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化汉语是什么? 有必要避免么?

作者: 迷幻枸杞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1-10-01 14:17:57 浏览:1448747 次

欧化汉语是什么? 有必要避免么?

橘色柳丁xx:
感觉小学开始训练作文就是这样,作文写得复杂隐晦比直白好,简单的事要写曲折,多用修饰词……感觉不是欧欧化了我们,而是我们欧华了我们

【回复】毕竟你朋友李华每次就那么点屁事就要我写一篇作文去劝劝他,没什么内容可写那肯定是怎么堆形容词字数多怎么来。
【回复】回复 @SleeperSimulant :李华不会英语就少交外国朋友[妙啊]
【回复】看看名家的文章,多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很深的意境。应试作文纯属走歪了
小金钗儿:
这个视频给我的感觉很怪,里面举的例子“我作出了食用枸杞的行为”根本不会在日常中使用,后面的“这个材料能导电”→“具有导电性”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感觉像是学术规范之类。我会把视频中的观点整理一下发给现代汉语的教授,询问一下他的看法再来评论

【回复】能导电是对导电性的定义。在讲解导电性的时候教科书的表述会是“该材料能导电,所以具有导电性”。完整轻易。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两个句子语义相近,结构和语用都不同,所以完全是两个句子。
【回复】汉语欧化早就存在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异常的波动”,这种动词名词化很典型,本来语言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汉语欧化的现象出现在学术、文章中,这是借用印欧语系的特点使得表意更精准,毕竟英语里我吃了枸杞也是“I ate 枸杞”,而不是“I did the action of eat 枸杞”,这不比现在那些缩略词有意义多了?
【回复】我做出了食用枸杞的行为看起来很怪,但如果是反正某种观察角度感觉又不奇怪,比如:10:39 编号101的个体作出了食用枸杞的行为[doge]
绿蕊友绿:
这些欧化习惯,绝大部分是凑字数绝技,换言之,字数要求才是罪魁祸首

【回复】回复 @小熊flippy_ :有道翻译:中-›英-›中 日常水论完成[doge]
【回复】再考两年公务员全都解决了,250字概括4000字文章的要点,不能漏项,马上精炼的语言分分钟练起,恨不得个个都是文言文大湿[妙啊]
章臣:
这不叫欧化,这叫语句冗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普遍现象,只是当时语言用法和现在不一样,看不太出来共同点。 其本身都是用复杂、华丽、丰富的词语让原本普通的语句变得“高级”以表现出与众不同。 将这个逻辑进行扩展,唐宋时期虽然诗词的表现看似精简,但也存在刻意给词语施加意向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而现在,这种风格普遍存在于学生作文、大学论文、法律文书、合同条款等,有的是为了凑字数、有的是为了表述准确、有的是为了表述不准确、还有的是为了掩盖真实目的。 至于现在人习惯用这种方式说话,我认为一个可能是过早的解除了英文语法,另一个就是,学生时代十几年凑字数写作文和做阅读理解积累下来的习惯,一个很小的事要强行穿插大量描写,就只能从这个方面入手。 最丧心病狂的是文科材料题,你不注意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很可能就会丢分,看多了自然也就学到了[无语][无语][无语]

【回复】说得好。 上台讲话,为了先花一段时间吸引台下注意力,或者为了不尴尬冷场,得把内容延长,重点夹在里面。简单说大家吃好,努力工作,不一定能达到效果; 跟人沟通时,单字容易发生理解错误,椅——拿椅——帮我拿椅——帮我拿木椅到201——帮我拿黄色的木椅子到二楼左手第一间办公室——……,为了方便理解和操作,得加一些细节; 速记,短时间要记精要的东西,只能捡重点写,可能会以名词,动词为主。八点南街赴宴许生; 书面语,给自己写的总结,或者呈给人审核观看,读者和写者都有很长时间去琢磨,得反复修改,去掉多余类似的话,简洁精炼,但是口头表达效果不一定好。 等等。 表达结果是否冗余,看使用场合,还有表达者自身用语习惯。 有一个无知到自觉的过程。
【回复】有两处错别字,第三段的意象和第五段的接触。[灵魂出窍]
【回复】学生时代最头疼的就是最少800字 你说我不想办把一件小事拉长 我没那么多事可以写到规定字数,胡乱霸道的一片麻麻字 总比简短的几句 得分高。毕竟老师会觉得你这孩子 努力凑字数了 该给分呀[doge]
AG超会鹿打野牢螂:
省流助手:我吃迷幻枸杞 欧化:进行一个枸杞的吃

【回复】进行一个鱼的摸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回复】我做出了一个点赞的动作,并且将评论发表了出来[tv_可爱]
【回复】这是机翻不是欧化汉语(
Sentiant:
大可不必为了这些事情担心,在文化交融的今天各种语言变得相似是很正常的,人们只会调最简单最能表述自己想法的逻辑去说话,不论这是哪里来的,最终被同化后都是自己的。

【回复】语言是活的,要根据人类需求做出改变
【回复】在文章中使用类似欧化汉语能一定程度增加文采。这种欧化现象也仅仅出现在书面语里了,谁在口语中闲的没事加这么多词儿啊
【回复】回复 @Pipi天 :UP早已在这场讨论中不重要了,UP通过这种噱头赚到了钱,大家过了嘴瘾,这不是很好吗
皮卡丘不会皮卡皮卡:
我没觉得是欧化,反倒up主举的一些例子才叫故意做作的欧化,在正式场合谁给你这么较真的用?汉语口语化本就是演变的一个过程,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白话文?我的观点是,只要你能清晰简洁的表达你的观点,就是对汉语最正确的理解,增加助词副词也是为了让你表达更加清楚,而不是所谓的水字数,真正要批判的应该是那些网络用词 什么有一说一yysy,这才是我们该担心的,一些无伤大雅的欧化,反倒是说明我们汉语具有包容和多元的特点 中国文学不是文字狱,也不是钻牛角尖抠字眼

【回复】我赞同你,只要表达清楚,语句有逻辑,他怎么说都可行。正常生活中很少会有人表达那么臃肿的语句吧。当然写作文另算[doge]
【回复】我觉得就算是yysy这种也没什么,就像以前火星文一样火几年就没了,只是现在玩梗而已。
【回复】回復 @M寂寥 :唯一实用的地方[doge]
allllison:
人类共同体嘛,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要想追求纯汉语,得退到哪个朝代才行? 不过语言本身是沟通工具,就应该言简意赅,没必要为了凑字数和凸显“学术性”各种硬拗。

【回复】言简意赅?作文分数你给我吗[大哭]
【回复】回复 @青丝日暮已覆霜雪 :作文水平够了就不用凑字数了[脱单doge]
【回复】凑字数相当 非常 很有必要()
一脸冷漠丶:
好嘛,的地得成了欧美起源(评论还有说日本起源的)中文有严谨复杂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有简练的表达方式。这么多人说的语言本来就容易往不同分支发展。需要说“欧化”吗,我感觉在给“欧人”贴金[藏狐]好像复杂一点定状补多一点就不是汉语了一样

【回复】那个“慢慢地走”,我真没觉得有啥问题,还是看是在什么场合用吧?“慢慢地走”感觉在书面表达上就挺合适的,“慢慢走”也成;而“慢慢走”比“慢慢地走”更为口语。ps:“得的地”现在多少人都没能用对呢。[藏狐]
【回复】挺无语的,本来语言的变化就是孤立语发展为屈折语,屈折语发展为黏着语,黏着语简化为孤立语的一个过程,非要在这里扯什么欧化,汉语几千年不变有些人就高兴了是吧?gkh还腭化成了jqx呢,怎么没人站出来抵制一下?
【回复】回复 @寇忱牌香肠 :如果是“走得很慢”,意思一样语气又不一样了……
矿老板丫丫:
比起汉语欧化,我更厌恶互联网中莫名其妙的缩写或词语。现在人都不能好好说话了吗?[辣眼睛]

【回复】u1s1,qs,汉子yyds绝绝子、/.呼呼呼(用软软白白嫩嫩的手手揉了揉哭唧唧的眼睛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回复】别人根本就没有想让外人懂的意思。喜欢读着顺口就OK。而且有些词本身是脏话,还可以避免屏蔽。久而久之就成了梗。因为他真的很顺口,而且读的真的很有意思。对吧,我带你们打。
海镇seatown:
看了你的视频 发现我们的论文都是欧式中文。[藏狐]

【回复】这也许是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以及在学术大环境下大家习惯用英语思维使然。以及。。。通过制造各种伪术语和“中式长难句”来水字数
【回复】写论文要参考外文文献,读外文文献用翻译软件,看多了之后写出来的论文就是翻译软件味的了[doge]
【回复】回复 @唐衣薇 :不是外文的问题,有时候只是为了表述没有歧义,有时候也是凑字数,比如“我特别喜欢您”表达成“我向您本人表达我的敬爱之情”一不会产生其他情感或者歧义,二可以增加字数,论文需要表述时不带多余感情,所以很适合这种语法。
端木曦雨:
其实原来说话都挺简单的,但是随着后来键盘侠越来越多,挑你字眼的人越来越多,我在说话打字时就越来越喜欢加各种修饰词和前因后果了,相当于免杠声明,结果就导致自己说的废话越来越多[捂脸]

【回复】这段话口语化: 网上说话不严谨会被人挑毛病。
【回复】回复 @申敕 :就算严谨也会被挑毛病[doge]在饭圈尤为明显,比如他们在吵架,你说了一句你自己的看法,他们会说“你是xxx粉丝吧,你掉皮了”,“xxx粉丝就别装路人了”,所以导致我现在都要加了括号(不是说xxx好的意思,没有在夸xxx,对事不对人等等)[笑哭]
【回复】纯路人、非引战、理性看待——巴拉巴拉一大堆,然后再阐述观点。
晓_边:
我居然因为懒得说话 不知不觉把欧化改回来了?

【回复】回复 @ultron26 :噢, 天哪, 有一件事让人真的不敢相信, 那就是我居然会因为过于懒惰, 从而懒到不想要去说话, 万万没想到也因此给我带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在不知不觉间把说话习惯改变了, 之前是被欧化所影响, 现在完全不会出现欧化的痕迹, 这可都是拜我的懒惰所赐呢
智慧的鹰嘴豆:
这个与其说是“汉语欧化”不如说是“汉语黏着化”。而且虚词比例极高累赘性强是汉语的显著特点。“牙齿”“茗茶”这些不都是语义重复累赘组词吗?提倡简洁不如学甲骨文,直接把虚词给整没。 如果不服,不妨看看这句诗: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都“虚词”麻了。总不能说苏轼说的是“欧式汉语”吧?

【回复】回复 @执修魔极 :谁平常说话那么费劲啊,不都是书写才会搞成那样吗?就是书面语,拿书面语和诗词比我觉得没毛病[藏狐]
【回复】观点我赞同,但是在古代,牙和齿是不同的东西,茗和茶也不太一样
【回复】你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混在一起说了[藏狐],但不论是古汉还是现汉,虚词的数量其实都是很少的,现汉更少,而虚词对于现汉表达语法意义,语用,语义意义等方面的作用都很强的
乏耀的烛光:
我表了感激之情给up,因为up的,十分有用的,简单被使用的,浅显易懂的方法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我的,那全篇废话和狗屁不通的论文的查重率[微笑]

【回复】完美踩雷哈哈哈哈,一整个大长句我直接咽气doge]
【回复】感谢up降低了我垃圾论文的查重率[微笑]
月影晨光:
我觉得【中文欧化】就是在偷换概念,把我们的自己语言中的扩字写法,把这种语言日常变化方式,强行归属于到欧式的语境中去,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在否定中文语言的变化性与吸收性! 如果这种说法都能用所谓保护自身文化的理由来认同的话,下一步是不是还要用古汉语来把现在的普通话在中文语言中再区分出去。 【中文欧化】其实与【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一样的无稽之谈!

【回复】感觉这个up的论据都很强行,甚至在强词夺理,在我疑惑达到顶点的时候他还说一句:我刚开始接触“汉语欧化”概念也难以接受。这句话甚至有些欲盖弥彰的意味
【回复】对的,所谓“欧化”其实只是吸收其他语言的长处,并不是一无是处,能极大程度消除汉语中的歧义问题,再一个就是以前的汉语正式场合表达太难学,换成“欧化”语句就能显得正式又不晦涩难懂
【回复】回复 @大橘-已腚 :其实并不是【欧化】,而日常白话,其实UP主举的所谓【欧化】例子,更多都是缘于白话文的书写形式而出现的,相同的文章格式,现在是常见于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中。其实这就是就是我们的日常通俗话语写下的内容,跟【欧化】没有任何关系。他所谓的中式精简,不过是简略表述而已!因为我们日常用语会因地域出现混粤混川乃至混英的口语,所以才会出现用白话文书写的多样形式!这本身就是我们日常中文的变化性,而不是什么强加的外来因素!
苏打枸杞:
不同语言互相交融、变化是正常的,汉语最初的形态和使用方法自然也需要有人来传承。 就怕有人一碰到文化互相交融就直呼“文化入侵”[吓]

【回复】我们呼吁抵制的冗余繁杂的废话文风,而不是文化入侵
【回复】回复 @布洛咖啡屋 :可惜不可能。现在应试教育作文论文就是写废话[笑哭]
【回复】文化交融确实很正常,尤其现在全球化
萌是征服世界的力量:
古代欧洲人说话也不这样…与其叫欧化,我更愿意称其为现代化,把现代的和欧美的挂钩才是真的其心可诛吧

【回复】现代化进程和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绝对地挂钩。一般来说还是可以的
【回复】还有人管现代医学叫西医
【回复】回复 @Le乐子Zi :做一个手术死三个人的才是传统西医[OK]和传统中医里面莫名其妙的药引一样,被人类科技水平和认知水平限制了

知识分享官 翻译 英语 迷幻枸杞 语文 经验分享 翻译腔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