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复杂性,“雌竞”这个词根本就装不下!《红楼梦》人物品评

作者: 张志浩在剥柚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03 15:14:54 浏览:893757 次

薛宝钗的复杂性,“雌竞”这个词根本就装不下!《红楼梦》人物品评

想要抱抱我酒:
感觉宝姐姐和林妹妹都是地狱开局 但是在彼此眼里对方是好友是对手 各自的优点强处都在对方眼里放大了 这怎么可能是雌竞啊 这是高山流水惺惺相惜吧

【回复】回复 @长亭外柳岸边 :小说里薛宝钗是完美的,是一些或读过、或没读过的“读者”满心只有宝黛爱情,把薛宝钗当靶子攻击
【回复】回复 @7516487649 :完全不在意世俗标准和迎合世俗标准,都不是最完美的选择,兼美才是最好的境界。曹公其实就是想说这个。两个人,都是灵性且决绝的人。
跳起来摸摸头:
这个解读确实给我一些新的启发,这也符合对宝钗一贯的理解,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两个让人佩服的女子,黛玉情情,人家谈恋爱就能得到最真挚最纯粹的爱情。宝钗无情,人家不谈恋爱,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没有说为了什么情就要死要活,争来抢去落了下乘。所以说这两个姑娘就都体面。 up主这样不带偏见的分析真的是难得。我现在理解什么叫钗黛合一,说的就是,自己热烈的爱要交付与同样热烈的人这样才不枉付,如果没有值得的爱就像宝钗一样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人生,她俩就是一个人爱与不爱的两种状态。

【回复】其实我想说,黛玉也并不是为了情就要死要活的,她的多愁善感有别于世俗,她心中的情与义不是简单地通过对比和寄托就能道清楚的,黛玉有思想有才情,优渥的书香家庭和与生俱来的风骨被贾府的某些畸形观念和乌烟瘴气埋没,书中人看不到,新时代的读者还是看不到。如果你相当承认高的版本就当我没说。
【回复】但凡她有个靠谱的兄长和父亲,也不用难道早熟,小小年纪就承担责任。
【回复】回复 @栖寰 :确实我觉得不能用要死要活形容黛玉,黛玉无依无靠只能指着婚姻来搏未来,没有退路,人家是焦心,但不是那种落了下乘的糊涂和不尊重。
梦想待升起:
现在才体会到宝钗心中的苦,明知难为,也要为之。

【回复】以前觉得把衣服给s掉的人好晦气,王夫人居然也这样暗示姐妹的宝贝女儿, 小小年纪宝钗就懂得“主动”替人解难,连自己生日会点戏都不点自己喜欢的,换了我真的要委屈到哭个半天的
【回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最赞赏的君子境界,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的真正释义,所谓“时”宝钗,正是圣之时者也
【回复】是的,要不是为家族为母亲,宝钗何必在这里和这么多人周旋。
心轼:
不知道是不是up的巧思,封面的“雌竞”隐去了左边,像是“谁竞”[微笑][脱单doge]

【回复】是我观众的巧思![爱心]
【回复】说宝钗雌竞竟然真的有人支持的,叫什么南什么橘读书的,很离谱
【回复】回复 @iIihv0198 : 对对对,我之前还跟她在评论区吵,现在直接拉黑了,我就不理解了一个女性对另一个被压迫的女性竟然不是同情,而是诋毁
渡渡渡渡蛙呀:
妙哇,宝姐姐和袭人真的可以算是不同阶层有相通生存策略的女性,对情爱本身的“想”既不如宝玉痴,也不像颦颦沉,恰恰这都是她们心里最轻的。对袭人来说,也就更是手段。 越妥帖周全的人越疲累,不一定是紧张的,但一定是紧绷的。

【回复】其实小红也算和她俩比较像的
【回复】回复 @迪莫略略略 :我们就快聊小红了
【回复】回复 @休笑韶华本无根 :他不是无能而是看见了在那个时代的“能”的虚无。十几岁又正是在思考人生虚无的时候。就好比今天的年轻人的困境是卷了也卷不动,躺又躺不下去,再努力也够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社会生活成本高,从来看不清未来产生绝望的情绪。宝玉看见的是他要照着别人的路去走,而他看不见这条路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不喜欢也不想要走仕途。他是看见了那个时代更大的绝望的人,也是看见了女子生活限制的人,好了歌的出世之语唱的就是贾宝玉的看透,不要说他努力,他努不努力都阻止不了大厦将倾,他只能看着,只能自我阉割一切世俗的欲望试图达到心灵的解脱。
奶茶奶茶奶茶郭奶茶:
等您的下期!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宝钗是看不上贾宝玉的,她为了薛家自我牺牲,但那并不是她的心。我之前看有人解读那一怔,说,那是薛宝钗突然意识到除了自我牺牲家族联姻,是有两个人的心是在一起的,所以薛宝钗想不搞了不搞了[doge]我也很认同这个

【回复】回复 @咔嚓咔嚓哐啷 :俩人不是一类人,为了仕途经济,宝玉直接给她甩脸子,宝钗都能忍下来,可见她真的不在乎俩人的契合度了
【回复】她就是看不上贾宝玉,她要有的选才看不上贾宝玉呢,要不是为了家里为了自己为了经营,她巴不得远离贾宝玉
【回复】回复 @coisini寄夏 :宝钗是把宝玉黛玉两人当不懂事的孩子看的,所以才劝宝玉读书,不计较他的不领情;所以才忍让黛玉的多次阴阳怪气,在黛玉当众说风月戏文时教导黛玉。
vasser:
莺儿那里我特别赞同,从一开始看红楼就觉得这小姑娘真不简单,那个语境下那样子去接宝玉的话,太暧昧了,等同于明着推销自己姑娘。这话一说,简直就是王夫人千防万防最害怕的那种“能带坏了好好的爷们儿”的丫头[喜极而泣]何况按照她一个外客的贴身丫头的立场,实在不太应该和别人家的公子这么开玩笑。这种大胆出格,和活泼热烈(比如编花篮那次),在我看来像是“珍重芳姿昼掩门”、事事贤达周全的宝钗,所压抑住的另一层人格,她毕竟也是个青春靓丽的美少女,何尝不想偶尔纵情任性一下呢……(别杠,杠就是你对[微笑]

【回复】似乎大观园的姑娘们都有这个剧情安排,丫鬟是主子潜意识的互补位。
【回复】很明显是薛姨妈意思太明显,连莺儿都受影响了。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龌龊,虽然在古代,两人结婚之前有私情是不体面的,父母之命才体面,但是古人也没那么傻,人都是活的哪能没有感情,莺儿没收到这种规训也正常。哪怕用今天的目光,人家薛家是赌上女儿名誉争取二奶奶这个职位,这是在做正值联盟,做事业,和感情半点不相干。
【回复】回复 @苏小白的壳儿 :贾母问宝琴八字时,“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他求配,薛姨妈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 薛蝌订了邢岫烟后 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宝琴),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邢岫烟)。
起名有风险:
宝钗的很多行为其实大家不符合大家普遍认为的懂礼守礼,但周围大部分人都觉得她是个规矩的大家小姐。感觉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是那种遵守规定的,但出了事老师领导都不会往她/他身上想[笑哭]

【回复】我知道为什么喜欢她了,她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我所向往的最理想的那种,现实里游刃有余而内心又有棱角,两种相互对立的特质放在她身上浑然天成,放在我身上就是不稳定的相互攻击加极致的内耗。
【回复】感觉宝钗也内耗,只是相对少一点。可能有那么几个瞬间,她也觉得挺累的。
【回复】回复 @7516487649 :文中提过,宝钗幼时也曾与林妹妹一般喜欢读书,包括西厢记等。不难看出,她也曾活泼爱闹过。但是因为家中变故,她只能被迫去成为一个这个社会最喜欢的女人的形象。她是有志气,有才华,不服输的。但是表面上她只能温婉圆滑。我更倾向于,如果林妹妹没有被送到贾府,贾敏平安无事,而薛父未亡,那这对并蹄花性格应该是类似的。林黛玉的内耗源于她没有知心人,她不敢相信这个府里的任何人,各个地方关系复杂,贾母最疼的也不是她,母亲走了没多久,父亲又时时见不到,自小离家,喜欢的男孩子还到处沾花惹草,换谁都会内耗。而薛宝钗我说她活得累是因为,她本质上和林妹妹很像,她是被时代压迫才表现出那种形象。难道她不累么?
梦幻泡影的苍穹:
宝姐姐啊,看似循规蹈矩,实则骨子里极为蔑视封建礼教的,然而她只能在规则里行事。宝钗黛玉探春其实是一类人,只不过由于处境不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回复】回复 @一种酷的酸 :你如果注意宝钗劝黛玉的那段就会发现,她比贾府所有人更熟悉那些反叛的东西。她劝黛玉的时候也说过,她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跟着兄弟们一起无所不至,还背着兄弟们偷偷看话本子。这话是真的,因为黛玉只是在刘姥姥逛大观园的酒令上说了两句西厢的内容,她就能注意到。不是特别懂的话,哪会知道那两句出自西厢。只是后来父亲去世,她才被迫成熟了。而她劝黛玉的也却实是好话,放到现在都适用的,所以才有了互剖金兰语这一节
【回复】回复 @一种酷的酸 :黛玉做了什么违反封建礼教的事 看西厢记违反了,被宝钗教导后,黛玉说自己母亲死得早,没人像宝钗一样教导她,她是认可宝钗的教导的,也就是承认自己行为不妥; 宝玉送私物时,黛玉想“私相授受,我又可惧”,她心里是害怕的,知道自己与宝玉这样私相授受是不妥的、受人诟病的。 她的行为不是出于“礼教如此,我偏不屈从”的抗争,而是“我的行为不合礼,我好害怕”的忐忑。
【回复】回复 @一种酷的酸 : 黛玉从来没有和封建礼教反着来好吧,她只是在行为话语上不那么奉承圆滑,看不上一些人,宝钗比她更圆滑,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家中的生意她比她哥哥妈妈还明白,黛玉看过的书她也都看过,反观黛玉的感情真诚炙热但是呢,也没有当着大家的面做出过不妥之举,虽然王熙凤几个人心知肚明,但是打趣她她都会不好意思的
账号已注销:
之前看知乎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宝钗,有一个回答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宝钗太复杂了,站在主角(宝玉)的角度很难看懂她,因为未知所以感到恐惧🤔

【回复】其实是因为教科书的影响,和现在爱情至上的观点,人心越发狭隘且攻击性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回复】对,因为一些人觉得女性不应该有主见有追求,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喜欢宝姐姐(其实我感觉不喜欢宝姐姐和不喜欢刘皇叔的人有些相似)
【回复】我看到很多骂宝钗的是黛玉粉,说宝钗心机宝玉渣男,完全是把红楼梦当做三流言情小说来解读,“宝钗太复杂了,感到恐惧”?他们都看不到宝钗有复杂的地方。当然了,他们也不是真正的黛玉粉,只是他们喜欢代入可怜又不世俗的女主角而已,我看到好多人说过“年少时我是林黛玉,现在进入社会遭遇很多无奈后变成了薛宝钗”╮(╯_╰)╭
十六亿棵椰子树:
钗的魅力不仅在她的“停机德”,也在她的“冷香”上。若只说她多么圆滑温润多么符合封建礼教,我对她还没什么兴趣;你说她有自己的心机,说她性子冷淡,我反而很心动。她是个聪明稳重有手段的人,不被情爱所囚,放在现代就是职场精英,说通俗一点就是谁他妈管你恋爱我要地位的事业批奋斗批(如果有人不喜欢这个措辞我道歉,不过并无贬义)。黛玉是放任浪漫的天空,宝钗是承载责任的大地。更喜欢和黛感性地自由飞翔还是更喜欢与钗理性地脚踏实地,都是个人选择,个别角色粉本不必把区区角色喜恶上升到雌竞,宝玉还不足以左右她们的个人魅力。

【回复】个人感觉宝钗并不是奋斗批,我认为她的处世哲学是寄生草漫揾英雄泪,她是山中高士,为家族经营是因为她本身就是通透出尘的,只因为这样会让家人开心,她就做了,并没有多么渴望振兴家族或者经世致用的,好风凭借力我认为应当从屈原香草美人角度阐释,她当然希望国家海晏河清,但她也知道这是空想,这也是她“空”的原因之一。
【回复】…什么奋斗不奋斗的,都是被推着走的,宝钗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知道人是不可能对抗的了时代的浪潮,所以顺着浪逐流。她要是发自内心认可所谓的礼教也不会一眼看出来黛玉在读什么书了。对她来说,黛玉太理想主义了,迟早撞地粉身碎骨,而宝玉连主义都还谈不上,只不过是天真的中二病。
【回复】回复 @油煎小兔腿 :宝钗确实有种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很多人解宝钗都只看出宝钗入世经营的一面,甚至还有人编排出宝钗爱慕贾雨村这种放屁的话,但凡看过宝钗品评读书人那番话就知道宝钗实际对这个社会是什么一种冷眼批评的态度。她更是看透了荒唐,预见了悲剧,所以藏起首饰华服,把“自己”收起来了,剩一个贤良淑德,为家族最后搏一把的乐羊子妻。
哦乖听话乖:
我懂这种顺路。我以前去我舅舅家,坐公交车要45分钟还要走好远的路,但是那时候舅舅家水果自助太爽了,我每周都要去好几次,就是顺路就去了。现在想起来打车都要30多太远了

薏糕仁蛋挞:
莺儿应该是把宝玉的那句话单纯的听成夸奖了,就像是别人夸你崇拜喜欢的人,说那个人怎么怎么好,然后你说这算什么,他还有更好的呢,大概像这样[思考]

【回复】但宝玉说的话我感觉是带有调戏意味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一个男孩子说起女生的嫁娶本来就有点过界了,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说这个人真的好会巴结领导啊,结果那个人说对啊对啊我特别会巴结,我还能巴结得更好
【回复】回复 @张志浩在剥柚 :如果你没说这一段,我还真细想这里她俩的对话,你一说,我一下子就想起来我那个追星的闺蜜。只要我稍稍一夸她的爱豆,她就会说这算什么啊,你不知道,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的细数她爱豆的好处[笑哭]可能是想让我和她一起粉她爱豆
【回复】回复 @张志浩在剥柚 :如果我要是说不知道以后谁能和她爱豆在一起,她就会说没有人能配得上他。我是直接把莺儿带入粉丝,把宝钗带入爱豆了[笑哭]不过如果是像那个时期的女孩儿的话,莺儿想到的应该是只有最好最好的男人能配上她爱豆,而且就算这个最好的男人真的娶了宝钗,也得算是他家祖坟冒激光了[doge]
也喜欢吃梨:
人们往往会因为宝钗的务实而忽视她精神性的部分,其实她拥有非常超脱通透的精神境界,“为报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承担世俗责任的同时在高远的精神世界中获取自由,真的是非常伟大的精神之道

【回复】以及好好读了原著不被各种烂俗小报式营销号所影响的话,完全不会把钗黛和雌竞联系在一起吧,明明是相性和关系都很好的知己亲友
【回复】回复 @vivian萌萌哒xu :宝钗替湘云办酒宴出钱出人,替邢岫烟赎回自己的衣服,提点黛玉说错的话,和黛玉义结金兰(林黛玉整个大观园中单单只和宝钗义结金兰),给宝玉解禅,让香菱和自己住摆脱夏金桂的迫害。偷听黛玉可也在偷听宝玉和湘云,且滴翠庭事件没有给黛玉带来一丝一毫影响,宝玉王熙凤都拿黛玉当过挡箭牌,宝玉那个甚至闹到了邢夫人面前。打小算盘宝钗还真不屑于干,以及轻视人命请问从哪里看出来?黛玉和宝玉还在晴雯死后笑着花丛嬉闹恋爱,品鉴宝玉写的悼文好不好,宝钗为一个无亲无故的金钏儿换上自己的新衣服还帮人家料理后事,要说宝玉才是间接害死金钏儿的人,无人在意,都跑去骂和整件事无关的宝钗。谁更在乎人命一点? 奉劝你多读原著而不是看营销号。
【回复】回复 @vivian萌萌哒xu :阿这......你看了的原著有营销号软文的十分之一吗?算了
水无月面具:
对我来说,黛玉是极富灵气的人,不管是才气、观念还是性格,就像封建礼教社会中的一个“奇点”。 而宝钗,更像一个“棋手”。谋划盘算,但从不是与什么特定的人竞争,她只需要将逆风翻盘,至于对局者是谁、中间涉及到谁,在她这都是平等的。因而客居贾府,黛玉也好宝玉也好,在她的差序格局里都是一样的,她不必特意对待谁,纵有少女的情感,但她太通透,看人待事拿的是第三人称视角,各位拿旁观视角看看自己经历的人际关系,你会突然觉得都是浮云了。所以她不求金兰之交,也没多在乎什么爱情,既然终点是曲终人散,她所需做的只是下好每一步棋,为此要左右逢源,洞察人性,所求的也非什么身份地位,只是一个争取罢了。这便是我喜欢她的地方。 所以说钗黛一体两面,未必是三观相合,但在智性高度上是相似的,都是旧时的“求索者”罢了。

【回复】回复 @溪汀眠鹭梦征鸿 :要论讨喜没人比得过黛玉,至纯至性,谁不喜欢,对钗就多是欣赏敬佩,打心眼里爱的不多
【回复】可我真的觉得 这样宝钗活的真的很累,她在本应该天真浪漫的年纪只能压抑自己的少女情思 她自己的想法不重要 她的清醒理智就更显得让人心疼 她什么都知道 但她只能选择一条路 那就是为家族谋利让家族复兴 我认为宝钗未必看得上宝玉,但是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大哭]
【回复】红楼梦里的女性刻画真的立体[大哭]
light-fall:
想听up主聊一聊史湘云[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up三期前就说讲湘云啦,等的好苦哇[大哭][大哭][大哭]
今天想吃啥呢:
[保卫萝卜_哇]大观园里的姐妹们我都很喜欢,薛林之间相互尊重、欣赏,偶尔打打闹闹,也不搞雌竞宫斗这一套,[脸红]小时候不懂红楼梦对她俩有诸多误解,只觉得黛玉天天耍小性子,宝钗心机深沉(尤其不喜欢扑蝶嫁祸那次),长大了再看,才感受到黛玉的可爱、可贵,有段时间耍小性子也完全是因为从宝玉那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就像不时吵架的小情侣一样,她眼里在意的只是宝玉对自己的态度而无关旁人,在他俩互通心意之后也不再这样了;而宝钗,我花了更长的时间才懂得她的可贵,她就像身边特别理智的朋友一样,一点儿也不莽撞,几乎没见过她行差踏错一步,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她无趣或者城府深,可她与你相处时却又真诚相待,也有忘情可爱的反差萌的时候,有个情绪稳定的理智的朋友可太可贵了,至于她经常被人诟病的扑蝶情节,我觉得是她当时站在她的角度,尽量地维护自己利益的选择,每个人其实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觉得实在是无可厚非了[鼓掌]

【回复】原来有这么多深意吗?[惊讶]我没想那么多,看滴翠亭扑蝶的时候觉得也没有什么,因为红楼里一有事情都是宝玉和黛玉背锅,比如彩云偷玫瑰露宝玉顶包,贾赦讨鸳鸯时 邢夫人来王熙凤院里 提到平儿 小红说是黛玉请过去的。大概是因为他们俩最受宠在家族小辈里地位也最高,所以很多人都下意识地拿宝黛去堵别人的嘴,我还以为宝钗也是这种情况呢[思考]碰见那种情况,要么说是宝玉,要么说是黛玉,都没差,只不过她本来就是要叫黛玉一起去玩的,所以就说是黛玉了(这只是我的一点浅陋理解,你说那就是你对[笑哭])
【回复】首先小红坠儿是在滴翠亭里也就是可以称作公共场合的地方说话的,这算偷听? 就算刚刚还一派天真捕蝶的宝钗眨眼间就冷酷无情、明哲保身,真想“嫁祸”,仔细分析起来也是BUG多多。 唯一的解释是:宝钗要用一个“金蝉脱壳”,让小红不认为是自己听到,而是另外一个听到了也无所谓的人听到了,让小红免去心理负担。 于是她说了黛玉——黛玉自己就是一个自由恋爱的典范,听了这番话去应该是不以为意的。
【回复】回复 @珊瑚色调 :宝钗滴翠亭那段完全是现代人的误会,下人偷情本就无理,宝钗是为了保护小红装作没有发现事态,小红更不可能说出去或者是某些人臆想的报复,黛玉没有受到一丝一毫影响。而且宝钗这次刚好是去找黛玉的路上,情急之下的金蝉脱壳是作者意在体现宝钗的机敏。还有宝玉王熙凤湘云都拿黛玉当当挡箭牌,宝玉还直接闹到邢夫人那里,大家都知道黛玉的脾气所以就作罢了。单单抓着宝钗骂是很有意思的点
weiyi95228:
宝钗压根不是搞雌竞,她想搞雄竞倒是真的,可惜条件不允许[doge],很多人总觉得她是横叉宝黛感情的第三人,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事业心,完全不拘泥小情爱的人物完全不至于插足。

【回复】回复 @我就是那个小狐狸 :宝钗家里的生意都是她参与的,她比大观园的姐妹们更早看清了现实.她作诗讽刺官场贪污,追求在位者各司其职发展社会的理想,但是她连门都出不去,科举都考不了,所以她只能追求贤内助了.要是他能考科举,她早就考上了
【回复】说起搞事业做成就来,我觉得凤姐探春到是排的上号。宝钗的事业更局限在女性范围内,她确实是很有抱负,但在那种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她认可接受女性的命运,感觉她最大的理想也就是让自己丈夫功成名就,自己做后面的推手或者贤内助。
【回复】回复 @我就是那个小狐狸 :那不是没得选么,要是有的选她怎么可能放弃更广阔的追求更狭小的
东极大大:
其实很疑惑宝钗听小红那段,为什么扯到黛玉头上。按照一般人来说,就算被发现也没什么嘛,她为什么就扯到林黛玉头上呢?而且可能是对书中人物的那种苛责求全吧,觉得薛宝钗这种很,很周全的人物怎么会有这种行为,就觉得相当的不理解。

【回复】我觉得是由于观念的偏差。黛玉平时很受宠,下人们即使对她不满,也无法拿她怎样,所以她经常被拿去当挡箭牌,连王熙凤那边小红也“借用”过她。 宝钗一直跟黛玉玩,她深知黛玉不是多事的人,她以己度人,因为自己信任黛玉,就以为下人们应该也都知道黛玉不是多事的人。但她忘记了其实大观园里的下人们对黛玉是有误解的,这是薛宝钗的失算。 我觉得这个情节写在宝钗扑蝶之后也是有用意的,读者觉得宝钗稳重老成,但她其实也有少女的天真烂漫的一面。读者觉得宝钗永远算无遗策,面面俱到,顾全所有,但她其实也有疏忽的时候,她也是人,遇见危机时也有一个动脑子的过程,她并不是事事都能周全的。
【回复】回复 @76320724599_bili :啊明明是非常鄙视小红吧,从宝钗这段罕见的心理描写中,我看不出来宝钗对小红有丝毫的尊重和喜欢,眼空心大,奸淫偷盗之徒,讽刺的是小红心里是相对信任宝钗的,宝钗却这样想她
【回复】回复 @啥也不关我的事 :我读的时候也这么想的,一般来讲看到这个情节人的第一直觉就该是这样吧:这不是什么大坏事,但也确实不是啥好事啊。脂砚斋赞宝钗机变,同意;可是机变背后呢,的确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高高在上吧。有些人的解读不惜扭曲情节,强行利益也要,道德制高点也要。做人总不能太贪心吧。

林黛玉 贾宝玉 人物 文学 87版红楼梦 红楼梦 四大名著 雌竞 薛宝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