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上之云】电影片段 清军VS日军 阵亡人数记录 电影战斗片段 (7-23)

作者: 李志映画分类: 影视剪辑 发布时间: 2019-05-19 08:01:13 浏览:133611 次

【坂上之云】电影片段 清军VS日军 阵亡人数记录 电影战斗片段 (7-23)

安南巡阅使:
甲午战争到后期,清军已经开始进入反攻状态,五次反攻海城虽然失败,但日军在牛庄,田台庄战斗以后再也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作战了,而且聂士成一直扼守摩天岭,对日军后路形成威胁。 山东战场,威海卫失陷后,山东巡抚李秉衡率军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并且开始收复失地。 事实上战争拖下去,对日本严重不利,日军伤亡病损失的兵力实际上并不比清军少,清军主要是前期失利,兵无战心,大规模溃退形成的,一旦稳定下来,日军就占不到太多便宜。 但是当时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的国家,这个政权主要任务是延续自己的统治,防范汉人的造反为目的,所以,清政府的统治阶级战争意志动摇了,因为它们不愿意看到战争继续下去,汉族肯定会得到比太平天国平定过程中形成的汉人督抚势力更大的势力。 所以清朝统治者选择了“宁予外人,不给家奴”的方针,与日本媾和。

【回复】二战前,日军近代打得每次战争,都是拼上举国之力,以未来二十年的国运为赌注,输不起,输一次就万劫不复。打清朝、打沙俄,哪一步都是险棋。打沙俄时更是会高呼:皇国兴亡,在此一举。士气锐不可当。当时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但是在国际社会上依旧被认为是大国,大而不强罢了,记得在一本《辛亥百年-铁屋子里的大国突围》书中看到过,具体数据记不清了,似乎是晚清领土世界第二,GDP世界第四,水军吨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同时是越南、朝鲜等东亚国家的宗主国,在当时国际影响力可能比现在还要强(看书时才2016年,出版可能更早)。镇南关之战,更是打得法国军队丢盔弃甲,直接使当时法国政府倒台。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对晚清一直很是忌惮的,对于开战很是保守,认为胜负未可知。但是甲午战争后,让列强看清了晚清的真正水平,这才开启了列强大规模瓜分中国的狂潮。
【回复】回复 @marssyy :哈哈,我们可以不用制海权,我们只要给日本拖在陆地,越是腹地越是有机会以消灭人为目的,没事断断后勤,日本撑不过一年,问题是,我们军队烂,统治者也没有斯大林式的坚决。当然统治阶级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自己的汉人子民
【回复】甲午输在内部派系互相斗争不团结以及体制腐败,根本不是说统治者为了防汉人,别什么事情都得扯到民族斗争
李德图:
日本人把自己拍的好惨。。。。 实际上甲午战争清军输在陆战,海战打得四六开,陆战几乎一触即溃。

【回复】陆小失败主要是前期,前期作战基本上是李鸿章的嫡系部队淮军和日军作战,淮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每战必跑,送给日军大量武器弹药,并且给国人留下畏日心理。 后期全国各地的部队陆续调往辽东战场,日军的进攻势头受到遏制,哪怕是已经解散很久的湘军,仓促组建的湘军在牛庄给日军迎头痛击,刘坤一担任钦差大臣,还没有抵达辽东,清政府已经媾和了。
【回复】日本善于吹嘘自己的强大,经常玩弄文字游戏,屡次陷入苦战血战,但最终战死的“皇军”却少得惊人。 例如洛阳战役(豫湘桂战役组成部分),日军投入8万人苦战18天,上报的战报宣称陷入“苦战”状态,但最终居然只有18名“皇军”死亡。
【回复】回复 @新垣结白石麻衣 :清朝如果打赢了,世界近代史将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日本丧失了崛起的机会,日本在近代史崛起是英国当时的战略需要,英国需要在远东养一条狗,遏制俄罗斯咄咄逼人的远东扩张势头,保障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当时东亚只有三个独立国家,清朝,日本,暹罗,清朝太大,如果扶持清朝,清朝坐大后,英国担心无法控制,而且英国需要从清朝攫取利益,扶持清朝无异于自废武功,暹罗太弱且地理位置太靠南,根本起不到遏制俄罗斯的作用,所以英国选择扶持日本。 甲午战争日本得到了英国的全力支持,日本为了弥补军费不足,在英国发行5000万英镑(相当于当时3亿银元)的国债,由英国政府和英国大资本财团吃进,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继续战争。 战争过程中,英国给日本的情报支持,以及外交舆论偏向日本,高升号本来是英国商船,承接了运送清军去朝鲜的业务,在未宣战的状态下被日本舰队偷袭击沉,本来根据国际法,日本属于严重破坏国际交战规则,但英国居然谅解了日本。 英国作为当时全球最强的霸权国家,在甲午战争期间,对西方的舆论导向偏向日本,清军斩杀日本间谍,被英媒体渲染为野蛮未开化行为,而日本在旅顺的大屠杀,英国媒体居然一笔带过或者干脆不提。 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无法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就算日本倾尽国力,只要清朝有战意,至少双方可以打成平手,而打成平手,意味着清朝不可能赔款割地,朝鲜最多脱离中国独立,而不会被日本掌握,日本则国力耗尽,国内外债台高筑,没有赔款来补血,没有得到土地提升民气,相反还会丧失中国市场,同时丧失了给英国做狗的机会(历史上由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赢了,得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资格,最终英国认可了这条走狗,1902年英日结成同盟,英国大力支持日本,最终击败沙俄,晋身列强),将一蹶不振。 同时,由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战败或者打成平手,其余列强畏于清朝实力,不敢贸然再挑衅清朝,至少不会出现19世纪末那种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图),庚子战争和辛丑条约很大程度不会出现,李鸿章也不会在出访俄罗斯时接受俄罗斯的贿赂,签订引狼入室的《****》,日俄战争也不会发生。 日本丧失给英国做狗的机会,列强就会猛扑上来,撕咬日本,俄,法,德等国可能会联合起来,在日本强租港口,俄强租函馆,德强租鹿儿岛,英国为了抗衡,强租北九州,法国强租琉球,美国充当好人,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发生在满清身上的悲剧极大可能发生在日本身上。
千叶の玉子:
日本证明了一点,即使开始有差距,只要肯努力,一样也可以成为强大的国家

【回复】列强志在瓜分中国这块超级大肥肉 日本本身几乎一无所有 英国甚至扶持日本遏制俄罗斯 历史机遇碰巧都赶上了 中国落后西方文明 丢了天命 日本善于模仿学习 却小的勾不起列强的欲望
【回复】努力总得有个主体。日本革新的主体是有资产阶级倾向的贵族,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最后通过国内战争掌握了全部权力(通过天皇制)。再加上六七十年代列强势力尚没有形成对日本命脉全面的控制(同时代中国也一样,中国在搞洋务),日本体量小并且封建经济趋向解体,封建制度本身就不完善,封建思想也是跛腿的,维新在日本阻力相对较小。 而同时代的中国虽然拥有优秀的资源条件和东亚最强的综合国力,但封建因素(从经济模式到政治运作,再到思想观念)历经近两千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自上而下地想要撼动它,难度巨大,进程自然也非常缓慢,尤其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已经完全把握了世界局势之时,自上而下破局成为不可能。 即便是后来的孙先生、北洋政府(可以说为近代中国经济制度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乃至蒋介石,都没能以资产阶级的方式彻底革除封建因素。这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因素薄弱的国家,按照资本主义的原则(比如自由贸易和竞争,等等)是无法占据优势的。 最后还是依靠tg发动农民才解决了现代化问题。但依然不够彻底,封建的因素,尤其是思想,知道现在仍然没有完全革除。毕竟西方几百年的路程,即使迅速赶上,也是有“偏科”的。这在所有后发国家里都体现得很严重(当然德国和毛子除外..这俩和中国与日本比,还是不够落后,并且具有西方国家在近代化中的一系列优势)。 所以历史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又广又深,不能仅仅看“奋斗”与否就下定论。
【回复】回复 @学法政 :不见血的报仇肯定得有,见血的,看以后的国际局势吧..
我就是不想取昵称啊:
说日本卖惨的有点孤陋寡闻,众所周知,日本在上个世纪第一次赌国运就是甲午战争,之后就是对马海战,后来是珍珠港,日本人赢了两次以为可以赢第三次,甲午战争前,列强是看好清廷的,当时外国顾问还建议北洋水师趁访问日本的时候灭了日本舰队,被保守派否定了

【回复】甲午说真的是全世界都觉得估计中国赢,结果日本陆海全胜,算把全世界的脸都打了。
【回复】回复 @ty77776666 :也从此被列强看扁了,以后远东宗主国地位不复存在
【回复】回复 @我就是不想取昵称啊 :说起来第三次⋯⋯我很难说日本觉得自己能不能赢,倒不如说日本一贯的考量都是“今日妥协不打,明日被打必输”,日本还如以前一般指望依靠一波前期优势突破取得体面的谈判优势,殊不知美国可是窃喜终于找到机会与1905以来的亚太宿命对手打个你死我活。
秋殇别恋wswrws:
甲午战争清军只是拿着新式武器的旧式军队,日军在旅顺光缴获的炮弹就600万发,那时候国家不怎么缺钱,抗战时期也没用过那么多炮弹

【回复】李鸿章是最大责任人 仗是他的淮军打的 条约是他签的
【回复】回复 @啦啦玛德急呀 :这次打不过完全是上面的问题
花圃中的秘密:
这是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18日爆发于旅顺附近土城子一带的战斗。 上午10时,日军先头侦察骑兵200余人到达土城子探路,恰好与刚刚赶到此地的姜桂题,程允和,徐邦道,卫汝成等部遭遇。清军立刻展开,由行军队形转为作战队形,向日军发起进攻。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日军无法支撑,被迫后退。“敌人潮水般地涌来......我们一面撤退,一面抵抗敌军,四面都是敌人,敌弹像倾盆大雨一般。” 中午时分,日本一个步兵中队闻讯赶到增援,而清军也已达到3000余人,并派出骑兵反复冲杀日军。中午12时20分,日军一个步兵大队也赶到了战场。但清军在山上架起了4门大炮,猛烈轰击下,日军接战不久又开始撤退。下午日军炮兵赶到,战斗方于下午4时结束。 此战,日军阵亡步兵中尉中万德二以下12人(侦察骑兵仅1人,其余均为后续赶到的步兵),其中还包括部分受伤后自杀的日军。 战后,清军没有带做饭的锅和住宿的帐篷,“非回旅顺不能得一饱,遂弃险而不守,仍退归”。 3天后,旅顺陷落。 11月20日早6时40分至11月21日夜的旅顺之战,日军阵亡官兵40人,伤241人,失踪7人。

思密垯:
清军其实打的很勇猛的 奈何呀落后的不是武器而是使用武器的思想 克虏伯大炮和加特林机枪中国一样都不缺 然后糟糕的后勤和上层的尔虞我诈 种种导致前线失利

【回复】大清国策,一等满八旗,二等蒙古八旗,三等汉八旗,四等官员,等等。然后再 低等汉民。如果一旦被打翻。大清好不容易鉴定的这种局面就得付之东流。
【回复】回复 @清酋师父李成梁 :没有的事
【回复】回复 @Madunicorn :胆小是一回事,确实也没几两弹药了
_富江_:
中队长:开火!( ー̀дー́ ) 清军:是! (`∀´) 砰!

乌托邦寻觅者:
无论是抗击洋人的清军,抗击日寇的中国军人,还是打跑老美的人民志愿军,凡是为国家而战的英烈都应当永垂不朽。无论是清政府的无能,民国政府的腐败,新中国的贫穷,都无法掩盖你们为国家主权做出的贡献,不管日本杂碎在评论里如何诋毁,也掩盖不了你们的光辉和伟大。

【回复】很少有这样的价值观了。不过,恰好我是。历史是连贯的,林则徐,邓世昌,和后来民族英雄一样,不能被满清这个大帽子卡死。要看到民族的脊梁!源远流长的脊梁!
【回复】一半也是宣传的锅,好像清末都是束手就擒之人一样。
Mikasa1453:
满清疆域虽大,但民族众多,且民族之间矛盾很多。根本不可能像日本那样全国上下团结一条心

【回复】回复 @东德第三集团军 :赞同,比如在一战中战败的、因为“民族自决”浪潮而四分五裂的奥匈帝国就是最好例子,协约国靠着从哈布斯堡王朝尸体上诞生的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不费吹灰之力重塑了战后中欧、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然而同样战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却需要以肢解、强制割让领土的手段来遏制其军事潜力,就因为这个国家的民族基本构成较为单一不具备自行分崩离析的可能性
【回复】帝制旧国家不如现代民族国家
【回复】只是满清显得日本团结,实际内斗的厉害,,,,
欧阳少逸:
还是输了好,只要满清统治,中国不会有前途,只是可惜了那些爱国将士

【回复】并不好,死的也是中国人!抢的也是中国的东西! 目前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人想要割裂与清朝的关系,妄图yy列强,无法直视当年中国人民被列强强加的灾难。这才是现在中国人最可悲的地方! 林则徐,邓世昌和后续的民族英雄一样,都是有理想,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面对国家的千疮百孔,百姓的灾祸,也是深有感触的。
【回复】回复 @ElenJaeger :那年头对老百姓来说,满人朝廷和列强没什么区别
【回复】回复 @艾伦主席 :列强当然不好,但是你要看到,只要不威胁到满人的生活,满清才不在乎领土被割让,主权沦丧呢
venshau:
这个应该是在旅顺土城子阻击战,清军取得暂时的胜利,日军溃败到双台沟。

【回复】大连人应该对这一段路很熟悉,这一段路正好就是现在的旅顺北路。日军的进军路线就是原来直通水师营的官道。
【回复】回复 @任总正非 :不,这里确实是辽东,剧中地图写了,这一次小败还是经常能在多方的书上看到的。
【回复】电视剧《坂上之云》,这是朝鲜战场,甲午中日海战还没有发生。朝鲜爆发起义战争,棒子王向宗主国求救,清朝派兵入朝维护国际秩序。日本以清军入朝为由,也派兵入朝,并偷袭了清军的先头部队,战争爆发。此时清军对外还是很强硬的。
capsuler:
说的真的很好,我记得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就批评过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一点

以直抱怨233333:
敌人是勇士,你战胜勇士,你牛B。敌人是小丑,你战胜小丑,没有什么好吹的。

嘿呀小苹果:
说不是清朝就能打赢甲午的,你当这是在玩欧陆风云?! 点点国策屯个兵,就能无敌了?

【回复】回复 @西杜丽真是太棒了 :因为当时没有现代“中国”这个概念,只有中原之国这一说,清朝只是在维护在他们角度来看是合理的利益而已,每个朝代都一样,千篇一律
【回复】最起码游戏里你是为了自己国家着想的,清朝有为中国着想过?就完全就没把自己当统治者而是给人一种殖民者的感觉。你换一个主体民族的统治者,虽然也不一定能赢但好歹不会搞出量中华之物力这种神奇言论啊
坤猜将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十一册) 91.海军情报处致外交部函(机密) 1894年7月16日到本月14日,金伯利伯醇曾通过怀尔德先致电埃弗雷特(Everett)上校,索要中日军事力量对比情况。谨此呈上有关备忘录一份。 92.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备忘录(第91件附件,机密)中国军队根据可靠情报,中国现役军队共有600000人,分属下列兵种 1.各类步兵470000人,2.骑兵100000人,3.炮兵30000人,总计600000人。除此之外,中国还拥有一支后备军,包括各种杂牌军和民间武装在内,约有1000000人。武器装备:中国拥有大量不同型号的步枪,购自西欧和美国,已有些过时,其中包括后膛快枪(Chassepot)、毛瑟枪(Ma-users)、马蒂尼枪(Martinis)、膛线或滑膛前装枪以及经过改-装的前-装枪等他们也有像哈乞开斯枪(Hotchkiss--Lee)这样的新式步枪和大量的云嗜士得(Winchester)连发步枪。在弹药方面,由于种类繁多,很难区分清楚。一般说来,随枪一起购买的弹药,时过多年都已报废了。尽管从国外购买了这么多军火,现今大部分中国军队的装备,仍是古旧的火绳枪。从国外购进的武器,一般都是在仓库储存不善的,官方似乎也不愿把它们配给部队。在炮兵方面,中国先后购置了大量构造陈旧的克虏伯野战炮(Kruppfield-guns)、阿姆斯特朗炮(Armstrong),波策姆炮Bo-chcm)、瓦休尔炮(Vavasseur)、格林炮(Gatling)以及老式的法国塔炮(Frenchbarbeffeguns)。骑兵主要采用鞑靼(Tartar)矮种马,一部分配备新式卡宾Carbines)后膛快枪(Chassepot)和短枪(Spensers),一部分配备火绳枪和弓箭,也用短剑和长矛。

全勤挑战 坂上之云 军事 日本 历史 战争 甲午海战 清朝 大清 甲午战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