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统计数据永远"正确"?【某骜】

作者: 某骜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12-11 11:00:00 浏览:1479571 次

如何让统计数据永远

某骜:
😭 我再也不靠“错误”要弹幕了 我错了

【回复】没给弹幕,给你在这里补个评论
【回复】快说! 是谁指使你发这个视频的[生气]
职业萌豚见习:
降低的势头减少=回升的势头明显,谢谢🙏

【回复】你这个解释比我的还通俗 😯
【回复】回复 @某骜 :势头相当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回升的希望
噶斌糖:
敌方上单4-0手残失误没补到炮车难掩颓势 我方打野0-8移速惊人控三路兵线尽显雄风

【回复】让我想起了孙兴慜一射一传尽显疲态,吴磊虽失单刀后劲十足。
【回复】打野控三路兵线,我选择原谅他!哪怕0-80,也是奇迹牛逼的存在! 问问咱这边另外4个都去野区找食了么?
【回复】回复 @asdasdty3 :宙斯FMVP难掩颓势,宋江i16尽显超级上单雄风
很急很急很急很急:
统计学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的东西了,不如定义学一根毫毛,只要重新定义,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回复】打破原先的定义,比如低龄老人,慢就业
【回复】回复 @第二号元素 : 不被定义本身就是一种定义
【回复】定义学很早就有,各个国家早就开始使用,这里属于落后版本,所以觉得新奇
JDGs12总决赛冠军:
某211,毕业时强制要求注册抖音,统计时就算就业了,自媒体从业者[呲牙]

【回复】我山东某末流985,去年因为考研前两天感染新冠,一直发高烧就放弃考试了,然后今年夏天毕业的时候准备脱产二战,学校为了保就业率让我们十几个脱产二战的人签了一份什么科研助理的合同,实际上什么工作也没有,就是挂个名,还是让我们回家准备二战,但是成功保住了我们专业今年应届生的百分百就业率[微笑]
【回复】回复 @爱与月降临 :别签啊,签了应届生的身份就没了
吃南瓜的北瓜:
我数学很差,有没有老哥能帮忙说明下最后一阶二阶导数对应的回升趋势是什么意思,我有点没听懂[笑哭]

【回复】比如说工资5000跌到4000和4000跌到3500跌幅变小了,这就是他们说的回升趋势明显
【回复】还是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变慢了
【回复】回复 @小渣v :牛的,你举的这个例子通俗易懂
凛淵:
高校扩招的原因如下:南谈结束,国企改制,软着陆,下岗潮。 为了避免学生和下岗潮工人竞争岗位,同时为了增加居民教育支出,遂行高校扩招。 现在大学生数量非常惊人,比20年前翻了3倍多,但是说实话问题的根源就不出在高等教育端,根本没有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大学生全去服务业送外卖,跑滴滴,再加上😷冲击,就业更难了。

【回复】产业升级难得原因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小型企业赚了钱老板就去买车买房了,之前在个小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场地环境都算偏差了,工资也低,还有一部分员工都是没社保的,但是老板那年刚买了一辆300w的车[吃瓜]
【回复】讲句实话你可能不中听,产业再怎么升级,高端制造永远只能吸纳少量高端人才就业。绝大部分人,注意我的用词,绝大部分人仍然无缘高附加值产业。1%的高端岗位无法吸纳余下99%大学生。读了大学≠能高端就业,望周知
【回复】说白了,产业升级的资源冲房地产去了,产业不升级容纳不了庞大的毕业生群体
伍叶半夏:
“■■■,为什么机构如此臃肿,但就是无法改变呢?” “大臣 事实上,只要您取消这个命令,立马就可以缩减人数” “为什么?” “因为当您每想起一个计划时,我们都要招募额外的人员去执行。所以,当您取消计划时,我们就可以对外界宣布“我们成功精简了机构”” “但这些职位现在还是空着的” “那更好,顺便省去了一笔裁员费” ——某位大臣与其秘书的对话

【回复】Yes,minister。No ,minister. Of couurse, minister.三个句子几乎贯穿整个剧
【回复】我目前的岗位就是这样。本来两个人的编制,现在只有我一个,两个月前还在张罗着招人,现在已经没有消息了。反而是在讨论明年削减30%人力的计划,领导还很自豪的和其他部门炫耀,“我们直接少招几个人,那明年人力精简直接就完成了[小电视_赞]”。
【回复】我国公务员的逻辑不好用英国文官的逻辑套的,包括现在英国的文官逻辑和这部ym也是差的比较远了,包括英国的常务秘书调整,这部剧毕竟是80年代了,英国90年代和08年布莱尔都对文官系统动过刀子[蛆音娘_吃瓜群众]
满天都是大萌德:
统计方法也很重要,毛概课上老师调查同学们的生育意愿,问有多少人不打算生孩子,没人举手,大家都在玩手机,问有多少人打算生一个孩子,基本上没人举手,问有多少人打算生三个以上的孩子,没人举手。所以老师得出结论,同学们都很支持二胎政策[OK]就像每个人都买到了火车票一样

【回复】我当年上毛概课有个懂历史的学生一天到晚和老师呛声。弄得那个老师面红耳赤[笑哭]
【回复】上课举手法be like:老师问“不打算生八个及以上的请举手”,也会有一半人不举手
下雨福安:
我刚毕业的,我们学校在最后统计的时候,除开真的找到工作的和升学的,剩下的就会介绍去签三方,或者提交第二学位申请,不过好在三方不会取消应届生身份,因为没交社保。 第二学位申请就是算在升学里面了,这样也算就业,但是可以不读,反正就业只统计一次。 我当时是班长,辅导员让我给没就业的一个一个打电话说过去,而且不能发信息,我理都没理,这个好像也关乎业绩。所以后面发这个跟踪调研的时候我感觉很可笑,除了你自己和你家人根本没人在乎你是否真的就业,然后结束了再来问一句“你过得还好吗”

【回复】我当初毕业也是疯狂催 然后在家里挂了个社保任命自己为财务总监😀
【回复】还真是,我gap一年老师让我别gap,读个第二学位,说报名就行,可来可不来
【回复】确实搞笑,同款邮件[再见]你们真的关心我们怎么样了吗?不你们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到好看的数据
某骜:
https://b23.tv/BV15N411V7az 新视频[藏狐]引个流

【回复】同比和环比是不是说反了?
【回复】我就纳闷为啥这么敢说 原来IP在带英呀
化而为只因_其名为鲲:
这个同比环比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笑哭]

【回复】回复 @请帮我捡一下节操 :数据不重要,展现的形式才重要。
【回复】回复 @请帮我捡一下节操 :骗弹幕,加数据,引流
答应我别做氪佬:
上午打针的时候看了眼墙上的新闻(2023.12.11日cctv节目,没注意节目名),说今年我国粮食产量1.3万亿斤。一听真不少,我又一想,一般不都用吨吗?你用斤当单位。。。你咋不再小点用两当单位。。而且后面出现了更精准的数字,13xxx.2亿斤,0.2亿斤,是一万吨吧?一万吨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是不是有些过于精准了(农村好多零散的自家粮食地)

【回复】因为粮食一直是按照斤计算的
【回复】首先粮食产量汇报包括传统都是用斤做单位,大跃进时期亩产千斤省这个说法就能看出来,产量是按斤算的,其次你说的xxx.2万亿斤这个数据,数据总要有四舍五入,以国家来算以“万吨”为单位已经算比较准的了,小数点后再给你四五位七八位精确数据也没有实际用处。再就是进出口买卖粮食当然要用国际单位来购买和出售,你跟外国人说买一千万斤他们是不知道多少的,而且卖东西肯定是按整吨数买的,所以进出口单位用吨
【回复】回复 @SDRAIM :但是进口玉米大豆啥的却按吨😂而且他全国范围的数据能精确到万吨级我感觉有些离谱。或者只统计了大型粮食基地的数据,农村自由地的产量不统计?
正确-中肯-一针见血:
众数真的更能说明问题吗?如果数据样本特别分散,众数的偏差比平均数还多吧。

【回复】考虑现实情况,在中国众数确实说明问题
【回复】讲太多就太专业了[笑哭] 统计学的水深了去了
【回复】各有利弊,以我古早的中学数学知识来说,应该是都做统计才能更精确的说明问题。那么你猜猜它为什么只公布平均数?
小马啊小马啊:
Up你带emoji 的ppt怎么做的呀,keynote 讲演里面没有插入的表情[笑哭]

几时再回山:
2分15秒你这个环比给我整懵了,环比和和上一个统计周期(包括年季月日等统计周期);和去年同一时期比不是同比嘛[笑哭]难道我记错了

社会观察局 科普 统计学 数据分析 校园学习 请回答这个时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