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妈妈,我们很穷吗?”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作者: 中国少年故事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4-10 22:09:03 浏览:199854 次

【广西·岑溪】“妈妈,我们很穷吗?”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Singularity-:
我很好奇,有穷人家的孩子但是还很自信,落落大方,成绩优异的吗?我觉得不太可能吧。穷人家的孩子很难自信,别人有的你没有,别人能做的事,你做不了。怎么才能大方,自信?[撇嘴]

【回复】看环境,如果周围的人都穷,那么他确实可能自信大方。在周围的人都比你强,而且你依靠个人努力无法追赶的时候,如果没有自卑,那大概就是无知到连差距都察觉不了。无知者无畏
【回复】真有,我见过,人很开朗乐观,也努力奋进。也就是现在社会风气不好,不然这种孩子会有很多。好的生活环境,会让一个人从容,这个特质能创造很多东西
【回复】双教师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的不能算是穷人。
马尔马拉小家兔:
感觉这里拍的孩子都是学习好,一大把证书,可是大多数孩子可能是有着自己快乐和痛苦的普通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证书,没有那么多特长(因为报班需要钱,大量的钱),但他们有着自己的故事,独一无二,同样值得关注,为什么不拍拍他们

【回复】务虚才能过审,粉饰才见昌荣[doge]你太年轻你不懂
【回复】历来都是报喜[doge]不报忧的,当年亩产[doge]上万斤忘了?[doge][doge][doge]
【回复】优秀的孩子更容易被看到,更值得我们学习吧,所以放前面。up应该会意识到你的建议,不过普通孩子的故事,想要从我们身边天天看到的例子中脱颖而出,就已经不普通了。
幻藏_浩南:
提个意见吧,供节目组借鉴一下!节目组采访的这几个地方的孩子都是学习名列前茅的,结算是不同地方的孩子,其实看了几集感觉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大。而且你们每次都说小地方的教育资源是多么的不足,我特别不认同,大城市个小城市主要的差别是眼界和认知,大城市发展速度是特别快的,小城市生活节奏慢一些,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高水平老师,教育资源也不差,希望你们可以改进一下吧!最后呢就是想说节目既然是中国青少年,就应该采访到所有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我们能看到各种性格的孩子,而不是以成绩和荣誉论高低,更多的在生活方面观察他们,看看他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要不就把你们采访的主题改为中国三好学生吧!这比较符合你们内容。

【回复】别说城市之间教育资源了,通常一个城市的不同城区教育资源都有很大差距,别说一线和三四五线的差距了。
【回复】你想这个节目被封吗?[doge]
【回复】因为你没见过,初中吸烟喝酒搞女生。老师教的啥也不是。村里出来的大部分英语都不行,这是事实。教育资源有多重要,我在村里初中毕业。因为被十几个打了,我爸妈把我放城市里了。我才知道这种鸿沟,但我太过于享受生活了。因为我可以想学习就学习,可以安心的学习。
风与它的天空:
可贵的不是优渥环境中培养优秀人才,而是在不断创造机会,尽其可能缩小环境差异,培养超越当前所处环境中的人才。因为教师更容易接触不同家庭教育环境,所以他们意识到了,想要做到,也在努力做到。

刁钻的flow:
我小时候也问过我妈妈,咱们家算有钱还是没钱,妈妈笑着说,咱们家不穷,咱们家有钱,听完后 我就自豪的去上学了,充满了底气。 长大后才知道,当时家里条件很一般。

【回复】我从小读书成绩很好 一直到初中都是 但是我妈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穷 我特别懂事 唉
【回复】你们有没有发现,学霸的家庭都很和睦。
【回复】回复 @侦探周 :我妈也一直这么给我说的。直到有一年我妈给我说她炒股七年赚了有140万。我。。。?[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评论区po主:
这个纪录片的片名不应该叫做《中国少年故事》,而是《在中国如何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片名误导,挨点骂也算正常[疑惑]

【回复】我家很穷 从小就被逼着去跟老师申请照顾
金色调35:
我还是喜欢看优秀少年,会让我这个家长反省自己的不足。趁着孩子还是小学都还来得及。多学习其他家长优秀的地方。

【回复】孩子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间是出生后6个月,过了这个阶段就不要望子成龙了,顶多培养培养注意力和耐心
【回复】回复 @土菜カミさん :[嘘声]可以放宽到上小学之前吧,给这些家长留个盼头和念想[喜极而泣]不过真的家长本身自己不是龙凤,还整天“望子成龙”的,建议早点去看心理医生(打扰了抱歉!)
【回复】回复 @啾啾啾飞走了 :真的吗?
你老姐啊:
这个和以前的都很好,北京优秀学生好找,这种地方教育还有借鉴意义,孩子全面发展的不好找,你们辛苦了。真的看这种优秀孩子的故事对我这个做父母的有很好的帮助,看到简朴的教师家庭,却舍得花钱给孩子买那么多好玩具我也会好好借鉴的,让我这种也是小城市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长知道钱应该花在什么刀刃上,而不是天天沉浸在轻奢品上,我会努力的,为了我的好孩子。

【回复】应该采访一下我死党,我们也是小地方,但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到大学都是年级第一,太优秀了,现在中大毕业了
账号已注销:
选角就不算普通了。 我深刻记得我初中一个同学,他其实很有学习天赋,脑瓜子非常聪明,也是班里前三,但是就是因为家里穷,母亲残疾,半路辍学去打工,不过没多久他受到学校资助又重新上学,但是因为家庭压力,导致成绩一路下滑,最后服毒,可惜因为药的问题,没能立刻死成,煎熬了半个月才走。 当然这个例子也挺极端的,我活这么久就遇到过这么一件,只是我看了下这个纪录片,我感觉视频里的家庭其实大部分算是小康阶级了,远远算不上穷吧。 并且还有一个现实是,很多贫穷家的孩子,其实学习成绩也并不好,因为不是人人都能三心二意的,当一个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养家的时候,他除非是绝顶天才,不然很难达成稳步前进的节奏

【回复】是的,很多普通人不是脑子瓜子比别人差,真的很多是条件真不好,顾虑得也很多。
ztxhpc:
无意间刷到这个系列视频,简单看了几分钟,我就发表下看法吧,可能会有偏颇还请包涵。选取的是市级城市级别成绩拔尖的人物教育资源现状,但是并没有再往下级别拍摄。我是从更下级别走过来的,可能会有点发言权。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得到的教育投入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了,至少远远超过我。我不知道拍摄者们是在什么级别的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也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的缘故,但你们选取的这些学生少年并不能代表中国少年的真实形象,而且失之偏颇。有兴趣去县城级别的高初中学校拍摄一期的话,在对比之下就会看到什么叫做“触目惊心”。

月兮c:
我想问问节目组,不是学霸,是学渣,还是不是中国少年?咱们国家的普通少年都哪去了?不配被报导吗?不是精英不配活吗?

【回复】大兄弟,很多东西要过审的,所以只讲成绩不说问题
圣远之径:
个人觉得广西这样的家庭还是占少数,包括我自己从小就在广西读书,就感觉有底气的同学是一直有底气,有自信的同学一直有自信,有才艺学习也不错的父母都比较有文化,也有普普通通的好学生但是不够自信。我那会校园霸凌也不是只出现在坏学生身上,那时候好学生对我的差别对待就简直是刻入了DNA。

【回复】回复 @是艾瑞丝不是爱丽丝 :时代变了
【回复】还挺多的,我接触了很多小学生他们也像前几个视频一样人均编程[喜极而泣]
逗比南波兔2:
诚然这些之前看过的都非常优秀,他们是中国少年,但是我们的那些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他们不也是中国少年吗,而且这些普通的孩子才往往是大多数,建议后期多拍一些普通孩子[支持]

【回复】拍优秀的少年给家长做榜样学习。拍普通少年只能当故事看,不能启发家长
【回复】我觉得这一期的相比之前的成都北京的学生已经很普通了
【回复】回复 @进击的诺爸 :标题是“中国少年故事”,应该从多方面讲少年啊,总不能成绩定义一切吧
肥帅:
跟我生活轨迹很像,我也是广西四线城市考到985的,考到南宁二中等想法也有过,高考是也考虑过哈工大和华南理工,前者分数够,后者差一些。广西的高考录取分数是偏低很多的,很有优势,考上好大学对于人的要求并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没那么卷。

【回复】你比较幸运而已,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穷省分低录取比例也低吗
叁佰记i:
因为认为一零后或是零零后的家庭是符合他们心中家庭的形象,于是寻找这批孩子,然后这样拍,最后看着那些自己拍出来的孩子很满意,实际上呢,太令人失望了!因为我们这群孩子没社会大众被看到,没被拍到。 第二,我想说能不能以区域划分孩子进行拍摄。事实上海淀区和其他区,除了学习氛围浓厚些以外,孩子和父母难道还有其他更大的区别吗? 第三,设置的问题能不能别只有教育教育的?倘若您拍摄的目的就只是为了了解教育类相关话题,您完全可以弄份调查报告,去孩子和孩子的父母们去做就行了,顺便写个论文出来不更好吗?叫中国少年故事,难道中国少年只有教育吗?是,教育是占了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然而我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更深入的话题,例如是否真正开心,对于所处世界的认识,有没有关注国际新闻,对爱情婚姻观的看法,能不能聊些深入的话题,而不只是浮光掠影的讲一些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你们的主人公真的是孩子们吗?还是想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呢?

一个柑子:
目前最喜欢的一个家庭,爸爸妈妈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给父母建议的时候也是对他们的关系作出建议,感觉到了整个家庭的幸福的氛围,真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学区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凯凯w的小狮子:
推荐一个地方—河南省郸城县,一个学校—光明中学(或者郸城一高),或许节目组可以看到18县小城市的中国少年的样子。

薯条_可乐:
这弟弟长的真好看,思维也很有条理很成熟,才十五六,我感觉这种早熟对学习很有帮助的

家庭 社会 学霸 母亲 中国 纪实 教育 人文 孩子 育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