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艺术》尼尔·盖曼大师课(Ep01-Ep19精校中英字幕,已完结)

作者: lunalyplanet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1-31 22:24:30 浏览:1931350 次

《讲故事的艺术》尼尔·盖曼大师课(Ep01-Ep19精校中英字幕,已完结)

云端悠:
关于写作要”诚实“,我很有感触。上学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作文要求总有一句”表达真实感情”。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表达真实想法,我觉得那样很羞耻,会暴露自己“幼稚而阴暗”的内心。 原因就是曾经在作文里写过真实想法,结果就是被父母批的体无完肤。从小的经历也一遍遍的告诉我:我是个不会做事的人,无论做什么,只会把事情搞砸。尤其是在众人面前说话,只会让自己和家人丢脸。所以我从小就特别自闭,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冷场(这一点反而会让我有时候会成为在一群人中的“氛围担当”,当然,这仅限于大家都不说话 有点冷场的时候。如果大家很热闹,我就会自动隐身在人群里) 直到上大学,我才发现 身边一个个“简直不能生活自理,毫无生活常识”的同学也好好的活到现在,我才逐步放开了点心里的各种枷锁。说话慢慢的会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认可自己的真实的自己。

【回复】还会被老师在课堂上拿出来当众念,直接导致我厌恶写作和语文
【回复】学生之后想做真实的自己很难了
【回复】写作文是最没办法诚实的,那是用来讨好老师换取分数的东西,如果过于诚实就会遭来各种各样的打击和羞辱。被作文荼毒太久,动笔写自己的东西时也能感到这层精神枷锁,总在被“这么写如何如何”的念头折磨,用上各种虚伪的修辞,触碰不到自己的内心
我jo是不爱学习:
大家不要收藏会有挂掉风险,可以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然后点击稍后观看,以后想看在稍后观看里找到看就可以了✓

【回复】回复 @阿国123 :Masterclass的课程都是收费课程
delich:
看了一点开头,其实他说的写作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说的非常好。虽然我不是作家,但是小时候写作文,只要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想法,写出来都不错,因为这会唤起读者的同理心,相反只要是假大空的套话,写出来自己看着都是无用的垃圾。可惜的是小时候老师从来不教这个,反而是反向教学让大家照着范文写,为的就是拿高分(只能说阅卷老师也是极其敷衍)。于是八股类作文一篇接一篇,孩子们没机会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慢慢的不愿意甚至害怕说真心话,因为只要说套话就能稳定的拿分,说真心话反而成了一种风险投资,这样教出来学生写作水平如何,可想而知,且以此及彼,在写作之外的一些事情上,学生们也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现在社会上假大空的风气和教育是有绝对关系的。

【回复】楼内评论区着实迷惑。关键问题不是教师这个团体和应试教育的关系,而是层主遇到了不会处理学生问题的老师。 我高中语文老师很坦诚,她说作文模板就是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目的是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这项平均水平的门槛关,而有想要进一步完善自我的学生则是在掌握这项基本能力后往高处继续发展,所以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边老实写模板作文一边给意林杂志和地方房地产投稿赚稿费,两头不落。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最厌恶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文学和政治勾连到一块,每次完成教学都会提点出来不给答案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她是敢说真话的人。如今这种老师可能没有了吧,指不定会被贴恨国标签。
【回复】我是高中之前的都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后来写议论文反而啥都写不出来,后来向套路妥协。
【回复】我写高考作文,大学论文全都写的爱党爱国,但是看见别人写作我还是鼓励人家从内心出发,写自己真正想写的,其实我高三之前一直都是从内心出发,但是后来因为思想偏激被老师教训了[笑哭]后来就全都写爱党爱国了,这样分低不了
缉礼:
如果你能对这个视频稍有留意,那就能从弹幕、评论、简介里提取到“不要收藏”的信息,但显然,很多人对此要么是置若罔闻,要么就是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回复】回复 @DarthTigris :不要收藏就是为了能让你一遍一遍的多次观看 而不是过两天发现“该视频不见了哟” 就像其他老哥说的 添加个稍后再看 我比较习惯截个图存备忘录里,想看么就搜一下
【回复】回复 @狮子座的yjs :我这也叫攻击?而且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版权问题会被下架,什么弱势群体,你逻辑理解和语言组织都让人好迷惑
【回复】回复 @DarthTigris :你可以点稍后再看啊,而且个人页面不是也能看到最近投币和最近点赞的视频吗
东云茗乃:
这收藏都1w惹......是真的不看简介还是不看评论,还是看都不看收藏就跑的明天奋斗家?[初音未来_问号]

【回复】遗憾的是你要表达的对象看不到你这条评论[妙啊]
【回复】好名词👍🏻学会了[doge]
【回复】好骂,谢谢你,陌生人[脱单doge]
oka嘭:
感谢up!关注Master Class 很长时间了,但苦于会员费太贵,一直没能下决心买。没想到能在b站上看到 超激动!我感觉有些翻译有改进的空间,想在这里分享一下。 1. lime在英国和美国的超市里其对应的是青绿色的形似柠檬(lemon)的水果,up在这里将其翻译为酸橙。我印象中国内大多用的是青柠作为该水果的产品名,之前也从没有见过酸橙(可能是地域差异)。我随后查了一下酸橙,wiki上给出 酸橙是an Asian variety of bitter orange,而bitter orange是柚和橘的杂交种,表皮多褶皱呈橘黄色,多用于生产精油和香水。这个描述和表皮光滑且呈青绿色的lime差别很大,所以基本排除为同一水果的可能性。 2. Neil 多次使用young writer 这个表述,这里直译为了年轻作家。起初我的理解也是如此,但在某一集里Neil说了一句, young writer no matter at what age,这里用了“无论在什么年龄”来修饰,很明显和我们对于年轻的定义有出入,所以我怀疑Neil指的并非狭义的年轻/ 年龄小的作家,而是缺少经验的新手作家。同样,他经常将young writer和adult writer作比较,所以我认为这里的adult也并非是“成年作家”,而是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的有经验的作家。虽然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如果将young和adult直译为中文的年轻和成年的话,很容易让人以为年龄是区分young writer和adult writer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二者写作经验上的差距。 3. up在这里将essay翻译为了论文,但essay充其量只能算是随笔,无论是结构还是逻辑上的要求都远远不及论文严格。论文属于formal writing,其中的观点都是需要基于精确的引用并经过严密的逻辑充分论证之后方能得出的。而相比之下essay要随意许多,既可以是formal也可以是informal,即便通篇都是personal argument也是可以称之为essay的。举个例子本科的课堂作业多是essay,但毕设或学术论文是thesis或者paper。 澄清一下,我不是英语相关专业的,只是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七八年。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

【回复】感觉自己没说清楚... 用一句话概括1和3:lime是青柠,essay翻译成文章即可。
【回复】lime出现在p13 幽默,大概15:23处。essay出现在p18 作家的原则,大概00:15处。
【回复】回复 @蓝蓝璐ksospal : 说起来,咱现在也是有master class subscription的人了[doge] 这两年master class一点点壮大,比之前的选择多了许多,买个订阅倒还真的不错。而且去年看了Neil的master class后刚好发现他美国的巡回tour五月份在Chicago有一场,当即下单了一张票,在现场听Neil讲故事比线上视频更能感受到他使用语言的魅力
舞动龙骑:
凌晨2点过在首页刷到了,看了下注意事项,一口气看完了,还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一回头,这都快下午2点了,啊,可恶,我仅仅只是看和做点笔记而已,都花了这么长时间。万分感谢up主!!!给您磕头了!!!

【回复】[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看到非人类的眼神)[辣眼睛][笑哭]
【回复】[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我是边画图边当背景音
【回复】专注12小时用脑,期间不会饿吗?
辣鸡小欣:
观弹幕有感,无论在哪一行哪一业,饭圈化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社会学的发展都是靠不断的辩驳,对过去的质疑对未来的证明得到发展,而不是依靠对大师的神化。打开视频,人家还没有开始讲,讲了没有几句,全屏的“泪目”“大师啊啊啊”。 不敢苟同这是对大师的喜爱,在我看来,这只是在证明,关于文学的一些东西正在渐渐凋零。

【回复】难以想象您能从一个视频的弹幕里看出文学的一些东西在凋零,在我看来,这只是1000多条弹幕里,33万播放里的小小部分。观众群体里,必然有人带着追星的态度来,这很合理。那我也可以说,33万播放里,只有1000条弹幕,那么可见大多数人都在做笔记,文学的一些东西正在兴盛。这些论调都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不如真的自己学点东西。再大师的课堂也有开小差的,但是你又不是来看他们的。
【回复】其实他们不是来学习的,只是通过观看这个视频会让他们自己以为跟大师的距离近了一步。然后就我约等于大师。
【回复】其实减少对外界的评价很重要,饭圈评价大师,你评价饭圈,都是一样的事情。做自己能掌控的就好,不要在意其他
血绒花:
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作家。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文学顶多只是怀抱着兴趣。他们在看了别人的作品后,比如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甚至是游戏,很羡慕,于是也想成为这样强大的人,可他们只有汹涌的思想,没有认真学习布景、音律、建模、美术等等高级技巧的决心,只掌握着所有人都会的技能——写字,于是幻想着自己能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这样的人,就像那种收藏了视频就走的人,就像这屏幕前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却仍不思进取的人,恕我直言,你做什么都不行。 既然看到了这条评论,你就不属于前一类人了,那我也希望你不是我说的后一类人。既然想要在这方面成功,你需要的不能仅仅是兴趣,你也不能把它看做陶冶情操的工具。你要把它当成什么?当成每天吃饭赚钱的来源,当成送孩子上学费的途径,当成——你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但是有个例外:当你把它当做扩大名声的工具,你的作品,也就不能称之为作品了。 我从高中开始写东西,当时长篇断断续续写了不知道十几万字,短篇几乎保持着周更,每天凑一帮人传着看。现在回想起来,那顶多就是在学习之余的兴趣,从我现在大学毕业的眼光看来简直不值一提。没有阅历,没有学识,没有与读者建立情感的桥梁,有的只是单纯的想象力和渴望表达的心态,这样的东西,连作品都算不上。 所以,写作很容易,但是也不容易。写了这条评论只是希望大家能真正的认识自己,愿共勉。

【回复】谁敢说那个文学大师年轻的时候不是一腔热血的中二少年,但你说的太对了,文学创作是困难的,并不是玩着玩着就能让自己填饱肚子的,需要你每天不断的输入输出,在屏幕前苦思冥想。
【回复】单纯的想象力和渴望表达的心态是很纯粹的,只是很难让所有读者产生共情,但是对于当时的你来说就是所有,这也是你写作经历中的青春。。。。。所以不要否认这些不算作品的作品
【回复】不必把写作想的太过严肃。一次两人参与的聊天实质上也是一种可以被称为“写作”的创作行为。如果一定要给写作一个定义(或者说给艺术创作一个定义),那么我认为写作是用后天构建的理性去阐述与生俱来的激情。
sandanwang:
老师的课虽然说的是写作,但是偶然点进来的我耐心看了遍后发觉其实放到绘画这个领域也是ok的。我是自学靠画图吃饭的,走了很多弯路,经历很多坎坷,慢慢积累起对绘画甚至艺术的理解,但是我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感受自己无法整理成文和别人交流学习,但是看了这个视频我想我知道该怎么说了。我不算老师的读者,但是我认为他这里说的足够真诚。

【回复】创作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对自己真诚,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是能够打动观看者的~[给心心]
【回复】那绝大部分的艺术都是需要养家糊口,执着于自我表达的有一部分会失去市场价值,迎合市场却会失去自我的定位。
核能猩猩:
[辣眼睛]初中看科幻世界介绍他时还是个帅大叔,现在成瘦老头了。

白骨风筝:
我觉得说的很好,写作就是要诚实要从内心出发,将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光透过纸笔穿透每一个读者的心,才是我觉得写作的高境,而不是像现在应试作文这样的“八股文”。虽然应试作文讲究的是如何在高考的条条框框中取得高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我认为可以诟病的内容,(以下仅包含应试作文值得诟病的东西)。目前应试作文现在想得高分大多不需要太多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详细延伸以及见解的意义,不需要我们以“心”观物的将那道内心的律动书写在纸上,传达给外界还有自我,而反而是用外界的许多“道理”来论证自己一手构筑的这么一个观点,更像是把那颗心给框住了,导致现在似乎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新的东西”反而是许多似乎很熟稔的东西。应试高分作文几乎有很多都是道理的堆砌外加自己占比很少的内心观念来构筑这么一道“完美的满分作文”,当然你可能会说,“用很多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行吗?”,当然这是可以的,毕竟是应试作文,但我想现在的作文本质上的出发点好像有点略微偏移,现在作文的出发点似乎是以高水平的创作完成度和自身文化的多元化积累,但我认为这样的作文对青年来说没有太多帮助,特别是对他们认知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弊处,首先从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开始,必然是以主观视角来观察多样化的人生,以前那些伟人的道理确实是经典也确实对我们受益匪浅,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自己的主观观点,自己对待这个世界的看法不能够在自己所写的文章中占大头,是绝不可能对思想以及尘封的事物有所触动的,最多也就是活着且舒适,这样就行了,我们会以为伟人已经帮我们把这个世界解释清楚了,但实则有很多更深的东西是不可玄妙而得之的,常常需要深度思考并把自己主观的观念给它融入进去,以我观物,遂之延伸到世界,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多写多想的,而不是这样浪费自己那无穷的精神财富,所以我的建议是多点自己的思考,少点伟人道理和举例的堆砌,多写点自己深度思考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深切的思考有助于完全地了解你自己,触到身体的振律,回到顺白的寂静。

【回复】我现在是一名文科的在读研究生。理工科我不清楚,但是对于文科,一定要做到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广泛地查阅。我们文科做科研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当你认为自己想到一个非常好非常独特的研究方向时,多半只是说明你的研究综述没做好”。毕竟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见过太多人自认为自己的观点如何空前绝后,但深挖后发现其实前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当然,我不是说不推崇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说在自己的阅历和智慧没有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多读多引是比随意谈天说地要更好一些的。很多时候,把一些前人的观点和理论结合时代进行发展和创新,就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对于高考生,大部分考生的阅读量和阅历都还没有达到一鸣惊人的地步,而高考是一场针对大多数人的选拔性考试,不是少数智慧精英们谈论人生哲理的沙龙,所以能够稳定地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是高考作文存在的意义之一。能有一点风花雪月当然是好的,但是高考绝不只是风花雪月。
【回复】回复 @如之何如之何 :你说的很对,在没有人扎破你的蒙昧的时候,世界总是狭隘的。教育教学是知识与学生沟通的平坦桥梁,它不仅起到引导和筛选知识的作用,还起到去除蒙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教育引导人们如何做人,而恰恰是这个引导在教育中异常重要,教育的成功与否也往往取决于它,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在出生时是非常主观的,随着教育的引导我们才足够客观的认识周边的事物。但有没有想过,教育引导给我们对待事物的观念一旦扎根在内心,就无法根除,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三体》这本科幻小说中的思想钢印将希恩斯对水的观念从无毒无害改变到了水有剧毒,这同样是强化你的观念,同样是引导你的观念,也同样很难去除。当然我这并不是说教育的观念出现了脱轨,而是说如果你把各种道理和观念都烂熟于心了,那你就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了,而且对这世界的看法也会受到这些道理和观念的影响,自身完不完善不好说,单是理解一样新东西也会自然而然有其他观念的影子。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回复】确实,很多中学养成的观念会缠绕一辈子。比如一些视频里如果犯的错误是中学学到的内容,马上就会有一大堆弹幕和评论像中邪一样地纠正和鄙夷,可见已经有些东西刻在心底了。但是,思想是所有学科共同的任务,不是语文单独的任务,也不是作文的任务。有些人认为作文应该八分思想二分规范。我觉得应该反过来,二分思想八分规范。因为考的是语言文学的表达能力而非思考能力,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观点,思路清晰且辅助一些修饰手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求已经不算低了。而且就那些作文题目的宏大立意,大部分中学生也根本把握不住,只能有些碎片化的感受罢了。不过真正的思考也确实能帮助行文更流畅,有利于得高分。很多地区的高考满分作文也确实思想大于技巧。
Mystery-Lee:
稍后再看!点稍后再看!!救命我今天早上看见我稍后再看里的失效视频差点没喘上来气[热词系列_锤]

【回复】很多点了稍后再看的,如果没有及时看,再打开就是失效列表[大哭][大哭][大哭][大哭]
猛男嘤嘤拳:
非常感激,感激up主,也感激尼尔 盖曼大师愿意做这个课程,给年轻作家们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建议。小的时候我们被迫了听了许许多多的教训,让你该做什么,什么不该做,听的太多,于是有了叛逆期,对这个世界一阵拳打脚踢。似乎是终于打跑这些建议,于是长大之后就会发现,真正愿意给你提供建议的人似乎消失了。所以当我无意间刷到这个视频集合(天知道我有多感激那时的自己),然后认认真真坐在屏幕前一帧一帧把它仔细看完后,我被先生的肺腑之言烫得不知所措。在看之前或许还有过的迷茫和犹豫,在这一刻都不敢存在了,就像先生说的,就去写吧、就去看、去经历吧,认真生活,然后做你该做的。我感受到了先生的发自肺腑的真诚,并由衷的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这样的真诚的人,然后在将来或许也能够写一些真诚的东西。

dig_bick:
弹幕提醒不要收藏,简介提醒不要收藏,置顶评论提醒不要收藏,结果5.2万收藏(2022.2.13 7:39)我真怀疑有的人贱的程度阿

【回复】回复 @必战精嘤 :我的评价是名如其人,不亏是巨婴
【回复】有巨婴[藏狐] ,还很来劲,莫名的来劲,只是说下提醒就应激性蹦字[藏狐]
【回复】回复 @必战精嘤 :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抛弃弱者,但是你都把自己放到弱者的地位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祝你癌症晚期早日康复
维的人生实验:
写作练习 一次让我尴尬的经历 “你换组的事情问题不大”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和陈一起工作了 “不过我听说,你之前在公司做自己的事情,有这回事吗?”李总笑盈盈的 之前在公司接了点私活,被陈发现,没想到他居然还向上打了小报告,我的脸开始发烫,脑子像是被绳子突然拽紧,紧张,惊讶,气恼,在我心里同时炸开。 “是有这回事,朋友着急,让我帮个忙,当天的工作也完成了,为了避免造成不好的影响,我特地把电脑搬到公司最角落的工位上,没想到,还是被陈发现了” “帮朋友忙我能理解,但是不能有下次了” “明白” “你知道你今天来找我,在职场上意味着什么吗?” 我沉默了一会儿,回到“我知道,会让陈难堪” “你知道就好,去把陈叫上来吧” 我起身下楼,脑子里在想着该怎么和陈说这件事。我进这家公司是陈把我招进来的,一开始对彼此的感觉还挺不错的,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工作理念完全不同,每天被逼着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我都忍了。这周他直接把我的工作内容从编导变成摄影和剪辑,没办法忍了,我决定越级沟通换组。 这会儿已经走到陈的工位旁,他正勾着背办公,我吸了口气,双手撑在他的桌沿上,盯着桌子上的某处说:“我要换组”他笑了一下,并不抬头看我,继续盯着电脑屏幕:“好啊,你要换到哪个组”“换到x的组,我已经和李总说了” 陈猛的抬头,两眼圆睁瞪着我“你什么时候说的”“就在刚刚”“所以,为什么没提前和我说一声呢?”“我觉得你不会同意,李总叫你上去”我继续盯着桌面 陈一边起身,一边拿起工牌戴上,嘲笑似的:“不知道是什么,让你觉得我不会同意”说完转身走了。 我看着陈快步走远的背影,松了口气 “终于”

仔仔816:
做笔记,虚构的故事可以让人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我们应该诚实的将真实的情感融入故事中,再加入真实的细节,就可以让读者感到共鸣。

抱着瓜子围观:
看到这可怕的收藏量赶紧点了赞 为点赞数量贡献一份力量[辣眼睛]

学习 文学 读书 文化 Neil Gaiman 写作 鬼妈妈 大师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