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阳谋“二桃杀三士”

作者: 蓝色季风大虾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1-19 21:49:05 浏览:395918 次

千古阳谋“二桃杀三士”

莫莫的阿其: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二桃杀三士在这个典故里面是失败了,不要以为古人很愚蠢,自己很聪明[吃瓜] 理解这个二桃杀三士,需要先理解背景,齐国国君当时手下有三人,都是功绩显赫,已经隐隐有架空国君的倾向了,但现在国君仍然是统治者,掌握稀缺资源“桃子”[吃瓜] 国君抛利益,两个桃子,功绩大的人得,三人分两,国君不评价何为“功绩大”,三人产生分歧,三方角利,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三人不在同一战线,我国君都是赢家,这就是帝王权术,是在御人[呲牙] 或者举一个例子,你们公司领导手下三个大将,一天领导说,你们三个好样的,公司给我两人晋升名额,你们三个好好干,争取升职加薪,于是这三个人就会反复内卷,甚至跟领导暧昧,但他们三人绝对不会联合在一起,因为这关乎他们的利益,领导便可以高枕无忧,轻松拿捏这三个小崽子[呲牙] 二桃杀三士中三个人自杀,虽然他们死了,但这三个家族灭了吗?没有,甚至他们三个家族联合在一起了,后面齐国被篡权了,就是这三个家族,所以失败了[吃瓜] 但是你在公司,领导给的两个晋升名额,这三位大将会选择集体辞职吗?大部分不会,留下的两个会出卖更多利益,搞暧昧,搞权钱交易,或者卷死自己,领导依然是领导,甚至位置更加稳固,但如果这三位大将都选择辞职,我相信这三位会拿到更多,但他们不会[doge] 所以你觉得二桃杀三士里面这三位蠢吗,我觉得一点都不蠢,因为他们为家族获得了更多,这才是二桃杀三士的魅力[吃瓜]

【回复】二桃杀三士的无解在于三士不会联合,君王永远是君王,是帝王权术[吃瓜] 一般都是君王掌握稀缺资源,在单位就是晋升名额,在公司就是升职加薪,很大概率,这三人不会自杀,在单位或者公司也不会集体辞职,因为有稀缺资源引诱,他们三人也互相不信任,无法有条件去向君王要三个桃子或者三个晋升名额[doge]
【回复】回复 @奔腾BT :因为最开始三人没反应过来,三人一致表达不要就行了[笑哭] 开始争夺的时候,已经挽回不了了,死亡是告诉其他两位,我们必须一心
【回复】回复 @Zz藤井树 :我的意思是二桃杀三士的目的没有达到,因为没有挑起三家矛盾,失败了
帅到丑啦:
实际上三人心里都明白,只是不得不死,死一个和灭全族他们还是分的清的

【回复】他们虽然是权臣,但这种情况下也没用,三家单独一家都没办法干过君主,只能三家联合。但已经有人先跳出来要桃了那就只能3个一起死,才能保证三家能联合。否则就算有一个人自谦不要,那他身后的士族也不可能全同意,另外两家也会有人因此轻看这一家。这种情况下三家不可能全心合作,这种情况下君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二桃杀三士这个计谋才恶毒,需要三家同心,必须一起拒绝,不然只要有一家动摇那就只能三家家主一起死来保证合作
【回复】回复 @孤独の内心 :不一样啊,这个故事前期说他们三个嚣张跋扈,不得民心,舆论不在他们那边,而且已经在国君心里挂上号了,即使后边苟着,国君万一哪天想清算他们,他们势力只要没大过国君,被清算还是死,还有可能带上家族,他们这样一搞直接留下义士美名,把舆论翻过来来了,他们一死,大家都会同情他们,国君要清算他们家族,就不好办了,毕竟人家救过你,然后不争功,你怎么清算人家家族,你这么干了,以后人家怎么给你干活。
【回复】回复 @十六夜·空 :实际上就是仨蠢货,春秋可不会因为谦让而看低对方,背后的势力也不会,因为周礼之下谦让就是美德,属于狂拉好感度的那种属性,门客也是综合着个人美德和待遇挑主公的,二者具备是肯定能拉来顶流的门客,更别提齐国有管仲那样敢在庆功的时候提醒国君别忘了逃亡时候的感觉的先贤,可以说但凡仨人有一个能主动夸另外二人的长处自谦推辞,这二桃杀三士分分钟变成二桃成三士。
长坂水逆流:
那时候的人非常在乎“面子”与气节,把这些看的比生命还重要,这叫舍生取义,这种因为差愧与失义而自杀的事的很常见,所以才会二桃杀三士,而到了汉唐,二桃杀三士则不太会成功了。

【回复】不然孔子怎么要恢复周礼呢,春秋战国后大家发现不讲礼,道德低下一点,好处更大[doge]
【回复】回复 @紫陌hh :[doge]然而孔子恢复了个寂寞,汉朝推崇儒学,人照样变得脸皮越来越厚
【回复】回复 @一轮清塘照明月 :丢掉的东西再拿起来以前缺少了原来的样子,汉朝时候的儒更多的是集各家的融合,跟孔子那时候的儒又不一样了
非路明:
自从吕布出现之后,这就不太不好使了。

【回复】世家子弟你没得选,只能被当做弃子,吕布孤家寡人一个,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当然不在乎那些个士族利益,除了皇帝,他鸟过谁[doge]
【回复】勾践跪舔放他一马的夫差并反杀,才是道德败坏的开始
卫无良:
二桃杀三士是最失败的阳谋,最成功的我觉得还是推恩令,当然用阳谋一般都是处于绝对的实力领先

【回复】确实最成功阳谋当属推恩令,首先广布恩泽于子弟这个理由道义上滴水不漏,再是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转嫁为地方内部的矛盾使其地方自身都无法联合,更何况是地方与地方,最后是应对上,唯一办法就是一代单传,但古代那个死亡率,绝了后封地还是中央的。
【回复】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有漏洞啊,他们三人都功劳还真的有高低,这就有问题啊
【回复】回复 @机器猫4521 :你没搞懂战术战略和计谋的区别,论持久战可不是计谋,而是战略方针
被雅思虐爆的天天:
二桃杀三士是极其失败的。 晏子把两个桃子给三个勇士,主要目的是离间三士背后的三个家族,不会真以为三个傻冒能为了桃子不要命吧。。。 你们仨比谁勇,谁最不勇谁没桃子,如果不抢桃就是自认不勇,要给了被削弱的理由;如果抢桃了,三人背后的家族心生间隙,自然也要陷入内斗。 但是这三人相继自杀,完美的破解了这个局。所以二桃杀三士,不仅没有达到最初的离间目的,甚至还削弱了国君的威信,人家为你拼了命,你想着削弱人家。 紧接着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而二桃杀三士中自杀的田开疆就是田氏。

【回复】对,也可以理解把手下都逼死了,所以后面的理所当然了,总得来说是失败的阳谋
【回复】也没有失败,至少拖延了时间,君弱臣强不是靠小计谋就可以解决的,铁道部的二桃杀三士成功也是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滑稽]后面自己掌握一流技术。但显然齐国后继乏力
【回复】让勇者比勇,根本就是不可行的。二桃杀三士失败的原因是比的都是三人之所长,三人俱不退让只能身死。但二桃的作用应该是争三士,杀三士反而让背后的家族联合起来同时让人们看清了国君如何逼死忠士。如果一开始让勇者比智,让智者比勇可能计谋可成。
是大白耶丶:
要是我,谢大王恩典,我™直接啃啃啃啃啃,啊?你说啥?[滑稽]

【回复】然后国君掏出枪,“啊,你真吃啊”
【回复】回复 @天知道44 :啊?你不是真给啊,那(抠)口区
FoxLaugh:
曹操:“食桃者,非我,属何人哉。” 司马懿:“吾不当食桃,食桃者当文烈、子丹二位宗亲。”

uiueu:
古往今来第一阳谋就是做生意 你明明知道商家卖的东西比进价贵 你也得买 买家在卖家面前永远都是吃亏的

【回复】也不算阳谋吧,要是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你通过批量运输降低总成本,我可以通过比自己去产地购买更低的个人成本购买东西,只要价格合理就是双赢。真阳谋应该是先垄断市场,再没有竞争对手后再操控价格。
【回复】时间的成本也需要算进去。时间是什么价,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同的
【回复】买家永远吃亏那疫情咋这么多店家倒闭呢,做买卖也不过是贩夫走卒,操控资本才是第一阳谋
风躺进Ta的呼吸:
抛开气节不谈,就事论事。就按照评论区里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说的,杀君夺位。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囚徒困境”,三个人没有串谋的前提下,谁谋反都有可能被其他两家干掉的风险,就算三家齐心外面还有其他诸侯国代为平乱,谋反大概率不成,谋反失败必然全家飞升。如果自己噶了,既成就了名声,又保全了家人。这么一看,自杀是最优解。

【回复】回复 @宁太祖仁化五年 :混过黑的人说我不干了,金盆洗手了,他的敌人就会认为他金盆洗手了就不用管他了?最优解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肯定不会是辞职[吃瓜]
【回复】即然三人皆看出君主想杀他们,短期内当联合,况三人共为权臣,又有家族之势,辞职才是最优之解
毛帅啊:
春秋道德确实普遍高一些,个人认为咱们有俩次道德水平的下降(高层间的),第一次是汉高祖刘邦(逃命不要家人,打仗不要父命),第二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司马家的屁事了,说真的,没有司马懿,之后的封建王朝会少很多道德低下的事情[吃瓜]

【回复】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道德下降便是资本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的诞生意味着在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规划的世俗道德的破产。比如我国的“仁义道德”,西方的“骑士精神”。取而代之的便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纯粹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成为了冠冕堂皇又无可指摘的社会主流处事原则。
【回复】回复 @刺杀米诺陶 :哪里错误了你倒是指出来啊[笑哭] 重农抑商确实古来有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封建主义是必然会被新型的资本主义推翻的。具体的原因太多了,我肯定说不完并且说不全,就简单说两点吧: 首先资产阶级和旧地主阶级的矛盾的不可调和。随着资本的积累,资产阶级会越来越富有,但原本有权利的官僚肯定不会让别人沾染属于自己的权力,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资本主义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肯定会追求自己掌握权力。或许在资本主义初期双方会合作,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双方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最终不可调和。举个栗子,资本主义新兴时期,欧洲许多旧的贵族,他们依照贵族的传统,维持着奢靡的生活,不惜举债甚至卖自己的领地来举行盛大的聚会(他们奉行的就是所谓的贵族礼仪)。那时就有许多有钱但没有地位的商人会将自己或自己嫁给贵族,同时附带一大笔彩礼,以谋求贵族的身份。还有就是非常著名的《谷物法》的颁布,也是英国旧地主阶级同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斗争的缩影。 其次就是资产阶级胜利的必然。这个原因可太多了,我不是专业的也不敢妄言,就不说制度问题什么的了,简单的提一嘴,旧地主阶级是不希望科技的发展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就是个经典例子,所谓的重农抑商也是如此。旧地主阶级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发展”。而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我科技点的比你高,我就赚的比你多,比如英伟达和AMD的显卡),必然会刺激科技的进步。一个高科打低科必然会在革命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回复】回复 @你看书了吗就玩手机 :错误的,重农抑商,古时就有了,只是,现在资本占了上风而且,无法抑制了
煮酒平生不喝酒:
自古不恨寡,只恨不均。 我没看过这个,这三位将军在国君眼里居功自傲,但忠诚度应该没问题吧?不清楚有没有啥贪暴的行为不得不除,只因为三位猛将张狂了一些就将他们除掉,怎么看都是要自取灭国的样子[思考]

【回复】春秋时期的反叛大多数不是一代人搞出来的,这三个忠诚度没问题,但是传到第二代就可能要把持朝政挟持国君了。像鲁国晋国就是在他们眼前的例子[doge]
【回复】姜齐后来确实被取代了,就是三人中姓田的家族。
【回复】不是所有家族都像杨家将的,实力太大任何人都会浮想联翩
111008612138:
哦(´-ω-`)可比得上我孟德兄的一炮害三贤

【回复】典韦:对对对 细说一下[doge]
凌萧与七七的日常:
我觉得这个不算最成功的阳谋,谋略的作用是达成某种目的。这个时候,齐国国君的目的显然是瓦解这三个人家族势力,然而他天真的以为只要他们三个死了,这三个家族就会土崩瓦解,但是真的如此吗?看了网友的评论说,后来这三家联合起来夺取了齐国大权,从这里看,这阳谋妥妥地失败了啊。表面上杀了三个人,看似成功了,但往后看,这个阳谋实际上使得三家联合起来反抗国君,达成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我认为最成功的当属推恩令,古代那种条件下,王公贵族一般都不是一个儿子,假如每个人都是两个儿子,第一代是100,到了儿子就变成两个50,第三代就变成了四个25。如此下去,所谓的王公贵族,最后也像刘备一样,两袖空空。你说诶,那我少给我一个儿子分,我分成99和1,行不行?当然行啊,但是,古语云: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这样分,分到1的那个必然心生不满,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兄弟决裂是早晚的事。这就是推恩令的厉害之处,把矛盾转移到你的内部去,让你从内部土崩瓦解。唯一的解法可能就是只生一个儿子世代单传了,但也对继承人有很高的要求。

【回复】推恩令的前提是中央远远强于地方,实施的背景也是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如果中央弱地方强,你看看敢实施推恩令吗,地方直接造反。推恩令能成功就是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已经没有力量对抗中央了,所以只能坐以待毙。
【回复】回复 @凌萧爱萝莉 :不用解决,因为推恩令摆明是要蚕食肢解地方诸侯,因此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就可以造反了,地方诸侯肯定不全是一条心,但总有几个会联合起来,造反成功直接制定新规则。如果不是中央远强于地方,不怕地方造反,敢实行这种政策吗
【回复】回复 @有脾气的煎蛋 :古代为了夺取家产害死自己兄弟姐妹的比比皆是,暗地里都这么搞,现在可以合法继承家产了,凭什么不去争取?甚至为了提前拿到家产,直接搞死老爹的也不是没有啊。你说不管就不管?你说造反,只要朝廷不是横征暴敛,诸侯就得不到军心民心,战场上就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出现颓势,立刻就会分崩离析,甚至其他盟友还会攻击这个带头的,杀了他去邀功,说自己被胁迫的。带头大哥的儿子们可能都会出来搞事,好保命。人心难测,不是你说不管就能不管的。
東曦日天君:
我怀疑二桃杀三士的真实性,三个主人公既不推辞,也不让贤,而是选择先争斗,然后却因为羞愧而自杀,如果三人真情如此,又怎会争斗?国君和晏子又何必用这样的毒计去杀他们?

【回复】你看到的只是表层,应该看利益方面,三个主人公都是明白人,他们不死,死的就是家族了,自己死了却保全了族里的利益,同时三方也不会因为两桃杀三士而出现矛盾,这避免了三方士族矛盾的同时也使得士族与国君对立了,这事本身就相当于国君把自己未来透支了,用来管理现在的朝廷[tv_无奈]
【回复】第一个可能是真的因为感觉羞耻自刎,第二个第三个一看到第一个走了也就明白情况了。第一人走了家族一定和第二第三结仇。没办法了只能选择一起自尽。三人身后的家族才会把矛头对在国君身上
【回复】他们都看出来了,君主要杀他们,他们得找机会自杀,不然家族得受牵连,并且还不能私自自杀,必须得找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不然的话,全家都要遭殃
吾爱青梅:
我发现这国君好惨,又是老虎又是蛟龙又是被俘虏

刘-备:
应该是想挑起三家的矛盾,主要是第一个死了,国君和晏子就可以把第一人的死推到另外两家身上,另外两人不得已,也为了家族损失最小化,也自杀了

【回复】回复 @alllknights :确实,这招只是解了齐公一时之虑。三家的领头人虽然死了,但是家族势力还在,后面还会有新的领头人出现,而且原来三家可能还会互相忌惮,出了这事反而同心同德一致对齐公了
【回复】结果就是齐国少了三个忠臣,三个大族对齐公彻底失去信任
【回复】并不是 被逼死的不是前两个而是最后一个 如果他们三个人都不吃就无事了 但是前两个知道自己功劳小还吃了 就是在逼第三个先走一步 第三个没有办法 只能以自刎来反逼迫前两个 然后前两个跟着自刎彻底结盟 成功在大家互相都不信任的情况下 达成了同盟
影の灵♂衣:
诸葛亮喜欢梁甫吟,对晏相不仁,义士之死感到惋惜。二桃杀三士,成功了也是害了3个有气节的人,看似无解实则把计谋处于一个看对方为人上,这放司马懿那种不是随便糊弄过去了

【回复】本质上大家都是聪明人 国君知道如果三人不死 他一定没办法统一朝野 所以在当时玉碎 背上骂名和三个人赌未来 毕竟如果他玉碎都干不掉这几个家族 后代肯定无以为继了 三个人明白这个道理 又因为君臣之卑无法反抗 就只能和国君赌一局 一起死让家族抱团是他们做出的最后贡献了
【回复】那你就是没明白 这三人已经进无可进 退无可退了 弑君时机并不成熟 国君抓准时机准备玉碎 背上弑忠臣的骂名想励精图治在未来翻盘 三个人看出来也无法 只能让自己的家族团结起来扛住自己死之后国君的反扑 甚至前两个功劳低的抢桃子就是为了逼第三个先走一步 然后他们再死彻底团结起来
【回复】司马懿终生造反前一直都是劣势位 根本没到这三个人的地步 所以他可以退 甚至因为宗族势力太大 君主都对他这个士族领袖有些偏袒和包容 所以他还能以退为进 如果真有一个人相像的话应该是荀彧 功高震主 又夹在士族和曹操之间进退两难 只能一样玉碎了来保全家族
莞犊子了:
曹睿拿两个桃让司马懿曹爽陈群三个人吃会怎么样

【回复】司马懿聪明啊。估计谦让几下让出自己的,对面清楚聪明就推回去,然后接受,最后正常小的没有,也不可能自杀。还有对面蠢直接吃,然后皇帝对付那两个拿的,反正这一套已经不适用三国了。那时候已经没有那么严谨的礼法了
【回复】回复 @蓝色季风大虾 :这三个都不敢,曹叡是最后一个有实权的魏帝,司马懿忍辱负重骗过了他骗到了托孤权臣位,他死后司马懿就开始作妖了

历史 人文 人物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