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始末 | The Case for Impressionism

作者: 艺术与设计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9-12-02 10:30:48 浏览:99735 次

印象派始末 | The Case for Impressionism

昙山_Dre:
我已经有预感到考研肯定得考这个了~这个视频很好哇,从印象主义的诞生到逐渐走向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整个脉络也梳理了一遍。还包涵了很多独到的视点,比如从卡萨特的母女题材谈到了印象主义中对于19世纪末女性形象的刷新,从颜色材料和创作需求来解释印象派色彩鲜亮和尺幅较小的特点,还有从全球视野去阐述日本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甚至纵向对比了17世纪荷兰小画派和英国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等等。无论是讨论视觉文化、女性主义,还是讨论艺术市场和收藏,这个视频都能汲取到很多知识点

【回复】每年必定有学校要考印象派,这是毫无疑问的[响指]
【回复】回复 @流浪艺人画眉子 :别来吸我,今年已经是死磕的第四年了[生病]
Andycaiyb:
里面的画作多数都保存在奥赛美术馆的顶楼,印象派专场,我在里面度过了整整一天。

【回复】从译林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Reading课文来![星星眼]好棒!
英俊啊1:
之前的画家作画大多是在室内,作品是依靠阴影和不同程度的明暗呈现3D效果的真实,所以基本上印象派前的很多作品都是“给我一束光我能画幅画”这样。而印象派是注意到了,在户外,光线那么强烈,是没有明暗这么强烈对比的有立体感的画,在我们眼中呈现的是2维(早期的马奈),到后来物体不再是一个个各具色彩的物体,而是在我们眼睛或者头脑里形成的明亮的混合色(莫奈)。一个原因是当时摄影技术的发现,过去绘画一直以实用目的服务的,摄影比绘画真实那么多了,那么绘画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另一原因是日本彩色版画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被迫和欧美通商,版画通常在小吃馆廉价买到,传到了欧洲。另一个是日本的作品上 把人物画成被边缘截断的表现形式给了印象派灵感—《艺术的故事》

小行星撞地球啦:
如果可以把中英文字幕分开成2p就更好了

【回复】那样 我们就真的是英语学习账号了
【回复】回复 @艺术与设计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官方吐槽最为致命[喜极而泣][喜极而泣]
【回复】回复 @艺术与设计史 :hhhh我们口语老师已经把这个视频作为上课素材了
英俊啊1:
所以可以看到,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律性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工业化发展东西方贸易密切市场需求艺术摆脱神话挣脱革命走向生活,影响了题材如莫奈的火车站等等等,另一个自律性,从马奈到莫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多民族艺术的借鉴和创作,例如日本绘画对印象派,以及原始非洲美洲艺术对后印象派的影响

大姨妈兔几:
感觉说得通俗易懂又有很多内容可以深度探索,特别好,像追番一样看着很入迷,哈哈

coachShane:
酱油sai一部分是底子上罩染的时光,想当年也大多明艳端方,一般人谁放着春光三尺不爱偏偏衷情喑哑黯淡?过去几百年,剔肉还天剔骨还地,莫奈雷诺阿们也灰不溜秋了吧,蒙尘后可有端方?算了,印象,印象,印于now,印于here,就在当下罢。

leslie9408:
所以,走出户外画画的那个人是不是近视?

沫小曦123:
讲的超好,高三狗对现代以来的美术完全无感[惊喜]

---O____O---:
最后两分钟讲得真好,说出了普通人也喜欢看印象。对 我就是觉得好看 心情很愉悦

PetrichorCanardo:
所以我特别钦佩那些能在美术史上开天辟地的人,他们有勇气突破所谓正统和传统,敢于面对那些劈头盖脸的批评,带来一派全新的明丽色彩,用实际的行动证明艺术创作本该自由,为时代和后人提供一个更新的舞台

【回复】这帮人当时可都是灰头土脸,穷困潦倒。

印象派 绘画 艺术 Impressionism 艺术史 印象主义 莫奈 Renoir 德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