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给柯洁做精神分析,带你了解俄狄浦斯情结

作者: 睡在冰箱里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2-06-26 21:19:51 浏览:149847 次

拉康给柯洁做精神分析,带你了解俄狄浦斯情结

meme秋刀鱼:
“AI让原本武林群侠的华山论剑,变成了现在在皇帝面前的论功行赏。”这个比喻太贴切了,AI会使得很多东西丧失生命力……

【回复】回复 @妖怪贤者八雲紫 :我认为画画不是,画画没有胜负之分,你用的技法再多比例再好也有人不喜欢而喜欢简笔画
【回复】你真的会下围棋吗?太中二了吧,虽然AI对围棋影响很大但不至于这么夸张,ai的出现是利大于弊的
KRiXeL:
讲个个人打游戏的例子,不知道算不算这一情结 前段时间打一款rpg,没看任何攻略,然后就过了一周目,个人觉得蛮愉悦的。 在想要深入二周目打更高难度时,搜了下网络,网页加载好的那一刻,很突然的,印入眼帘的信息爆炸了,各方大佬千般花样解决着boss的画面尽收眼底,对于这款rpg的探究欲望,忽地跌到了谷底。 奇怪的是,如果是一开始我就根据攻略来游玩游戏,那也是别致的优秀体验,并不会因为看了其他优秀攻略视频而失去对游戏的欲望。

【回复】完全照着攻略旅游,和完全随心所欲瞎逛,都可以快乐,关键是心态
【回复】我也在打一款游戏,然后二周目也上网看了相关视频,也顿时索然无味了。按照up的视频观点,我们似乎真的在游戏上陷入了俄狄甫斯情结[喜极而泣]但是当同时也在打这款游戏的好友同我聊起这个游戏,我又会有了些许欲望[喜极而泣]这是另外的情况了
【回复】回复 @吼吼吼吼吼12 :rpg那么多你甚至只举例一款不是rpg的游戏
FlowerChild-:
偶然点进来的视频质量高的吓人,也解决了一个我长久的痛点,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这种较为抽象的学科在知识传播中真的存在一个娱乐性、专业性和低门槛的不可能三角,这种先给原理再给例子的方式确实能做到一定的兼得,就是比喻不好想,也容易被举的例子反噬掉视频本身的内容就是了。

【回复】很多时候哲学要建立一套新的符号体系,使用类比、隐喻、象征等手法几乎是必然的,可能与你的理解相反,哲学家使用比喻并非是为了降低门槛,而是不得不为之,使用什么词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思考过程,不同哲学家扣中相同的词意思很可能大不相同。
【回复】回复 @哈里发发发 :就是这个知识是在方方面面都能运用上的,不是那种学完就能丢了然后学下一个的
【回复】心理学是球形结构类型的知识,做过来访者,帮人做过咨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会发现心理学的实感。
A印刷厂符师傅:
感觉父亲和母亲其实对应的应该是同一个实体,母亲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而父亲是带着缺憾的现实。阉割焦虑是在恐惧这个现实,拒绝接受这个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的现实,但是只有接受现实(i mean 承认事情和我们的欲求与想象不一样)才能真正开始探索菲勒斯

鼎_zZ:
当你在做精神分析的时候,小申在下棋[doge]

【回复】回复 @NKVD信号旗 :云顶之弈吗
【回复】回复 @NKVD信号旗 :你在下棋的时候,柯姐在和小申睡觉😪
【回复】当小申睡觉的时候,柯洁在下棋。
6453463643:
我懂了,就是拼命练武想一统江湖,结果别人发明出了枪,拼命想要达到武术的至高却被一枪撂倒。 孩子是侠客,母亲是武术,父亲就是枪。

【回复】还有影视作品幻想着能劈子弹,就是对于父亲秩序的挑战。
【回复】再借楼主的说法举一个例子:比如对抗性的MOBA游戏,每个版本都有强势英雄,但有人觉得玩强势英雄而不是自己喜欢玩的英雄赢了也没有意思,就算是对秩序(版本)的一种抵抗,而利用自己强大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战胜对方就成了满足了自身的幻想。
【回复】我在有几年玩游戏都讨厌用枪的角色,觉得只有弱者才用枪,当然现在不这么想了
darkmirror天蝎:
不是只有西方才有俄狄浦斯情结。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好=女子=上知,怒=小人=下愚,孔子说的养是指官员食禄,上知与下愚不移说的是缺乏主观能动性,与“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相对的是“攘臂而扔之”。 《纪昌学射》就是据此写的,先是“近之不孙”,师傅跟徒弟对射(扔),然后“请为父子,尅臂以誓”是针对“远之则怨”的。 不是说老子和庄子认可孔子的观点,只是他们在同一个场域中。

【回复】回复 @滥觞_滥觞 :没人研究才好,研究的人越多,说明得病的人越多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如今美国最大的两个心理学专业协会中,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专家学者只占不到10% 尼采《偶像的黄昏》:“苏格拉底不是医生,在这里死亡才是医生……苏格拉底本身只是一个久病者……” 弗洛伊德:“尼采对他自己比任何活过的人,或可能活过的人有更多的自我认识”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回复】回复 @博哥King :墨子是天下人的母亲,“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杨朱是天下人的父亲,“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你养过孩子就会知道,我家孩子1岁多的时候知道我是爸爸,也会叫我爸爸,甚至能对着我小时候的照片叫爸爸,但是孩子有的时候就喜欢喊我“妈妈”,另外我家孩子为了抱抱会对着妈妈叫“爸爸”。 “官知止而神欲行”,“官”是“母”,“神”是“父”,你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看看“père”和“papa”的演化。
【回复】谁是父,谁是母,谁是子。母子之间本来有什么二元关系,父的后来介入怎样改变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了子内心什么矛盾,最终子在行为上有怎样遵从或者抵抗父权秩序的选项。父和母在这里不是并列的选项,和无父和无君之间的并列选择不是同一个场景。
妙妙仙鸡:
孙悟空在原著里确实表达过自己没有母亲生养的遗憾,甚至带着点自卑和狂怒,他对世界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暴露于真实和荒唐的状态下,没有母亲这个意向做他的乌托邦,悟空的顽劣和纯良都是在向一个虚无的对象表达俄狄浦斯情结,而西游记中菩提老祖、唐僧、观音这些角色,似乎扮演着“母”的作用,但实际他们是“父”,是一种现实、一种向秩序臣服、一种习惯于紧箍咒的阵痛,成佛的瞬间悟空其实达到了对父与母追求的平衡(强行解读,玻璃心勿骂

とある偶极の二甲亚砜:
我好像明白为什么我读了大学后就对原先喜欢的学科失去兴趣了[囧]

投降派卡利古拉:
想提一个有点偏题的问题,我们要如何界定读书是在构筑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给自己找一个新的大爹?就像在艺术分析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及弗洛伊德、拉康,这是否也应该被视为一种在对母体(艺术)的追溯中,表现出对菲勒斯的顺从?

【回复】拿拉康理论做文化批判和拿别的理论框架做文化批判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将它作为大学话语。而分析师话语之所以区分于大学话语,或者说精神分析的可能的革命性在于,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的结束,即穿透幻想。如果一次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走向分析的结束,那这就不够精神分析。
【回复】我认为吸收的观点本身是外界的 如果一部分观点在个人经过自己的逻辑框架验证过后觉得合理 便可以将其同化为自己的思想 至于在讨论的时候做这些引用 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增加一些权威性罢了
【回复】很简单,把书作为一个联系万物的起源,而不是万物的某种本质,你试着从书中的某处出发,去说出你联想到的一切,但不要重复,每次都要不同,这样你就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亦步亦趋地复读,你完全发挥出了创造的能力。尽管书是你思想的发端,但不会再束缚住你,成为你的终点,将你变成一个“理解书中高深的聪明人”,你实际上变成了一个被解放了的人。
Petrichorのはる:
精分理论介入成年人分析的时候,只能当成某种视角,因为成年人与婴儿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父亲时,情感上的性质是大不一样的。成年人不仅拥有本能的压抑感觉,他还拥有足够的话语,不像孩子一样要么沉默要么被阉割,并且对于成年人来说它所拥有的话语是有内容的,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东西,借柯洁的眼睛,他看到AI带来的改变绝对不是单纯的夺取了偶像的目光,AI扭转了价值,AI借胜利的表象巧妙地篡改了最重要的东西。柯洁不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偶像)将自己的欲望分有给了一个横空出世的父亲,柯洁看到的是一种暴力的介入,一种把母亲降格成客体的暴力,情绪并非嫉妒,而是本能的愤怒,唯一相同的是那种无力感,但态度完全不一样!如果按家庭来比喻,我看不到AI这个父亲的介入会将围棋这个家庭带往何种光明,因为AI的语言是贫乏的,但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与其一对比,此前围棋的种种历史都仿佛罩上一层母性的柔光,柯洁在心里守护的会是那些辩证的,惊奇的,德性的,震颤的东西吗?毕竟一位抵抗暴力的骑士心中必有自己的雅典娜与维纳斯,或者在这种全新的威胁下,他甚至心中可以出现宙斯。

【回复】回复 @Aberrant :把他们的象征意义添换一下就行:一位抵抗暴力的骑士心中必有自己的智慧和爱(以及美),甚至心目中有可能有自己的秩序统治者
【回复】拿成年人和婴儿比较,是不是犯了将婴儿具象化的禁忌,此条不适用于俄狄浦斯[吃瓜]
【回复】回复 @Pink-F1oyd :不是背书,那围棋里ai最强怎么说(你不会说出ai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吧[辣眼睛])。你还抱着幻想不放拒绝父之名。
白泽心焰_Individual:
我把我在楼中楼的想法说一下,我不玩围棋,但是最近入坑了游戏王,说不定会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决斗者和决斗是处在相互平衡,相互满足的位置上的,而二者的完美状态就是魂卡组,神抽,完成了和剧情之中能对得上的操作。以弱势的卡组战胜强势的对手。 而维持这个的关键,是卡组的可能性。是和卡的羁绊,以及卡能带来的可能性。 但是母亲顺从着父亲的角色,这个父亲……是konami。K社可以颁布禁止令,勒令玩家服从其行为,诸如青锁龙森蚺,诸如继承玻纤。服从的是什么?卫星闪灵,现冥泪珠这种的超主流构造,退环境和版本之子。 要么去买超主流的卡,要么,被超主流打哭。 卡组的构筑失去了太多可能性,魂卡组玩家和娱乐卡组玩家失去能竞技的支持。就如同被推入了规则社会一样,不服从k社的禁卡表和构筑,就去玩别的卡牌游戏。

【回复】讲的很好,给牌佬点个赞
菠萝小货郎:
其实简单来说:父亲相当于现实存在的世界,母亲相当于美好的精神世界,而你如果想要让个人潜力和人格得到发展,你需要接受现实世界同时然后调动潜力去构造这个美好的精神世界

【回复】回复 @キズナっち :有点绝对了,人的实践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可以把实践看做是行为,行为的动力只能通过幻想驱动吗?显然不是的。
【回复】人的实践行动就是为幻想所驱动的
流紫金:
苦主喜欢女主,认为女主也喜欢苦主,苦主发现黄毛拥有让女主满足的东西,苦主也想拥有,却没有,阉割焦虑

【回复】苦主不是觉得自己没有,而是觉得自己的是假的,他需要丢掉自己的实在菲楽斯去获取父亲承诺的那个真正能满足母亲的想象菲楽斯
【回复】金子哥也看拉康?v圈人均网哲是吧!
John-S117:
看上去是在拿杰宝举例 实际上是在拿eva举例

言宁午忆:
这里还是想说一下“俄狄浦斯”只是作为这个心理名称代称,原本故事中“俄狄浦斯”,取母为妻,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且也已经被命运定好。我想对于“恋母、恋父情节”的。心理学家用俄狄浦斯来代称,是有点断章取义和不合理的。

Frost908:
捷豹已经开始把爱欲投向新的母亲形象了

【回复】回复 @John-S117 :是新概念围棋啦
【回复】抽象本身?[2233娘_疑问]
我爱水煮鱼qwq:
这比喻不好,现在依然有棋手下出ai没能想出的更好的招式;并且围棋根本就不存在神之一手,也没有棋手会去追寻,ai时代前棋手之间比的是对于布局或官子等等的理解和体力

【回复】up很了解哲学,但不了解围棋,柯洁最近还下出过重合率高达70%左右的棋,比农心杯决赛申的重合率还高,现在所有的棋手都在学ai,包括柯洁。柯洁嘴硬只是不承认自己巅峰期已过不如其他棋手而已
【回复】回复 @卡眠莱达 : 你可以理解为神之一手就是单纯的要么是一方在进攻或者中局出了纰漏,被人抓住破绽,要么就是一方草蛇灰线布下陷阱逼迫或诱导对方,上边两种情况都是棋力的体现,实际上一饮一啄皆由前定,不存在某种没有道理没有预兆直接一个子就把满盘死局盘活的奇迹,打个比方就像是古代行军打仗,以弱胜强只是一种说法,实际的情况是人数少的一方或是抓对方破绽,或是运用计谋,让己方获得可以忽略人数劣势的巨大优势,不存在那种军队素质一样,正面摆开我们三千人你们五千人硬打也能打过的情况
【回复】感谢分享。但是你指出“围棋根本不存在神之一手,也没有棋手会去追寻”,在我看来和热评第一的某个观点似乎有些冲突,并且在我的认知内有点反常。

心理学 哲学 围棋 柯洁 精神分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