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学和佛法,初学者需要明白的三个概念!

作者: 正法寻源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25 20:00:00 浏览:2594 次

佛教、佛学和佛法,初学者需要明白的三个概念!

鹿苑野鹿:
世界上几大宗教,都含有四个方面内核:一、哲学的;二、神话的;三、历史的;四、文学的。 佛教独自多一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的。 佛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哲学”方面内容(也有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学性的)。比如,通过哲学和历史研究,了解到“般若”来自《吠陀经》,讲究“梵我合一”,上层理论,基本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就是让人模仿“梵”的特征,如“无妄念、无分别、无能所、不着相、无所得……”等特征,以达到“梵我合一”的目的。这种理论在印度流行了三千多年,直到英国统治印度时期,英国的精神医学家,发现印度人的这种修行,导致精神病大量发作,于是呼吁停止修炼:“不要在精神崩溃和残缺的边缘,频繁试探。” 中观般若 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代表人物是龙树、提婆等哲学家。中观般若分为三箭,即三大部分内容:由三解脱门出发,到般若再到方便般若,如同一辆车,共同构成驱动器和刹车的关系。《华严经四圣谛品》则指出了所有般若词汇的真实意思,佛教将婆罗门教的虚无主义学说,变成了实学:所有的词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所指,不至于产生唯名诡辩。婆罗门教的所谓唯名诡辩就是:从名字到名字,都无实体。 唯识般若 并非是佛教的内容,而是来自《吠陀经》中的瑜伽思想,所以佛教的唯识思想家,又被称为瑜伽师。佛教引进吠陀文化作为自己的唯识思想,大约发生在公元3世纪,代表人物是无著、世亲等,而此时般若进一步发展到唯识经典中来,如经论认为,遍计所执是苦谛,依他起性是集谛,圆成实性是灭谛。 佛陀的教法,即佛法:单指“科学”方面的内容。它是佛陀以身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禅定手段,而证得的宇宙人生实相,内容全在“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戒律和禅定,属世间共法,非佛教专有。具体的律条也是佛陀因时因人所制) 凡是科学的皆可证伪;(阿罗汉们重复了佛陀体证的过程,都得到相同的证量) 凡是哲学的皆可质疑; 凡是历史的都是基于历史记录者的眼光和立场,是有偏差和局限性的。 凡是文学的,都是人类的情感艺术加工品,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而凡是神学的,以及个人超验的内容,都带有不许别人反对和质疑的特质。

【回复】按照你的说法,释迦牟尼的学生全部错了,全部皈依外道了,说明释迦牟尼本人不怎么样。或者说你又如何保证自己学的比他几千年来最优秀的学生好。按照舍尔巴斯基的评价,陈那法称是印度的康德。听你说的原来他们不是佛教的,是婆罗门教的,看来我要赶紧改信婆罗门教,学习他们伟大的思想了。佛教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没有。
【回复】怎么看净空说每一个刚刚打坐的人都是造物主 都能创造世界 他说大梵天也就是上帝是初禅 他说你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 动动念头在高维变成上帝 创造了宇宙 他还说印度人根性好 把头埋土里不是迷信 是真理 他说佛教说不分别 所以真理就是假的 佛教不分别是真的 是真理 你怎么看净空说的
冰雪消融zhy:
我所理解和相信的佛法就是缘起性空,性空所以无我,缘起所以无常,无常无我所以苦,三法印就是佛陀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四圣谛苦集灭道就是佛陀解说苦的产生和消失的过程,八正道就是解脱的方法。有世界观有方法论。佛陀从不让人迷信他,佛陀说不论权威还是长者的话都不要轻信,要自己去体会运用,自己证实到这些,才可以相信。我的理解就是懂得了这些之后到生活中体验,体验人的我执,贪嗔痴,体验一切无常变化,体验一切本质是苦,在生活中体验,证实到了,佛陀说得真对呀,的确这样。人们的痛苦的确是对世界一切的认知错了呀!就相信了,就在生活中历练,生活发生的一切就像考试,真正做到了,这个过程就是修行。还有佛陀不回答那些形而上的问题如人死了去哪什么的,因为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不会问那些问题。还有不要问别人是否开悟,是否觉悟,因为别人觉悟是别人解脱,于自己的痛苦于事无补,这种问题佛陀涅槃之前还有人在问,就是不懂佛陀是为了让人们从痛苦中解脱才费劲巴力的讲啊讲。如果有的人感受不到人生的苦,可以不必寻求佛法,但是一个人觉得生活中各种快乐,其实也是执苦为乐罢了,不相信就算了。佛陀从没有让人非得相信他的话。他本来就知道,俗世人实在难以理解这些,都不想说,后来为了利益众生,才传法的。

ck7543:
道家和佛家本质上都是无神论,而道教和佛教皆是鬼神之道,跟道家和佛家亦是形似而神不似

王臣公达:
我对大乘佛教的信念崩塌,也是在了解了佛历史之后,我一直以为是我的问题,导致自己不能无条件的信愿行,我开始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佛缘,是不是真的分别心太重,质疑心太强,以至于,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会因为质疑西方净土而被打入沸屎地狱[辣眼睛]。我内心的煎熬不是来自于我担心自己会不会下地狱,而是焦虑自己找不到疑惑的答案。我从净土法门去探索般若法门,再到禅宗,再到上座部,再到寻根究源的寻找原始教义。觉得一步一步接近真相,但是却没有兴奋,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像离开了一个灿烂丰富的漫天神佛的大乘佛教世界,越来越接近一个有血有人的凡人的世界。欣喜地是我不再会因为信奉哪位佛菩萨而烦恼纠结了。尽管我现在还是很迷茫,但是好像看到了一点点曙光

【回复】感谢你分享自己的学佛经历,我们的经历大同小异,我目前觉得修习佛陀的根本教法十分得力而且操作性很强 很多事情可以自己体验到。之前有网友说到大乘其实是一种精神,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佛陀的教法原本没有什么大小乘之分 普度众生原本就是佛陀的本怀 而严谨的次第修行方法是佛陀的教学内容,无法分割的,后世的人为了各种原因和目的把佛陀的教法宗教化,分裂,对立化,才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希望同修不要失去信息,按照佛陀的教法修习,很快就会体验到效果。加油哟!😊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私信我,我拉你进群,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修一起交流修行体验。
Chloedxr:
说的很好[保佑],很客观,最后那个例子非常有说服力[支持][爱心]

【回复】回复 @正法寻源 :[保佑]心有烦恼,就求解脱,基督教,儒释道,哲学,一切衣食住行,众生都是在找对治自己妄心的法.真,善,美,解脱,就是正法(因其无私)杀,盗,淫,妄想,就是邪法(因其自私),若同归异路,只是事异理不异,为其随喜就好,赞叹就好。
噗次动次打次:
佛教、佛学、佛法,法无定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保佑]最后的实例很让人动容,提醒我们,将重心放在实修实证上才是真的信佛学佛修佛

【回复】是的 要把佛法和其修行方法落实到生活里去[微笑]
鹿苑野鹿: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是佛教流变过程中出现的最大bug;是历史上诸位祖师“开宗立派”的最大借口;是世人学佛所面临择法上的最大困扰。 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世人“慧力羸、堕障碍品”,对佛陀正法中的概念不清、修行次第不明造成的。 世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属实! 产生这“八万四千种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是“八万四千种种贪欲”! “八万四千种贪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见”! 难道,“我见”也有“八万四千”种吗? NO! “有我”的知见,世人皆同! 佛法的修行次第就是先断“我见”,“无我”知见生时,就是觉悟了!(有另立次第者:彼但有言,问已不知,增益生痴,非其境界故!) 觉悟者第二步是“悟后起修”,修什么?修“八正道”! 因为每个人“贪欲、嗔恚”习性不同,所以每个人断除贪欲所需要的“八正道”是不同的! 你没看错!正觉开悟之后,每个人见到的、要走的、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是与众不同的,形容有“八万四千法门”也不为过。但都被称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方面。 总结: 1、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的凡人,想正觉开悟,只需面对一门,且正确的“门”只有一个; 2、进门后,觉者所面临的、修出世间八正道的具体方法、道路各异,都仅适合自己。总称“八万四千法门”; 3、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涅槃。 《杂阿含》经云: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诸佛世尊法之分齐。 世尊,譬如国王有边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坚密,唯有一门,无第二门,立守门者。人民入出皆从此门,若入若出,其守门者,虽复不知人数多少,要知人民唯从此门,更无他处。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非佛说:
我又来冒泡了:大乘非佛说,大乘教不能被认为是佛教!

辰山HF:
宗教是后人搞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给修行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促进的环境场所。另一个作用是教化世人向善,使道德水准维持在一定高度,不至于过早走向毁灭。信教不等于信神。 佛学,就是当佛经当作知识来研究,扣字眼儿。 佛法,佛陀讲过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教中才有多少?概括不了。 ……

【回复】回复 @正法寻源 :每一门都是觉者证悟宇宙中不同层次的理,可称之为佛法,却不是佛法的全部、根本。其实何止八万四千法门,多得是,还有道家的呢
【回复】八万四千法门不过是个虚泛的形容词 而且法门是为了理解佛法而设的修行方法 佛法包含法门 而法门不等于佛法哟。
『阿梓喵』:
你最后说的那个案列,《自愈的概率》这本书里有很多,一个哈佛医生做的研究,他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很契合佛陀所说的开悟,只是作者是个哈佛大学毕业的医生,不懂佛法,只能总结现象。

无衣21:
宗教与学术可以充当真理的载体,如果连出版社都不出版经书,我都不知道要找谁借阅《长部》,同理,如果没有宗教的传承,我们也无法学习到合法入理的仪轨,包括今日还在穿偏袒右肩的粪扫衣赤足托钵乞食的南传,没有南传佛教就难以一窥原始佛教的部分面目。

【回复】我很赞叹搜集整理加工出版佛经的前辈高人们的功绩,但是中间是否有错漏,误解和夹带私货就很难说了。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能钻牛角尖 咬文嚼字 要用思辨的方式去伪存真,并在实修实证中找到真法。

佛陀 学佛 佛法 佛经 自然法则 佛教 宗教 因果 佛学 原始佛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