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顺序推荐:从小说到传记,从历史到哲学,最后再看看自然科学(已经在践行了,值得收藏!)

作者: 与辉读书破万卷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1-22 17:32:46 浏览:132459 次

读书顺序推荐:从小说到传记,从历史到哲学,最后再看看自然科学(已经在践行了,值得收藏!)

维京航海-日记簿:
小说:平凡之路,活着 人物传记:李白传,杜甫转,苏东坡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历史:明朝那些事,晚清最后十八年,万历十五年 哲学:尼采→叔本华→黑格尔 中国哲学史

【回复】建议学习了西方哲学史再看哲学 ,然后去看康德三大批判,有邓老师的句读版本,然后再看黑格尔,不然根本看不懂 最好再学点逻辑学,不对是必须学逻辑学,不然这些德国古典哲学可以绕晕你
【回复】不是平凡之路呀,是《平凡的世界》。
【回复】回复 @成熟稳重王康康 : 不懂逻辑学其实也行,就是可能不大习惯里面严密谨慎的思路,可能读起来会有些绕。看原著固然好,但是也不一定非要看原著,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邓的句读版本你毫无基础同样看不懂,如果是康德的话,不应该一上来就三大批判,至少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种容易的入手,反正在我看来视频里这个人说得有点泛,你说追求思想深度吧但是哲学只挑尼采叔本华这种出圈的加上黑格尔这种难入门的,纯然不提黑格尔背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路径和尼采背后的基督教思想对哲学一直以来的影响,推荐思路有大问题,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这么推荐,真要想读的话不如先从《理想国》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
七月花的香:
我看了《活着》和《人生海海》,不知道是理解力不强还是共情力不够,亦或者我自己还在生活的琐碎事的泥潭里挣扎,不太能读懂。[呆]听董老师的讲解好像能理解一点,不多。很多人骂董老师装什么装!董老师他只是一个平凡不甘平庸的人![笑]众生皆苦,管好你自己的嘴!

【回复】我94年的,在姨妈家生活过6年,作为一个农村人,没挨过饿,但是挨过冻,我读活着就难过得要死,因为苦根吃豆子饿死我没经历过,但是姨妈告诉我,那时候他们吃不到一餐干净饭,饭里都是红薯,酸菜,豌豆,我爸告诉我,他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吃一顿干净饭,我爸到现在都不吃酸菜,因为小时候只有酸菜,我小时候也曾经一双鞋穿到底都没了给姨妈看见了才换的,小学借钱上学。我姨妈还告诉我她们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打毛线,甚至自己做鞋。如果自己不做,可能冬天打赤脚。过年借衣服穿走亲戚,家里来客了跟邻居借米借油过日子。所以我完全能感受到活着里的生动。我曾经浪费粮食被揍扁过,也因为不爱惜买的课本文具被念叨过。所以,读不同的书,感受不同的人生真的很重要。
【回复】回复 @青青草原霸王1 :是麻木的活着的苦。生活在小城市,我经常能看到为了活下去为了所谓的下一代为了在医院的老父母而苦苦挣扎活着的人,他们从来不知道为自己而活,甚至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自己,你可以说他们无私奉献但其实是一种无知。我们楼下有一对卖菜的老夫妻,卖了一辈子菜一直租房,终于在我们小区买了一个房子,住了两年,儿子要结婚又给了儿子住,又出来租小区的地下室住,他们人很好,但他们就这么苦一辈子,他们甚至没有活着里面的人的大起大落,甚至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苦或者幸福了,日子就这么过着,五十多岁的人起早贪黑靠卖菜养一个不知孝顺的儿子罢了。在中国,在全世界,这样的人太多了,有的是还没有觉醒的人,有的是觉醒了但无从选择的人,有的是和命运苦苦挣扎对抗但无果的人😭,我有时候看到会觉得真的太苦了,但我又能做什么呢,怜悯和同情只会增加我这种情绪,无视反而让我好受,毕竟我什么都做不了😭
【回复】回复 @与在下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读《明朝那些事儿》我看完了,挺有意思的,文笔风趣幽默,讲述了明朝200多年的发家史,整本书我喜欢作者写在最后的一则关于攀登珠峰的小故事。如果只是想从《活着》和《人生海海》里选一本先读,可以看《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从家境殷实到贫穷落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世,最后只有一头牛陪着他。读完之后不一定大彻大悟,细品可以忆苦思甜。《人生海海》我没怎么看懂,听董老师的观后感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理解。这本书里有好多坑没有填,或许填了,我没有发现。
大白猪dbz:
哲学怎么可能从尼采开始读啊,从尼采开始读的哲学绝对是瞎读。要读尼采就得先把古希腊的那些文学、哲学著作读了,叔本华也应该在尼采之前读,因为尼采受叔本华影响很大。之所以要先读古希腊文学,是因为尼采哲学不是科班出身,他学的是古典学和语文学。哲学要入门读的原典也得是柏拉图《理想国》、笛卡尔什么的,其实读导论也是很好的选择。康德和黑格尔太难了,但如果真读得懂那对于读叔本华也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就是不能拿尼采入门,否则不是被劝退就是乱读。

【回复】[吃瓜]应该从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开始读,这种一脉相传的东西,读了前面的对后面的理解非常有好处[吃瓜]但是读哲之前该读史,没有对世界观的基本认识哲是哲不出来的。[吃瓜]所以这个时代,不是搞学问的就别让人读哲学,那是个大工程[吃瓜]
【回复】回复 @大白猪dbz :语言学有个规则,叫i+1原则,在你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学稍微进阶一些的东西。我自己学其他科目也是一样。。拿哲学说,离我们最近的就是老马,可以从老马开始学,以前阶级斗争写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著作,再反推回去读费尔巴哈,黑格尔,康德,了解就行,这样基本对德国古典哲学了解非常多了,再去读西方哲学史就更简单了
【回复】回复 @与在下 :我主要阅读方向是文学,哲学只能算是自己慢慢摸索着入门,但大概可以提点粗浅放建议(比如本条回复,因为没入门就上尼采太难绷了)。导论可以读《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大问题》,前一本很薄,都是启发自己开始思考的。哲学史可以读《哲学的历程》,原典可以读柏拉图《理想国》、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等,这些都是比较好读又伟大的著作。其实把哲学当兴趣爱好就行了,因为哲学像楼里一个人说的,是个大工程,我们做到多思考就很不错了。也可以从阅读文学、历史拓展自己的世界观与思维再去读哲学,可能会更好些。
Da金焱:
这个观点,,我认为就出发与于儒家思想[doge]真正对于下一代有决定性帮助的,,我认为还得是犹太人的教育路线!!努力学习就两个方向,,一是丰富精神寄托,二就是竭尽全力去获得资源!世界本身就竞争在变大,愈加现实残酷,还非要告诉我你应该帮助别人。。。我在毕业之前确实就是这样的想法,但是你的苦难只有自己知道!!

【回复】来尝试一下激烈讨论:当我们竭尽所能地丰富精神、获取资源,慢慢发现家庭、亲朋、仁爱、友善……都是阻碍自己“独善兼济”的根源,这时应该如何?比如,在自己可支配的少许时间里,想读读书跑跑步,结果家务、亲友、父母、孩子……都等着自己。又如,我们教育孩子、后生应当心无旁骛、竭尽全力地读书、工作、生活,然后孩子发现,不知何时,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都是“旁骛”……而且,这些“旁骛”还是造成自身乏力的根源: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令人社恐的亲友、无从信任的社会关系、竭尽全力都难以获取的资源、难以取悦的配偶和他们的家庭、逃出生天所建立的小家庭又成了新一代的“原生家庭之痛”、眼睁睁看着自己孕育的孩子在社会家庭教育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并成为更“心无旁骛”的升级版……精不精致两说,个人主义的基调就是孤绝吧。(无站队的理性讨论)
【回复】什么年代了还瞎吹犹太人,就犹太群体那种排外的格局难怪只能寄生在美国。
【回复】不知道为什么都这个年代了,还有人去追捧犹太人,冷血的完全的攫取资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即使你短时间获得极大的资源,可是你马上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吸血鬼形象,最后被群起屠杀。儒家让人做君子本质上是教人避祸,中庸藏拙防止被枪打出头鸟,仁鼓励人向善,维护整体的大环境。你大环境天天零元购,你变成资源集中的富豪有个毛用。
ccchristt:
大数据懂我,这个视频在把低谷中的我拉了一把

饭碗儿的彼岸:
现在大三,我其实不太懂莫言这些小说类似《丰乳肥臀》这种以及余华老师的《活着》读了有什么价值[笑哭]我读完只是感觉比较惨而且了解了一些那个年代的水深火热。其他的感觉并没有留下来什么…我个人还是喜欢看《人性的弱点》《巨人的工具》这种功利性(?)的书

【回复】能引起共鸣需要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我就很喜欢,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歌颂苦难,讨厌动不动拿过去的事说事的人。我觉得这是因为现在的歌颂苦难的文艺作品,这帮做产品的人本身就没有体验过,没有感受过,所以特别空洞。以至于虚假的苦难让更多人反感。我94的农村人,没挨饿过,但是小时候也冻得不轻过。我很喜欢活着,我觉得很有价值,因为尝试过苦日子以后对我现在的日子太珍惜了,那时候冬天下雪穿校服上学里面就一件毛线衣,鞋子里走到进雪水。苦根吃豆子噎死身边没这种人,但是我姨妈跟我讲起她们小时候上课一边听一边打毛线,做鞋子,纳鞋底,因为不做就打赤脚,穿草鞋。大冬天。每天袋子里带着一把豆子,黄豆,豌豆之类的,藕挖出来生吃,折耳根生吃,姜生吃,萝卜生吃,因为不吃是真的饿,过年去借米借油,借衣服走亲戚。我现在食欲不好吃不下碗里有剩我还是会勉强自己吃掉。那种一个星期吃不到一次肉的日子挺苦的,因为倒了饭被骂的话也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就是读活着这种书的价值吧。
【回复】很多人不读这些小说也是有理解苦难的能力的,这些小说们帮助你理解苦难,但不是说必须要读这些。我也喜欢读功利性的书,找自己想读的书就可以了
【回复】回复 @饭碗儿的彼岸 :不用管他们说什么屁话,他说你精致利己,他不是董宇辉口中随便指责别人的人嘛,笑了~水平高的人会在意水平低的人吗,找存在感而已[doge]读来读去都不太喜欢的我感觉有所了解就好啦
寻道Seeking:
其实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不可怕,资本也不可怕,发展资本也不可怕,但最终要明白资本是手段,资本服务人民才是目的。没有这个意识才是最可怕的。也就是成为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但精致利己的人最可怕。

一起晒晒太阳吧_:
没有什么顺序,每种顺序都会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重点不同,理解的也不同。想成功想优秀本来就没一条固定的路。

还吃番茄酱:
他不应该在民营企业,应该去被收编,无后顾之忧的去把自己的思想传播,他这种人不应该在这名利场和铜臭堆里,刚好他家乡陕西文旅还发文力挺他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回复】回复 @Lycc2023 :我也觉得,他很适合啊,而且当地政府也挺支持的
【回复】我也觉得宇辉可以趁此机会入编,民企已经不适合了
刘春景:
我和十二岁的女儿在读《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感觉故事里的人物质生活很匮乏,可却努力挣扎着好好生活,我们俩都觉得自己相比太幸福了

孟老师的吐司切片:
开头董提到人不要过于精致利己主义,要关注苦难的众生,弹幕里那些对着杠的,苦难的根源就是这种自以为是。虽然董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是这种人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那就算获得来财富也到头守不住,到头来还是苦难的循环往复。

想活着的阿良:
唉,其实这个逻辑有问题,现实的世界。

【回复】先破后立,你可以分享下你的见解,没有见解还不如什么都别说了
膨胀的单细胞:
1,看小说有一个感知力,共情力。在有限的时间看到更多的事情事件。看到别人的苦难。珍惜现在的生活,最重要的找到自己。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们都需要看...

叫我小张就好呀:
同意,先读西方哲学史。之后再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看就好了。尼采始于叔本华,又有发展,这俩一起看没啥。黑格尔,康德,需要单独看 且有耐心,真的很绕。个人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胜相:
西方哲学的话,建议先找本简单的西方哲学史过一遍,如果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引起你的兴趣就可以放弃了。如果有能引起你兴趣的,直接去找他的代表作,外语好能读原版最好,否则找英译本,英语实在不行就中译本,译本多的花个半小时找网上课程视频或者豆瓣书评之类大概了解下版本优劣。然后就可以直接上手读了,如果你天赋悟性极高一下子就能读进去那当然最好,大概率是翻了几页看不懂,这时候建议你硬着头皮再看一点,至少读完一章,然后实在云里雾里就先把原著放一边,去找这个人的传记读一读,然后找找有没有通俗点的研究著作,尤其是本土学者母语写的著作。然后再回过头去看原著,如果发现能多理解一点,那恭喜你,已经入门,如果还没有,那还是放弃吧。

【回复】不要直接看哲学史,要先看哲学导论,不然你都不知道他们在思考什么
callingtee:
大学毕业了,还停留在读小说的阶段= =

【回复】任何时候都不迟,他给的顺序也不一定是标准,看自己
附近的萨卡卡:
先自然科学,年纪大点就不感兴趣了,要趁早看

【回复】自然科学其实从小教育,一个就是认知现实的世界(科学方向),一个就是培养独立生存能力,以及正确的认知(为人方向)。具体就是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就读书而言,是要经史合参,经就是你的根本树根,是地球的经纬,这样你才有坐标,认知自己,认知他人。孔子论语最后一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知言就是知道自己的贪嗔痴。然后你去看历史,看小说就能知人之好恶,
【回复】回复 @雲龍蟬歌 : 说的太好了。
疯狂的森林1: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别人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感觉,真的无法体会,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And丶浮生:
h活着已经开始不适合新人去体验什么了,而是去增加常识那个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读活着现在不如云边有个小卖部,乡野闲人,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铁打的,估计一直热榜。这类书基本都是中国近代史的民生故事,在这个有兴趣的情况下应该去转外国书籍二战和一战的民生故事,读完才适合去转中国转折历史(外国的事变更能直观一点历史车轮的冷酷一战二战而反思中国当时)这些看完再是人物传好一点

小说 读书 人文 学习 传记 历史 董宇辉 阅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