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复原】战国晚期贵族盛装

作者: 装束复原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3-22 19:55:00 浏览:95631 次

【装束复原】战国晚期贵族盛装

lost寒心:
难得 一见的正常楚袍穿法 ,[辣眼睛]好多人都穿错了,二次成型入字拖尾才是对的 也不影响走路,好多商家 卖家买家都搞错了

【回复】关键得是拖尾款(不过目前市场上的拖尾款,好像也放量不足)才能形成y形吧?日常穿得话,肯定不选拖尾款啊…但又只靠出租衣服的商家,又撑不起战国袍市场?
【回复】回复 @MinnLeo :至少先二次成型穿法 走路不踩衣服[笑哭]
【回复】慢慢来吧,现在就是解决了一部分推广和社会接受度问题这些解决了就可以推广更细节的形制和穿法
太史寿_装束复原:
两层絮绵而饱满的袍服领缘,展露出肩颈胸部的结构之美,如中山国银首灯俑服饰(不同的是灯俑服饰是两层套叠后再穿着的) 玉人中的战国女性卷发长袍形象,逐渐成为经典,连海昏侯刘贺也收藏了洛阳金村同款玉人。 http://t.cn/A6T26TJg【/cp】

【回复】洛阳金村是东周天子大墓,中山国也是姬姓国如果不是赐姓那也是和周天子同宗族的了
【回复】回复 @孤城回望苍烟合 :先秦时还没有赐姓的,尤其是这些老牌贵族,更不可能主动接受赐姓,那个时候放弃自己的姓氏就等于忘记了祖先抹杀了自身的荣耀。
【回复】回复 @祝吉 :虽然中山国是白狄鲜虞建立的,但是人家真的姓姬,可能是周王室的远亲,那个时候华夏与戎狄蛮夷更多的是文化观念和政治划分,是可以变动的,只要周天子和诸侯霸主愿意的话。
南山上的板蓝根:
所以小时候裹床单,还得拖地,有没有可能也是刻在基因里的喜好[doge]

【回复】古代赏布都论匹么。回家做衣服。👍🏻👍🏻👍🏻
【回复】回复 @格古洛SonnGoKuu_TKS :应该说和服出自中国汉服,他们带回去改了,所以很多穿汉服的在路上被不了解的人说成是和服或者韩服
30mmAPFSDS:
不知不觉热泪盈眶,时间把我们摧残得都快遗忘了自己曾经是有多么的典雅和美丽,现在的我们犹如一辆没有车壳的豪车,裸露着浑身昂贵的材料和高科技,但是远观却好似一条被剥了皮的巨龙。

【回复】确实,把自己鲜活的文化丢了是很可悲的
【回复】回复 @狂战士铁圆 :热知识,斯大林喜欢古典文化,但与沙俄那些贵族不同是斯大林希望这种文化能普及到无产阶级里去
【回复】非常赞同,总感觉文化实力还很弱[大哭]
爱吃苏联小雪糕:
这件衣服在荆州博物馆,是马山楚墓出土,保存非常完整,织纹依旧。但是因为荆州博物馆改建后没有留下丝织品展示馆,已经不展出了。

【回复】比马山楚墓的更华丽,毕竟马山楚墓的主人只是楚国嘴低级的士的妻子,也就比平民高一点点而已,贵族里最穷的,这个高等级的楚国贵族
【回复】回复 @水莲心123 :就是马山楚墓的畋猎纹锦、凤黻纹绣丝绵袍 ,几乎一致。但文物衣身的凤黻纹是手绣的,这个是机器织的,没有文物的图案灵动立体。
緋莳七:
越拉来越细致了[喜欢] 关注了十几年了

五月正八宜婚嫁:
呜呜太好看了,虽然战国晚期时间对不上,但是脑补一下勾践嫁去楚国的女儿或许就是这样的,在楚国用嫁妆里爸爸的剑保护自己🥺(叠甲,我知道越王勾践剑是礼仪用器)

【回复】回复 @墙头草no_坟头草yes : 那位公主也是熊章腦闆(楚惠王,楚昭王熊珍唯一的兒子。)的親生馬麻
【回复】我记得那个公主后面好像自杀了。不知道用的是不是她爹给她的这把剑。
【回复】回复 @FwordC : 考古研究发现这把剑入土时,越国还在。其实越国分裂后形成的闽越国和瓯越国一直存在到汉武帝时期
来自远方的异乡人:
战国那时候貌似崇尚红色,秦国那会儿崇尚黑色,

【回复】回复 @不知取名叫啥 :江苏在战国时期都是楚国流域[给心心][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回复 @英大吉de小嬌妻 :什么楚人
ggll888:
色彩奔放大气,却又不失纹样细致,装饰性强。蚕丝材质的丝滑质感,通过整衣大体量加以放大,既不显得臃肿又和奔放的红色色彩相得益彰更加大气。人体的加入赋予服饰三维立体感,而大气的服饰特别衬托和聚焦人体头部部位,即脖颈和面庞,这又放大了人体美。色彩、纹样、质感、人体通过服饰达到统一,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两千年前的审美高级感扑面而来。

【回复】回复 @奥兰比亚花园_ : 既然选择了红色,可就不是内敛的设计思路了。相反,是通过整衣加大体量进一步放大红色色彩的特质,尤其是大面积入形似燕尾的下摆更是毫不掩饰奔放的意念,丝质削弱或消除了大体量潜在的臃肿,衣物的生命活力得以保持。只要衣服的主人(模特小傲娇)充满活力,二者的交相辉映就营造出奔放向上的强烈美感。
【回复】将内敛的样式和浓烈的颜色融合得刚刚好。
装束复原:
出镜:@-妞妞妞- 音乐:@洪尘尘尘尘尘尘 《泱泱》

永推芙芙的小慕:
[doge]能期待一下更多商家都做复原风吗。。希望早日普及起来

枫糖浆农场主:
武汉人从小看湖北博物馆和荆州博物馆都很迷先秦的纺织品 从小就希望看到一件复原的楚国袍到底是什么样 今天终于圆梦。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都是破布了 服饰文化也不如青铜简牍之类受大众关注理解但是纺织品的 艺术性和直观性真的不一样 不爱看书的人给他穿一次汉服比跟他历史说教一万次都有效

我要改变改变改变:
我很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布料和低调奢华的图案,现代的半透明雪纺和廉价刺绣有点欣赏不来

runlost:
弹瑟的方法错了,那个不是古琴也不是筝,可以看一下央视国家宝藏里《神人畅》现场演奏,瑟是用双手在一边揉就行,你这个类似古琴弹法了。瑟定音后,瑟柱另一边就不需要再碰,只起到装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瑟有50弦的原因,因为高低音被50根弦囊括了。另外瑟理论上不分泛音,按音。只有散音

【回复】回复 @runlost :厉害了!如果现在的影视剧服装道可以再多请教一下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就好了[tv_难过]
【回复】回复 @石三姨 : 可以看头部,有高高的立柱用来绑丝弦的(那个叫瑟枘),就是瑟,没有立柱的就是筝。后来瑟多次改良,这个立柱也出现了龙头造型,钉子造型,玉制,金制等不同形状。是一个很漂亮的装饰部位。
【回复】厉害了!感谢科普,我以为是筝哈哈哈

战国 文化 历史 装束复原 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