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26集全)

作者: 走进国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19 10:17:09 浏览:399529 次

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26集全)

梵净静梵:
人生最大的三大困惑:一是欲望,二是情绪,三是习性;习性尤其难克服,好的习性让你成功,坏的习性使你挫败。

【回复】成功本来就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成不成功一说
【回复】选择、攀比和未来不确定性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正在学习Python中:
全部看完,收获:事上练,致良知! 值得看!

【回复】回复 @般大师 :有功夫在这回复,不如去看书
【回复】回复 @80936911478_bili :至少还有个 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回复】回复 @般大师 :这个视频不算浪费时间
shskhfvrb:
留着眼泪看完最后一集:致敬阳明先生!感谢郦波老师

我的名字叫难忘f:
致良知,即遵循自己内心里面的良知,是在不断克己反省中得出的良知。在良知的指引下,会变得不再复杂,因为对错即在良知之中遵循即可。 静坐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想想曾国藩那一缕清香中的慎独静坐,想想一休在处理困难问题的静坐思考,练的是一颗静的心,是一颗静亦定,动亦定的强大的内心。还有,知行本是一体,在知中学,在行中练。 良知在知行之中不断地完善修正,渐渐到达那个致良知的大境界,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回复】静坐不是,深思才是。静坐只是不想被打扰
没事就吃吃喝喝:
之前看一个老外写的书,混乱出现,人就会有最快最简单的反应,然后就是情绪反应,最后才是思考,一切都是全自动的,很快很迅速的本能反应。感觉就是因为无法克制这些本能,人才会陷入混乱迷茫中吧

【回复】看书看专业书,别看些pua的。心理学教材上有这方面的解释
【回复】本能也可以训练好加以利用
知行流氓:
我现在觉得倪海厦先生说自己为了留下天机人际自己耗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的不容易

【回复】每个时代都会有独一无二的英雄
月明直見嵩山雪:
but看郦波老師的微博可以知道郦波老師其實更喜欢的是文學而不是儒釋道,然而文學出不了欲、色、無色。

【回复】我看郦波老师讲王阳明讲的这么好,就不是只喜欢文学之人。文学有文学的魅力,但是绝对不是他的最爱。
【回复】那听个歌还靡靡之音呗,你这理解快回到解放前了,儒本身就要求懂诗书礼乐呀[笑哭]
【回复】郦波老师讲古诗词讲的很好的。
武贵人:
能不能讲重点,我想听干货…光讲怎么怎么好,不讲是什么东西[星星眼]

【回复】我刚开始开也这么想,你要想王老先生怎么会形成这个新学的,光给你讲算法,你更难懂,估计你听一会就进故事里了[呲牙]
【回复】这不写的讲王阳明吗 王阳明不就是重点吗 你想要什么重点?
bili_50934632978: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解决了后者。

玉尘独影:
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我们应该直面困难,反思自己的行为,多多学习,跟随思想和内心而动,自己好好的活着同时也要能帮助更多的人好好活着,让你帮助人继续帮助其他人好好的着。看完一遍的总结,

三元文化:
王阳明对朝廷的“良知”没有深究一下。

【回复】回复 @要去箱根吗 :没有带清也成不了,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的,到明清已经是非常完善了,主资本义很难发展
【回复】顾炎武的亡天下就是骂的他,心学是诞生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是资本主义能发展他就是东方的思想启蒙了,可是中国发展不起来鸭
【回复】回复 @妖怪些 :没有代清,说不定能成,可惜一下整成了农奴制
erertff:
龙场悟道那个,关于花的意思。有佛教,风没动,烛火没动,是我们的心在动。心一动,万事万物在动。心不动,

【回复】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心不动意味着死亡,所以没有后面了[doge]
【回复】回复 @拉斯维嘉斯堵王 :去听听阳明先生临走之前说的那就好 死亡 他是如何看待的
An安小静:
可能是我境界不到吧,高中生跳楼,我觉得他也是近乎崩溃才做此举的,难道真的仅仅因为学业压力吗?可能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缘由吧,恕我不能苟同

【回复】人死为大,现在小朋友自杀情况确实越来越多,让一个未经历社会毒打的未成人承受过大压力,这也不能说社会没责任,不过活着就要自己找支撑,精神寄托,我想这也是来看王阳明的人目的,我倒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在下拙见
【回复】老师讲的意思是人要有一个对自己有价值的目标支撑自己前进,每个人出身,经受的环境都不一样,会很痛苦,有一个极度渴望的目标在心里做支撑,就会给自己无限的动力了。 UFC有一个著名的拳手,铁血战士纳干诺,他小时候是在深坑里面挖沙的
【回复】你知道何为左右手互搏吗?高中生的主要问题就是知行的严重分离,人知行本一,知行分离就是直接把人硬生生撕开,这谁受得了?最热烈的心遇见最冰冷的铁屋。这不干起来才怪呢
bili_52642119005:
我个人的想法,哲学就是人性的自然规律,就跟物理一样物理是宇宙中现象的哲学,就是更符合自然规律的实际发生,越贴近实际越科学。那么致良知的本质就是人都有自我认同的本心,这个是作为人有别于其他高等动物的差别,只要为人就有这个需要,如果没有即不为人,那么致良知就对于这个没有作用。如果能够有这个悟性的人必定心胸坦荡,此心光明,更接近知行合一。起码没有欺骗自己。但是能达到圣人地步的还是少数人。可以想想500年第一人在当时其实也是差点怀才不遇。要不然大明估计还得多50年以上的时间😀😀😀😀😀😀

bili_97099892357:
找到自己光明的内心。 糟粕:阴谋论盛行,都在算计别人,丢失自己的同时,一切都是功利主义的出发点,自己的内心光明永远无法战胜黑暗。 致良知:不是简单的言行自律,是积淀下的道德,灵性自律 人生气象、人生智慧(通过知行合一,一为良知,不断成长的过程,永远不停止求索之路)、人生格局,人生大境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心外无物,心即理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7:44

迟木是个研究僧:
三年之后再来看,依旧受益良多,感谢阳明先生,感谢郦波老师。[抱拳][抱拳][抱拳]

镇魔兽:
郦波讲的很一般,不如王德峰小王子讲的好。

【回复】我是王德峰铁粉,但是你说的我个人非常不认可,讲一件事,把事情讲的复杂化很简单很容易,但是把一件讲的很好且很简单让人容易理解缺很难,你说的这一番话我本没必要回复你,其实我是回复给看到你这个评论的其他网友看的[支持]
【回复】讲的层次不一样,不存在高低之分
【回复】峰哥自己就是一本哲学书
武贵人:
好好讲王阳明不好么…干嘛老是讲曾文正..

【回复】回复 @终于上岸的刘某 :曾剃头就呵呵了
【回复】回复 @终于上岸的刘某 :大清第一奴才倒名副其实

哲学 传统文化 知识 历史 人文 人文历史 国学 王阳明 阳明心学 校园学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