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花父母的钱感到内疚,自我发展无须受到审判【杜素娟答年轻人问】

作者: 杜素娟聊文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1-14 16:30:00 浏览:1400547 次

不要因花父母的钱感到内疚,自我发展无须受到审判【杜素娟答年轻人问】

rrris:
很及时的话题,最近几年就遇到了这个情况,和父亲谈过,他的反馈的确和杜老师说的很像,说真的没必要愧疚。但我知道愧疚依然是会在的,但的确也不能因为这一点情绪而放弃长期的发展。这种情绪更像是好像拿了父母的钱,自己就怎么怎么了,好像不能证明自己。不过放眼西方国家,善用家庭资源本来就是很常见的能力,也提醒自己,利用家庭资源,坦然地利用家庭资源,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回复】同意同意 ,我感觉不只是在家庭里,在任何领域里会巧妙利用身边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都是很珍贵的能力,坦然地接受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存在的利益关系真的是一种成长
【回复】中国父母要的就是子女的愧疚感
【回复】有钱人养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不仅为了后继有人主要是为了要一个继承财产的人。普通人养孩子是养儿防老,继承他那可笑的基因,挣钱的本领自己不会也不会给孩子教。有些人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孩子,因为别人都要所以自己没有感觉丢人。穷人养孩子更离谱了,孩子还没生下来,就已经开始意淫将来伺候自己的场景了,自己知道老了以后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拉一个垫背的。 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其实父母长辈对你的疼爱,是因为身份关系不可逆,生出来就是你,所以就疼爱你,把你养育成人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你没有出生在这个家庭,换做别人,他们还是一样的疼爱,可能关心的更多。所以他们只是关心一个身份问题,对于你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不在乎的,只希望你能按他们的想法活着就行。所以,目的是让你继承财产,这是为了你好,除此之外,都是为了自己才养的你,不需要感觉亏欠什么,让你出生在一个可怜可悲的家庭,生下来要活一辈子的,经过你的同意了么?如果有的选,你会选择这样一个家庭么。你还反过来觉得亏欠,觉得父母给了我生命,可笑死了。我这是说的一部分人啊,当然有些父母普通家庭但是做的很好,我指的是贫困地区的穷苦家庭比如甘肃,大男子主义,男人在家里唯我独尊等等什么的优良传统,不想说了,恶心
呓语衣依:
我感觉有些不是父母带来的,是环境。比如我是农村的,然后小时候家里还蛮穷的,父母就种地或者打工的那种。所以从小就有这种钱不容易的来的概念和花钱也比较节省。然后我从小就自觉的不会问父母要很多钱,我大概核算了一下我的花费,一般就要那部分。想了想父母确实没说过我花了很多或者不应该花什么之类。不过老师说得对投资自己其实是最好的投资,之前都不太有这种概念。不过也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适量或者协商花费。

【回复】这样环境带来的这个影响,其实远小于父母给予的这种压力。初中的时候,我家的家庭条件没有小学好,但是差的可能就是千把块的问题,父亲把他的所有焦虑,包括对生活的压力都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他会告诉我家里的每一笔开出让我省钱省钱再省钱,事实上,我从小到大都是很节省的,小的时候认为这是一种美德,做了之后呢是一件好事后到时候呢 事实上,我从小到大都是很节省的,小的时候认为这是一种美德,是一件好事。长大之后呢,他就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不做就会受到责备。 他会告诉我因为我补课的开销,他取消了他要考驾照的计划。 他会告诉我很早很早之前承诺过我们的出行游玩的开销,要花掉他很多很多的钱,但事实上,这趟出行不过是他到他的同学那里各处溜达采访,一共耗时半个月,我可能实际玩了也就不到三四天?他回家之后还因为自己与其同学世界差距之大而红眼甚至发怒? 大一暑假的时候,他因为我回家之后,家里一个月多了几十块钱的电费冲我发火。又或者是当我买了一包薯片之后,就用责备的眼光不停的注视着我。我在折扣店买了一双60块钱的布鞋,我感觉很开心,因为捡到漏了,和家人分享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不买二十块的? 其实我家远远没到那个程度,虽然不能享受,但是温饱总是能达到的。他总会去拼多多买一二十块钱的鞋子,然后买很多很多双,他也不穿[笑哭]或者高中毕业的时候合计着像拼多多上给我买电脑,我想他是疯了。 话说的有点多,我难过的从来不是他让我节俭,就像是让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吸血鬼,吸干了他的生活和乐趣。后来就有点麻木了,他不像是我的父亲,更像是债主,当然不能否定他还爱我,但是这种爱十分沉重。
【回复】回复 @白桦白桦树 :不能更同意你的观点了[拥抱],我的家人也是这样,从小教导我要节俭,经常是为了节俭而节俭,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小时候以为是家里条件不好才不得不这样做,长大了才知道根本不是这样,他们就是每天焦虑钱如果花完了怎么办,却没想努力开拓挣钱思路,然后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下一代。我们不要带着负罪感去成长,那些负面影响到此为止,留在童年了
【回复】是的,我也是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妈说想想那个时候我过得实在太可怜了那么小被送到城里读书(好在遇到不少好人,童年心态还是不错的),后来到我初高中的时候渐渐日子变好了,但我还是不太舍得花钱,连我妈都劝我不要心疼钱该花花,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心里的感觉却不能马上改变。这种情况直到我自己工作后才好转。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的钱是很有必要花的。
咚呛咚呛Ddd:
杜老师 可以讲一下不配得感吗?也是因为父母的关系,让我一直有很深的不配得感,特别是和钱的关系,什么都想要物超所值,想要物尽其用,只要想着东西没有坏就可以自己用,经常压抑自己的需求,有时候不知道是自己选择的务实,还是被教育得务实?之前存钱买了房子 后来存的钱 借给了朋友 不然就是高风险投资 仿佛就是强迫性的重复这种拮据的痛苦 觉得自己身上不应该有钱 也时常没办法真正完全的满足自己 虽然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知道自己喜欢花钱体验 但是还是很困惑 (比如今天想买个洗衣机 家里洗衣机还没有完全坏 无法自动脱水 需要手动 还是会纠结要不要买新的 买也不想超过一千块🤦‍♀️ )

【回复】和我一模一样,希望自己都东西都能物尽其用,但又不敢向父母索取一些东西,宁愿自己过的很节俭,不喜欢花钱,不花钱就很快乐。
【回复】这种就是得靠买来弥补,教你一句咒语:我想要的就是我需要的。
【回复】回复 @来咯自己咯N95 :我想起了罗翔的一句话 如果你认为出生是种伤害 整个世界就会陷入虚无 不排除有你说的这种父母 有好有坏 就跟中奖一样 他们没有把我养的很好 但是也没有虐待我 可能他们也是被父母这么养大的 还是感恩来这世界走一遭 所以老子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干嘛不对自己好?!!! 突然把自己说通了[给心心]
比某博改名还难:
放弃留学可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样。我的放弃留学不是找留学中介之后放弃,不是提交了资料之后放弃,不是下了签证之后放弃,而是去到后来生活了半年,然后放弃了。退学回国。从小就没有零花钱吃饭,都是父母按着几块几毛十几块几毛给的,爸爸最多给凑整到几块钱,妈妈最多把18凑到20。从来就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而且手里也没钱,然后在国外的时候,他们每一天都在说你要省钱,这个不让我买,那个不让我买。然后同时要求不允许打工,必须好好学习。没有住过校,刚到国外,一个人直接租房,真的压力特别大,然后同时,老师当时也在打击我,就情绪特别崩溃,然后出现了一些具体化严重的症状。回国之后到现在有半年了,现在家躺了三个月,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就躺着,以前最喜欢看的综艺电影,纪录片都看不下去,只能放一些那种网络小说在耳朵边判断现在是睡着还是醒着?然后真的用了很大的努力,自己慢慢做一些其他的事了。然后我爸今天又说从今天开始花的每一笔钱都要跟他们汇报,我问他可不可以十块钱以下不汇报,他说每一分都要跟他讲,他同意了才可以。小时候他们就总是要求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但是到真成年了,他们又在各个方面抓着,当我想起小孩子应寻求依赖和帮助的时候,他们又会嫌弃我。真的好累好累

【回复】如果没有学位,等好差不多就回去上学,瞒着父母打工,如果已经有了学位,等健康状况恢复到差不多就找工作,拿工资了就远远的搬出去,相信我,等你离开了压力的源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复】说点难听的,该叛逆就叛逆,有手有脚,人也不小,实在不行找个工作,自己租房太贵就合租,一直在这种环境里呆着百害无一利
【回复】在你需要一个孩子可以得到的帮助和爱的时候他们用大人的标准要求你要自理自立,在你需要独立长大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时他们又用孩子的标准要求你听话透明被他们掌控。这样也许会导致你经常自我否定,没有勇气和力量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可以过得很好,在他们的掌控下非常痛苦但又很难独立,但我想如果你咬咬牙挣脱了他们的掌控,完成真正的物质精神独立,成为一个自己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成人,就可以用剧烈的短痛代替漫长又窒息的长痛www
photry:
其实就算家里条件支撑得起,父母给钱也相对大方,岁数大了还在念书也还是会有这样的愧疚感,一是来源于和同龄人的对比(工作的部分同学,二是来自于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尤其是当学业不顺利和未来不明朗的时候更会质疑自己处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进而产生出更多愧疚感。即使父母真心会支持你的选择,也真的可以给予支持,但这个时候也同时意味着你所选择的道路的全部压力和风险也都转嫁到了你就自己的身上,在整个提升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你甚至没有外界环境和客观因素作为借口,这种完全的自我风险实际上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啊

【回复】…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前面聊的都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说不愿意给或者直接从父母那边获得了负面情绪压力 但我就是您说的这种情况 家里都说OK 负担得起 没事 但我也是真的非常恐惧和紧张😓尤其是我已经失败了好几次 真的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累赘……
【回复】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赚钱的能力而感到愧疚
【回复】因为用了家庭资源但是未来可能还是很迷茫[捂脸]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回报(害)
溪桥洪舰:
老师,我现在了解了这种心理,可面对父母的抱怨,比如大学都白读了,心里还是很难受,要如何自我排解呢?

【回复】人的痛苦99%来自于社交,其中最多的痛苦恰恰来自身边人,学会控制自己的社交,不论是父母,还是其他亲近的人
【回复】人是很难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的。左耳进右耳出就行
【回复】就是因为你太重视他们的话了,尽管他们口中的“白读”仅仅指没有迎合他们想要你学到的方面,但也会因此而难过,可以想想父母他们也是有局限性的,你学来的东西没必要全部证明给他们看
zyin27v:
杜老师一下子解开了我的心结,我在读研读博期间也有特别强的“拿钱负罪感”,回头想一想,大学、研究生阶段,爸妈假期都会问我“为什么在学校花了这么多钱”。这句话会让我觉得,自己花钱太多,被他们指责。但是,我没钱真开口要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很心疼,怕我生活不好。所以我也很奇怪爸妈的想法。 现在一想,他们那时候可能真的是疑问,为什么学生花这么多钱,是不是交友出问题了,也许是一种担心。而我那时候如果认真记账,用事实说话,反而会比负罪感更能解决这个问题。 听完您这段视频,我想,现在我可以试着去评估爸妈和我的经济能力(用事实说话),不再一味地抗拒父母未来的某种经济帮助,如果我很需要、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接受并再未来反馈,也是一种良性互动呢。

【回复】兄弟你说的太好了,他们担心的或许不是钱,而是背后的问题。所以在弄清他们的真实担心前也不必因此有愧疚感
【回复】回复 @冷漠会耗尽所有的热情 :然后我早就这样想了,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弄清楚了,他们就是在乎钱,从大学开始到现在变得连我要花几千块钱(在家备考几个月)(我在家备考了六个月了只花了1500不到,所有衣食住行,为什么这么少呢,是因为整天不让我吃饭让我滚出这个家啦。这是没算考试费和酒店费,但这俩是用的我自己的钱)能真的改变我的工作我的人生轨迹他们都不愿意……
【回复】回复 @洛洛-__ :你还没做好进入成年人世界的准备么?从你踏进大学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是成年人了,法律上你父母对你的抚养义务已经完成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年限已经过去了,孩子,要靠自己了,也别跟他人攀比,因为他们不是你。
一名冷漠的网友:
前面那一段话听得我醍醐灌顶的同时又很难过,我做不到顶着压力向父母要钱,因为我不觉得自己可以回报。在父母穷养的教育下,性格敏感的我初中开始就为钱焦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赚钱替父母分担一些压力,同时又因为自身的懦弱无法做到这件事而自责。我的父母不是什么文化人,他们知道读书重要但他们没什么培养孩子的意识,小时候他们提最多的是让我跟着他们去工作帮忙,而不是让我多读书多学习,买书需要钱,比起花这个钱培养孩子他们宁愿存着。我总是在无意识地怨恨父母没好好培养我,同时也怨恨自己,若是我读书能够认真点、若是我再聪明一点、若是我再争气一点或许我也会有勇气向他们要钱了吧,我恨自己不够认真不够努力太敏感太脆弱,总是想着要改变自己,却又不知我要为了什么而改变

【回复】陌生的朋友,你好,首先先正视你的自责感,没有什么好自责的,当你还小还没有能力的时候,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提供给你,我们大都只是普通人我们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所以这些自责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不必要的东西。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父辈的局限性,当你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的时候,相信你相比他们已经进步了,以后就不要把同样的愧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童年和年轻时的遗憾一定可以在以后得到补偿,以往不曾得到的爱,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自己爱自己,自己培养自己,再往后还可以把孩子当做童年的自己培养,以后你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父母[打call] 最后我想说,你如果能自得其乐,过好自己的生活你已经不愧对任何人了,不要和周围的人去比,多和以前的自己比,你比以前进步了你就已经很厉害了
【回复】我父母却是一边要求我多读书一边在我面前表现出很缺钱的行为,我就会很矛盾,一边我会很想读书,另一边我就开始纠结到了年龄我是不是可以在业余时间多做一些兼职去帮补我的生活费
【回复】我也是在父母的穷养教育下成长,我从高中开始就特别怕缺钱,虽然父母说问就会给,但每次问都会明里暗里的教育、埋冤我真的让我压力很大,根本不想读书只想赚钱,可是我又脱不下长衫只能读书(虽然读不出成绩),太折磨了,现在成了无时无刻不在自卑的人
融化了的QQ糖:
虽然不能改变父母 但要学会强大自己 是尊敬他们 而不是顺从他们的控制欲 是孝“敬” 不是孝“顺” 把自己做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对待任何人 恰恰是父母最想要看到的

【回复】我00年的 在我五六岁时候我听到的还是“孝敬”一说 不知道在我七八岁往后 社会等各种环境中就充斥着各种“孝顺”一说 我发现真的变质了
【回复】这个孝敬和孝顺确实说到我心坎里了
【回复】错了,他们只是养孩子防老罢了
张张日常:
看家庭条件吧,如果真的条件特别差,我觉得心安理得花钱说自己成长其实大部分人很难办到。那么这个时候能不能转换一下思路,自己赚钱,兼职等等,自己赚一些钱来为自己后期的成长负责。大学生的话学校学业贷款,校内兼职等等都可以。校外的很多的所谓的成长培训并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心理学中德培训、商学院进修这种不算。很多学一门手艺或者技术也不是特别高的学费。

【回复】在父母从小的教育灌输之下,哪怕我家并不是特别穷,哪怕我花的是我自己赚的钱我也依旧会有负罪感[捂脸]我感觉我花钱就是错的,我觉得那些东西既然不是必需品 我买了就是错误的[捂脸]从小到大形成的观念真的很难改掉,哪怕我知道这是错的,所以我选择不生孩子[捂脸]我真的很怕我把这种思想灌输在我的孩子身上[捂脸]
【回复】如果你是你自己的小孩,你怎么对他呢?好好养育自己。生活必需品的概念其实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有的人觉得让自己开心满意的东西也是生活必需品。对于消费,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改变,但是,你还有今后的许许多多年,慢慢地,会有变化的,不要着急。好好对待自己。
【回复】回复 @久化 :小孩要是自己“投胎”的,九成九的穷人生不出来小孩!可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怡世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孩子总会弃向属于他们的明天,而妈妈多了一个世界。我们带孩子来感受世间美好,孩子也同样赠予我们温暖时光,真正的爱,是双向流动的滋养。

【回复】我不认同第一句话[无语]什么生命因自身渴望而诞生,不用说的那么神神叨叨冠冕堂皇,生命就是被男女制造出来的产物,没人提前问它愿不愿意来这个世上[微笑]
【回复】楼主的说法好像基督教的内容,很理想化,但孩子是被动来到这个世上的,不是他们/她们主动选择的
【回复】错了,我可从来不渴望诞生
怡世晴:
在三四十岁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生命中最好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一年年,一天天。而孩子会冲走重复,让生活重新变得未知。让你烦恼,牵挂,欢喜,惊讶,让你再经历一次童年,明白当年父母的心境,有理由买曾经求而不得的玩具,在痛苦时坚强,在危机中冷静,磨难中坚毅,动荡里镇定,恐惧时勇敢。看到童年时的自己的勇气,好奇,局促不安,从而更好的理解,接受自己。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也陪伴了父母,父母和孩子滋养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回复】从童年的那一刻开始,从不敢有欲望,还充满了亏欠感&计算的压力,永远无法戒掉旧的贫穷习惯思维方式,贫穷是一种疼痛,但又不只是简单的疼痛。对于简单的疼痛,人是健忘的,而贫穷的记忆却和生命等长。 这样一个痛,不想使世间的任何一个生灵体验。
【回复】我糙,我才23岁,昨天和朋友讨论谈我感受、压抑已久的时间概念,我就感觉我的时间已经由线性变成一个圈了,或者说混沌,没有所谓今天明天,未来经过,反正一直表达不清,被你一句话点破,“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而已。”这句话感觉让我放平了心态,接受了自己现在的生活。
【回复】有钱人养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不仅为了后继有人主要是为了要一个继承财产的人。普通人养孩子是养儿防老,继承他那可笑的基因,挣钱的本领自己不会也不会给孩子教。有些人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孩子,因为别人都要所以自己没有感觉丢人。穷人养孩子更离谱了,孩子还没生下来,就已经开始意淫将来伺候自己的场景了,自己知道老了以后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拉一个垫背的。 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其实父母长辈对你的疼爱,是因为身份关系不可逆,生出来就是你,所以就疼爱你,把你养育成人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你没有出生在这个家庭,换做别人,他们还是一样的疼爱,可能关心的更多。所以他们只是关心一个身份问题,对于你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不在乎的,只希望你能按他们的想法活着就行。所以,目的是让你继承财产,这是为了你好,除此之外,都是为了自己才养的你,不需要感觉亏欠什么,让你出生在一个可怜可悲的家庭,生下来要活一辈子的,经过你的同意了么?如果有的选,你会选择这样一个家庭么。你还反过来觉得亏欠,觉得父母给了我生命,可笑死了。我这是说的一部分人啊,当然有些父母普通家庭但是做的很好,我指的是贫困地区的穷苦家庭比如甘肃,大男子主义,男人在家里唯我独尊等等什么的优良传统,不想说了,恶心
tpdneres:
杜老师你真的太懂了。留学结束后原本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收入上会需要家庭支持一段时间。出于愧疚,我放弃了,转而做了一些无意义的打工(尽管见到了不同的社会光景)。即便回国以后还是获得机会正儿八经入行自己的专业了,但在看到您这个视频前,我一直对过去的选择深感遗憾,以为那是宿命。好比小镇姑娘来到世界之巅,就必然感受到与天赋和努力都无关的难以逾越的金钱与阶级的障碍。您一说我意识到其实是自己当初信念不坚定[doge]

【回复】压抑自己的总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回复】和你很像,很后悔自己没有坚定的选择。
hwitness:
这是个很值得重视和探讨的话题。[抱拳]

【回复】回复 @MMer0910 :这种愧疚一般是父母多次在耳边强调而造成的,死局
【回复】对于运气不好的父母,他们的钱真的是拿时间和精力换回来的,用了父母的钱能不愧疚那很难把?
【回复】回复 @还叫zxq吧 :因为付出是真实存在的,然后再多一层拿人手短的感觉,即使是亲人[跪了] 附带之前见的一段话,似乎是在知乎的回复,引用一下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个特厉害的杀手锏: 它能把周围所有人的状态,都拉成同一种。 焦灼,功利,烦躁,紧绷。”
永远的二十一岁:
这让我想到我高中的经历,我当时所在学校是这边市区最差的重点高中,以往录取率大概全校前50人左右才能达到二本线(总共950人)而我的成绩在450名左右,当时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内卷的概念,录取的人是有限的,我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再加上三本的学费在我当时听说就很贵,所以在高二分流的时候我就直接选择了上专科学校,放弃了化学物理。当然也有源于害怕努力得不到成功,现在想想努力的过程本就是另一种成功,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功,而我似乎也慢慢的在失去一些东西

【回复】我90后女生,中考那年成绩不错,考上了市里的一类高中。我爸平时从来不在乎我成绩,他有能力供我却只想让我随便上个中专然后工作,我很崩溃,很长时间情绪低落。我妈找来亲戚据理力争,没用!她决定自己供我上市里的高中。我觉得学费蛮贵,更担心未来不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辜负她被她埋怨就放弃,去了县一中。因为有奖学金,我妈的压力会小很多……后来上大学,我不打算向我爸低头,准备申请助学贷款,毕业自己还。我爸又不乐意了,觉得那些是骗人的,担心我最后要连累他,决定给钱了。但每次要钱还是万分艰难,被奚落,被冷嘲热讽……现在想想,说实话,我挺后悔当时的选择
【回复】差不多,但我坚持高考完,去了三本。 最初我只想报专科。我直接挑明和家里说的,直说我不想有负罪感。家里回答是“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就坚持让我上三本了,然后就被录取了。 我的想法是,让父母酣畅淋漓的付出吧。当然自私的说,还是想有个舒服点的大学生活。 家里从来没报着投资的心态对我,一直都是甘愿自奉为蜡烛的感觉,尽力的提供条件和机会,去往外走。家里有个哥哥结婚了,就被家里独立了出去。什么东西,都不再强制,讲理,有心,也让人心疼。[藏狐] 工薪阶层,有时候不太敢相信他们是何等的辛苦。我自己还比较自卑吧,不敢说毕业马上就能回馈了。也保证不了以后会怎样,唯一能保证的只有,我要是有孩子的话,也会一样的付出。然后告诉孩子这是理所应当的,减少他的负罪感。
【回复】回复 @Pelosy :我也,13年我中考成绩是能读高中的,但是去读了五年制大专,因为父母说专科好找工作,而且五年制大专比去高中读书再读本科早毕业一两年,可以早两年出来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少努力几年[笑哭]到了大专第五年,我才意识到不对劲啊!于是去专升本了[保卫萝卜_哭哭]但是拿到的学位证含金量低好多。。。好后悔,虽然我父母当时也不知道[笑哭],他们年轻时候的大专就是包分配的,也是高学历?当发现我顶着大专学历半年没找到工作,才发现时代变了,才同意我提升学历,而且因为专升本,反而比同龄读本科的,晚毕业了两年[笑哭]还多给我两年生活费和学费
夜刀神吉吉: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家庭的结论并不相同,辩证看待问题。

【回复】一个个的都是习得性无助患者,给当事人扣“不能理性处理问题”的帽子还要骂揭穿你们面具的人,笑死我了。你们是在街道处工作过还是在仲裁所上班啊?怎么这么懂当事人的实力水平呢,明明你们点进来这个视频只是为了学习如何让“自己”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脱离,而不是为了学习怎么帮主别人脱离原生家庭游戏,什么时候你们又这么有资格去对当事人颐指气使了呢?你们是有多了解当事人的痛苦啊,啧啧啧。
【回复】你作为第三者把这话往什么东西上套都行,问题是当事人根本做不到这种理性。
【回复】确实,up主说读完博想要留学需要跟父母伸手就放弃,觉得父母不会因为这笔钱破产或发财。读完博,父母应该也是五十多六十岁的年纪吧,没了这笔钱,不破产,但抗风险能力呢。 老实说,家境好,随便怎样都ok。但家境一般,硬要家里挤出钱留学我是不认同的。多的是出来工作一段时间再去留学的。
elfin地球交换生:
杜老师真的太让我钦佩了,温柔又坚持思辨,也打破了我对长辈故步自封的偏见,每一期的课题都很契合又实用,好感激遇见这样的人生导师!

噗呲咔噜啦啦:
感谢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看到了这个视频 也看到了大家的评论 是否打破所谓“桎梏”往前自我成长 迈一步的我们都是最勇敢的人

云擎秦青青:
这个时候怎么突然就忘了“妈妈先是自己,再是妈妈”?当年轻人想强调女权的时候,为子女付出叫母职惩罚,当年轻人想强调独立自由的时候,为子女付出那叫“投资”叫“我也付出了情绪”。

【回复】你设想的情况是孩子乱花钱,但是实际是很多孩子只是要口吃的都会被骂浪费钱的东西 你一定家庭很幸福没体会过吧[星星眼]
【回复】母亲先是自己才是母亲是不要一味被母亲这个身份所束缚忘记了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但除了是她自己她也是一位母亲,选择孕育了新的生命就有责任对她负责照顾她,如果还没找到自己可以选择不孕育新的生命。这是一个人的责任问题。和女权没关系的呀
【回复】嗯……如果总是觉得养孩子是“投资”,收不回来是亏本,有没有可能可以不要这个孩子,不当这个妈妈来花给自己……孩子也不愿意父母不开心的

心理学 否定式教育 爱与钱 父母 花钱 内疚 原生家庭 负罪感 个人成长 社会洞察计划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