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自闭、颓废,为什么日本文学不宜多看?| 《人间失格》【林少华】

作者: 林少华林老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11-11 10:38:29 浏览:451827 次

丧、自闭、颓废,为什么日本文学不宜多看?| 《人间失格》【林少华】

贴咩:
人间失格写的就是我,只有我能懂太宰治。

【回复】不要以为看两本太宰治的书就感觉是在写自己了,别用你的emo的生活去解读太宰治,如果你觉得太宰治写的是你,你倒不妨结合一下你的生活经历再结合一下太宰治当时的背景,再看看主人公叶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否是叶藏这样的人,而后你会发现你终究是你,你的忧郁你的不安只是出于你的无能,而非与主人公叶藏所感同身受
高木さんめぇ:
不喜欢日本文学的本就不会去看,喜欢日本文学的也不会因为别人一两句评价就不去看[来古-呆滞][来古-呆滞]

【回复】如果自身敏感脆弱,为了自己和家人,还是少看为妙。普通人看看倒是无所谓,怕的就是有人与悲剧共情,把自己也照着悲剧去演绎。多数人还是没有那么坚强的灵魂的。
【回复】什么二极管思想,大部分人都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中间态度
【回复】回复 @捉浪人 :确实,毕竟这东西是耳濡目染的
咸味锅包肉:
我落在北国的雪原,你落在南国的密柑田,而这群少年落在了上野公园。少年们啊,无论你们今后度过多少岁月,都请不要介意自己的容貌,不要吸食香烟,若非节日也别喝酒。长大后,请多加爱惜那性格内向、不爱浓妆的姑娘

【回复】这段印象很深,所以说太宰治的文学并不总像外界的刻板印象那样阴沉和绝望
【回复】回复 @甚至连赞都不点一个 :我没记错叫美男子与香烟
【回复】回复 @甚至连赞都不点一个 :太宰治的作品集一般都叫《人间失格》,除了中篇《人间失格》,有的还收录短篇《美男子与香烟》《满愿》《灯笼》以及未完遗作《Goodbye》。
有你的快乐iii:
为什么说不适合看呢,日本文学我感觉就是有一种以物哀为美,就是一件事物凋落逝去的美。和中华文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正常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心理冲击

【回复】回复 @Hippie巅疯 : 如果日本文学写的不好,那么它的“物哀”根本就不会影响到你,如果它真的能影响到你,那至少能说明日本文学,写的很不错. 如果能“审美”这个SKILL都要为什么“正能量”“青年”这些让路,我更认可让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彻底重建~~因为已经彻底走歪了路~
【回复】你们对物哀的理解都被带偏了,物哀不单指悲伤的情感,快乐都可以称作哀
爱不照:
我可能有点相反,俄罗斯的一些文学我越看越虚无越觉得自己渺小,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阳刚文学看多了,人到现实中发现刚不动,就会有一种被撕扯的感觉[笑哭]

【回复】俄罗斯文学深刻,它不是虚无,是把你逼入绝境,直面人性,审判自己的灵魂,当你进入绝境不得不选择的时候,那就是不给你逃离,回避的机会,就是让你拷问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回复】其实真相就是人是渺小的,你做的事是虚无的
【回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很不幸,但是网络发达之后,我发现比我不幸的人多得去了,反而宽心了许多,哈哈,原来世界上不止我一个倒霉蛋。
常·小天:
我感觉不少日本文学读的时候,都有一种“氛围感”笼罩周身,如夏目漱石,村上春树,太宰治,川端康成他们的书,读起来像被一个人放在水蒸气很大的海中一样,不管张口呼吸还是随着故事继续向前,都被这股蒸汽笼罩,随着故事高潮,有时甚至会淹没口鼻,就感觉故事是为了这个“氛围感”而服务的一样,而这个氛围感往往是无法抗拒的绵长的哀伤。。。

【回复】日本的地理位置好像就是这样的,孤立而较大的海岛,周围是茫茫而经久不散的海雾[思考]
【回复】回复 @破釜沉旧母舰 : 这是日本极小部分地区。你说的应该是英国
【回复】我只读完了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的作品,作品中世界的虚无感是很明显,场景极少,故事线也很缥缈,这个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依赖自我而存在的。 这种模式天然是哀伤的,因为过度的自我感知必然带来哀伤,脱离了世界的自我会自发性得显得空洞,那是一种基于自我本源缺失的哀或者说丧。
水木秋Q:
在看人间失格时,这本书就好像一个错题本,记录了那个弱小逃避的自己。然后不自知的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一定要远离,一定要消灭这个弱小逃避的自己。

【回复】加一,感谢这本书让我从社恐变成了令人讨厌的社牛[doge]
【回复】加一,我就是在读 人间失格 时发觉自己在性格上和叶藏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他由于自身性格而导致的悲剧在让我感到共情的同时也警醒着我要认清自己,改变自己,不要重蹈覆辙亦不要走上与之相同的道路。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作者之所以披露与加重描写那些不堪与丑态,是为了让那些同自己一样 无法上手的活在人情社会 的人们能找到共鸣与慰藉以及及时止损。
【回复】日本文学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也很有欣赏价值,但我并不想成为被颓废哀怨包围的人,我是把里面的人当成反面教材的,说不宜多看意思就是即使是像我抱有这种想法的人看多了仍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沉浸其中有抑郁自闭的可能,中日社会差异是很大的,一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同外界接触认识(加深精神层面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好的,因为我希望多了解这个世界
小敏小敏呀:
今年在某个月份得了重感冒,闲来无事又翻起了《人间失格》,本就低落的心情随着阅读的深入彻底一落千丈,眼里所看心里所想皆是灰蒙蒙一片,也是第一次被一位作家的作品深深地影响到自己的“灵魂”,我深陷在那“泥沼”里久久不能自拔,甚至萌生了很危险的念头。好在后来感冒渐渐好转,“抵抗力”一点点把我拉了出来。

【回复】哈哈哈,太对啦,看完人间失格那几天人都变得好奇怪
【回复】我看完感觉书中仍然是有传达积极的一面的,只是结果不尽人意。还有就是读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会受看书时精神状态的影响,所以我建议读完《人间失格》后再品读一遍《活着》来治愈治愈。
【回复】回复 @围城破壁人 :是啊,意志消沉。有一种绝望、凄美的美感
FMhl: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看日本的小说,就好像有一个人陪我一起难过

【回复】确实,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想看一些风格比较阴暗的小说,不知道为啥,看了之后反而感觉内心平静了许多
【回复】回复 @笑熬浆糊n :看到小说主角比你还惨对比下就觉得自己的困难也没什么了[doge]
【回复】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很喜欢日本的温情慢电影,因为它总体弥漫着一股恰好的淡淡的忧伤,特别能让我排解苦闷,也不会因此而忧郁
writer周末:
看过老师译本的《斜阳》,翻译得真的很打动人心,甚至触及内里。 《斜阳》的沮丧、悲剧和伤感在我看来始终是太宰治最好的作品之一,比起《人间失格》,《斜阳》更加文艺化和具备“落幕”的时代意味,值得一看。

【回复】斜阳我一直觉得是太宰治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在自我感知和社会洞察方面都达到了真正一流的水平,可惜名头不够响
【回复】回复 @布拉格热带鱼 :因为《斜阳》 其实算是太田静子的代笔作品
【回复】回复 @布拉格热带鱼 :但我记得斜阳并不完全算他的创作而是他一个情人的日记啥的改编的吧,情人因为日本的社会环境,认为女性写作难以被人接受才把自己的作品托付给太宰,并且要他注明这是两人合写,结果太宰甚至不愿把她的名字也写进作者里
滿桑:
我认为看丧文学要看人,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当人遇到困难或是受到打击才能有所思考和反省。那些大街遍地的鸡汤之所以没有营养也是这个原因。快乐和积极的文学只能温暖人,但无法引起人去思考。丧文学对于有悟性的人来讲读一次就会引发很多思考,引出很多感想;但对于悟性低的人来讲只会越陷越深。大部分都只浅显的去看他丧的部分,但丧文学里确一直都有阳光向上的元素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的鸡汤大家也都听腻了,原本应该接受文学的平衡,可到了现在却反对丧文学。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思考的阻碍。

【回复】我觉得该反对的不是丧文学本身,而是因为阅读之后所带来的痛苦主义和虚无主义思索。特别是大多数人无法把这种思考转化为生活的动力来指引生活本身
【回复】现如今是为丧而丧,这种表皮包装我认为没有思考价值。
【回复】确实 本身就喜欢丧的越爱看这种越丧 而只带有读文学的态度来读这本书会引发多方面的思考[脸红]
长生宗们徒:
不至于吧,我自己就看过好几次人间失格的,感觉还不错,至少现实里的反思是有的,我在哪之后变得爱自己,不过绝对不要推荐给抑郁中的朋友。

【回复】我感觉容易过度思考,易受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不适合读[笑哭]比如很多中学生
【回复】我的抑郁朋友特别喜好日本文学,经常和我讨论一些深刻、沉重、直击人性的话题[笑哭]我每次都要说她少看点日本文学,本来就抑郁,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日本文学里对抑郁症没好影响 。她也说看着会难受,但是不看更难受[笑哭]
【回复】回复 @我志向远方 :好家伙,我初中就读了,可能是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比较强吧,我读了啥事也没有,但读的过程中,却仍然能体会到一丝那种感觉
白日晼晚兮:
本来在看时,我就想到了“存在主义”。但我始终无法说,存在主义能够打破一切负能量。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被虚无打垮,有时并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意义。而是,在经历失败后,仅仅是觉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自己无关了。我觉得这才是《人间失格》想要表达的。 自然,我觉得,如是的颓废就不能仅仅靠形而上的哲学所打败(马哲大概可以,但这块我涉入不深,无法评价)。我之前也问过好多人,但真的当摆烂之意来临时,仿佛所有的“温柔”,“理想”,诸如此类的事物都变得盛气凌人。 所以,我在看完《人间失格》后,一直有过思考,我认为,有时,当我们还没有意识时,确实会一步一步的失去所谓的“做人的资格”。当有有些人确实是这样时,自己无法自救,那么只能借助他人,社会。

【回复】日本文学看看轻小说蛮好的,各种甜甜涩涩[doge]
【回复】回复 @隋若一 : 确实,我有时候也喜欢看小川糸的书,还有东野圭吾也有些治愈的作品,像《时生》,《解忧》等,都挺好看的。但有一说一,上个世纪的日本文学就是有比较丧的,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还有好多太宰治的小说都是
【回复】谢谢你,我的网络嘴替[打call]
假如我有超能力_:
我一直劝自己少看日本文学,特别是私小说,但是总是忍不住去看,感觉在现在这样一个孤独的时代,只能和这些书交个朋友[笑哭]

【回复】去看俄罗斯文学中和一下
【回复】给你推一下夏目漱石,很多就是他一个人的思考,远离人群又接近人群
【回复】回覆 @kelaimentain :罪与罚的主角,也和不少日本文学里边的主角一样,一个游离于社会边缘的年轻知识分子,和主流文化和社会也有一种疏离感,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被卷入命运洪流不能自拔,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只不过罪与罚与有点“丧”的日本文学的描写面不同,罪与罚更偏向于人物心理和故事情节发展齐头并进的感觉,虽然大段的对话和内心描写也很多,但是主要是为了故事做推动。而夏目漱石,村上春树,太宰至,川端康成他们的书,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氛围感”一直笼罩在周围,像被一个人放在水蒸气很大的海中一样,不管张口呼吸还是随着故事继续向前,都被这股蒸汽笼罩,随着故事高潮,有时甚至会淹没口鼻。就感觉故事是为了这个“氛围感”而服务的一样。
KOBAYASHIMIDORI:
日本小说确实需要代入感,我看村上和三岛就很有感觉,一闭眼就仿佛能想象到那种场景,主人公的想法和感受也很能理解,而我朋友就尤其喜欢川端康成,觉得能get到他小说的美。至于太宰治,我看完有点理解不了[笑哭]我朋友说他看完大病一场[doge]

【回复】你朋友属林黛玉的吧,感伤成这样[笑哭]
【回复】我看完也是抑郁了好几天,那几天工作都不跟同事说话开玩笑了。下班的时候看到高楼脑子里面就在想从上面跳下来会是什么感觉呢?
【回复】三岛笔下柔美又健气的少年在阳光下自杀,连死都死的这么浩然。
呆唯0鲍伊:
看日本文学的时候总是会带着难过的感觉[笑哭]

【回复】很多都透露着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
【回复】回复 @世界和平-SJHP :还有有一种“颓靡”(中性词)的感觉
【回复】不过这种颓丧的美我还是挺喜欢的
超次元のNpc:
emm。。。就喜欢太宰治,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现在还准备看一下《源氏物语》,想学一学物哀美学[doge]

【回复】回复 @茶碗边的口红印迹 :去了也感觉不到的,接触的身边都是普通人,除非去那边读大学哲学系文学系,有点那个氛围
【回复】日本文学不可不读芥川龙之介[doge]推荐去看下
【回复】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不错[doge]
波力个波里七:
[微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高一,我看到的时候好生气,[微笑][微笑]就是觉得男主活该,[微笑]读得非常生气,然后影响很深刻的是他谈到小叶的那些朋友,自以为很了解对方其实都看不起对方,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好奇怪,明明是他的朋友有问题[笑哭][笑哭],后来感觉对于第一句话,“我们自以为很了解对方”好真实[微笑]

【回复】回复 @青澜不接 :一边在评论区说着说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一边说不理解可以不用表达,双标666
【回复】回复 @青澜不接 :人家高一看的时候就这理解,又没抬杠,假如发声都不自由,那这本书写出来是供一部分人看的吗?
【回复】我对主角的态度就是理解,但不接受,我可以感受到主角的挣扎,但是我看不到主角的成长,我个人对他的看法就是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颓废
星野露比OfficiaI:
@黑关公NyaRu @AEx-OL @-misaka_ 我当时看完人间失格只觉得他是个炮王

【回复】就是日本文学给我感觉就是小说,我真不知道国内有那么多人居然将日本这些当成圣经。

文学 爱情 太宰治 人间失格 读书 日本文学 晒晒今天读的书 我的读书记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