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河】玩遍所有教育软件,发现一个可怕问题…

作者: 苏星河牛通分类: 软件应用 发布时间: 2021-04-03 18:25:04 浏览:2747140 次

【苏星河】玩遍所有教育软件,发现一个可怕问题…

疯狂的小艾:
我觉得up对学习的理解浅薄了一些。up的潜在逻辑是,有了学习资源就几乎等同于能够学好知识。这是不可能的。 抛开智力超常的人来说,普通人想要学习成绩好,需要的是长期的有效学习这么一个过程。这么一个过程不是学习资源可以直接给予的。简单地举例,现在网上的免费学习资源特别的丰富,但是一个长达30集的公开课,最后一课的播放量可能是第一课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而专家的比例不会因为学习资源的便于获取而提高,因为能够制定长期的5年-10年学习计划,分阶段实现目标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坚定的学习信念,有效的学习方法,强烈的自我驱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这些才是区分一个普通人最终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回复】提供一个理解“高智商”的角度,希望可以给更多学生群体们帮助: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基本是一样的,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一点,真正比拼的其实是效率。拿数学来举例,课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预习上,课本里公式、例题、练习全都有,基本每一次上课前,我就已经看课本自学了。我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老师也不怎么用课本,都是直接讲公式+例题,上课也完全不需要记笔记,老师开始板书例题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动脑做了,复杂的就拿草稿纸算算,大部分题老师开始讲之前就已经解出来了。因此外人看来,我上课不记笔记,甚至老师讲的也不需要听,但却全都会做。课间也趁热打铁尽快把作业做了,放学之前至少做了大半,课后时间继续预习。 整理一下:课前课上课后,没有任何时间是用在抄写和低效率的事情上,所有的环节都用来思考、理解、归纳。而看似规整详尽的笔记有时候反而会给人学懂了的错觉,实际上这种笔记更像是展览品,并不能提升自己的解题和思考的能力。 以上的方法适用于任何科目,课前做好预习,课上的时间直接用来进一步理解、思考、归纳;做作业的时间也尽可能高效,如果是已经掌握的内容,就像对待考试一样,用来计时锻炼速度和熟练度。所有时间都用在刀刃上,事半功倍,自然比普通学生分数要高。而且越是到了大学、研究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越关键。
【回复】说出了我想说的 有了这些学习资源并不意味着就能掌握这些知识
【回复】资源太多,选择耗费了很多时间,然后盲目跟从。
老猪俺爱吃瓜:
其实这些软件都是看自律不自律,如果你自己的话,看一下解题过程,你会发现它很有用,那如果你只看答案,那它就只是一个抄答案的

【回复】最近注册成为了小猿答主[doge]这些答案其实都是大学生做出来的,[辣眼睛]真的是一个又一个轮回
【回复】回复 @可哀想のむぎ :quo实,大部分中间努力的学生(能上一本线,以我本人及身边人为例)用这种软件,是会思考理解的,而不是直接抄。直接抄很大部分是上学比较摸鱼的
【回复】这才对嘛。。大多数懒蛋还是抄了就完了。有多少比例人会仔细看记住呢
大宽大宽:
视频非常精彩,但是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无法赞同up主后半部分的分析,全是观点却没有实在的论据。只能说,没有真的在教育行业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往往会片面很多。。

【回复】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有非常丰富的教辅资源了,都摆在新华书店里,价格也不贵。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买教辅,而且同一学科不止买一本,因为不同版本讲解不一样,我喜欢对比着看,理解会更好些。 可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教辅贪全,没有明确的重点,我看来看去,真正的重点没太掌握,次要的点看了一堆,浪费了不少时间。 经过设计的教辅尚且如此,更何况以“题库”为主的APP呢?再努力,也只是学生,缺乏对高考的系统认识,面对再多的资源也无法利用好。这是其一。 其二,这20年来,各类教育资源早已非常丰富,获得非常轻松。然而考试的难度变化呢?一些科目,10年前的反而比现在难。物理课本,甚至新版本比老版本要少一些内容。高考的难度由什么决定?它更多是从上而下的。 其三,社会在这些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飞跃。教育理念在变,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在变,科技也在发展。高考,是被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如果只是认为有了几个app,就能够提升高考难度。那真的是太片面了。
【回复】这两软件解题团队贼拉夸,我每次用VIP都不一定能回答上来[辣眼睛]
【回复】回复 @御灵石 :可以试一下夸克自带的搜题,我感觉比其他软件还要好用[doge]
09号绅士:
Up主把天才换成有钱人,论点也是成立的

【回复】回复 @苏星河牛通 :完全没人看懂,换了小号说出来,然后置顶了?[doge]
【回复】我就说嘛,为什么up不去反驳那些高赞评论,原来他一直在默默守候等你的的出现。
【回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灾夭嘛:
其实很多人只是不愿承认罢了,毫不夸张的说,学习软件大部分情况并不会帮助学习,很多人只是查了抄,会让原本应该努力的人失去动力,变得懒惰,他们沉浸在自己抄来的好成绩中,考试没抄成就怪发挥不好,特别到了九年级,高中时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回复】笑死 不用作业帮作业根本写不完
【回复】我一般都还是真的学一下的,上高中之后基本上就不抄作业了,因为实在写不完就不写了,反正抄了也没用,回头大概率回补上 老师也不会经常检查作业,主要是靠自觉(虽然我不是很自觉[无语])
【回复】回复 @鸽子channel :所以其实做作业不是往纸上写答案,认真思考了和认真写在纸上效果是一样的。而认真抄作业性质就不同了。
苏星河牛通:
这次的彩蛋非常特别 因为它即是对之前视频的补充 也是我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引子 总之考虑到内容轻微敏感 所以话术尽量委婉 欢迎大家讨论批评 最后祝大家清明节… 一切顺利吧[给心心]

【回复】可能苏星河年纪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不清楚状况吧,我初三,其实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用作业帮来努力的,更多人则是为了应付老师并且快速完成作业以便玩手机,所以对于那些人来说,作业帮只是一个抄作业的工具,他们不会认真看解题过程。所以,这就是自制力的问题了,也可以说是努力,会拼命努力的人相比于普通人同样很少,也就是说努力还是有用的
【回复】回复 @fond_of_seven :我是这样想的,当单一学习成绩越来越没有作用了,我开始了多方面的学习,诗词歌赋,绘画舞蹈,编程、动画、剪辑,我样样都懂一点,虽然都不能算精通,但也足够我到处当大哥了
【回复】清明节 。 。 。 。 。 。 。 。 一切顺利[doge]
Floccinaucin也能重名:
看完了这次视频,我对up主的很多观点都不能认同,尤其是【天赋与努力】(在这篇评论偏后的部分,言辞可能有点激烈,望见谅)。 首先up主可能脱离k12教育时期太久了,对于当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此类软件的应用方式都没有做深入的了解,所以得出了很片面的观点。 其次关于应试教育在学什么、考什么的问题,up主总结为在考“知识”。那请问:学习方法算不算知识?思维方式算不算知识?文采和洞察力算不算知识?这些在应试教育中也都考到了。如果觉得他们算知识,那至少说明单纯的学习资料教不了这些知识;如果觉得他们不算知识,那说明up主对于应试教育考核的本质理解有偏见。 最后关于争议最大的天赋和努力。首先我不认可学习这件事情只需要所谓的“天赋”和“努力”,我认为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质、三观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但易忽视的影响的(所以才有求知先学做人这种说法)。 关于天赋和努力的关系,我无法理解up主是怎样简单地把天赋和努力分割开来的,也无法理解up主是怎样把人分成有天赋(智商高)和无天赋的(智商不够高)的。哪里来的标准来给他们做二分法,连续分布中间那条线该画在哪里?哪个教育流派可以这么草率的把一大群孩子贴上“没有天赋”的标签? 我也无法理解up主说“努力的人无法提高智商,而是在超越没有他努力的人”。哪里来的科学依据说明智商完全是先天的,后天努力无法改变智商?如果up主定义的没有天赋的努力的人在努力(好像有点绕),那他在努力什么呢?盲目地背单词,背题么?谁背的时间多谁成绩好?这是up主所设想的情况么?但这不正是学生时代最不被推荐的不讲求方法,自我感动式的死用功么?难道up主对学习的理解浅薄至此了么?还是说,你甚至默认能够掌握健康的学习方法这件事,也只能被智商高的人拥有? 希望像up主这样有影响力的发声者,在做软件测评时能认真地了解一下软件的用户群,他们的需求和使用体验。也希望up主在输出观点的时候能为每一句话负责,起码做到每个观点都有据可求,而不是脱离现实、逻辑片面的推导。

【回复】作为一个学生,我对up主的大部分观点很赞同,比如说把学生分为有天赋的和普通人,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啊,比拼的就是谁更努力学习,谁更会在有效时间内学到更多,智力真的很难改变了,改变的是思考问题的思维,我觉得这个也没问题吧,你所说的三观性格成长环境那一类,那都不是主要的因素,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在应试考试中普通学生的努力程度才是主要原因
【回复】可是你真的知道学生是怎样的吗?我是一个免费师范生,我反而很认同作者的观点
【回复】有一点问题,交流一下。 你说“哪里来的科学依据说明智商完全是先天的,后天努力无法改变?”我认识的同学真的就是上课看小说,下课打篮球,数学就是高分,120满分一般都是100+以上,这类人该被称之为什么呢?不能叫先天的智商高,那叫什么呢?确实无法证明智商后天无法改变,至少我觉得你日常生活中应该也接触过这样的人吧,学历很高,做事很傻的这种?(我觉得这个应该就是up做二分法的来源) 这个“后天不一定无法改变”的观点其实有些片面了,有点像“你不能证明神不存在,所以他存在。” 我觉得up想表达的意思可能:A的智商>B的智商>C的智商,A先天优势明显智商高,他可以不用努力轻松超越不努力的BC,而B的智商分+B的后天努力分=A的智商分,而C这一类人,智商和A差两档,就算后天努力也很难再超越A,顶多和B持平。(通常大部分的BC都直接放弃了努力,所以他们会被其他努力的BC超越。) 还有“天赋和努力”这个,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是天赋不会说一定分配在学习上面,技能点开局就点错了……其实又是回到了智商高智商低这个问题上,用智商可能有点侮辱人……举个例子,老师课上给十分钟让全班快读一段文字,两个同学全程无划水不停嘴读完了,老师马上点起来背诵,A把完整的一段一字不差的流畅复述,B只能磕磕绊绊复述大半段左右,这都是很常见的例子啊。[2233娘_困惑]
歪脖子树上看月亮:
作为一个过百万粉丝的up,你要知道你的看客大部分都是学生群体,个人偏激言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他们,前有读书无用论,后有努力无用论。科技给我们是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和勤奋程度都不一样,利用得好它会成为你获得更多知识的老师,用得不好,它只是个提供答案的偷懒软件,这和在学习软件匮乏的年代不一样?努力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而懒得学生在不同年代只是偷懒的方式不一样,他们本质是不变的,应试教育不正是为了把这类学生筛出来。up这次还是看得浅了,很难苟同你的观点。

【回复】我觉得你说的在理,我现在就是面临高考的考生。像up提到高考中智力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太过偏激了。也有可能up作为一个当今考试的局外人,已然不能切身体会所谓高考之于我们的关系了。如今高考卷虽说往新颖的方向命题,但所有的知识点不会超出一个考纲,因此对每个考点做到理解通透便足够获得一个较好看的分数了。不说清北复交,211/985是触手可及的。这些成就的获得若靠勤奋来的话,肯定比智商来的更加踏实。因为勤奋是保证成功的几率从10%提到90%,而智商是让这成功的10%更偏向于你。
【回复】楼主你没有理解up讲的重点,up的重点是科技,你的重点是努力,况且视频中提到过『天赋』『很努力的普通人』『一般努力的普通人』『不怎么努力的普通人』,只不过在分析的时候把2和4两类人剔除了,按楼主你的理解是『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你就努力成为【很努力的普通人】』,你的角度是被up剔除的角度
【回复】但有时候努力是真的没用。[无语],特别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正能量只是心灵鸡汤。负能量才敢勇于面对社会现实。
正能量的香蕉君:
其实细思恐极的不是学习软件,而是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喜欢那种不用思考的快感。

【回复】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 就已经陷入了思考惰性中 大脑最佳发育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对思维能力可能还是有影响的
【回复】学小易了解一下[doge] 其实在我这个大一学生看来,害怕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了。在与高年级学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长学姐们是很少在大一时期抄作业的,但我和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每天都在讨论哪里能够找到更详细的答案。(但还不太一样,有些同学也就是参考一下而已,而另一些就只是纯粹的抄答案)而学长学姐们也开始说他们现在也会借助于一些软件来完成作业。我认为大学教育中的选拔是对我们社会未来发展影响最直接的一个时段。内卷或许已经不远了。
【回复】回复 @犀陌 :确实,长辈常说脑子越用越灵活,虽然天赋占一部分,大脑后天的开发训练也同样重要
纺尘:
我越看这视频感觉越奇怪,看到视频结论猛然发现肯定有问题,后面仔细想想这不讲了个废话?稍微懂点经济学的都知道稀缺性,up直接默认假设每个人都很努力,也就是将努力贬值然后再偷换概念,把贬值换成没了作用,直接否认了努力的价值!而且我不明白这和教育资源的普及有什么关系,让努力贬值的其他的努力,而不是教育资源的普及,教育资源分配不足还是个很麻烦的问题,这种有益于教育资源普及的好事上,请up不要加绊脚石,我担心的是这种教育软件给垄断了的话,那么假如给商家垄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后再进行贩卖,造成另一种分配不足,才是对我们普通人,对国家最大的麻烦,而不是up现在误导性很大的教育资源普及导致努力无用的结论[辣眼睛]

【回复】up不是宣扬努力无用,而是在警示社会内卷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是现在高考难度确实非常离谱,使用度极低,中学生压力巨大,并且还在上升,结果反而会导致脱离高考后到大学厌学,事实上也确实会增大贫富差距和之力差距带来的人生差距。up做的是宏观分析,没有问题,不能单一套用某个个体强行解释
【回复】回复 @风飞雨季的情 :up 说的是 大家都努力,考试就失去了筛选的意义,那就只能靠提高考试难度。难度的增加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需要努力总结的内容已经总结好了,就无需用更多的努力达到相同的分数。
【回复】对于我自身的情况来说,教育资源的普及一直是一件好事,让我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料,而且价格成本这个因素对我的限制也变小很多。
浮名不拾:
有点失望,不太认同这期视频的观点。感觉视角有点小。我觉得搜题软件远远抹不平学习习惯、重点高中带来的差距,远算不上主要原因。而现实中,也没有出现高考越来越难的情况,最起码在全国二卷。

【回复】是的,get不到up主的用心和深思,反而只是宣泄焦虑,没调查清楚高考难度变化就张口就来
【回复】回复 @冥想青空 :于是卷的更狠,xd,我们河南分数线涨了40多分,我觉得就离谱,我认识的稳上211(不是太好的那种)的伙计,走了个一本,我就更别说了[跪了],除了站在顶点的,其他都有影响
【回复】回复 @喜欢吃吃吃吃吃吃 :笑了,你来解释解释高考难度?你来解释解释什么叫up的深思?苏星河不是神,这个视频我看了后第一感觉就是更适合放在未来发布,而不是现在,我去年刚参加高考,关于高考的东西你绝对了解的不如我多,我只能说这个视频确实高大上,up的思维方式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个视频更适合放在日后,至少2年之后,等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朝着“共同努力”的方向迈去(但是还远没有达到)的这个时间点发布,会有更好的预见性。而现在?我只能对同学们说好好学习,绝对能上好大学
亮蓝色鸽子:
这是我从视频中摘的一些比较关键的话 4:00 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 5:28 这些学习软件让学生能轻松获取学习资源。 5:54 不同努力之间的鸿沟被瞬间填平,应试教育所考验的努力程度也随之失效。 6:24 于是它就只能被迫提高考试难度,或者增加考试科目。 6:53 因为我们的努力,已经于事无补。 我不想讨论这些观点的对错。当然也可以说我这是断章取义。 我想说的是,up想拿这个主题来写论文——fine。 但是如果明知这是个敏感话题,又做成一个缺乏事实依据,疯狂输出观点的不到十分钟的短视频,并且观众当中又有许多尚不能明辨是非的未成年人时—— 已经够卷了,不要再散播焦虑了。

【回复】教育资源的一个问题就是城里的教育资源大于乡镇,重点大于非重点,搜题软件一定程度上抹平了这个差距,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获得同等的辅导资源,这点看就积极作用大于负面了
【回复】回复 @随意昵称 :那么这个缺乏事实依据的视频,除了散播焦虑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其实并不见得学生们都清楚。最近就有一些考研培训机构跟我们学校大一新生说,考研要从大一开始准备,更不用提各种考证培训机构了为了赚钱什么话都说得出来,而我看到的事实是大一新生相信被“骗”去报名的确实有不少。
【回复】反正作为已经经历过的成年人……真的太不能苟同努力无用论了。
handoge:
我是去年高考的考生,基本上算是被这些APP影响最深这类人吧。但我完全不同意后面的分析。 这些APP真的能够提高成绩?熟练掌握知识?我只看到大批的人依赖这些方便易于上手的APP,然后在高中的宝贵时间越来越差劲。而且里面的内容也没说多么精确可靠,很多时候都错漏百出。一个喜欢用甚至依赖这种APP来学习的人,是不可能成为高考中最优秀的那部分人的。 我就从没有用过这种APP,高考666分虽然不高但我自己也满意了。而有些同学依赖这些APP,现在还在复读[辣眼睛]

【回复】瞬间填平这句话是真的离谱
【回复】很多人用app抄,但并不是每人用app学的吧
Naxts:
这期视频真的满失望的,希望看视频的同学不要太在意,看完就忘记就行了。好好努力

【回复】回复 @云彡tir62 :up的的观点太远了,可能适用于下下辈子[doge]
【回复】回复 @云彡tir62 :想太多[思考] 知识只有进了脑子的才是自己的。有句话说“给人类加上好奇心与勇敢吧,‘那会不会太强大了?’那就再加上自傲吧。”真就这么那么确定教育只是对智商的一种选拔么?更多的是思维逻辑,心态,对问题的正确看待,这些是完全可以后天通过深思苦索得到的。拥有超绝天赋的人毕竟在极少数,何必自轻呢,更何况谁知道天才们会不会在其他方面摔跟头。[鼓掌]
匟卍乸再:
有人拼死拼活,挑灯夜战,却几乎没有进步。 有人只是单纯上课听课,完成作业,却出类拔萃。 我觉得天赋真的比努力重要吧。毕竟努力的人也许可以赶上有天赋的人,但如果人家又有天赋又努力呢……

【回复】拼死拼活,挑灯夜战,却几乎没有进步。 ------这种人就老老实实的先找对路再冲,好的方向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最忌讳逮着歪路子一阵猛冲,工作上看到这种二愣子就头疼。别被成功学洗脑洗的只会努力,特么准度高了才好使劲不懂吗?光会努力不是自我感动?这有屁用?
【回复】假设有天赋的百里挑一,那么剩下99个都是普通人,足够努力就能超过一百个里的九十八个[打call]
【回复】我本人没什么进取心,我觉得如果别人又有天赋又肯努力,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梦魔小魇:
按照你这期的谬误逻辑类推: 互联网储存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互联网已经存在了几十年,那人类集体的知识水平应该已经完成跃迁了,然而现实并没有。 互联网、软件说到底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人怎么去使用,智力、努力也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其中的两点,以偏概全去推导、定义一个人甚至一群人,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我希望这只是你一时脑热想出来的主题做的视频,因为你以往的视频来看,你应该不是这样肤浅的人,希望没有看错

【回复】说实话,我觉得他不对劲。这种话题他在做之前应该能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但是他为什么还是坚持做了,而且看完感觉一些言语都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但是我不想以最坏的结果去揣测他。
【回复】回复 @一只野生白痴 :知识印刷在书本上,它是怎么到你脑子里的?[辣眼睛]
【回复】这期视频真的影响苏星河在我心里的印象了,苏星河这期输出的观点和我这个作为一个教育相关行业从业者,虽然不是讲课老师但是和不同学生,家长,老师接触所观察到的只能说大相径庭[辣眼睛]。

数码玩家训练营3.0 高考 教育 学习 测评 软件 搞笑 手机 苏星河牛通 作业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