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近10年无戏演,一度做服务员,再见观众红了眼眶...

作者: 人民日报分类: 热点 发布时间: 2023-05-12 16:00:00 浏览:306595 次

女演员近10年无戏演,一度做服务员,再见观众红了眼眶...

霸道总裁西以欧:
戏曲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不景气了。年轻人大部分没兴趣,老人却逐渐变少。虽说有国家帮忙,也逐渐的现代化,但是前景还是很悲观的啊。

【回复】都是老一套,没有创新。。,“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招呼都不会打”
【回复】回复 @SyoYuKa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觉灬晓:
老祖宗的玩意 ,得传下去啊,不然再这样,文化会缺失,再过500年,那我们还是那个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吗

【回复】关键是受众,要有文化传承也要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地符合人民群众的喜好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回复】从你做起啊,每天听一段唱一段,剧团来了去买票
【回复】你这话我十几年前就看过[无语],所以到底怎么办
世事如云:
确实不易,当代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年轻人的选择多,戏曲重现辉煌难度很大。

【回复】回复 @深深的埋 :现在年轻人能像上个世纪的人一样活吗?大部分年轻人都是10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除去睡觉,吃饭,有多少人有时间精力去看一场几个小时的戏剧?况且现在有影视,游戏,音乐,美术这些娱乐项目,戏剧很难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传承了,而且没有受众还要演员自己去别处赚钱。
【回复】不能什么都等国家扶持,现代那么多传播方式,真正好的文化不可能会传不开。自己不主动拥抱新时代,天天等国家扶持,这又何尝不是骗经费呢?
【回复】不过国家扶持让它传承下去 还是有机会的
天上掉的107:
天天喊保护,濒危,关键是传统戏曲有些东西年轻人就不爱看。我最为一个河南人,打小看豫剧长大的,但一看见某些传统戏曲还是皱眉头。 艺术从来是抛不开主观的评价的,一些人喜欢,一些人也肯定又不喜欢。相当多年轻人包括我都认为传统戏曲无趣至极。

【回复】有些艺术不适合现在了,得做合适的现代化改编,用现代的背景人物故事对一些过去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
【回复】回复 @秋鹿饮溪 :传统戏的戏本离时代太远了,根本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在这个时代就是脱离了大众的文化,你告诉我它们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回复】我觉得戏曲内容可以与时俱进
小半夜的:
“一度做服务员”???做服务员怎么了,现在好多人做服务员还不要呢,什么时候演员当服务员要用一度来形容,这是人民日报的该说的词吗,

【回复】你的关注点完全错了,是学了多少年的戏完全无用武之地。重点是戏没能真正被唱出来,只能压在心底,而非不能唱戏,只能做服务员。 你要是因为爱好学了十年美术,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到最后却找不到工作,只能扫大街,你觉得你不憋屈吗?
【回复】人家的如果把标题改了,一度去做了老板。那还会有人喷吗?不会,只有人说这么牛啤?这就像我刚听说我一个朋友的妹妹是在家里做鸡的,先想到那个,其实她是菜市场包个摊位卖烤鸡,所以你的价值观认为服务员是那个,所以你看到这个你才愤怒的,要求你的价值观正常点,你的理解就是曲艺难,只能做服务员维生,而不是什么高贵什么下等,就像我一样,菜场卖烤鸡,我想的是那个,因为我的价值观,就认为那个,所以换个思维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毕竟靠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除了给你带来怒,当然你要是说就是喷几下,爽了就好,那当我没说
【回复】本来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却只能去干可有可无自己的行业,标题只是惋惜而已。如果这都能戳到你的g点,那真是令人沉默。
时时不予:
戏曲不受喜欢,我觉得是因为唱词,几百年前唱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几百年后唱的还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tv_抠鼻]一点不与时俱进。网络小说都还一年一世代呢。。。 戏曲的腔调才是灵魂,很多采用戏曲腔调的流行音乐听起来很享受,像新贵妃醉酒,赤伶这些。。 表演的东西完全脱离当前群众的生活,还怪群众没有欣赏艺术的细胞,自娱自乐,活该被淘汰。

【回复】应该让媒体应该好好看看,为何“中国风”或者说“古风”能够流行,而戏曲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而不是以所谓的“艺术家”来贬低服务人员
【回复】我觉得不仅仅是唱词。就比如,以前我经常和我奶奶看小姑贤,那时候没手机没电脑,哪怕不喜欢看戏也只能有啥看啥。现在再让我看我只能saygoodbye了,毕竟好看的这么多,我为啥非得去那种老生常谈。还是修仙玄幻悬疑无限看起来爽,如果他戏曲来个现代点的玄幻修仙啥的剧情我可能会好奇去看一下,但要是一直是什么婆媳关系才子佳人只能敬谢不敏,而且我也不喜欢看那种涂的看不清脸的人。戏曲最让我膈应的,而且无法接受的是,那里面里有一种浓浓的封建腐朽的味道,具体在哪里我也说清,可能是因为以前的戏都是以男人视角写的,所以不适合我这种人看吧 有一说一,小姑贤虽然是婆媳矛盾,剧情还是不错的,有段时间我和奶奶一天看三遍
【回复】小屁孩一个,少发评论多学习。
敦煌戍卒:
主要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九九六,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会去看戏吗?[妙啊]

【回复】演唱会一样年轻人挤爆。
【回复】回复 @九折旧这 :我上个月自愿休息了一天[妙啊]
【回复】嘘,别乱说,全国平均工作时间可没有这么久呢[微笑]
棍老sir:
媳妇的姥爷就是商丘四平调剧团创始元老之一,姓万,团里的老人可能知道。前些年太难了,根本没活。小时候不爱听这个,第一次接触是我姥爷过大寿,请的拜金荣老师来唱的。唱的小包公,当时围了好多的人。我就瞎凑个热闹。丈母娘说九几年开始,剧团就不行了,只能偶尔接点乡下的演出,都凑不够发工资的,再后来就解散了。谢谢你们这么辛苦传承下来

【回复】提个意见,唱法曲调保留下来,但是剧本、故事可以改一改,可以跟热门事件相关,最好配有字幕,这样传播的也快[脱单doge]
我曾那样无畏:
很难,对比相声来看,当年火起来的也是郭德纲,只是他火了以后,喜欢他的人才开始入了相声的门,去听其他人的相声。这点其实很重要,没有流量的召唤,普通人没有兴趣。对比之下,戏曲入门门槛高多了,即便出现了郭德纲式的人物,也很难持续发展

【回复】我感觉,戏曲应该多创作新的剧本,按照网文方式,爽点虐点直接拉满
【回复】回复 @我曾那样无畏 :可以唱修仙的!立刻飞奔去看
【回复】我反而是小时候听马三立、姜昆他们的相声,不喜欢郭德纲
国际著名法师:
🤔給你们看看这个👆🏻https://b23.tv/BV1yG4y1a7os 我是商丘睢县的,就是2000年前后,我们这的豫剧团也是接广告养活自己,我和我同学们当时很爱看这些广告,觉得很新奇风趣,在这更早之前,剧团也一直赶集庙会时下乡演出的,豫剧的生命力还是挺强的,因为贴近群众

【回复】这位就是商丘团的,当年号称铁脚团,到工厂、农村送过很多戏,后面没人重视人员也不移就弱了
改名能中奖说是:
有人说春晚戏曲节目,那节目闭着眼都知道演啥,三红娘,四个包拯,五个穆桂英,六个小孩花木兰,跟郭德纲讽刺的那二百人相声有什么区别,国家支持都支持不到点上,之前那样板戏不是改的挺好的嘛

汉克帕柴勇:
喊了10几年保护了吧[doge][doge]还在喊保护究竟是谁的问题呢?这种高雅艺术也是需要一定审美基础的吧,那培养审美基础的教育又在哪里呢[doge][doge]

【回复】回复 @大囍_XX :工作累了烦了下班了我就想看点自己能看懂的能让自己快乐的怎么了[辣眼睛]不懂欣赏曲艺怎么了,犯法了吗?谁还比谁高贵了[傲娇]放下身段,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有自己的受众,懂?[嫌弃]现在这个时代,先让自己活下去再谈艺术,哪怕你带资进组自己炒作自己也得有受众有基础的路人盘[辣眼睛]
【回复】艺术种类繁多,但是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大众的,自己不做出改变不去适应大众,没了也是他们自己圈内人的问题,值得被保护的会有人去拼了命的保护,如果自己只是嘴上说要保护要保护却不行动,那这门艺术没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回复】回复 @大囍_XX :这就是为什么戏曲火不起来。一味去贬低现在快餐文化的轻浮,却不考虑传统文化怎么创新才能培养新生代受众。曲高和寡,自娱自乐

戏曲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