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一百个专家不如一个处长,科研需要发言权

作者: 财经杂志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07-12 22:00:00 浏览:146844 次

叶培建:一百个专家不如一个处长,科研需要发言权

截流指挥部:
审查是很有必要的,什么东西你吹个牛就让你拿到了?问题是审查的人需要很专业,而且没有利益冲突。

【回复】说的没错。但是这个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全是外行人管内行人。他们全是靠父辈余荫到了那个位置 ,有能力的太少了。
【回复】肯定机关说的算数,专家是天下最会吹牛画饼群体。所有项目,必须政府严格审查是否合理才能进行。
【回复】问题是审查的人懂个嘚儿
水泥罐头:
这就是院士级别的大智慧。说到根本,让人动情,让人即使不懂这个关键领域也能马上能理解问题的重要性。

【回复】院士看到自己的领域,却没看到其他的领域。经济、环境,政治、文化、信息、城乡、交通,哪个领域没有要发展的东西,要是一个院士说的算要一百亿搞芯片,明天就有另一个院士要一千亿搞基因,国务院财政部说的不算让院士说的算,那还要行政管理干什么。
【回复】回复 @hobbbb :回复 @ac66u :专家管好自己的领域就行了,要不要采纳是领导层的战略决定。但他自己领域的问题当然要说到重点,而且要快速让别人理解重点和意义。
【回复】回复 @ac66u :专家管好自己的领域就行了,要不要采纳是领导层的战略决定。但他自己领域的问题当然要说到重点,而且要快速让别人理解重点和意义。
一点点细君:
财政部负责发钱的,那要懂的知识就要很多很多,既要广又要杂还要精,这很不容易,必进权利很大,责任很重。但这种人很难找。不然随便找一个随随便便一忽悠钱就没了[笑哭]

【回复】回复 @清镁是汉剑 :聪明归聪明,世界上聪明人多了去了。财政是一个人对所有人,而且国家级是所有人里面对的是行业佼佼者,还是佼佼者里面的精英,他们是专门找漏洞钻的。不了解里面的情况,连他们从哪里赚钱都不一定搞的清楚,之前看了一个美国打开日本金融内部的视频,就知道商人不可信,特别是大的商人,越大的商人越不可信。
【回复】项目发起和审核的是科技部,财政部不管这个的。
残剑斩龙:
废话,专家最多也只是一个参谋,处长才是那个拍板的人。 别以为专家就代表科学,专家只能代表某个行业的利益,他的发言未必就是科学。 打个比方。 推广5g的时候,给5g摇旗呐喊的专家还少吗? 等5g真正落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用上5g手机,5g什么情况,你们心里没数吗? 记住,专家不代表科学,他只代表某个行业或者某些人的利益。

【回复】你是外国人?没有处长点头,哪个专家会说好?哪个媒体会报道专家说不好?
【回复】回复 @奔向远方的蜗牛 :你现在忽悠不了任何人。真的。
【回复】娃儿,5G在尖端领域的应用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你以为那是为你刷短视频打微信的?共享单车 汽车 自动驾驶 智慧城市多看看书再说话,要么就闭嘴,显得真没文化
云压沙鸥幕:
这两者各自都有自己领域里需要考量的东西,遇到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最多就是优化一下程序性的东西,专家和处长的发言都是有价值的,没有一边倒的说法,具体就看怎么取舍出一个最优解,他们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

【回复】然而权利大小的不同让他们不可能保持在合作关系
【回复】回复 @bilibiliblili威 :那就扯皮呗,坐等着美国佬把好的太空资源全占了
【回复】问题是处长想干的专家尽全力也无法阻止,但处长想阻止专家p都干不了,你这种假装不懂国情的假外国人能别装作理中客么
自己好好生活:
虽然我不太清楚,但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也没有对接应用吧?很多研究都是为将来做铺垫的,可能现在看不出来实用性,但不代表不重要,我觉得

【回复】可牛顿是卢卡斯数学教授,国会议员,伦敦作皇家铸币厂的监管,皇家学会会长,女王册封的爵士。牛顿不缺钱不缺势力,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地去对接应用?,为什么要抢我们这些二等公民人口红利?
【回复】回复 @关中著名狠人 :有钱修独山水司楼,没钱发展科技是把
冬蓬生:
广西审计:高校1.73亿科研成果转化率为0(处长需要考虑现实财政,科学家需要攀登科技高峰,但不能走两个极端)

【回复】1.73亿,800个项目,平均一个十五万多一点,买点设备都不够,你指望出什么转化率?
【回复】现在是没人记得汉芯骗了多少吗[辣眼睛]
【回复】1.73亿都不够高端芯片流一次片的,就这点投入还想出成果,出不了很奇怪吗
tianle80:
任何行业都需制约和监督,连政治都需要分权和制衡、监督,科学和技术同样如此。

希优少对线吧:
没理解院士的意思,全世界科研的人都得对接应用,不是单靠兴趣和好奇心推动的。毕竟国家的拨款本质也是收大家的税收来的。当然我是支持登月的,但是跟别的部门配合也很重要

【回复】他不好直说,官僚需要整治,一个人一个团队百分之七十在应付检查,一周就只有半天到一天有效工作,真的很严重,工作太累了,而且是无效工作
【回复】回复 @德与赛齐飞 :都想要,钱呢?有钱还需要这么申请嘛?很多东西都得有个轻重缓急(其实重点是拨款负责的,必须得有专业团队分析)
【回复】回复 @大威天龙宝宝 : 都不会放弃
大狗子的渣渣菲:
不审查,100个专家里会有80个骗经费,19个搞了成果润去美国。

非必要不出牌:
叶培建是嫦娥计划的总工程师,2016年的时候我有幸听过他来母校湖州中学开的讲座

有梦想的热土豆: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财政大权,要是钱被乱用 被乱套经费,真的很难发展。还是可以谨慎的

【回复】回复 @小石同学bili :那专家就会说,审计懂个屁。这东西就得花钱,审计阻力太大,太短视。
【回复】回复 @小石同学bili :审计就是擦屁股背锅的,你永远不要指望审计会抓出大鱼,那是上面要动他才让审计查弄出证据
jeff23399:
针对这个问题啊,我们要紧抓危害性,提高自觉性,提升主动性,紧跟时代性,认识艰巨性,做到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为难,不罢手,从多层次,多方面,多元素,多措施,找准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关键点,来解决问题。

【回复】回复 @三三泡泡 :怎么你觉得他讽刺的很正确?是要一个专家就来支配财政,就来随便狮子大开口的钱?觉得钱是大风吹来的,不要精打细算,不要考虑背后的效益?那还有的像还有说搞出来了常温超导之类这样逆天的东西的,要不你也去拨?看大家骂不骂你乱花钱吧
【回复】这两者各自都有自己领域里需要考量的东西,遇到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最多就是优化一下程序性的东西,专家和处长的发言都是有价值的,没有一边倒的说法,具体就看怎么取舍出一个最优解,他们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
【回复】回复 @__黑_ :那您整点不复制的
附子有毒尚可救命:
这么说吧,虽然科学家觉得跟机关要经费,要设备,要场地很烦。但是从49年开始,中国的高级决策基本没有重大失误。要不然不会发展到现在。位置不同,角度不同而已。

【回复】对,外资外逃,政府还在拉投资,公知专家说一个弃籍税,农民交医保每年涨,公知们说个全民免费医疗,有目的坏,但中国禺民也多
【回复】只会听命行事,这样会很容易养一帮蠢虫,并且将会失去活力。你看到的无重大失误,是因为抄作业不会遇到难题。那几年自己做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可大了去了。
【回复】继续看。有些东西是要拉到几百年的纬度上去看的。这是工业社会
没事多听雷鬼:
杨振宁建议别搞大型对撞机,钱学森建议别搞战斗机先搞导弹……任何脱离经济基础而建立的空中楼阁都不会长远,看问题要全面客观 理智辩证

【回复】回复 @蓝佐i :没钱还穷折腾
【回复】当然是导弹了,导弹的打击半径更大,本土发射,到现在我们的战略轰炸机还是六爷[笑哭],这才是国士无双。
简兮谈:
幸好专家说了不算数,不然我家里怎么着也得有五十万存款,还可以把房子出租补贴生活

【回复】你得看什么专家 这是科研领域的院士 做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事情有何错
0Shower0:
科研太烧钱了,审核肯定要仔细,科研圈很乱,经费挪用也很常见,审核程序复杂阻碍项目申请不好,但拿着纳税人的钱给专家发福利肯定也是要不得的

零零零零零壹零零零:
现在的专家是啥样的心里没逼数吗[doge]

处长 专家 科研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