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麦新一代光刻机趋近物理极限,在摩尔定律之外的发展契机

作者: 龙骑士探微见著分类: 数码 发布时间: 2022-05-23 21:38:10 浏览:76960 次

阿斯麦新一代光刻机趋近物理极限,在摩尔定律之外的发展契机

八云家的小浣熊:
现在欧美芯片基本上可能就停在2022很久了,现阶段是俄罗斯一打乌克兰好多高精密中下游的,给半导体做零部件的原材料和市场渠道都断了,并且政府还没钱包养,好多人都喜欢说领先十几二十年,现在俄罗斯一打很可能就卡住十年,然后其他原材料 零部件和重化工产品,能供货的就只有中国了。

【回复】回复 @BUDWDT :不信你看看,这段时间后还有什么大改进?现阶段就是不行了,还有就是美国已经着手收日韩的半导体生产线,前两年收三星他们的表就是干这事情,现在日元狂飙也是因为这个,可能过个十年日韩经济会血崩,并且凭借美国自己是没有这些技术搞半导体的,他必须要搞破产或者通过各种优质资产并购的方法拉回美国,而这就会在短时间内挤爆发达国家最后一部分所谓高精尖产业带来的红利。
Ryuzaki兹拉坦:
产业升级太难了,中等收入陷阱过不去就要像巴西一样被打回原形

【回复】回复 @闪电卷轴 :我现在在国产芯片公司供职,我看得到国产的能力与成长空间。你可以任命,但是我不[微笑]
【回复】回复 @一梦一思念 :最早吃到红利的人柳,不投钱发展基础技术,而是做个组装厂,现在又有什么办法
吞吞明:
晶体管不能再小了,再小各种故障就出现了,因为微观量子世界是概率的世界,电子让它在哪已经没有规律可言

【回复】回复 @秋水没凉 :仅凭我的猜测,感觉短时间不太有大的突破了,类似于什么碳基芯片估计也成不了啥气候,还是得看什么时候能做出高精度好控制的量子比特芯片,目前但是还是得在超导环境,手机上更是遥遥无期[tv_笑哭]
【回复】是的,听说3纳米以下隧穿现象就控制不住了,电子乱窜
豆藏:
[doge]中芯国际说:别整些没用的。28纳米够使了

【回复】确实没啥好笑的,民用市场被拿捏罢了。军方够用了。
喔咖喱贡:
回复 @自信的阿草 :停滞是不会的,但是现行的芯片制程的确快到极限了,但是并没有up说的那么近,目前现行的芯片大量使用的还是14和22,家用电脑cpu gpu制程即将进入5。实验室目前在1到3之间,物理极限0.2。但是现在宣布的制程并不是真正的一个晶体管就那么大。水分很多。。 不过距离虽然不是很近,但是真实的情况是, 实验室1到3之间这个节点上被卡住了。,。 而且卡了好几年了。这是以前的研发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最大的问题就是量子隧穿效应。。这个很麻烦,。。 晶体管工作的基础原理就是控制电子的移动。。。 说白了就是晶体管这个开关功能,原来没有量子隧穿的时候,再多的困难也只是最多在场效应这块。或者就是不断该工艺,该材料。或者由原来的单层变多层,实现面积相同晶体管密度指数级提升,同时还降低了晶体管沟通延迟,, 量子隧穿就有点无法摸索了。。 量子隧穿效应放在cpu上,就是由原来的晶体管打开电子通过,关闭,电子就不通过这个基础变成了晶体管打不打开,电子都有可能通过。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晶体管工作的基础是本来是1➕1等于2。1➕0等于1。量子隧穿效应一来。。不过你是1➕1还是1➕0,它的结果不再由你加一还是加零来决定,而是变成了电子想是1就是1,想是2就是2。。 体现在芯片上,那就是我们输入的数据无法再得出正确的结果。。因为结果是随机的。。 [辣眼睛]这就很裂开了。。 以前芯片的提升只是再改变加减的流程,让它变得更快,更强,更好用 但量子隧穿一来。它直接改变结果。。[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 10年内如果没有突破性进展。说明可能硅可能真的到头了。。接下来只能看其他的半导体材料有没有可能,或者基础材料科学革命性突破, 无论哪一种,只要解决芯片材料量子隧穿效应这个问题。那诺贝尔基本是肯定的。

【回复】这是好事啊,一直卡在这里,不就给了我们追赶的时间吗
叛逆呵呵哒:
很有意思,自己目前明明还落后于人家,但是在理论上却去教人怎么做,总想弯道超车,搞笑[呆]

【回复】回复 @帅瞎你的眼喵喵喵 :弯道快才是真的快,谁吃席不会夹菜[笑哭]
【回复】然后告诉你直路谁不会加速,弯道快才是真的快[滑稽][抠鼻]
【回复】回复 @朴实无华王若冰 :哈哈哈,说的太对了,直线都没实力追上人家,却觉得自己弯道能拉进差距
神乐七奈oficial:
硅基芯片已经到达极限 是时候全力冲击碳基芯片 实现弯道超车了[doge][doge][doge][doge]

【回复】回复 @丝瓜仙人掌 :好难的 不过碳基芯片用不到光刻机就很棒 [神乐七奈_忘崽牛奶][神乐七奈_忘崽牛奶][神乐七奈_忘崽牛奶]
【回复】刚刚看见有评论问我碳怎么做半导体 我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去看看《自然》期刊上面关于碳纳米管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有很多 至于碳基芯片 可以去看看《科学》上面 (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平行阵列) 谢谢
isaac-jni:
台积电说过,现在的Xnm不是指的晶体管的光删宽度,指的是晶体管密度的进步。台积电量产最先进的5nm工艺,实际光删宽度在10nm左右。0.2nm起码是三十年后的事了

【回复】5nm不可能实际物理尺寸10nm 包括将来的3nm 都不可能少于20纳米的 因为芯片走立体机构 晶体管的密度翻倍 依然还是符合摩尔定律的
新松机器人911:
我关注你这么久了,也投币支持过,能不能私信说几个标的

【回复】回复 @西伯利亚带仓鼠 :[偷笑]
【回复】回复 @來電的大陸北方網友 :机器人这么直白[doge]
【回复】回复 @來電的大陸北方網友 :感谢[给心心]
喔咖喱贡:
回复 @自信的阿草 :停滞是不会的,但是现行的芯片制程的确快到极限了,但是并没有up说的那么近,目前现行的芯片大量使用的还是14和22,家用电脑cpu gpu制程即将进入5。实验室目前在1到3之间,物理极限0.2。但是现在宣布的制程并不是真正的一个晶体管就那么大。水分很多。。 不过距离虽然不是很近,但是真实的情况是, 实验室1到3之间这个节点上被卡住了。,。 而且卡了好几年了。这是以前的研发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最大的问题就是量子隧穿效应。。这个很麻烦,。。 晶体管工作的基础原理就是控制电子的移动。。。 说白了就是晶体管这个开关功能,原来没有量子隧穿的时候,再多的困难也只是最多在场效应这块。或者就是不断该工艺,该材料。或者由原来的单层变多层,实现面积相同晶体管密度指数级提升,同时还降低了晶体管沟通延迟,, 量子隧穿就有点无法摸索了。。 量子隧穿效应放在cpu上,就是由原来的晶体管打开电子通过,关闭,电子就不通过这个基础变成了晶体管打不打开,电子都有可能通过。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晶体管工作的基础是本来是1➕1等于2。1➕0等于1。量子隧穿效应一来。。不过你是1➕1还是1➕0,它的结果不再由你加一还是加零来决定,而是变成了电子想是1就是1,想是2就是2。。 体现在芯片上,那就是我们输入的数据无法再得出正确的结果。。因为结果是随机的。。 [辣眼睛]这就很裂开了。。 以前芯片的提升只是再改变加减的流程,让它变得更快,更强,更好用 但量子隧穿一来。它直接改变结果。。[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 10年内如果没有突破性进展。说明可能硅可能真的到头了。。接下来只能看其他的半导体材料有没有可能,或者基础材料科学革命性突破, 无论哪一种,只要解决芯片材料量子隧穿效应这个问题。那诺贝尔基本是肯定的。

春暖花也不开i:
你落伍了,我前几天看过一个视频我们已经量子芯片弯道超车了[支持]

【回复】量子芯片普通人用不到,他跑不了逻辑
【回复】回复 @龙鸽fxa :量子计算机最根本的问题是只能作为企业和国家的战略力量,根本无法下探民用市场。它需要超低温环境运行,体积下线和可靠性都是问题。
【回复】其实还是有问题的,如果不做技术垄断这些东西是很容易被赶超的。而且量子计算机和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还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简单的性能提升,目前来看只能做特种应用。打个简单的比方,性能比你电脑强万倍的计算器,但是人家只能做计算。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普通结构的计算机[藏狐]
顽皮狗忠实粉丝:
什么字幕啊,既然是科普不能严谨一点吗?

【回复】这人好几个号呢,正常正常[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这人之前哄骗粉丝刷harmony呢
chokingzhao:
说实话 从实际效果看 7nm以下都差不多 希望中芯能搞出10nm以下吧 只要量产14nm以下的 我全力支持 把家里五部手机都换了!

【回复】中芯属于我们客户,人家是搞生产的,就是他们买我们的设备,接他们客户的单子拿着图去生产芯片卖给客户
【回复】不是要靠上海微电子?中芯就一代工厂,靠它买来的机器多次曝光工艺能做到7nm以下不是开玩笑吗
【回复】慢慢来吧,这事情很难,要好多年呢,不要太乐观

科技猎手 光刻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