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纯爱故事

作者: 切片计划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1-05-21 22:19:05 浏览:1335960 次

《情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纯爱故事

夏时春晓:
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结尾女树没有把最后一封信寄出去的原因是“我太害羞了”,明知道已经天人两隔,但在得知那段多年前传递来的喜欢时,女树做出的反应竟然是初恋少女的那种羞涩,是收到表白时最纯真的模样,我不禁大为感动[牛年]

【回复】是的,全剧我都没有特别触动的点,只有她说“我太害羞了”戳中了我,感觉就是,还好,那段暗恋没有被搁置的庆幸。
【回复】她没有寄给博子,这封信留在了小樽,博子口中的天国,其实也是变相的寄给了男藤井树。俊二导演还是温柔的,电影里没有明说,这封信没有寄出去也保护了博子的感情。
【回复】回复 @需要一瓶福灵剂 :同样,博子在女树门前写的信,本来想写:他两年前(遇难死去了),写了句子开头,也划掉了。也是基于不必让女树知道男树的,毕竟按照女树的说法,他们只是同学3年,关系一般。
方头狮meow:
我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建议谈恋爱都打直球,不然会有更多受害者

【回复】爱情的美好恰恰就是不打直球;当然残酷的一面也是恰恰不打直球
【回复】回复 @120万 :喜欢就说,不要绕圈子,不要故意气对方,不要装作不在意,喜欢就大大方方的告诉ta
【回复】怎么打直球呢?大多数人根本弄不明白自己的感受,比如我。
JoeMaxZhe:
感觉有的导演一辈子都在拍一种东西。如果说王家卫一辈子都在拍“遗憾“;朴赞郁一辈子都在拍“复仇”;是枝裕和一辈子都在拍“家庭”,那岩井俊二应该一辈子都在拍“青春残酷物语”。不知道是不是和日本的国情和民风有关,日本人对于残酷青春的理解,总是格外深刻。

【回复】回复 @阿瞬没有爆发 :李安的“现代社会下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融” 黑泽明的“文化归宿”,北野武的“流浪”,林克莱特的“时间”(概括感觉少了点味道),山田洋次的“传统”
【回复】杜琪峰一辈子都在拍宿命
【回复】陈凯歌一辈子都拍“和解”。
嗯嗯呃呃额额唉:
电影里男树强撑着要参加那场不属于他的比赛的那一段,我认为是对他个人性格的一个诠释,明明不能去追却偏要暗暗较劲,就好像他念着女树一念就是好多年一样。而博子爱得很痛苦也很深,深到她最后明白女树才是男树的初恋时,她还是写下“我认为那些借书卡上他写的是你的名字”(这段既点明了电影情感主线,塑造了人物性格,也为结尾做了铺垫,真的很绝)。其实我看完依旧是认为男树是对博子有爱在里面的,但这份爱让他迟疑。就好像摆在他面前两个选择,一个忘不掉的初恋,一个长相守的恋人,而他对女树的感情是我认为是高于对博子的爱,这恰好与博子对男树和秋叶的爱形成一个镜像,博子对两者都有一定的感情,但她对男树的爱始终高于对秋叶的爱。即使他们两个人的两个选择都隔了好多年。

【回复】这个解释好。我看了这么多评论,这个真的好,我今天中午看完之后就莫名词穷了,觉得这个电影太丰满了,总之就是很感动。
【回复】并不认同现任像前任,现任就是替代品这种说法……本来人就会大致喜欢同一种类型(长相或性格等)。但是在这片里,藤井树可能对博子的感情不如女藤井树倒是可以证明的。
【回复】回复 @银雪妖妖 :对的情节真的太丰满了,每一个镜头都有特定的含义,基本没有多余的镜头。镜像似的情节和镜头拉扯又凄美又震撼,结局也是从开头的背景下能带来的最好结局。我也是今天才在影院看完电影,现在后劲还大着呢。
莫步兰还是蓝:
情书影片上映后,岩井俊二还写过一本《情书》。作为先看情书书籍而后观影的我,坚定地相信男树是爱着博子的。我相信这本书就是最好的答案。 诚如大家所说,情书绝不仅仅只是一部纯爱电影,男树的存在,不能仅仅当作背景,更应该作为鲜活主角来看。 大家在说到男树时,总说他就是那么奇怪,在女孩子面前扭扭捏捏一点也不大方。其实,就像女树在面对父亲死亡后的内心封闭一样。男树也有些青春中的难关。 他难以启齿的,恰恰就是“喜欢”二字。试想,在学校中和同名的女树毫无交流,仍有人打趣逗笑,让女树快要哭出来。他的初恋对他来讲并不算甜蜜。其实这里对他情感表达上有些深刻影响。 女树的回信里回忆到,他在试卷后面画下自己最“讨厌”的女明星;在无人问津的哲史书里留下名字,像“闷蛋”一样;“最愚蠢”的是他拖着伤腿非要在跑道旁赛跑。 而博子说“请你帮我拍下跑道的照片,我真的很想看一看那跑道是怎样的。” 无可否认,男树在遇到博子才学会直接表达“一见钟情”;无可否认,是博子接受男树的本来面貌,在他犹犹豫豫时提出结婚的请求。 求婚前沉默的时间里,男树并不仅仅在和初恋纠结斗争,更在和那个懦弱沉默,固执别扭的青春里的自己斗争。 “青い珊瑚礁”这首歌,曲调并不悲伤。 男树在遇难之际唱的这支歌,不仅仅唱给在南方的小樽,也唱给小樽的青春,唱给遗憾,唱给他无法履行的婚约。他的爱确实只能散在风里。 博子也曾担心他是因为初恋和自己相像而选择自己。 但博子说:“像他那样的人,眼睛里总有远方,或许是因为我喜欢他,才这样觉得吧。” 博子说:“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博子说:“他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回忆。” 而博子也把所有的高中纪念归还给女树,说这是女树的回忆。 而这时,女树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初恋情事。 看电影时,我曾因为导演的私心而不满,在前部分情节里,女树的镜头充满了暖色调,充满回忆与温情,而博子这边却压抑清冷。 直到博子在雪山里满怀热泪地问候男树“你好吗?” 她穿着橘色的毛衣,朝阳暖融融地升起,她说“我很好”。 情书是一个没有遗憾的遗憾,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爱意的圣洁,爱,也许只是一只火烛,不求回报,只求燃烧。 爷爷说:“这些事,本来就是谁也不知道,才有意义的。” 真正的情书,是写在心里的。

【回复】很多都挺认同的~不过有一点想讨论一下,我记得电影里秋叶说的是,男树见到博子的第一面就主动靠过去说想和她做朋友呀,后来也说是一见钟情,但那个时候她跟博子还没有接触吧,感觉更像是他把博子错认成树,或者他在博子身上看到了树的影子才去接近的?
【回复】回复 @切片计划 :这一段回忆里,秋叶说博子在第一次三人见面后就总是坐在那个位置(就是秋叶和男树相对,博子在男树右侧,秋叶斜对面)。座位是博子自己选择并一直坚持的。 能再遇到和自己喜欢三年的初恋一模一样的人,男树当然会受吸引,而秋叶当时也是想约博子的。 首先这一段中男树已经经历了大学生活,不断成熟起来,再加上秋叶也想追求博子,这就证明这时候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心动和情愫。这就是男主不断成长的历程,这时的爱情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愫中,更需要行动。 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现实和回忆往往是有很残酷的对比的,比方说《你好之华》中,学生时代的初恋最终死于家暴。毕竟电影作品需要这样世俗而残酷的东西去对比出真正美好的过往。 不过男树这一点“见色起意”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恰恰反映了他不愿再留遗憾,珍惜当下的成长吧。
【回复】我也认为男树爱博子,如果不爱,怎么会准备好戒指要求婚呢,男树求婚时长时间的沉默在书里没写是为什么,但我觉得还是因为他像不敢给女树告白一样不敢向博子求婚,这分傻气是完完全全属于博子的啊
好强大的气:
文学角度几(wan)乎(quan)被up主讲透了[OK]所以想在技术角度提一下……其实技术向中队长也有讲到,除了这个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镜头语言——越轴。 《情书》可以说是越轴技巧使用的教科级别示范。尤其在影片“争辩”阶段——女树收到信后到家人讨论、博子两次收到回信后与秋叶分享——镜头调度极致为内容服务。当角色间的对话和谐统一时,镜头都在轴线同侧,角色的对话方向相对,蒙太奇得很顺畅;当角色间答非所问各有心思时,正反打镜头一律越轴,角色对话方向相同,让人感觉角色的内心缺乏连结感。 而且实现这种越轴的方法除了摄影机的移动,还有角色的走位。在第二次与博子的讨论中,秋叶试图通过理性分析让博子放弃幻想,秋叶与博子的对话中有着多次拉锯。最终在演员与摄影师高度配合下,高质量地完成了片段。

【回复】太强了 自然的服务于叙事以至于不去拉片根本没注意到
【回复】回复 @Mr_naah :想必筱田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在相米慎二的带领下锻炼了多年
【回复】第一部电影做得这么好,真心佩服岩井俊二
含笑服下耗儿药:
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最直观的情感可以从蜻蜓那里看出来,蜻蜓是不可能出现在冬日结冰的时刻的,更不可能是在结冰时它还在展翅飞翔的,而电影里那只展翅的蜻蜓却确确实实的像一个人工工艺品一样出现了,而且电影还给了特写给这只蜻蜓,在一个全是人物镜头的电影里偏偏给了一个这样的特写,导演的做法很明显,这里就是在暗指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蜻蜓是死的但它在冰里是飞翔的是“活”的,人们通过它死亡时被定格的样子可以联想它活着时的样子,就像博子和女树能通过信件拼凑出男树生前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那就是男树“展翅”的证明,也算是男树和女树这段情愫最美好的定格,后来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小说封面也用了这只蜻蜓可以说很巧妙了,而故事里那本充当“情书”的《追忆似水年华》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回复】也正如男树,虽然男树早已逝去,但影片的结尾处,女树得知自己的爷爷后花园中的那棵和她同名同龄的树,也在表达着生的对立面并非是死,男树虽已逝,但从女树知道男树多年的暗恋后,男树便永远的“活”在女树的心里(影片最后出现的和男树同名同龄的后花园中的树,便是男树还“活”着的意象)
【回复】诶 up在视频里提到岩井俊二是借鉴了《挪威的森林 》里面有一句“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以前总是不能明白 没想到可以通过《情书》有一些体会
【回复】感觉导演的晴蜓灵感来源可能是借鉴了加贺千代那首著名的俳句: 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 感觉整部电影还是以“物哀”为主要基调。而加贺千代的俳句诗也多体现“物哀”理念。而且她这一首俳句,也是见到蜻蜓后,想多年前因追蜻蜓落水身亡的儿子。所以亦是悲伤亦是释怀。导演巧妙的用了蜻蜓这个物象,让表达的层次更深,含义更丰富。当然层主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只是瞎猜的[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
Ceciliatt: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两个个细节,男二说:“我今年去看望他的时候拜托过他,让我们可以在一起,你也应该自由了。”博子在已经变成国道的男藤井树家说:“第一封信一定是寄到这里的。”当时她已经知道了她的信寄给了错的人,博子非常聪明,但是她更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她选择相信的事实可能是:这封信先来到了男藤井树这里,才到达了女藤井树那里,死去的人想要放活着的人自由,也想要告诉女藤井树他曾经的心意。这个故事最美妙的不是暗恋,而是善良温柔的人们互相守护,如果你也愿意选择这样相信的话。

【回复】啊或许的确是,我当时还一直疑惑为什么博子要说那句“第一封信是寄到了这里”,你的角度好棒~!
【回复】嗯嗯,说得好好👍。博子,藤井树,爷爷,妈妈,老师,秋叶,秋叶的学生,底色都是善良又温和的人。女树忍着感冒,拿着相机在冰天雪地下帮博子拍操场的照片,回去感冒就加重了。博子坦诚地告诉男树妈妈还有秋叶,自己的嫉妒和难过,人都有私心,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并且对亲密关系的人不撒谎也是善良啊。女树和博子都是我好喜欢的性格,聪明,善良,真诚又谦和。
【回复】“第一封信是寄到了这里”,这是因为只有第一封信是寄给男树的,第一封之后博子已经知道收信人另有他人,所以从第二封开始,其实信都是寄给女树的。博子那句话的意思是:第一封信本该寄到这里。她在想象着这封信寄到原本该寄到的地方,想象着男树在天国收到她的信。
hahahehelalala:
其实 我很享受一个人看电影的感觉啊 真的很舒服 特别是一整个看完再自己体会然后走回学校的过程 是跟别人一起同行无法感受到的!

【回复】我也是啊,似乎只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才能无所顾忌的将自己的情绪完全投入影片中,不用担心自己的泪点或笑点不合时宜,看完后一个人慢慢走回去,消化着那些喜怒哀乐
【回复】同感,如果看的场次没什么人就更好了!
【回复】是的,看完电影后返回的途中,回味电影的感觉真的很好(前提是好电影),跟同伴一起回去反而因为要聊天而没办法回味,很不爽的。
魔女预备役:
我觉得男树爱的是博子,毕竟女树这么多年来根本就没有搬家,男树是可以轻易找到女树的,但他没有。而男树这么腼腆的人能够买戒指想结婚,足以证明喜欢博子。至于博子和女树长得像,是因为人一般都会喜欢同一个类型的人,有人喜欢清纯,有人喜欢妩媚。女树对男树而言更像是一种回忆,一种对青春懵懂的思念,男树其实对女树根本不太了解,正如女树一开始和博子写信说不太清楚男树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一样。最美妙的是那种青春懵懂的爱恋,你喜欢的那个人不敢靠近,不敢了解,只会悄悄在心里描绘补充她的样子,与其说爱人不如说是爱上了从心底投射出来的那个影子。

【回复】感觉男树没有找女树的一个关键或许是,他以为她知道了他的心意却没有反应,以为女树拒绝了,所以再也没找过她。不过男树是否爱博子这一点,真的有很多的解读空间,毕竟爱情本身就是复杂的,而且成年后树的形象其实也都是以博子和朋友的视角带出来的,他自己怎么想的岩井俊二也刻意留白了。《情书》的经典真的就在于,每个人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层次真的太多了,时隔多年再看还是深受触动……
【回复】回复 @切片计划 :主要还是男树和女树的相处很少,他的心意也就是很纯洁的少年的感情,其实和真实的女树关系没有那么大。而男树和博子是一步一步走到要结婚那个程度的,他对博子的了解即使不是完完全全真实的博子,也是百分之七八十的博子。与之相比,女树是一个飘渺虚幻的存在。不过也确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心中爱情是纯粹的排他的,是一朝一夕慢慢相处的依恋爱慕,所以我相信男树是爱博子的,是想和博子一起共渡余生。而女树在男树心中则是懵懂的回忆,情窦初开的第一印象。
【回复】回复 @切片计划 :我也毕竟倾向于树君以为树酱看到了背面的画没有给出回应所以才不来找树。他在濒死前都还唱着那首歌啊
__阿__旺:
关于博子到底是不是替代品,个人觉得就是见仁见智了。 从博子的调度出发,她觉得自己是替代品无可厚非,在男友去世这些年后突然间发现男友的初恋长得跟自己一摸一样,那她就可以把之前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男友所有的不作为这时候全可以归结到“自己是替代品”这一件事儿上来,主观情绪引导结论。 但如果带入男树的角度,我觉得博子肯定不是替代品。树对博子一见钟情是因为长得像初恋,但是从喜欢到爱情再到求婚,那么一定是因为喜欢博子这个人本身。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初恋是那种小说般美好青涩的暗恋,那么过了五年,十年之后,回想起来也一定会怀念吧,但这时候能说你还爱着那个初恋吗?怀念的只是那段美好的感情,而不是那个人,这也就说明了在山小屋那段,两个前辈说起树总唱的那首歌,并不是因为他还喜欢着初恋,而是他很怀念那段恋情。

【回复】对,的确是见仁见智的~岩井俊二特地把成年树给隐形了,所以他对博子的爱也被留了白,有非常多的解读空间。
【回复】不是替代品啊,书本上写的是女藤井树和博子长的很像,觉得电影为了加强悬念所以设定让博子和女藤井树长的一样,再说了一个人的审美基本上是不会变的,所以说男藤井树会喜欢博子可能会受到少年时的影响,但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替身。
【回复】女树和博子性格差别之大让很多观众都没能认出来这是同一演员,是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而男树最终选择与博子相伴一生,我认为这不是仅仅替代品所能达到的程度,为了我的观影体验我也愿意相信男树爱博子。
Sun5190:
我觉得《情书》带给我的思考不是男树究竟喜欢谁,而是遗憾如何释怀,无论是博子最后没有跟男树结婚,还是女树没有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情感,还是爷爷那么努力却还没没能救回儿子,他们都是遗憾。整部影片给我带来的从头到尾都是很温暖的,他让我认识到世间的遗憾,总有一天会释怀。

【回复】没错,其实过度在意男树的感情意向,也是对博子这个女性角色的轻视和不公平。在我看来最浪漫的场景已与爱情无关,而是女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人群中,与博子擦肩,仿佛是在逝去的男树“安排”下,两个如此长的相像的女孩在冥冥中相遇,而此刻电影为她们配了一段超级空灵美好的钢琴声。两个女孩都是与男树有过感情牵扯的人,但影片却丝毫没有营造任何雌竞、嫉妒的气氛。哪怕博子怀疑男树不是真心爱自己而失落,那也是他们两人之间、与女树无关的情绪。之后,她依旧跑到雪地里呼喊男树,为他祝福。电影里博子的人设、人生是多维而饱满的,她重视爱情,但也不会把某段爱情当成一辈子的执念甚至转化成仇恨,女树也是。反而男树的塑造稍微有点单薄和空缺,除了他对女树的单纯美好暗恋成了点睛之笔,其他方面他的存在仿佛是一个衬托一个链接,为了表现两位女孩、表现生死主题而存在,所以也让观众如此猜不透。而观众如此乐此不疲地去猜测他的心意,一方面也确实是男树太帅了,认为能得到他的爱是一种荣幸,一方面也是把渣男白月光这种雌竞梗看的太重了,如果爱情只是人生一部分,又何苦对过去死死不放手,毕竟博子都放得下,观众有什么替她放不下的。我觉得过多纠结男树的心意没啥意义,也偏离了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回复】回复 @来舟学长的女朋友 :男树的空白是刻意为之,因为作品要着重刻画是两个女角色之间的联系,故事从一开始就和男树无关了,而且既然人都死了,剧本后期再出现男树主观想法会非常唐突,在这个作品里过于唐突直白只会给剧情大打折扣
【回复】对!可能是我太不浪漫了,我看的时候和看完之后并没有对里面的爱情有太多感触,我看到的只有人真的放下过去,放过自己
无敌小小斑:
一见面就能主动提出交往的人,怎么会在求婚时犹豫两个小时呢,他是不是在犹豫不决自己爱的到底是博子还是像女树的人

【回复】男树也在拷问自己到底爱的是女树还是博子吧
【回复】回复 @酸萝卜热爱者 :我觉得应该不是原文 虽然我也不记得了 但小说的视角也是博子和女树 所以应该是不会有第一人称为男树的心理想法
【回复】回复 @酸萝卜热爱者 :不是原文,刚看完,确定没有这一段
楠俞萝:
女树是幸福的,一直被男树思念着。男树与女树误解太多了,形成了遗憾,男树没有去找女树,是以为自己的告白女树拒绝了,女树因为太迟笨没发现男树的情书,女树因为父亲的死封锁了自己青春的记忆,男树以为自己的告白被拒绝,两人就这样再也不见。 为什么死之前唱“我的爱已随南风远去”,答案不是很明显么。 博子的直觉直接告诉迟笨的女树,借书卡上的名字不是男树自己的名字,那么这首歌博子也同样感觉到了男树对女树的情感,之后把男树的求婚情况当做笑谈一样告诉大家,为什么,因为博子在听到秋叶和熊的谈话,知道男树死之前唱的这首歌,就明白了,为什么男树求婚的时候没有开口跟她说订婚的事,僵持两个小时一句话也不说,还是博子自己看不下去才开口提订婚的,男树还只回答了一个“好”字。 正是因为他俩提到男树死之前唱的这首歌,博子才说出男树跟自己求婚的笑谈,是博子懂得了,为什么男树几个小时都不说话,只是紧紧握着订婚戒指。 男树当然喜欢博子,但是这份喜欢有女树的一份,是不纯粹的喜欢,这两份感情里,男树对女树的感情是高于博子的,标题里的情书也是男树写给女树的。 不觉得很难受吗,争着比较男树对女树和长得跟女树一样的博子的爱,不管怎么说女树都是先进入了男树的心,男树心里的地位一定有女树,正是有了女树,男树才见到博子第一面就说,“博子小姐,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过后的相处里,男树拿起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订婚戒指约了博子,却站在那里握着订婚戒指几个小时都不说话,是因为内向害羞?不合理,男树见到博子第一面就猛烈追求她了,连秋叶都诧异男树变了一个人,但男树却在订婚的时候止步了,望着天空一言不发,男树是因为订婚事大,害羞了?怕不是吧,他可是望着天空没说一句话啊,谁又能知道他的订婚戒指什么时候买的。情书的顺序是先有的电影后来才有导演补充写了小说情书。 “我的爱已随南风远去。” “每次与你不期而遇,总让我彻底忘记一切。” “就像个小女孩般玩闹嬉戏,你能听见我咚咚的心跳吧。”————摘自松田圣子的歌,《青色珊瑚礁》,正是男树死之前不断唱的歌。这样富有青春气息的旋律,不符合一个将死之人的情况吧,那只能是将死之人想告诉大家自己在想什么,想传达的吧,正如男树对女隐秘的告白一样

【回复】很奇怪吧,在小说里,男树那边的人谈论到女树的时候都会脱口而出,“不会是男树的初恋情人吧!”,小说的最后女树只是跟爷爷说了有个同名同姓的男同学,爷爷也脱口而出,“是你的初恋情人?” 真是神奇的啊。 好玩的是博子和秋叶去到男树的中学里,有一个片段描写 “秋叶笑嘻嘻地走到黑板前,随手画了一副小画,画的是两个人合打一把伞。伞下写了两个藤井树的名字。”秋叶画的双人伞的涂鸦,一直留在三年级二班的黑板上,直到春假结束。 还有啊,图书室里的男树写的借书卡,被学妹学弟们当做了游戏,女树遇到她们并解释借书卡上的名字不是她写时,小说是有这么描写的。 大家似乎把卡片上的名字误认为我的名字了,因为是同名同姓,这也不无道理。 “那个人是男生吗?” “什么……是的。” “那个男生肯定很喜欢学姐。” “啊?” “所以才写了这么多学姐的名字。” 学生们又骚乱起来,自顾自地叽叽喳喳,有的还说“这是爱情故事”。让我无法置若罔闻。 “不是这样的,不是的。” 但是,没人听我的。 “藤井……”老师拍拍我的肩膀。 “怎么了?” “你脸红了。” 我摸摸脸颊,自己也知道脸颊很烫。学生们看到我脸红,越发哄闹起来。事态已经无法挽回了。 我想都没想过,我给自己的母校留下了一个恋爱传奇,恐怕还会代代流传下去。算了,这也不错。我要了两张“爱情卡”留作纪念,离开了图书室。一张我打算寄给渡边博子。不知怎的,自己也想要一张。我把卡片和照片装在一起,寄给渡边博子,同时在信里,把在学校发生的意外也详细地告诉了她。几天后,回信来了。这封信故弄玄虚,写得很简短。 藤井树: 谢谢你的照片和卡片。 不过,他写的真的是他的名字吗? 渡边博子
【回复】推荐大家去买一本小说情书吧,小说里细节是真的很多,如果想纠结男树到底最深爱谁(哈,其实我们更在意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情感不是吗。),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先有的电影才有导演细写小说,小说的细节很多。 我摘取几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片段。 “不过,她还是想要弄清楚重要的一点。那个谜底肯定也是他选择自己的理由。如果真是那样,博子觉得这就是他没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这是博子对男树所说的,一见钟情的质疑,开始追究男树对女树的感情。最后那句话,“他没对自己说出来的话”很容易联想到订婚那一晚男树站了两个小时不说话的场景吧。(笑) 藤井树: 你好。 这些回忆属于你,所以我觉得应该由你来保留。我想他以前肯定很喜欢你。我很庆幸,那个人是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回信。我会再写信给你的。 再见。 渡边博子 信纸翻过来还有补充。 又及:恐怕你也喜欢他吧? 不得不说博子的直觉一直很准,能清楚的感觉到男树女树两人的感情,博子给女树的最后一封信里,提到“庆幸”二字,还是对女树说的,我想这是博子在庆幸自己跟女树长得像,才遇到男树发展了一段恋爱关系吧。(我只能有这样的猜测啊,笑)
【回复】我的观点和你一样耶!我觉得男树准备的戒指其实更想给的是女树。虽然喜欢博子,可是他更爱的是女树。
乌-然:
非常喜欢小切解读的那句歌词,“我的爱伴随南风”的隐喻,恍然大悟。这句歌词也很点睛之笔。说到替代品,楼上朋友说得太好了,人是会被某一人事物的特质长久吸引,有时候是相貌,有时候是小脾气,甚至是一种感觉,爱情如果细细追究,其实会在不经意时候发现自己与前任的一点相似之处。博子转述男藤井树向她求婚的片段,或许是男树最后一次将青春暗恋投射在博子身上,博子开口说结婚,好似在他幻想中女树终于开口坦诚了恋情,开了口,这场在男树的青春期的单向恋曲就结束了。男树可以放下了,所以他在之后爬山轻松面对了自己隐藏多年的情感,甚至自如地哼唱出爱随风而去(而逝)的歌词,让我那些年的相思随风,目送它远去。

【回复】死亡才能放弃这份感情的意思嘛?我觉得就算结婚,男树还是爱女树,即使死亡,命运也让博子把男树的爱意传递给了女树,个人认为这才是编剧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情书💌
【回复】真的很喜欢这句歌词和《东京爱情故事》主题曲里的“我想温柔地怀抱着你,就像风一样”,以至于现在长大了有时候在夕阳下感受到微风还会有浪漫的憧憬[哈哈]
【回复】后面解读说的好好[点赞]感觉像说出了心声
欺人老叟:
我觉得整不电影其实围绕着的的其实是思念,包裹着爱情的外衣。博子思念男藤井树,女藤井树一家思念的是死去的父亲,男藤井树生前也是思念,思念女藤井树,男二也是。他们都对过去难以释怀,思念已经不在身边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众人的释然,爷爷愿意搬屋,妈妈到医院时看了看表开心的笑,博子对着山喊,男藤井树死前唱的歌,女藤井树得救,说的“你还好吗?”我觉得很大程度是对父亲说的,这些都是在选择放下过去。感觉导演使用很巧妙的叙事,把本来应该是多个独立故事放在三角恋的这一条线上,整部电影藏了太多的细节。 它真的太有魅力了,去电影院看的这次,算是看得第四遍了,越看越有味道,明明已经连台词都能背了,却仍然很感动[大哭]

【回复】小说里从博子的角度有一句心理描写“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
【回复】我觉得是回忆,就如那本书的名字一样《追忆似水年华》,有的时候,回忆是一种幸福,也是人生的重要意义。
【回复】电影主旨在我看来依旧是借助男树的死亡向生者进行的死亡教育,看起来是青春,实际上是每个人和一个已经消失的人的和解,死亡教育是留给活人的,直到今天一直这么认为,所以感觉讨论谁爱谁在作品里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大家对于这段感情的看法,大家最后都接受了这段过往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向死而生
曼妮拳次郎:
对博子的同情让我无法再看这部电影了。 说男树没有把博子当替代品的人应该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博子跟女树长得不是相似,而是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当男树每天对着博子的时候,他的眼里永远能看到自己的初恋,永远能从博子脸上看到自己无疾而终的懵懂青春。 而且我并不觉得男树是被动的,害羞的。电影里也表现出来是他主动接近的女树,所以这个男人真是残忍啊。

【回复】但你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博子的性格更像学生时期的女树,那是停留在男树心目中最美好的样子。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因外貌相识,相处后决定结婚的,要不然也不至于求婚时考虑了两个小时。如果真只是为了当成替代品,那为什么不去找女树,女树依旧生活在那里。初恋本来就是这样,带着纯情的滤镜把她想象成最好的样子,可能真正相处后才发现并不合适。
【回复】可是那个哪怕摔断腿都要奔跑的藤井树,这么会因为两张完全一样的脸就和博子相恋呢,藤井树和博子求婚的时候,藤井树愣了很久,我想他那么倔强的一个人,在呆愣的时间里,一定想明白了自己爱的是谁,而且博子和藤井树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从二人的服装上也可以看出来。)难道男树会感觉不出来吗?博子曾经问过母亲(男藤井树的妈妈),我和她长的很像吗,但最后博子释然了,因为男藤井树后来爱的实际上是她,所以她把信都寄回给了女藤井树,所以有了最后雪山告别的高潮部分,你好吗,我很好,她释然了。博子从来不是藤井树的替身。或许藤井树和博子本就是一个人,所以才有那段平行蒙太奇,“你好吗”“我很好”,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两面。在我看来,或许这部电影也在讲逝去,遗忘和缅怀。
【回复】我也…真的巨心疼博子,从那以后我听“从你以后我爱过的人都像你”这句话也会犯恶心[辣眼睛]说我没阅历不懂爱情都行反正我欣赏不了
就让永恒:
我觉得影片有一段很高级的情节,就是听到老师说男树死了,女树在回家的路上却想到了父亲……

【回复】因为在女主的记忆里,男主是和自己父亲的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男主最后一次来找她,是她父亲刚去世的时候,故事开始女主就想到了男主(那时候博子还没说到男树),是因为她感冒了,然后想到了她父亲,再想到了男树。所以这也是女主把对男树的记忆尘封起来的原因,想到男树就会想到她父亲的去世。
【回复】回复 @乌龙二道 :啊,其实这是一种动机性遗忘,大脑的自我保护,你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藤井树来她家和女树父亲的去世两件事情是连接着的,所以女树在认知上保护自己的动机,会把自己爸爸的去世和男藤井树的回忆同时忘掉,所以女树才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博子提到男藤井树的原因吧,因为这段回忆太痛苦了,这么一想女树听到男藤井树的死亡的时候,就像提取到了相关线索一样,过往的细节无法控制的袭来,一同面对的不只是故人的死亡,而且还有自己不愿意面对父亲去世的事实,所以紧接着安排了有爷爷背着她去医院的剧情,达成与过去的和解,这个时候安排这种剧情不仅在剧情上合情合理,在心理认知上也是很有逻辑的,这段设计真的很高级[笑哭]
【回复】我感觉这段滑雪是整部片最唯美的一段。
种小植栽:
其实过度在意男树的感情意向,也是对博子这个女性角色的轻视和不公平。在我看来最浪漫的场景已与爱情无关,而是女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人群中,与博子擦肩,仿佛是在逝去的男树“安排”下,两个如此长的相像的女孩在冥冥中相遇,而此刻电影为她们配了一段超级空灵美好的钢琴声。两个女孩都是与男树有过感情牵扯的人,但影片却丝毫没有营造任何雌竞、嫉妒的气氛。哪怕博子怀疑男树不是真心爱自己而失落,那也是他们两人之间、与女树无关的情绪。之后,她依旧跑到雪地里呼喊男树,为他祝福。电影里博子的人设、人生是多维而饱满的,她重视爱情,但也不会把某段爱情当成一辈子的执念甚至转化成仇恨,女树也是。反而男树的塑造稍微有点单薄和空缺,除了他对女树的单纯美好暗恋成了点睛之笔,其他方面他的存在仿佛是一个衬托一个链接,为了表现两位女孩、表现生死主题而存在,所以也让观众如此猜不透。而观众如此乐此不疲地去猜测他的心意,一方面也确实是男树太帅了,认为能得到他的爱是一种荣幸,一方面也是把渣男白月光这种雌竞梗看的太重了,如果爱情只是人生一部分,又何苦对过去死死不放手,毕竟博子都放得下,观众有什么替她放不下的。我觉得过多纠结男树的心意没啥意义,也偏离了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马尾十四喵:
电影和原著都看过,不过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但直到现在再看到up的这篇解说,我个人还是觉得,男树是有把博子当做女树的替代品的,并且从始至终都有。我有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站在博子的角度,男树是渣男,可他又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渣男。他确实是不可原谅的,可你要说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呢?除了不那么爱博子,他应该还算是个合格的男朋友、未婚夫,不然博子不会对他用情如此之深,如果不是因为那封阴差阳错寄给女树的信,博子可能很难了解到男树的过去和他不为人知的心思,而博子也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走出男树已经去世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其次是求婚那里,我的理解是男树也在犹豫,他是自始至终都有意识自己行为不妥的。因为他跟博子的故事是由他别有心思的主动开始的,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是他心里对博子感到愧疚,所以他长久地沉默。 然后是女树和爷爷关于院子里一棵树名的对话。爷爷告诉女树,院子里有棵树是在她出生的时候种下的,并且给它取了名字也叫“树”,女树觉得爷爷是在开玩笑,但是爷爷却告诉她“这种事情就是要偷偷地做才有意义”。这里我认为影射了两个点,第一个就是少年树在借书卡上疯狂留下“藤井树”的名字,其实应该就是写的少女树,他是在光明正大的写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且少女树和他总是搭档当图书管理员,他就是写给少女树看的),但是他的这份情感又是隐秘的,因为借书卡上写自己的名字并不会让人觉得奇怪。第二,也正是因为少年时代这份情感的青涩朦胧,让我觉得男树也没那么渣,后来遇到的爱人身上有少年时期情窦初开的对象的影子,那么博子或许不单纯是女树的替代品,她更像是满足了男树对年少时爱情的憧憬。 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好多细节部分已经都是凭记忆去理解感受的了,可能会有记错说得不对的地方。这部电影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最后想说,因为这部电影,我看小樽这个地区都有滤镜了,有机会好想去看看雪天的小樽。

【回复】是的,他们很容易走两个极端:1.男树是渣男(但是男树并没有为此实际做过什么)2.博子不是替代品(一见钟情和犹犹豫豫以及“我的爱已随南风远去”,都证明了博子就是不够被爱那个)这部电影很多手法真的很棒,很多人觉得是讲怀念,我却觉得在讲遗憾(1.男树的情书;2.女树爷爷救不了她爸爸;3.唯有博子一人还对男树死耿耿于怀。)和新生释怀(1.情书终究到了女树手里;2.女树爷爷经过无数次的重试,最终救了女树,也是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3.博子释然,开始新生活。)(其它暂时没想到)(ps:我还是觉得不够被爱的博子有点可怜)
【回复】其实我觉得是有替身在,但又不完全,而且替身梗完全就是脱离现实的,怎么会有人喜欢另外一个人完全是因为替代
【回复】回复 @寸光沉入江山 :没错,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啦,所以就事实发表论点就好,一上来就定性“这男主是渣男”,带着这样的观点去看待这个角色是很容易加深这种印象的。而且正如你所说,这部剧探讨的话题远不止明线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有关于亲情、关于对待生命的思考,不如站在上帝视角去看,而不是单把自己带入某个角色去分析,如果关注点只在“谁是不是渣男”上,很可能就会错过电影更深层次的表达了。

新星荐片官企划 岩井俊二 日本电影 情书 柏原崇 中山美穗 电影解说 影评杂谈 打卡挑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