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退役原因】國會強制F-14退役! F-A-18E-F至今未能超越!性能太先進反成障礙!_2

作者: 零五说事儿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12-30 17:25:00 浏览:2998 次

【F-14退役原因】國會強制F-14退役! F-A-18E-F至今未能超越!性能太先進反成障礙!_2

wjjjw2160:
成本、寿命什么的其实都还是其次,别忘了FA18替代F14的同时还替代了A7。航母舰载机单一化才是F14退役的主要原因。就算没有FA18也会有其他多用途战机替代他们。

【回复】回复 @汤姆小猫 : F/A18 ABCD 都是一个机型的不同的改进型。F/A18EF型是在此基础上换发放大深度改进后的版本。基本是一架新战机了。但是,ef虽然取代的是前者,但是其同样担负了战斗与攻击的双重任务。两者是继承取代的关系。同时也替代了原序列中a7攻击机的任务。
【回复】回复 @犟力喵 :先把话说清楚再来辩。F-14从来没和A-7组合过。当时USN远程打击任务由A-6担任轮不到A-7。
夏叶栖:
还在吹F14呢,维护麻烦使用成本高,出勤率低,综合远不如F18

【回复】重型战斗机维护成本比中型机高是必然的,但是,决定战机命运的因素,排第一的永远是针对目标。 有目标的时候,成本因素靠边站,八十年代中后期,毛子的苏-27光芒四射,老美对F-15缺乏信心,F-22那么昂贵也要咬牙搞出来。 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老美看不到可以匹敌的对手,这时候成本因素成为各方角力的法宝,改进F-18也足以面对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于是F-14退役。 另一方面,本来作为F-22的低端搭配机型的F-35也因为其它国家没有隐身战斗机,前途一片大好,于是F-22停产。 以上种种,都是基于没有对手的前提,对于隐身战斗机,老美最初盯着的是毛子,却没想到中国的歼-20突然冒了出来,刚开始的时候老美还不怎么担心,因为最初的歼-20航电系统和发动机都没有真正达到五代机的层次,但现在,老美已经意识到,靠F-35是吃不下歼-20了。 你信不信老美的下一代主力战机肯定是双发重型,成本也会达到新的高度,有了对手,成本因素必然靠边站。
【回复】雄猫帅啊,帅是一辈子的事[打call]
红岸III:
2 再一个就是可变翼飞机的制造成本非常高,F14的翼盒大量使用了当时美国稀缺的钛合金技术和材料(这个玩意当时是苏联的优势项目和材料),而因为翼盒的结构原因导致了其维护保养非常的繁琐和麻烦这就导致其整体的出动率其实非常的低,对整个维修班组的工作压力大极了。而随着美国空军的F15战机不断的进化其飞控系统越来越完善,加上后续的多翼面控制和矢量喷口发动机技术已经有指望实现的情况下,军方把这么一个烧钱玩意砍掉将资金投入到更加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则是必然。尤其是苏联在后期航展上演示了苏27系列战机以及在巴伦支海与苏27飞机的不断碰面让美国海军也意识到了苏27系列飞机的后续发展会向海军型演变,而其高机动性能远不是F14可以比拟的(这就是为啥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在蜜月期时美国海军研究部门有人专门上报告说采用俄罗斯苏27飞机机体+美国航空电子设备来设计新一代美国舰载机项目的由来)。总的来说F14属于看着非常炫酷、机械加工和机械工程学的产品典范,但是高技术不一定就能带来高战斗力。随着新技术进步其以机械工程学为核心的能力自然就会被以微电子软件直接控制多翼面+矢量发动机相结合的新一代工程产品给取代,更何况F14的主要功能其实是一款海军版的“拦截机”(针对的主要是苏联的图22战术轰炸机),根本不能满足海军在多用途的实际需要,所以被淘汰是必然的,我们当时没有看到后续机种的原因是冷战结束了,新舰载机在当时完全没有实际需要所以美海军的更新速度就放缓(更何况严格意义来说苏联红海军也从来就没有美国海军进行舰队常规性力量决战的能力,苏联红海军的核心任务就是保护战略核潜艇进入大洋攻击阵位对美国发动二次核打击)。 综合一点就是F14不是超时空要塞动漫里的可变型机器人,它是实际其用途也非常的单一。

黑枪不倒: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性能太差了。 现在AIM120C8都在试验了,PL15和AIM120C7满天飞了,F14捧出个AIM54是要闹哪样? 能隐身吗? 能超巡吗? 超音速机动咋样? 无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好吗? 电子战水平怎么样? 有头盔瞄具吗? 打得过枭龙BLOCK3吗?

【回复】不退役就会有后续升级啊,看看老美的f15从服役到现在变了多少了
【回复】回复 @忽悠哥我武器 :后续升级? 你看F-14A都服役三十多年了,等到退役还没等到后续升级。。。。。。
philoeloise:
离谱,UP主再吹一下,伊朗空军都吊打美军了。

gxnnjy:
f14机动性确实不错,但是由于推重比低,所以综合起来不一定比f18e/f强

红岸III:
1 这个问题的视频个人都驳斥的快烦了,说白点就是当时的技术专家被要求新飞机要能够应对高空、中空、低空不同空域的飞行战斗能力,同时还有满足低速、高亚音速、高速飞行速度。而这些能力在当时技术条件根本做不到尤其是在当时飞控电脑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在应对飞机静不稳定状态的情况处理能力根本性不足且实际数据非常少,所以就只能用传统的喷气飞机机翼通过改变后掠角度来解决问题。苏联因为航空电子系统处理比较落后所以MIG23就干脆的直接把可变后掠翼就做成一个只有三挡调节的手动可变系统来简化生产和加强系统可靠性。 这个就是下面要说的问题,可变后掠翼可不像超时空要塞卡通片那样大力出奇迹,相反它极度的“不可靠”。如果大家了解一下就知道美国海军当时上马这个项目也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当时苏联TU16海军打击型和后续的超音速突防型的TU22都开始部署了,尤其是T22海基型由于也是可变翼轰战机所以速度非常的快,这让舰队的反应速度有点跟不上了(战术核武器打击舰队),所以一个能够快速飞到拦截地域且能够有效挂载远程(大重量)拦截弹的重型战机就这么上舰了。而这么重的飞机飞好说如何能够安全可靠的降落就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这么重的飞机速度还那么快拦阻索的承压会非常大所以在其他可变量没法改的情况下降低速度就是较为可行的方式,所以可变翼在当时就是唯一可动的点。

航空母舰 战斗机 军武 美国 核武器 我的打工日记 超音速 F14 轰炸机 军事武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