:
人对精神的过度探索 会掉入虚无主义里 我对虚拟的过度依赖 使我掉入了逃避陷阱里

【回复】对咯[doge]我就是在这个状态。。。 精神世界探索过度
【回复】回复 @性别是一生的矛盾 :或者电击自己的职偿来获得灵感😋
【回复】有时候需要尝试一些新东西,比如说男扮女装,这样能体会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Mr_simple25:
我个人经历的话,建议一定要出去多走多看多体验。我去年毕业在家待着天天玩电脑,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法自拔,对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直到今年去参加了工作,跟师傅学到了很多生活上的技巧、面对生活的态度,得到了锻炼,逐渐的作息正常了,也重新燃起了对外界的热情,现在更想要体验真实的生活。

【回复】回复 @寐语丶 :重点不在于学的啥,在于你要主动脱离舒适圈,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经验是经历才能得到的,所以你应该主动去接触现实的人和事,工作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无论是与同事还是领导接触,下班后与朋友接触都是很好的方式。
【回复】回复 @台中车站 :我分享我的经历是给那些内心知道自己正在错误的沉溺在虚拟世界的人,想要回归现实世界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只是暂时的逃避现实,终有一天要面对现实的人;那些知道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终有一天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的人。
【回复】回复 @Mr_simple25 :但你要知道,我目前是学生,一没钱,二没朋友,不会交朋友,也融入不了同学的圈子,最多也就是和班上的某个学霸比较熟悉问过问题。不是我们不想走出舒适圈,而是我们不会,像我们这种人就只能活在自己精神的废墟腐烂
风暴吸入者:
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定要伴随着行动,随着我在创作方面的深入,精神上的探索越来越给我愉悦和满足感。这和我大学阶段痛苦地空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复】回复 @地平线后 :我记得有句话“幸福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独特且擅长的事情”。我理解的这件事情就是寻找和实践理想。希望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回复】回复 @地平线后 :利用现实去印证你的思维,看看你的想法是否能回答现实。遇到不同思维的时候不去急于反驳,尝试去交流,去了解,去认可其合理性,但不一定主张。不行动,主要是说与现实脱离而单想。写作,可能只是将思想体现,但对思想本身没有影响。(不认可勿喷,本人才高中)
【回复】我要疯了 现在就在大学,开始空想,开始接触迷幻摇滚后朋克,开始抵触现实,开始封锁自己,开始思考人生未来,明确的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希望早日摆脱,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
小艾的秘密乐园:
现在还处在虚无主义阶段,走不出来,一边摆烂一边焦虑

【回复】我也是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走出来,我感觉我就是这样的人
【回复】回复 @天驷牙 :虚无主义是我觉得一切毫无意义,我焦虑是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多年的被灌输的社会价值体系与我现在的虚无主意想冲突,在脑子里天天打架。就是感觉一切毫无意义,但是又在意身边人的看法,这就很内耗。
【回复】我也是,我最近在试着去发现那些即使我觉得虚无没有意义的事物依然有乐趣意义的点。我想虽然一切本身存在没有意义,但既然存在了,抱着来都来的心态,就想看看那些与我持相反态度的人们是怎么努力热切的活着。这样好像能借一些生命力和价值感[奥比岛_击爪]
NilbasArtoris:
去行动,知识才有意义。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回复】不能这么说,知识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像文明本身就有意义一样。追求知识创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回复】回复 @心随梦转 :现在高中学的东西确实大多数都不知道怎么用,或者至少不知道怎么用
【回复】也不对吧 按你这么说现在那些不上实验课的高中都基本没学啥东西了。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实验,自己在家都做实验哈
jt永恒:
真的难以想象早期的共产党人会在根本不知道革命是否会成功,在白色恐怖下一片灰暗的未来,在不知道献出自己的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仍然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反观自己,一接触到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马上就会想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挂了,就为了那一复一日的生活这么努力值得吗?然后就没动力了。唉,走不出去了

【回复】你错了,当时的共产党人是坚信会革命成功,才会毫不犹豫的用生命抗争
【回复】回复 @鼠标剪手 :我认为及时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只是想不死,吃口饭,以及获得承诺中自己的一块土地
【回复】那些人是坚信革命会成功的 即便可能会失败 他们也希望会有后者顶替他们去完成他们未能完成的事业
福岚柯:
曾经掉入过虚无的深渊当中,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一直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直到看了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最后发现生活本就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开始尝试给自己寻找一下自己想要的意义,可以是在午后喝杯咖啡,可以是听着自己喜欢的歌在街上乱逛,可以是尝试各种各样的运动,我觉得我的意义就是体验,体验不同的没有尝试过的事物,就够了:)

【回复】怎么去体验?你有足够的资本去体验吗?体验完之后呢?回到捉襟见肘一成不变的生活吗?
【回复】回复 @Negronicc_ :这取决于你对体验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你觉得体验与资本正相关,如果你觉得自然界的阳光与树木并非是需要认真体会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只有那些让你短时间多巴胺大量分泌的事物才值得体验。 那么其实你所说的体验与他所说的体验相差甚远。
【回复】回复 @Negronicc_ :所谓体验生活,不是让你去环游世界,吃遍全世界山珍海味。体验生活很简单,比如你今天摘了一朵小花,它很漂亮。你今天喝了一杯咖啡,喝着咖啡,看着夕阳余晖,看着茫茫人海,看着街边的街景,真正平静下来,你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很难说有什么理由。就算今天工作,上学很累,那就累呗,你能改变什么?你什么都无法改变工作,上学很累的现状,那就累,去接受它,去接受平乏的生活,然后你接下来就是找到在工作之余让你感到期待(比如今天去吃个烧烤,去逛个街,打个游)不要总想着休息日,平常你也能做很多事情。那些环游世界什么的(这里举例,代指“足够的资本所体验的生活”)那也只是你人生中一部分的点缀,于旁人而言,会觉得你好厉害,哇,那个人环游世界,见识了大世界。于当事人自身而言,却只是一段经历,生活中的一段故事,也许可以吹一辈子,但不能带来长时间的精神愉悦。就于富人而言,他也不可能天天去享受“足够的资本所体验的生活”,他也是有事情要做的,所以体验生活并不一定要去体验“足够的资本所体验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值得你去看,值得你去想,值得你去回忆的东西了
风间鸣止:
个人认为,对抗虚无主义需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回复】需要让自己动起来,无论干什么,只要有事可做
【回复】你都对抗了那说明你本身就不是虚无主义基底的人
合欢生死彼岸花开:
但是妄想什么的的确比绝大部分事情有意思多了啊[吃瓜]我可以在自己的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感慨自己的寿命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在得知什么事情都没意义后摆烂更加投入对精神世界探索去寻找意义。那种虚无感,压抑感,紧迫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简称抖m[doge])而且你在现实中会变得十分顺心,因为出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看网上那个人不顺心直接开骂,而不像以前一样唯唯诺诺。[吃瓜]不用做无用的社交,不必在乎生计奔波,因为哪天s都一样。[星星眼] 狠狠的赞了好吧[doge]

【回复】确实,哪天死都一样,我现在也是这种想法,我作为人有对死亡本能的恐惧和挣扎,但随时死我感觉都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的人生也就那样,这个世界对待我的方式并不友好,我不会留恋
【回复】回复 @showmaker-12763 :阁下说笑了,真正的自私是道德的缺失,在是与非之前我相信合格的人类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我所否认的利己主义者当然不包括那些只是想捍卫一点自己生活幸福感的人们。毕竟,君子论迹不论心
【回复】我不得不赞同你,但我希望这世上所有人都能解脱
神明的幽寂小屋:
人类对哲学的探索还只是冰山一角[辣眼睛] 况且咱国也没发起过有关哲学的革命,现在生命价值一直遭到贬值,或许以后会变得不一样吧

【回复】现在就是普通人随波逐流的做同龄人在做的事情 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想了也没用
【回复】回复 @摸鱼的肉夹馍 :这不是麻木是什么,一昧地活着,仿佛行尸走肉。唉,如果鲁迅还能再拯救一下[doge]
【回复】生命的价值在中国人眼中排在钱的后面
圆红色圈白叉:
可无休止的精神探索才能让我有活下去的动力[doge]

【回复】人最大的支撑是自己的思想与精神
【回复】因为一物质探索就绝望了是吧
HA血细胞凝集素:
对抗虚无主义莫过于找到自己的热爱,找寻意义,是生命科学?基础物理?等等等,为此,甚至愿意献上青春,当然最后会度过充实的一生!祝各位早日寻得自己的热爱!界时虚无主义便如角落里蜷缩的虫子,哪怕脑中浮现的整个虚无之海,但你被赋予了意义,是的,有意义,于是有了意义

【回复】回复 @艾因德法尔 :每个人都想被爱,也都值得被爱。当它下次到来时,不要害怕了,没表达的心意会在日后无数次灼烧那个夏天
【回复】我给自己打下的思想钢印让我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解脱,我渴求爱,害怕爱,嫉妒爱,愧疚于爱。
【回复】回复 @HA血细胞凝集素 :不会再有爱来到了,我因她而来到这异乡,因她而变得更加空洞绝望,我压抑了所有物质欲望,几乎所有的精神欲求,可,爱始终是没能眷顾我,我活的像一条可悲的蛆虫,呵,我还能走多久呢?人需要欲求和目标,极端的精神洁癖让我只想要爱,要不了多久,心就会不再动了。
纯爱战士哥布林王:
选择性忽略罢了,其实核心还是存在主义,因为我思故我在。总在试图归纳问题和现象时摒除所有自我意愿的干涉生怕影响归纳结果,但是在得出本质后又忘记了自己思考的其实是“人”的问题,思考时不要觉得情感永远是个干扰项,它只是“不可测”罢了。

【回复】我并不这么认为,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俩个极端,他们的核心论点都是我们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当马猴烧酒:
实际上,不探索的才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尼采那里指逃避现实,在萨特波伏娃等存在主义者那里指逃避死亡,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指逃避意义的死亡,它们总的来说都有一个特征,即逃避自己的自由,逃避自由所要承担的责任与痛苦。真实世界就是痛苦的,但大多数人不愿意拥抱自己的自由,而是诉诸更高的权威来替自己做决定(如世俗道德生物本能国家法律等),这样就不用承担彻底的自由所带来的责任了,这样也就不用痛苦了,这些不思考逃避的行为才是虚无主义,因他们更愿意相信一个不存在的事物

【回复】实际上评论区大部分人所说的都是“权威的消失”,但每一个权威的消失都意味着进一步的自由,每一个永恒真理都意味着束缚。人是彻底自由的,“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存在在此处,再由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构成自己的本质,意义一直在自身之内,不能、也不可能在自身之外寻找,这是一个事实
【回复】【注意:把精神和意识表述为“虚无”或“虚存”是哲学史上的一种惯例,直至萨特依然如此,但那种“虚无”或“虚存”历来与“存在”或“实存”总是隔阂的、对立的,而我沿用此说恰恰是要弥合它们之间的隔阂、消解它们之间的对立,因为它们原本正是同一存在的不同代偿质态或同一存在的一系列衍运产物而已。】 26章 https://b23.tv/SgVPkYL
dashentuya:
我觉得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现代如果不沉迷于互联网,而仍沉溺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支持]反而值得我佩服,即使他在做无用的思考,至少他有在思考

【回复】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度沉溺物质世界而放弃思考,和过度沉溺于精神世界而与现实脱轨同样危险而不可取,后者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而最终走向毁灭,就像那些过度思考而没有与之相应的现实去束缚,最终自杀的人一样,而前者,抬头看看吧,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九成九的人都这样,把自己放逐在快餐一样的生活里完全放弃了思考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尸体。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的,那些所谓的哲学家并不是过度思考而是深度思考,是在有现实束缚的前提条件下,有目的性有规划有边界的良性思考,这也是最合理的一种状态,有现实基础的去思考,有思想基础的去生活

旅游 探索 风景 虚无主义 精神世界 成长 人生价值 INFP 梦核 这就是真实生活力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