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几次落选院士?何祚庥:她都不符合参选条件,哪来的落选

作者: why星人来聊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3-06-15 18:42:21 浏览:1160612 次

屠呦呦几次落选院士?何祚庥:她都不符合参选条件,哪来的落选

庄周梦琳琅:
我来说下,以前科学网回答过这个问题,大概意思是争论太多。 第一个争议是青蒿素研究使用的都是山东魏振兴课题组和云南罗泽渊首先提取的“黄花蒿素/黄蒿素”单体,包括青蒿素结构分析所用的青蒿素,屠呦呦课题组未能提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青蒿素结构分析所用的青蒿素,科研主管单位认为“青蒿素II”单体与“黄花蒿素/黄蒿素”是同一物质。 第二个争议是双氢青蒿素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吴毓林和周维善等学者在1974年及其后的青蒿素结构分析中首先制备的,还是屠呦呦课题组在1973年研制的。 第三个争议是他们内部,屠呦呦阅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受启发而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成为她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理由,但最早注意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的是中医研究院课题组成员余亚纲,他用青蒿乙醇提取物进行鼠疟试验,抑制率可达60-80%,并向屠呦呦汇报过。

【回复】我特别讨厌现在的网友,老实讲大部分网友其实本科水平都没有,只要做过科研都应该明白,以前中国条件差,所以很多成果都是以团队的前提做出来的,这里面的成员并不是国外那种上下级的关系而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合作关系。这就会出现假如这个成果得了诺贝尔奖该给谁的问题,有人说,那自然是给谁贡献最大的,但其实很难说谁的贡献最大,而且诺贝尔奖这种可不仅仅是一个帽子和几百万奖金的事,这关乎着一个大团队下辈子吃饭的事。假如我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我自然很希望自己老师得奖,那就是自己一辈子的饭碗,但是,假如我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合作者的学生,这个问题就比较尴尬了,一方面,就实验本身,带头人是不可能亲自做的,都是下面的人做,就算老板没有意见学生也会有意见的,这帽子就代表着这个课题组能不能拿到项目,简单来说,就是那下半辈子的饭碗,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就很难说。
【回复】饶毅曾介绍青蒿素研发的相关过程,说有一些事无从查证了年;按现在证据,只能把青蒿素研究最大功绩给屠。 并且说,最关键证据,实验记录全部不在了。 感兴趣的可以搜下,另外饶毅科技史写的很好。 这个问题很复杂。 国内原来吵的一塌糊涂
【回复】回复 @记录游戏生活的小a :诺奖给了就不能存在争议吗? 诺奖委员会不是上帝,我们也不信上帝,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存在争议的。
软糯可口小白兔:
关于屠老为什么当年没有当选院士,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青蒿素国内用量不多,没有诺奖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有这种药物,因此国内方面当时不认为该发现有特别巨大的贡献。而屠老获奖的原因是该药物这些年在国际上有明确贡献。 反过来,袁老并没有拿诺奖。原因则正好相反。 第二:由于当年大量人员组成多个小组参与相关研究,且屠呦呦并非总负责人,因此有观点认为该成果是集体成果。屠呦呦可代表集体领奖,但不能以此为个人成果。 第三:院士必然需要承担自己领域的重大课题,享受科研资源倾斜,甚至带领国内整个领域发展。 但首先,国内并无在疟疾治疗领域的需要,因此没有投入大量资源倾斜给青蒿素研究的可能。 其次,屠老的毕生研究基本集中在疟疾领域,也很难承担其他领域医疗研究课题。

【回复】回复 @Jason_Leon :是的,没有农学奖,生物奖也不适合,因为生物奖偏向于医学方面
【回复】主要是,诺贝尔也没有农学奖啊[doge]
【回复】回复 @大家好捏 :呃呃,他是工程院院士,搞农学的也成不了中科院院士啊[笑哭]
大号无法找回好难受:
当初七一勋章颁布,没有袁隆平爷爷,一堆人骂。事实上,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而袁隆平爷爷不是党员,怎么颁啊?[捂脸]

【回复】再补充一句不在任何党派但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才叫无党派人士
【回复】回复 @马赛克创造者 :袁隆平是无党派人士
【回复】回复 @这货不是面包狗 :这有啥破格颁发的必要吗,袁隆平院士的贡献是对国家和世界的,又不是对党的,有大把奖项可以给袁爷爷,不用特意给七一勋章
丶潜龙丶勿用:
院士是相当于职位职务,诺贝尔奖是荣誉。 打个比方,授予勋章的时候,哪怕八十岁一百岁,都可以给他。但是评选军长,最起码他能正常完成自己的职务吧

【回复】回复 @黄昏下舒适的小_子 :人家已经评上了,然后干不了之后只保留称号享受待遇;这和评选新院士的年龄要求是两个概念。 新院士选上要主导科研方向的,你要熬死老太太?论荣誉,屠老已经有了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院士也未必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论待遇,和院士一样享受享受副部级待遇。
【回复】回复 @枫树上的橙子 :院士80岁以上取消投票资格,即基本作为荣誉头衔,而80岁以下的院士都是需要在本领域承担科研任务的
-双飞燕-:
首先一个制度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对于破格不破格的问题,年龄大了不能参选就算了,不讨论这个。 我的疑问在两点,一个是在她成为诺奖得主之前,她的成果为何连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都没拿到,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双氢青蒿素也没能获得这个荣誉。 由于国内目前的发展阶段,重应用研究和国家重点项目攻关的科学家更容易成为院士,中医就属于这种。据我了解,国内中医领域是有不少院士的,并不像某些领域只有一两个名额,在名额并不少的情况下,她为何几十年都没能拿到几个顶级的科研奖项才是最大的问题,院士这反而才是小事情。

【回复】吴以岭都是院士,连花清瘟就是吴以岭搞出来的,据说只用了50天研发出来,专门对付非典的,可惜没用上
【回复】回复 @2CanadianSpys :布洛芬是退烧,连花清瘟是清热,这两个能一起比吗?你连药效都搞不清楚,连花清瘟最明显的效果是治新冠引起的咽痛,不知道你喝没喝过连花清瘟颗粒,比胶囊贵,一包喝下去马上就不痛了,当然维持时间就几个小时
【回复】回复 @要当社家接班人 :乐,去年放开那段 两盒莲花也换不来一板布洛芬。中医领域别的本事没有,坑蒙拐骗有一手
AXLIN5:
院士比起荣誉不如说更像一个职位,当上了是要干活儿的不是光埋头搞科研就行的,年纪太大肯定不合适,类比一下就是大学各学院的院长,要去为自己学科方面争取资源的。

【回复】回复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导演 :我不确定你是不是来抬杠的,但我只能从我的角度来给你解释: 首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是2015年,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那时候已经85岁了。 其次,青蒿素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做的临床试验,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我国对基础医疗保障的全面建设,所以在国内对抗疟疾的过程中,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在国际上那么大。
【回复】回复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导演 :你承包了我今晚的笑点
【回复】回复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导演 :65岁前,你知道谁是屠呦呦?
雷雨April:
有些人还没太懂。中科院院士不是一个给你之后你专门搞你自己的研究的职位。他跟美科院那种名誉院士随便给的不一样。中科院院士一旦评上你不是光搞你自己的研究就行了。你还得承担起带着你这个行业往前走的责任。所以有年纪限制,因为年纪大了的人不能再如年轻人一样拼命干,连自己的研究都未必有时间接着做。那还有时间带着整个行业往前走。所以年龄限制很重要。更美国科学院那种认可你给你发个院士有些不一样。中科院院士头衔是证明你是世界第二大国改行业的领头人。这个国家的这个行业你就是权威一把手,所以年纪大能行吗?从你们嘲笑美国总统八十岁就能看出来你们也知道年纪大了做不了太多工作,美科院院士可没这么大权利。还有人质疑既然年纪大,为什么不在合适年纪的时候评上呢?那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在她拿奖前站出来质疑呢?她不拿也不见得你们有多少人知道吧。

【回复】回复 @寒之栗2 :你们这帮啥也不懂就到处扯的才是真恶心,“茅台院士”王莉本身是研究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的,正儿八经的食品领域,不谈个人,光谈研究方向出院士是再正常不过的,只不过是这么一个大佬刚好被茅台聘用了。作为教授级高工,技术二等奖(三大奖之一)的获得者,完全是有资格去参评院士的,当然最后也没有选上(一般进入第二轮需要两个三大奖二等奖)。烟草院士谢剑平是真当选上的,人家研究的是烟草的降焦和减害,是参与标准制定的大牛,本质上是化学科学家,拥有3项进步二(同为三大奖)。建议少看点花边新闻和营销号,任何一位能去参评院士的学者,固然不是人人都能与共和国勋章那样的级别比较,但本身对于学界和国家都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半桶水就少瞎比比。
【回复】回复 @寒之栗2 :茅台提名的,人家研究微生物发酵的就叫茅台院士了是吧,别看营销号了
冷眸冰泪寒心:
刘邦没有封禅,李世民没有封禅,朱元璋也没有封禅,有人觉得这仨比封禅过的皇帝低一档吗?

【回复】回复 @巫马龘 :嬴政开的头,你说有没有
【回复】一说到封禅,我就想起叶凡在泰山欠的的停车费
【回复】回复 @Aristotelean :和平奖是这样的
STE丶危笑:
看了看评论,不由得想起一个笑话 中国实验室八成都是日本人时,中国科研能力不行 日本实验室八成都是中国人时,中国人才外流严重 他们并不是想替屠老没当上院士打抱不平,他们只是想借此机会发泄情绪罢了

【回复】但这两个似乎都没有“中国人才都在中国实验室,中国实验室都是中国人才”更好吧[思考]仅针对这个笑话而言
【回复】回复 @不动小胖 :你是否有些傲慢过头?且不说人家IP也是澳大利亚,而且你用初中学区房这种中国特色嘲讽人家是不是表现出了你对国内一般人的不屑,更不要提所谓推荐信了。而且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学校赞助的,极少数个人承担,何来“都是牵着的狗”一说?
【回复】回覆 @君士坦丁十二世- :看你怎么理解啦,角度不同罢了。[doge] “外国实验室有中国人才”可以是人才外流,也可以是世界都认可中国人才。 “中国实验室有外国人才”可以是中国人才水平不如别人,也可以是中国实验室水平在世界前列,取各家之所长,且对人才有极大吸引力。
leoliuleo:
首先,拜托各位攻击科学院的,先了解一下我国医学药学大佬都是工程院的(没错,就是大家说的白酒院士和铁道部部长院士那边,当然现在已经有对相关人士的明确限制了),请不要误伤科学院。 其次,关于搞科研的年龄问题。我并不认为年龄是阻碍科研人员搞科研的问题。相关的三位老院士都是90+高龄在病床上还在指导工作(已故,本行祖师爷,请嘴下留情,不然别怪我问候你祖宗),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经验和逻辑远比做实验本身更重要。BUT,关于年龄限制问题,请注意,我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并没有绝对严格的年龄限制!年龄超过65岁的候选人需取得并仅能取得两名院士提名,其中一名为拟提名学部院士即可。所以规定上并不存在年龄过大不能申请的情况(当然如果学校/研究所想推年轻人另当别论)。

【回复】第三,何院士我愿称为比较大嘴的物理学家,喜欢对各种不同的事情发表看法而已,但并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无能之辈(上一次我听到这么评价这位是某位水变油的拥趸,不知道评论区里的是什么情况)。至于被某些人diss的层子模型,那是很科学的研究好吧?至于有些奇奇怪怪的言论和论文,那是时代问题。大爷对我国理论物理学和反伪科学的贡献是没的说的。
【回复】回复 @莫仇邪 :你都干到这个地步了,认识几个大佬再正常不过了吧?而且在我看来这项制度明显是利大于弊的吧
【回复】回复 @ccdie37 :傻眼吧[脱单doge]无知的群众就是这样的,有坏心思且聪明的人一挑拨,他们立马不分对错一哄上去一顿输出,当年这群人戴着红袖章,现在这群人端着手机打字
か道神:
预设立场,下场共情,情绪输出,颅内高潮,我都能总结出部分人的基本流程了。第一步为什么不是动脑子想呢?[吃瓜]

【回复】回复 @9敏家人 :啊?难道鸭脖事件还没出结果吗[doge][doge],关键人搞科研的也不管鸭脖啊
【回复】回复 @冰烬Lilith :别瞧不起黑龙江,至少我们不像你们那样不让女的上桌[偷笑]你老妈吃饭都不让上席面的选手,还是吃点大葱煎饼卷💩吧
【回复】回复 @9敏家人 :不不不,你不是羊群,你最多是被带着跑的狗而已[吃瓜]
怎么是我啊:
我就一句话,对自媒体不加强管理,这种事以后会更多

【回复】回复 @崇原梨歌 :造谣都要洗,好奴才
【回复】回复 @媛媛甜甜媛媛 : 啧,造谣的营销号的流量远大于辟谣的,有个造了近十年的谣今年还有人信。流量可买,那么请问大众是愚昧的还是有人推波助澜。而且开始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续的除了盼坏的(键政、太监等)几乎无人问津。过了一月,一丝一厘的人看了都没有。例如为爱追梦那个还有多少啊。曾经苏联解体也有个原因是信息虚假,英雄成狗熊,真假只要不重要,能骂就行。所以你是个der的东西,不满直讲,整的一幅太监音,耳朵疼。
【回复】回复 @崇原梨歌 :喜欢孙大圣人不?
bilibiliaiqiyi:
屠呦呦按照她的研究方向,就不可能进科学院,应该是进工程院。

能吃の肉i:
屠呦呦落选这个事太好利用了,上到国家科研下到女性权利。至于屠老选没选上那些人会在乎吗[吃瓜],过段时间就去寻找下一个了

小炒肉盖浇饭i:
就好比我超过三十五岁报不了公务员,结果一堆人说我是被人挤掉了?

【回复】人就是太矛盾了,年轻的时候觉得上面的人死板、能力不行还压着年轻人,老了又觉得年轻人心浮气躁,觉得自己兢兢业业几十年付出,得不到回报
【回复】回复 @秋日公路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考公务员?非得到30多了才考虑吗
【回复】回复 @秋日公路 :怎么,排资历,论辈分是吧?
尿尿尿湿鞋:
想成为院士,首先是得有院士举荐,接着院士进行投票,这里面操作空间可大了,另外学术圈黑的一批,本人也马上成为学术圈的最底层了。有的人四年不进一趟实验室都能准时毕业,有的干了5年老师都不让你走

【回复】回复 @荫雯wy :去过国外嘛?当一辈子助手是吧[大笑][大笑][大笑]
【回复】国外据我得经历看有点像网络小说里面各种门派…… 有同盟的,各方面比如审论文的时候会各种防水 有敌对的,那就是逮到就想方设法卡你[微笑]
【回复】回复 @璃月往生堂闲婿 :小霍在萝莉岛里站起来了呢[tv_大哭]
还得是你冲冲冲:
听着就害怕,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一定要以外国的为准吗? 反过来,怎么没人问袁隆平院士为什么没获得诺奖啊[吃瓜][吃瓜]

【回复】因为杂交技术不是首创,而且袁隆平按照现有的诺贝尔奖不好归类,就像诺奖里没有数学奖一样。[tv_doge][tv_doge][tv_doge]
【回复】回复 @大家好捏 :你说得对,但这两个院士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不同,少带节奏
【回复】而且,袁隆平也没选上中科院院士。[tv_doge][tv_doge][tv_doge]
我再也不违规了:
何祚庥,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夸克模型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研究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等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出版《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论著。 。。。我硬是看不懂,这个哲学思考 这个元气说 和粒子理论和氢弹理论有什么关系。。。[微笑][微笑][微笑]。 学牛顿,研究科学后面再去研究神学?

【回复】这就不得不提何院士的另一篇巨作《三个代表与量子力学的关系》论文了[doge][doge][doge]
【回复】哲学和各前沿科学研究是有交叉的,我是做意识哲学的,并不具体了解物理哲学的研究内容(国外的确有很多科学哲学家在做相关方面)。但就我所了解的意识哲学,单纯的脑神经科学难以解释脑神经机制与第一人称知觉现象之间的解释鸿沟问题,因此需要哲学提出本体论预设来为科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整体框架,基于此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研究是肯定有价值的。
【回复】1. 你不能站在现在已知元气不存在的角度马后炮去批判,这是上个世纪的事,当时美苏都疯狂加大对于“超能力”研究的投入,国内当时对于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是钱老提出的,作为早几十年就能预言到新能源车发展的战略级科学家,他本人很清楚地知道假如超能力真是存在的,而我国在研究上没有跟上,会对我国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打击,当时全国本就有研究“气功/元气”的潮流,以现在的高度站在干岸上抨击过去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是很无智的行为。 2. 回到事情本身,我打赌你并没有看过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类似科普性质的读物,前四分之一是从哲学的角度列举古代一些典故中“元气”的表现形式,后面都是尝试用场论和围观世界去解释典故中的现象,而不是某些人想的反过来,本质上就和现代网民总想把现代动物和山海经生物对应起来的情况差不多,元气只是一种叙述思想的载体。不知道详情可以别先急着嘲讽。
_风禾尽起__:
若在知网以此为搜索条件再减去并不严格的学术性论文(没细数大概10篇左右),说明至少有60篇学术论文,而他评为院士是在1980年左右

【回复】回复 @起飞_诶_飞 :不是这么搜的呀,首先知网很少收录外文期刊,我研究生导师在知网只找到他的博士论文,但其实他主要发外文期刊[笑哭]以前的人更信奉外文期刊。然后这个知网它可能很久之前的论文没收录,而且科研不是看论文数量而是看论文质量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因为重大突破研究得的[兔年]
【回复】大佬们很少在国内发的,都是发外文期刊,你搜英文名字,估计有几百篇
【回复】回复 @起飞_诶_飞 :b站网友是不会搜的,他们只会看喂到嘴边的营销号挑几个就让网友高潮了。
浪Echizen:
事实上,屠老师的层析分离所用展开剂比例都是找李英女士问来的,有书信证据。 (李英女士是吴毓林先生的妻子,吴毓林先生也是参与青蒿素研究的,一个争议就是可能吴老师更早完成对青蒿素的研究。) 在林国强院士的报告中听来的,我就是有机所的,硬吹诺奖的别来杠我

【回复】青蒿素项目本来就是国家领导集体攻关,屠呦呦只是其中一个小组长。她的贡献的确在国内不算突出。按说她在诺贝尔奖都没有资格,不符合规定(不是带头课题负责人)。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其他原因,那时候瑞典与中国关系极其紧张,瑞典出于改善关系的需要。莫言的奖也是这个原因。
【回复】回复 @屲吶之吖0奧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贡献最大,但因为她是女性。而屠先生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取,在提取方面都不是她做的最大突破。 我不否认屠老师的成就,看我称呼她为老师应该能看出一二。但说句可能会挨喷的,事实上中科院院士评选的是某个科学领域的独创性国内领头人。屠老师的提取贡献,我认为更适合去参选工程院院士。 我不知道是不是网上冲浪多了,可能是我过于敏感。我都说了我就是有机所的,研究生,你高中毕业了,至于连富兰克林都不记得?
【回复】回复 @屲吶之吖0奧 :但是诺奖只颁给个人,不颁给团队

院士 科学家 屠呦呦 何祚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